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被遣返的羅興亞人完成驗證後可申請緬甸國籍

2020-12-1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 英媒稱,孟加拉國1月16日在與鄰國緬甸舉行會談後表示,將在兩年內完成遣返多達數十萬名逃離緬甸衝突的羅興亞人的任務。

據路透社1月16日報導,緬甸方面說,這項雙邊遣返計劃將從1月23日開始,但非政府組織對此抱有疑慮,他們說計劃沒有充分考慮到安全、生計和長期定居的問題。

報導稱,孟加拉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說,遣返工作打算「以家庭為單位」,緬甸為返國羅興亞人提供臨時住處,然後為他們重建住房。

聲明說,孟加拉國將建立5個臨時難民營,把羅興亞人送到兩國邊界緬甸一側的兩個接待中心。

聲明說:「緬甸重申將阻止緬甸居民外流到孟加拉國。」

報導稱,該聲明還呼籲遣返孤兒和「因意外事件出生的兒童」,這裡指的是遭強姦的女性生下的孩子。

這次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的會談是聯合工作組的首次會談。成立該工作組是為了敲定去年11月達成的遣返協議的具體細節。

報導稱,緬甸社會福利部安置處在接受路透社記者的電話採訪時說,緬甸已與孟加拉國籤訂協議,打算於1月23日啟動遣返進程。

緬甸政府發言人藻泰此前告訴路透社記者,被遣返的羅興亞人「在完成驗證程序後」可以申請國籍。

資料圖:2017年10月3日,在孟加拉國南部沿海城市科克斯巴扎爾,孟加拉國軍方協助羅興亞難民搭建帳篷。新華社發

相關焦點

  • 孟加拉國稱將對27萬緬甸羅興亞穆斯林實施拘留或遣返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崔雲】據卡達半島電視臺11月26日報導,孟加拉國提出將通過外交途徑遣返其國內27萬緬甸羅興亞穆斯林人,並在遣返回國前將對其進行拘留。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獲得的官方文件,目前約有27萬無國籍的羅興亞人生活在孟加拉國境內。他們或居住在擁擠的露營區,或生活在貧窮的村莊,用塑料或樹木建造居所。
  • 緬甸羅興亞人問題的視差——歷史、現狀與癥結分析
    第三方學者對於羅興亞人的產生也有不同看法,耶格等人的關注「產生早於界定」,雷德關注「界定後才產生」,而巴拉尼更關注該群體的現實存在意義。 其次在於詞源界定。穆斯林學者認為「羅興亞人」這個詞早就有了,如有人認為其來自6-7世紀時穆斯林商人泊岸若開求救發出的「Raham」聲。但緬族學者指出,緬甸、孟加拉正式文書記載和英國殖民者當時進行的人口普查均未見該稱呼。
  • 緬甸羅興亞人無國籍,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該不該同情這些人呢?
    羅興亞問題可不是小問題,此問題涉及到緬甸領土被分裂的危險。緬甸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據資料稱,緬甸有135個民族,但眾多民族並不包括羅興亞人。關於羅興亞人來到緬甸若開邦,這是英國殖民統治造成的惡果。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時,緬甸戰敗後就把若開邦割讓給英屬印度。英國為了進一步控制若開邦地生活的緬甸人。英國就故意把大量孟加拉人移民到若開邦,於是就造成了民族間的矛盾,也形成如今若開邦地區羅興亞佔主體的局面。
  • 為解決緬甸孟加拉國遣返問題 中方做了什麼?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一段時期以來,緬甸因為「羅興亞人問題」承受了來自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和聯合國的壓力,緬甸和孟加拉國已達成一致,即將頂住壓力,於11月15日開始遣返首批2000多名「羅興亞難民」。 美聯社11月11日報導,緬甸官員在當日的發布會上提到,「中國、日本、印度為遣返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幫助」,但未提供更多細節。
