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孟加拉國目前收容超過70萬逃離緬甸政府迫害的羅興亞人(Rohingya),該國計劃將10萬名逃入其境內的羅興亞難民轉移至孟加拉灣上一座名為巴山查爾(Bhasan Char)的孤島。2020年12月4日正式啟動安置計劃,首批1,600多人已被送往島上;由於該島環境惡劣,聯合國(UN)與國際人權組織擔憂,將引發更嚴重的人道危機。
綜合媒體報導,逃入孟加拉國境內的羅興亞人是在緬甸遭受迫害的穆斯林少數民族,緬甸軍隊從2017年開始大幅清洗羅興亞人,迫使他們穿越孟緬邊境,目前多數都居住在孟加拉國東南部吉大港專區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地區,也讓該地成為世界上最擁擠的難民營。圖為羅興亞難民聚集在科克斯巴扎爾一個臨時安置點外。
一名將被轉移到巴山查爾島的羅興亞難民婦女在臨時安置的中轉區外哭泣。路透社報導稱,孟加拉政府12月4日已啟動羅興亞難民安置計劃,約1,600人被送往位於孟加拉灣吉大港外海的巴山查爾島,並稱已經獲得所有難民的同意。美聯社則稱,科克斯巴扎爾當局沒有說明難民是如何被選擇安置的。
將被轉移到巴山查爾島的羅興亞難民聚集在科克斯巴扎爾的一個中轉區外。但BBC報導,不少羅興亞難民曾透露不想移居至島上,國際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訪問了12個羅興亞家庭,他們都在安置名單上,但都不願意前去。聯合國(UN)則表示他們對安置地點所知有限,也沒有涉入此計劃。
在孟加拉國科克斯巴扎爾,羅興亞難民正等待乘坐大巴從難民營前往吉大港,吉大港是孟加拉國第二大城市以及第一大港,從那裡他們最終將被轉移到地處孟加拉灣的巴山查爾島 。
在孟加拉國吉大港,將被轉移到巴山查爾島的羅興亞難民婦女乘坐一輛大巴。
在孟加拉國吉大港,保安人員守衛著臨時帳篷的入口,羅興亞難民在這裡等待登上前往巴山查爾島的船隻。
羅興亞難民在吉大港的臨時帳篷內等待著。
孟加拉國海軍向羅興亞難民提供早餐。
保安人員在吉大港的船隻俱樂部裡守衛,船隻將從那裡把羅興亞難民運送到巴山查爾島。
羅興亞難民正穿過吉大港船隻俱樂部的消毒通道。
羅興亞難民從孟加拉國吉大港登上一艘軍艦,前往孟加拉灣的巴山查爾島。
羅興亞難民正從孟加拉國吉大港排隊登上一艘軍艦。
孟加拉國官方人員注視著羅興亞難民登上一艘軍艦。孟加拉外交部長莫門(AK Abdul Momen)12月3日表示,政府「不會強迫任何人去巴山查爾島,我們堅守這個立場。」
羅興亞難民正在向巴山查爾島進發。孟加拉主管難民事務的負責人穆罕默德(Mohammad Shamus Douza)仍堅持,獲得重新安置的人都是自願的。
一艘軍艦將羅興亞難民從孟加拉國吉大港運送到巴山查爾島。美聯社稱,外國媒體不被允許訪問該島。巴山查爾島曾經經常被季風雨淹沒,但現在有了防洪堤防、房屋、醫院和清真寺,由孟加拉國海軍耗資超過1.12億美元修建。
巴山查爾島地處孟加拉灣,大約在20多年前由河口泥沙堆積形成,距孟加拉國本土30公裡左右,其名稱「巴山查爾」意為「漂浮島」。圖為2019年12月19日,一個貨櫃停靠在巴山查爾島岸邊。
孟加拉國政府於2015年提出計劃,欲開發建設這一島嶼,作為接納羅興亞難民的安置點。工程於2017年正式啟動,計劃建設1,440棟房屋,供10萬羅興亞難民居住。圖為2019年12月19日,一名男子走過巴山查爾島上的建築。
2019年12月19日,巴山查爾島上新建的建築內的一個普通烹飪區。
2019年12月19日,巴山查爾島上一個新建成的垃圾桶矗立在居民樓旁。
由於該島嶼地勢低洼,每年六到九月的季風季節洪澇災害頻發,極易遭受颶風侵襲,周邊海域還常有海盜出沒,故這一安置計劃受到多家人道主義機構和羅興亞難民領袖的強烈反對。圖為2019年12月19日,巴山查爾島附近新建的洪水堤防。
一名衛生工作者在檢查抵達巴山查爾島的羅興亞難民的體溫。羅興亞人口約100多萬,15世紀起定居在緬甸西北部的若開邦。信仰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在20世紀被緬甸當局認定為孟加拉非法移民,剝奪公民權與教育權。
工人們在巴山查爾島上幫助搬運羅興亞難民的物品。羅興亞人在緬甸長期遭受歧視和迫害。2017年8月,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發起大規模「清剿行動」,迫使近一百萬羅興亞難民逃離家園,來到鄰國孟加拉國的科克斯巴扎爾地區避難,形成全球演變速度最快的難民危機。
巴山查爾島上的羅興亞難民在使用手機。羅興亞人被西方媒體形容為「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人們」、「世界上最受到迫害的少數族群」。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與國際難民署(UNHCR)已公開呼籲孟加拉國政府,立即停止這項難民安置計劃,批評該國目光短淺不負責任,嚴重違反人權,可能釀成更嚴重的人道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