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羅興亞人無國籍,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該不該同情這些人呢?

2020-12-12 泥腿看客

近日,曾經被西方國家視為「小甜甜」的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日子不太好過,因為西方國家經揪住羅興亞人不放,甚至要取消翁山蘇姬諾貝爾和平獎。但翁山蘇姬不僅不妥協,而且無視西方的指責,她堅稱以國家利益為重。為什麼一個人群問題,引起如此大的反應呢?

羅興亞問題可不是小問題,此問題涉及到緬甸領土被分裂的危險。緬甸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據資料稱,緬甸有135個民族,但眾多民族並不包括羅興亞人。緬甸這種多民族特點,是緬甸歷史形成的,緬甸本身也無法改變。我們都知道,緬甸國內的民族自治意識很強,有的民族還擁有武裝,與緬甸政府軍對著幹,像克欽武裝等實力都很強,但緬甸政府並未將這些擁用武裝的民族拋棄,除了招撫和打壓以外,緬甸對這些擁有武裝的民族很重視。但為什麼一個小小的羅興亞人,緬甸卻不接受他們呢?

羅興亞人的由來

在緬甸的若開邦,這裡聚居著大量的羅興亞人。但若開邦並不是羅興亞的故鄉,羅興亞的人故鄉來自緊鄰的孟加拉國,他們是孟加拉人的後裔,而且信奉伊斯蘭教。關於羅興亞人來到緬甸若開邦,這是英國殖民統治造成的惡果。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時,緬甸戰敗後就把若開邦割讓給英屬印度。英國為了進一步控制若開邦地生活的緬甸人。英國就故意把大量孟加拉人移民到若開邦,於是就造成了民族間的矛盾,也形成如今若開邦地區羅興亞佔主體的局面。

據當時英國駐若開邦的移民官司馬特記載:「阿拉幹人(也就是緬甸人)正被來自孟加拉的人擠走,他們不得不向東遷移」。司馬特清晰記載了當時羅興亞人移民後與若開邦當地原住民爭奪土地的情景,使原來在此地的緬甸人大量向東遷移。

當羅興亞人在緬甸若開邦站穩腳跟後,由於宗教信仰與若開邦原住民不同,羅興亞人始終未能與緬甸當地人處好關係,於是他們就想盡辦法脫離緬甸的統治。二戰時,日本有一個龐大的作戰計劃,就是佔領緬甸後,再次進軍印度。此時英國為阻止日本人西進,在若開邦組織了一支羅興亞人的武裝部隊,名字很特別叫「孟加拉V支隊」,讓他們抗擊日軍。

英國殖民者武裝羅興亞人後就撤到了印度,孟加拉V支隊並沒有抗擊日軍,而是拿著武器向若開邦的佛教徒開火。據緬甸和英國的記載,若開邦數百個村莊的被V支隊血洗,有10多萬緬甸人被害。據記載在若開邦與孟加拉的邊境一個小鎮,有3萬名佛教徒被殺。這種殺戮不亞於「種族清洗」。二戰結束後,英國也結束了在東南亞和南亞的殖民統治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相繼獨立,羅興亞人謀求加入東巴基斯坦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羅興亞人問題升級

緬甸獨立後,吳努政府於1948年至1962年執政時期,為了解決若開邦的羅興亞人問題,試圖通過緩和方式解決。但吳努政府推行的「大緬族」政策很失誤,當時緬甸在全國推行緬甸語,而且推行佛教,只要緬族就給予特殊待遇。這就激化了少數民族的不滿,於是緬甸發生長時間的內戰。若開邦的羅興亞人也趁機組織了武裝,他們目的就要使若開邦分裂出去,併入孟加拉國。

羅興亞的人武裝與其他武裝不同,他們除了與政府軍打仗,還不斷打擊若開邦那些無辜信佛教的平民。而此時孟加拉國靠近緬甸地區的人,也認識到若開邦生活條件好,於是一些羅興亞人就大量湧入若開邦,一時間羅興亞人數量不斷增加。

緬甸政府本想給予羅興亞人國民待遇,但他們意識到,如果承認羅興亞人,還會有大量孟加拉人移民到這裡居住,將來若開邦必然要被分裂出去。因此,緬甸把羅興亞人定為非法移民,不承認他們的身份,甚至讓他們回到孟加拉國和印度。1982年,吳奈溫執政時,緬甸政府頒布《緬甸公民法》,把羅興亞人視為英國殖民者的附庸。