  • 被拋棄的民族:緬甸為什麼要驅逐羅興亞人?他們做了什麼?
    緬甸獨立以來,羅興亞人與其他緬甸人的矛盾得不到緩解,使得其一直致力於分離主義運動。這一做法把他們推到了緬甸政府的對立面,雙方矛盾進一步加劇。衝突的不斷發展,最終釀成了這場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前後有近百萬的羅興亞人被趕出了緬甸,成為了難民。羅興亞人成為聯合國認定的遭受迫害最嚴重的民族之一。
  • 杜特爾特:將接收緬甸羅興亞難民,給他們菲律賓公民身份
    羅興亞人是一個主要生活在緬甸的民族,他們在二戰時期從孟加拉國遷移到緬甸,目前人數約有200多萬。羅興亞語是孟加拉語、阿拉伯語、緬甸若開語相互混合形成的一種語言,所以他們的民族文化也主要來自這三個地方。2015年,緬甸爆發了羅興亞人難民危機,緬甸政府否認羅興亞人是緬甸公民,並動用軍隊驅逐生活在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人,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很多羅興亞人也被迫離開家園,逃往到孟加拉國和世界各地。因此,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遭到西方國家批評,指責她對羅興亞人進行種族清洗。一些國家和組織剝奪了翁山蘇姬曾經獲得的國際性獎項,甚至威脅剝奪她在1991年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
  • 將羅興亞人安置在偏遠島嶼 孟加拉國的臨時舉措還是孤立和無視?|羅...
    事實上,難民救濟和安置專員已經討論了一種提供食物和非食物物品清單的機制,以開始將羅興亞人遷往巴山查爾島進程。據聯合國稱,羅興亞人是「世界上受迫害最嚴重的少數民族群體」,自2012年以來,羅興亞人在緬甸遭受了殺戮和暴力浪潮。2017年8月,在緬甸政府軍鎮壓穆斯林少數民族之後,超過75萬名羅興亞難民(其中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逃離了國家,並越過邊界進入孟加拉國。
  • 與緬甸發生暴力衝突,被全世界踢皮球的民族,羅興亞人該何去何從
    一、羅興亞人與緬甸的糾葛由於歷史上對於羅興亞人的記載少之又少,而羅興亞人和緬甸以及孟加拉國三方對於羅興亞人的來源和歷史又各執一詞,所以實際上羅興亞人是怎麼出現的,到底是哪個國家的哪個組群的後裔,國際上並沒有統一的答案。
  • 為解決緬孟遣返問題 中方作了什麼?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一段時期以來,緬甸因為「羅興亞人問題」承受了來自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和聯合國的壓力,緬甸和孟加拉國已達成一致,即將頂住壓力,於11月15日開始遣返首批2000多名「羅興亞難民」。我們始終認為,有關問題應由緬甸和孟加拉國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國際社會可根據兩國意願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是緬孟共同的鄰國,緬孟在保持雙邊溝通的同時,也都希望得到中方的幫助和支持。中國話說,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兩個鄰居有需要,我們當然不能置身事外。觀察者網梳理外交部網站消息發現,中緬、中孟之間近期有較多互動。
  • 2萬孟加拉國穆斯林示威 抗議緬甸屠殺羅興亞人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怡蓁】據法國媒體9月18日報導,孟加拉國當地時間9月18日,至少2萬名該國伊斯蘭強硬派人士走上街頭,抗議鄰國緬甸爆發攻擊穆斯林少數族群羅興亞人的事件,導致大量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國難民營。
  • 緬甸恐襲1年後 西方媒體憤憤不平:怎麼還沒懲辦翁山蘇姬
