很多泰國人或在泰工作的西方人,見到本報記者時都會用普通話的「你好」、「謝謝」等簡單中文詞彙表達善意,這讓記者想起日本文化風行泰國時,「莎喲那拉」(日文「再見」之意)也曾是當地的流行詞。
漢語熱,不止「你好」
儘管目前在泰國學習日語的學生數
量仍在增加,但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負責推廣在泰日語教育的官方機構)向《國際先驅導報》承認,中文教育近年來的迅猛發展,大有取代日語在泰國外語教育地位的趨勢。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的「危機感」並非空穴來風。
在曼谷「漢藝」文化中心,經理劉武清女士介紹說,近兩年,由於「中文熱」興起,明顯感受到買日文教材的人少了,各種中文圖書的銷售都提升了。
記者在泰國遇到的各國同行,很多人都表示出學習中文的強烈興趣。這種興趣,有的是因為出於工作需要,把中文當作「商務語言」來學,有的是受了「中文熱」大環境影響,把學中文當成一種時尚。
泰國人瓦萊妮·庫娜瓦森在《日本經濟新聞》曼谷記者站工作了4年,雖然老闆是日本人,自己的工作語言是英文,但她仍選擇在周末進修中文。「我覺得有必要把家族語言重新揀起來。再說,現在誰不學誰就落伍。」
目前,泰國有近千家中文學校,其中得到政府認可、具備頒發正規文憑資格的學校也多達數百所。在華人眾多的泰國,學中文之「熱」,在得到雙方政府層面的有力支持下,已在民間燃起。
日語擔心漢語反超?
平野和敏是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曼谷事務所日語部部長,他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基金會注意到,近來中國向泰國派遣了數百名青年志願者到泰國教授中文,2006年5月就有300多名志願者來到泰國。這些志願者都是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他們分散到泰國各地,尤其深入到北部、東北部等農村地區的中文教學機構,使中文實現普及。而這一切,沒有中國政府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相比較而言,日本在培訓、派遣海外日語教師方面的投入顯得規模小得多,通過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每年向泰國輸送的日語教師不到20人。
原因之一是日本政府考慮到泰國的日語教育已經比較成熟,而把資金轉移到其他日語教育有待擴展的地區。例如,基金會計劃於今年內在越南河內新設一個事務所。但現在,面對來勢洶洶的中文教育,基金會也感到壯大本地日文教師隊伍的需要。
基金會已決定重新啟動為泰籍中學日文教師提供10個月免費培訓的項目。這個培訓項目,自1993年起實施了10年,培訓了160名左右的泰籍中學日語教師,三年前由於經費不足被迫中止。
在語言教學之外,基金會還計劃與泰國農村人口集中地區的高等學府合作,設立日本研究中心,尋找適當的渠道深化兩國民間交流,加強泰國農村地區、普通民眾階層對於日本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