生活在若開邦的羅興亞人,由於不是緬甸公民,他們不僅無法上學,就連就業也受到限制。此時羅興亞人與緬族人的矛盾經常爆發。緬甸政府為了同化羅興亞人,他們搗毀了若開邦的清真寺,甚至佛教徒殺害羅興亞人,緬甸政府也從不過問。這更加劇了羅興亞人與緬甸人的矛盾。

羅興亞人問題走向

羅興亞人與羅興亞分裂武裝,雖然不是一回事,但羅興亞人卻支持羅興亞極端武裝,這就使羅興亞問題更加複雜。據有關資料記載,緬甸政府不敢妥協,因為一妥協緬甸就會面臨領土被分裂的危險。

被西方國家認可的緬甸民主人士翁山蘇姬上臺後,西方人認為翁山蘇姬在羅興亞人問題上一定會圓滿解決。但結果卻讓西方人設「崩塌」,昂山素素季不僅沒有按照西方指教做事,甚至支持軍隊對羅興亞人採取行動。

翁山蘇姬的表現令西方惱火,英國不僅取消了二十年前給她的「榮譽市民」稱號,甚至把翁山蘇姬在牛津大學的畫像也撤下來。加拿大也隨即取消了翁山蘇姬「榮譽市民」稱號。

前不久的東協峰會上,美國副總統彭斯與翁山蘇姬會面。當彭斯「關心」起羅興亞人問題時,翁山蘇姬一句話就回絕了他:「我比你更了解我的國家!」這位曾與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親密貼臉的女人打了美國人的臉,美國人已經不再信任她了。

其實,無論誰當領導,在處理羅興亞問題上都不會拋棄國家利益,他們當然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如果翁山蘇姬按照西方人要求去做,恐怕若開邦要獨立,那翁山蘇姬就成了緬甸的罪人,緬甸真的就要四分五裂了。

