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主鍾情「生態糧」

2020-12-18 四川農村日報

林紅梅正在查看小麥長勢。

□特約通訊員 劉玉明 文/圖

「再過個把月,小麥就要收割了,得提前做準備,機器也要檢修好。」3月26日,在三臺縣金石鎮宏梅家庭農場,種糧大戶林紅梅和農機合作社的技術人員忙著檢修收割機。

規模化發展效益好

今年48歲的林紅梅是高井村12組人,以前在鎮裡做生意,從事服裝、副食品銷售。但她一直對土地情有獨鍾,「家裡有土地,一有空就會回來幹農活。」林紅梅說。2015年,林紅梅和朋友在聊天時,得知國家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聽到這一消息後,林紅梅動心了,拿出16萬元積蓄,和幾個朋友成立了種植合作社,流轉600畝土地發展優質糧油和中藥材種植。

「最開始種的是丹參,沒有技術,管理也跟不上,丹參死了一大半。」林紅梅告訴筆者,當年虧損了 30 多萬元。但她沒有氣餒,而是認真思考,把方向放在了「生態糧食」上。

「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喜歡吃生態綠色的糧食。」2016年,林紅梅開始在高井村種植玉米300餘畝,獲得豐收。同時,成立了家庭農場,向村民低價供應種子、化肥和農藥,義務提供技術指導、收購運輸等服務,帶動周邊村民發家致富。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種植面積由300畝增至1100餘畝。

林紅梅認為,單打獨鬥的生產模式很難產生高效益,規模化種植才能獲得較高的利潤。筆者了解到,在金石鎮100畝以上的糧油種植大戶有 12 戶,500 畝以上的有 3戶,各類家庭農場、合作社130 餘戶,規模種植面積達9000多畝。

科技化種出好收成

1100餘畝的土地如何實現優質高產,林紅梅主要靠的兩點:一是大力推廣種植品質好、產量高、抗逆性好的小麥、玉米新品種;二是積極應用推廣新農藝措施,推廣應用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機耕機播、秸稈還田技術,積極推廣有機肥和無公害農藥。

「機播、機防、機收,全程機械化耕種既省力省時,還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林紅梅嘗到了機械化耕種的甜頭。

在宏梅家庭農場,田野山間,微風過處,麥浪翻滾;果林之間,雞鴨追逐。林紅梅介紹,農場年出產小麥和玉米40多噸,大部分出售給商家,剩下的10多噸,除了發展養殖,生產蔬菜麵條,還可以釀酒。

林紅梅介紹,目前農場主以優質糧油、種養循環、農業機械服務的方式進行生產、經營,年純收入近50萬元,帶動周邊農民30多戶發展優質糧油種植,為6個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輻射和支持相鄰貧困村元山村發展糧油產業。

「大戶們專業化種植,不斷提高種植的科技含量,糧油產量逐年上升。」金石鎮黨委書記張太海說,近年來,該鎮圍繞建設「三臺北路糧倉」和優質糧油示範基地目標,建設高標準農田1.3萬餘畝,優質油菜種植覆蓋率100%、優質水稻覆蓋率80%以上,機械化率達70%。

目前,三臺農業生產機械化總面積達174.9萬畝,其中機播面積 39.8 萬畝、機收面積105.9萬畝,湧現出一批以農機服務為商業運作模式的創業農民。同時,該縣還著力加強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和技術培訓指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推廣農作物新品種已達耕種面積的70%以上。

