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視障人士認真聽臺上的朗誦
「我愛你勝過整個兒夏天/洋溢熱烈和歡樂的/仿佛長滿幸福的/棕色羽毛的/足球的夏天!」在全國助殘日前一天,5月19日下午,一場為視障人士準備的詩歌朗誦會在上海嘉定區圖書館拉開帷幕。
雖然當天有雨,400平米的會議室中還是坐滿了來自上海市盲童學校和嘉定區殘聯的近百名視障讀者,大家一邊聽著朗誦,一邊用手指「讀」著主辦方特意為盲人準備的盲文詩歌手冊。
現場為盲人準備了印有普通文字和盲文的詩歌集
「閱讀點亮心燈,我愛你勝過整個兒夏天,這也是我們送給所有愛好詩歌和盲人朋友的心裡話。」 嘉定區殘聯副理事周偉說。
一個小時的朗誦,選取的6首詩都出自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非吼叫媽媽聯合發起人蕭萍教授的獲獎詩歌集。她精心挑選了自己不同時期,具有時代特點和特殊意義的詩歌,針對盲童和視障人士特別做了詩歌朗誦的演出設計。
來自非吼叫媽媽「高大研」團隊的同學們表演了《我愛你勝過整個兒夏天》的詩歌劇,這是一首獻給足球的狂想詩,也是獻給今年世界盃的前奏曲,讓整個詩歌朗誦會的開場充滿了青春的氣息。
著名表演藝術家蔡金萍以飽滿而深摯的情感朗誦了《孩子我想抱抱你》,這首是十年前作家蕭萍為5·12汶川地震罹難者所作的詩歌。
蔡金萍朗誦了一首紀念5·12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孩子的詩歌《孩子,我想抱抱你》
滬上著名的主持人燕子姐姐陳燕華,為視障人士朗誦了《煎餅弟弟寫給米糕哥哥的信》,讓廚房裡面的美好和身邊的溫情蕩漾在整個現場。
來到現場的盲人聽眾既有退休老人,也有還在上小學的孩子。盲童學校六年級的魏燁麒住在離嘉定區圖書館很遠的地方,為了再聽一遍《煎餅弟弟寫給米糕哥哥的信》,媽媽劉豔專門開車一小時帶他來到嘉定區圖書館。
陳燕華為視障人士朗誦了《煎餅弟弟寫給米糕哥哥的信》
去年6月,在上海市民詩歌節的「為盲童讀首詩」活動上,魏燁麒第一次聽到蕭萍這首活潑的小詩,當時就聽得手舞足蹈,非常喜歡,一直記到現在。
「孩子現在才6年級,喜歡天馬行空的東西。」 劉豔一直有意帶孩子多參加活動,希望讓他提升自信,積極面對生活。在她的努力下,孩子從最初膽小抗拒,到現在主動參加朗誦班,喜歡上臺參加朗誦,覺得自己「除了眼睛不好,和常人沒什麼不同」,為人處事上也有了很大進步,在聽朗誦會前,他還特意囑咐媽媽關掉手機,專心聽節目,因為「這是對別人的尊重」。
劉豔自己則喜歡紀念5·12汶川地震的《孩子我想抱抱你》,這首詩讓她作為母親的心產生了共鳴,「孩子42天的時候,醫生就給他的眼睛判了死刑,我只哭了那一次,因為作為母親要堅強才能帶著孩子往前走。特別能理解詩中母親的感情。」
盲童學校高三的徐任宇也很喜歡《孩子我想抱抱你》這首詩,他從詩中聽出了複雜的情緒,「有悲傷但又不全是悲傷,還有一點點希望。」 徐任宇是盲童學校朗誦班成員,此次朗誦豪華陣容的名家朗誦也讓他很興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朗誦方式 多聽別人的朗誦我也能學到很多。」
雖然此次朗誦活動選取的詩歌大多是兒童詩,但嘉定區殘聯的成年視障人士也聽得津津有味。
「燕子姐姐的節目我們都很要看的。」61歲的李萍和62歲的孫育英都只有微弱的視力,平時在家喜歡搬小板凳貼在電視面前看電視,這次朗誦會上見到了平時經常在電視中看到的「燕子姐姐」 陳燕華,雖然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但現場聽陳燕華朗誦了長長的一首詩,兩人都很激動,覺得不虛此行。
「詩歌朗誦這種形式特別適合給盲人做活動。」蕭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去年在上海市民詩歌節的「為盲童讀首詩」活動上,蕭萍為盲童們做了一個十幾分鐘的詩歌小課堂,孩子們積極的反饋讓她意識到,詩歌對於盲人,可能是將光線投入他們心中的「另一扇窗」,她開始希望能把這樣的活動延續下去。
這次嘉定圖書館在讀書月中加入了這樣一場給盲人讀詩的活動,蕭萍毫不猶豫地參加了,還帶上了「非吼叫媽媽」的學生志願者們,設計了開場詩歌劇《我愛你勝過整個兒夏天》,「學生們在這齣劇裡針對盲人做了很多設計,比如表現看球現場,用了啤酒瓶的聲音,還有氣球破掉的聲音……儘量用聲音來展示整個情境。」
「這樣的活動不僅僅是助殘,也是幫助自己。」蕭萍感慨,「明眼人在這個時代很容易盲目,是心靈的盲目。通過這樣一個活動,我們可以一起享受在詩歌中慢下來的美妙過程,讓這種愛意沉澱下來。」
本次活動由嘉定區殘聯指導,嘉定區圖書館主辦,非吼叫媽媽俱樂部、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協辦。活動現場,上海市作家協會和非吼叫媽媽俱樂部向上海市盲童學校捐贈了此次活動的盲文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