對於羅興亞人,各位看官如何看待這群緬甸「棄民」呢?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英媒:被遣返的羅興亞人完成驗證後可申請緬甸國籍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 英媒稱,孟加拉國1月16日在與鄰國緬甸舉行會談後表示,將在兩年內完成遣返多達數十萬名逃離緬甸衝突的羅興亞人的任務。據路透社1月16日報導,緬甸方面說,這項雙邊遣返計劃將從1月23日開始,但非政府組織對此抱有疑慮,他們說計劃沒有充分考慮到安全、生計和長期定居的問題。報導稱,孟加拉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說,遣返工作打算「以家庭為單位」,緬甸為返國羅興亞人提供臨時住處,然後為他們重建住房。
  • 與緬甸發生暴力衝突,被全世界踢皮球的民族,羅興亞人該何去何從
    但是對中華大地有著強烈歸屬感的我們很難想到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批人是被整個世界所拋棄的族群。這就是羅興亞人,一個被以緬甸為首的南亞、東南亞各國所驅逐的族群。那麼羅興亞人到底是從何而來,又為什麼會被緬甸人所驅逐呢?
  • 被拋棄的民族:緬甸為什麼要驅逐羅興亞人?他們做了什麼?
    與當地其他民族大多信仰佛教不同,羅興亞人卻信仰伊斯蘭教,雙方的生活習慣以及信仰習俗大相逕庭。在這一過程中,孟加拉地區的穆斯林大量遷徙到中南半島的若開地區,並定居下來,這些人就是後來的「羅興亞人」的祖先。
  • 杜特爾特:將接收緬甸羅興亞難民,給他們菲律賓公民身份
    羅興亞人是一個主要生活在緬甸的民族,他們在二戰時期從孟加拉國遷移到緬甸,目前人數約有200多萬。羅興亞語是孟加拉語、阿拉伯語、緬甸若開語相互混合形成的一種語言,所以他們的民族文化也主要來自這三個地方。2015年,緬甸爆發了羅興亞人難民危機,緬甸政府否認羅興亞人是緬甸公民,並動用軍隊驅逐生活在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人,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很多羅興亞人也被迫離開家園,逃往到孟加拉國和世界各地。因此,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遭到西方國家批評,指責她對羅興亞人進行種族清洗。一些國家和組織剝奪了翁山蘇姬曾經獲得的國際性獎項,甚至威脅剝奪她在1991年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
  • 緬甸羅興亞人問題的視差——歷史、現狀與癥結分析
    人們關注羅興亞人問題的來龍去脈時,受不同來源素材的影響,會不自覺地站在某個立場上,而這些立場往往有較大的歧異性,這便形成了羅興亞人問題的視差。本文擬從不同視角出發,梳理對羅興亞人的產生、詞義和境遇的分歧,分析視差碰撞下羅興亞人問題的危機現狀和走勢,進而梳理和分析其癥結所在。
  • 孟加拉國稱將對27萬緬甸羅興亞穆斯林實施拘留或遣返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崔雲】據卡達半島電視臺11月26日報導,孟加拉國提出將通過外交途徑遣返其國內27萬緬甸羅興亞穆斯林人,並在遣返回國前將對其進行拘留。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獲得的官方文件,目前約有27萬無國籍的羅興亞人生活在孟加拉國境內。他們或居住在擁擠的露營區,或生活在貧窮的村莊,用塑料或樹木建造居所。
  • 被拋棄的民族:緬甸和孟加拉國為何都不願意接納羅興亞人?
    雙方為此產生了嚴重衝突,羅興亞人生存狀況堪憂。羅興亞人現今生存狀況羅興亞人主要生活在緬甸,但得不到緬甸當局的認可。吳努政府議會民主制時期,緬甸政府頒布了《緬甸聯邦入籍法》和《緬甸聯邦選擇國籍條例》,允許羅興亞人入籍,但由於政令不暢、政府人員玩忽職守、消息閉塞等原因,大多數羅興亞人都未能入籍,這可能是羅興亞人最後一次加入緬甸籍的機會。
  • 緬甸警察毆打羅興亞穆斯林視頻流出 數名警察被拘留
    緬甸政府周一宣布,在有關視頻顯示緬甸警察毆打了羅興亞人之後,當局將對該事件進行調查。 視頻截圖 但在該視頻曝光之前,緬甸當局一直否認對羅興亞人的侵犯人權的行為。
  • 2萬孟加拉國穆斯林示威 抗議緬甸屠殺羅興亞人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怡蓁】據法國媒體9月18日報導,孟加拉國當地時間9月18日,至少2萬名該國伊斯蘭強硬派人士走上街頭,抗議鄰國緬甸爆發攻擊穆斯林少數族群羅興亞人的事件,導致大量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國難民營。