    《紐約時報》在25日稱,與往常一樣,昂山還是拒絕稱羅興亞難民為「羅興亞人」,而是將他們喚作「來自若開邦北部的流離失所者」。她還將引發一系列「若開邦人道主義危機」的原因歸咎於恐怖主義,而非緬甸軍方。待到演講結束後的問答環節,昂山還表示,自己內閣裡的軍官們「相當可愛」。
  • 孟加拉國將羅興亞難民驅逐到颶風島
    ,而難民和人權組織控訴說一些人可能是被迫轉移的,轉移目的地島嶼不斷遭受洪水和颶風的襲擊。 拒絕轉移的人解釋說,巴山查爾島海拔很低,如果風暴來襲,難民無處可逃(路透社)
  • 緬甸警察毆打羅興亞穆斯林視頻流出 數名警察被拘留
    報導稱,視頻是由一名警察在去年11月時拍攝,最初在社交媒體傳播,緬甸國營廣播公司也予以關注。由片段可見,坐在地上的羅興亞人被一名警察用棍大力毆打多下,更被旁邊的警察用腳踢;另一名年輕的男孩也被警察擊打頭部。而在場其他羅興亞人則雙手抱頭,如犯人一般整齊列隊坐下。
  • 為了若開邦危機懟緬甸政府的西方媒體和政府,需要補補歷史課
    殖民統治播下的「羅興亞人」危機的種子首先,「羅興亞人」名稱和身份的由來存有爭議。「羅興亞」一詞是隨著英國殖民緬甸時期的分離運動而出現的政治概念。英國在1824年第一次英緬戰爭後,佔領了阿拉幹地區,孟加拉人開始進入當地。
  • 王毅介紹中方在「羅興亞人」問題上立場
    人民網訊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2017年11月18日,正在孟加拉國訪問的外交部長王毅接受記者採訪時就當前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緬甸若開邦羅興亞人問題介紹了中方立場。 王毅表示,這一問題是緬甸國內產生的動蕩波及到孟加拉,給孟造成影響,帶來負擔。
  • 緬甸佛教徒與羅興亞族穆斯林關係繼續惡化 難民潮導致種族清肅暴行
    圖文無關(圖:Pixabay.com) 緬甸佛教徒與若開邦的羅興亞人自緬甸這場種族危機已引發國際撻伐,聯合國官員要求緬甸停止導致40萬羅興亞族難民逃亡的種族清肅暴行。國度復興報編譯religionnews報導, 最近,羅興亞族穆斯林大批逃亡已4周,仍有成千上萬人跨越邊界,到孟加拉國尋求協助及安全。成千上萬名羅興亞兒童正陷入疾病危機。
  • 被拋棄的民族:緬甸和孟加拉國為何都不願意接納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又叫洛興亞人、羅辛亞人或羅興迦人,是生活在緬甸若開邦阿拉幹地區的一個穆斯林群體,大約有80萬人。他們自稱是古代孟加拉灣經商的阿拉伯人的後裔,早在公元7世紀就定居緬甸,但緬甸認為,他們是19世紀英國殖民者遷移過來的孟加拉人,不是緬甸的原住居民。
  • 中國國籍被剝奪!10萬華人被美國遣返,中國的做法讓人感動
    中國國籍被剝奪!10萬華人被美國遣返,中國的做法讓人感動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得天獨厚的條件也吸引了很多人去移民,其中也包含著大量的中國人,但是人數的不斷增加,也讓美國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甚至當地的居民就業也成了一個難題,所以這次就有10萬華人被美國遣返回國,這些華人這個時候不僅沒有美國國籍,也沒有中國國籍,處境非常為難,下面小編要說的就是。中國國籍被剝奪!
  • 中國博士加入美籍失敗,被遣返後成無國籍人,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我國高等學府畢業的優秀人才,每年都有很多人選擇外出,這些人中大多數別有都選擇回國效力,但也有少部分人想留在美國發展。而我國就有著這樣一位博士,一心想加入美國國籍,但最後卻已失敗告終,被遣返回國後,發現自己成了無國籍人,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緬甸,我們最「複雜」的鄰居
    關於緬甸,近年來比較為人熟知的話題恐怕是不怎么正面的羅興亞問題(Rohingya problem)。簡單說,所謂羅興亞人問題,就是緬甸境內的孟加拉人後裔羅興亞(穆斯林)與緬甸主體民族緬族(佛教徒)之間的一場關於種族、文化、土地的大規模衝突,數十萬羅興亞人被驅逐乃至羈押。至今緬甸當局仍然不承認羅興亞人為緬甸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