  • 緬甸佛教徒與羅興亞族穆斯林關係繼續惡化 難民潮導致種族清肅暴行
    圖文無關(圖:Pixabay.com) 緬甸佛教徒與若開邦的羅興亞人自緬甸這場種族危機已引發國際撻伐,聯合國官員要求緬甸停止導致40萬羅興亞族難民逃亡的種族清肅暴行。國度復興報編譯religionnews報導, 最近,羅興亞族穆斯林大批逃亡已4周,仍有成千上萬人跨越邊界,到孟加拉國尋求協助及安全。成千上萬名羅興亞兒童正陷入疾病危機。
  • 緬甸恐襲1年後 西方媒體憤憤不平:怎麼還沒懲辦翁山蘇姬
    沒逃走的羅興亞人被「邊緣化」,逃走的返鄉也不好過那麼,留在「美麗的若開邦」的羅興亞穆斯林過得怎麼樣?據《衛報》26日報導,羅興亞人一直無法擺脫被「邊緣化」的恐懼感,他們無法正常存錢、看病、工作或上學,國籍也不被認可。
  • 將羅興亞人安置在偏遠島嶼 孟加拉國的臨時舉措還是孤立和無視?|羅...
    大赦國際表示,孟加拉政府將這一舉動歸因於緩解考克斯巴扎爾旅遊中心不斷增加的 「壓力」,目前難民營中生活著120萬羅興亞難民。事實上,難民救濟和安置專員已經討論了一種提供食物和非食物物品清單的機制,以開始將羅興亞人遷往巴山查爾島進程。據聯合國稱,羅興亞人是「世界上受迫害最嚴重的少數民族群體」,自2012年以來,羅興亞人在緬甸遭受了殺戮和暴力浪潮。
  • 為了若開邦危機懟緬甸政府的西方媒體和政府,需要補補歷史課
    東方IC 資料自2017年8月緬甸若開邦的「若開羅興亞救世軍」發動襲擊,隨之引來緬甸政府軍的清剿以來,針對「羅興亞人」問題的報導與國際輿論絡繹不絕,而且傾向於過多指責緬甸國內對「羅興亞人」的不公平態度,指責緬甸政府和軍隊的採取的行動嚴重侵犯了「羅興亞人」的人權,同時也出現對翁山蘇姬的頗多指責。
  • 孟加拉國將羅興亞難民驅逐到颶風島
    ,而難民和人權組織控訴說一些人可能是被迫轉移的,轉移目的地島嶼不斷遭受洪水和颶風的襲擊。聯合國表示,該島僅在20年前才出現,聯合國僅收到關於將難民轉移到該島的「有限信息」,而且並未參與準備工作。
  • 世界上最受到迫害的少數族群 羅興亞難民被送往孟加拉孤島
    南亞孟加拉國目前收容超過70萬逃離緬甸政府迫害的羅興亞人(Rohingya),該國計劃將10萬名逃入其境內的羅興亞難民轉移至孟加拉灣上一座名為巴山查爾(Bhasan Char)的孤島。2020年12月4日正式啟動安置計劃,首批1,600多人已被送往島上;由於該島環境惡劣,聯合國(UN)與國際人權組織擔憂,將引發更嚴重的人道危機。
  • 緬甸,我們最「複雜」的鄰居
    關於緬甸,近年來比較為人熟知的話題恐怕是不怎么正面的羅興亞問題(Rohingya problem)。簡單說,所謂羅興亞人問題,就是緬甸境內的孟加拉人後裔羅興亞(穆斯林)與緬甸主體民族緬族(佛教徒)之間的一場關於種族、文化、土地的大規模衝突,數十萬羅興亞人被驅逐乃至羈押。至今緬甸當局仍然不承認羅興亞人為緬甸少數民族。
  • 緬甸也亂了:軍隊對羅辛亞人大開殺戒,連嬰兒也不放過
    看看我們的周邊吧,不說印度「大師」強姦案致300多人傷亡,也不說印控克什米爾天天槍炮聲不斷,也不說杜特爾特對毒販大開殺戒,就是我們的鄰居緬甸也陷入動蕩之中。殺人、放火和強姦,每天都在發生,而肇事者竟是緬甸政府軍。
  • 遠徵老兵李光鈿:不想內戰流浪緬甸67年,拒絕加入別國國籍
    有一群人,想盡一切辦法想要移民,為此他們可以和自己不愛的人結婚,把婚姻當作一種工具。可是對於那些保疆衛國的人而言,能在祖國安穩生活是他們最大的夢想。而在他們中,有人在戰爭中流浪異國,多年不得歸家,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回到祖國,而李光鈿就是這樣的人。
  • 【VOA慢速 12.27】首批羅興亞難民抵達孟加拉孤島
    周五孟加拉國官方將第一批1500多名羅興亞難民轉移到了一個孤島上生活。此舉是在國際組織呼籲停止轉移難民行為之際進行的。那裡從未有人類居住過。曾有一次大雨過後該島一度被淹沒在水下。它20年前才浮出孟加拉灣的水面。 The island now has flood protection barriers for houses, hospitals and mosques at a cost of more than $112 million.
  • 疾風暴雨災情慘重,洪水泥石流釀百死,印度數萬災民流離失所
    疾風暴雨在南亞地區引起空前水患,但是印度東北部及鄰國尼泊爾就傳出超百人死亡消息,數萬人流離失所,超過6百萬人受災情影響。據官方統計,至少78人喪生,1.6萬家庭被迫離開居所。尼泊爾內政部表示,國內主要河道水位上升至危險水位,因此官方疏散周邊數萬居民。印度東北部的比哈爾(Bihar)和阿薩姆邦(Assam)則有29人死亡,巴基斯坦34人(包括5名溺斃兒童),孟加拉國16人。印度670萬人受到洪水直接影響,包括比哈爾250萬人和阿薩姆邦42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