相關焦點

  • 從農民到家庭農場主 向前一步是幸福
    連日來,本報記者獨家調查了我省10位家庭農場主,受訪家庭農場主的收入大多比較豐厚,最低的也有10多萬元一年,最高的則高達上百萬元一年。這批家庭農場主,已經找到了打開財富寶藏的「金鑰匙」,成為農村新成長起來的財富「新貴」。    這讓省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省農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顧益康感到非常高興。
  • 煙臺誕生35位家庭農場主 發展前景被看好(圖)
    日前,山東省工商局出臺了《家庭農場登記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規定可通過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多種形式註冊家庭農場,但城鎮居民不能當家庭農場主。目前,我市家庭農場發展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
  • 跳出農業看農業,閬中800多名家庭農場主集中「充電」
    12月8日,四川省閬中市農業農村局舉行高素質農民暨家庭農場主培訓會,全市350名農場主參加培訓。據介紹,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訓,閬中市本級培訓800人,參訓人員為家庭農場主,培訓分理論加實訓加外出參觀三個階段。
  • 臨沂一個月竄出20個家庭農場 人人爭當農場主
    面臨土地流轉等瓶頸制約不少種植大戶只能望"農場"興嘆    9日,記者走進了位於沂南縣張莊鎮新莊村的"智聖家庭農場"。作為該縣第一個吃螃蟹者,今年 4月17日,"智聖家庭農場"正式在工商部門註冊,並取得營業執照。記者到訪時,"農場主"李勝正操作自動捲簾機給溫室裡的有機蔬菜採光。
  • 松江這位家庭農場主過生日,竟開著車給別人送禮物!
    11月4日是松江區葉榭鎮四村村家庭農場主肖文軍的生日。在自己生日當天,他帶著43份20斤的大米和20斤裝的蘋果來到了村委會,委託工作人員送給村裡90歲以上高齡老人及重殘無業人員。去年,肖文軍得知四村村家庭農場主因到齡需調整,便主動到村委會報名,表達了自己想加入家庭農場主隊伍的意願。經過一系列相關流程審核,他承包了本隊的107畝農田。作為村裡的一名青年家庭農場主,無論在平時種植、春耕還是秋收期,他都親力親為,不怕苦不怕累。辛苦付出終有回報。
  • 帶領鄉親致富奔康 省勞動模範、三臺縣宏梅家庭農場主林紅梅
    原標題:省勞動模範、三臺縣宏梅家庭農場主林紅梅—— 深耕「希望的田野」 帶領鄉親致富奔康 綿陽新聞網訊 在三臺縣金石鎮元山村,提起宏梅家庭農場主林紅梅,是無人不曉。 今年48歲的林紅梅,曾經做過服裝、副食品銷售等工作。
  • 《摩爾莊園》農場主怎麼升級 農場主升級攻略
    導 讀 摩爾莊園的農場主是很多玩家喜歡的一個職業,在遊戲中,除了戰鬥,日常生活是主要的樂趣體驗,玩家可以感受到各種有趣的玩法
  • 還在農閒時節,松江這群農場主為啥這麼忙
    還在農閒時節,松江這群農場主為啥這麼忙 2020-03-14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梓潼:農場主老徐的新願望
    2015年,在國家鼓勵農民創辦「家庭農場」的政策支持下,懷揣著50萬創業資金,劍閣縣的老徐來到梓潼縣三泉鄉絲公村,流轉當地400餘畝高山土地,如願當上了一名「農場主」,開始了自己的農業創業之路。但是農場發展到了現在,老徐又有了新的憂愁,聽說他最近還為此四處奔走,到底愁什麼呢,近日,記者再次走進了他的家庭農場。金秋十月,水果飄香。記者跟隨老徐,來到他的家庭農場。在這裡,蜜柚、柑橘掛滿枝頭,空氣中瀰漫著水果特有的芬芳。農場主徐洪林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園子裡即將成熟的水果有金秋砂糖桔、沃柑、醜柑、椪柑等,五六個品種都是市場搶手貨,今年果園豐收已成定局。」
  • 在澳洲當農場主是什麼體驗?真的賺錢嗎?
    在出國勞務市場上,每年都有幾千名中國打工度假者在澳洲農場從事相關工作,高額的收入對普通家庭來說十分有吸引力。那麼澳洲農場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澳洲是個農業大國,地大物博、人煙稀少。因此,人均農場面積非常大,在國外當農場主跟在國內當農民,完全是兩碼事。Leo選擇了在知天命的年紀之前,選擇來到澳洲做農場主,過上田園牧歌的生活。對於他來說,因為沒有做過農業,所以一路下來碰到很多問題。還沒開始種植,就遇到買苗、施藥等問題,都需要一項一項去解決。
  • 江蘇銀行鎮江分行參加全市示範家庭農場主暨金融保險政策培訓會
    金山網訊  日前,江蘇銀行鎮江分行參加了鎮江市農業農村局組織舉辦的2020年全市示範家庭農場主暨金融保險政策培訓會,介紹了該行「融旺鄉村」品牌及涉農金融服務產品政策。此次活動後,江蘇銀行鎮江分行將持續做好對接跟進工作,通過全方位金融服務支持全市家庭農場主體,助力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
  • 新規鼓勵小農戶開辦家庭農場,看準這3點,誰都能成為「農場主」!
    《規劃》把對家庭農場的培育放在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首位,拿出了很多非常有力度的政策措施,提出到2022年,各級示範家庭農場達到10萬家。 家庭農場在我國指的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家庭為基本經營單元,從事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 規模化趨勢已定,新規鼓勵小農戶開辦家庭農場,家庭農場為什麼將成為主流?看準3點人人能當「農場主」。
  • 貿易戰中,聽美國農場主訴苦
    在堪薩斯州,有穀物農場主表示,其家族在經營了近100年後不得不放棄他們的農場;在艾奧瓦州,養豬戶正在賠錢。「我們有耐心,但我們沒有無限的耐心」,有人這樣說;在維吉尼亞州,一些大豆、玉米和小麥農場主已經買不起他們需要的設備;在緬因州,藍莓種植者對未來表示擔憂。
  • 在大蕭條時期,為什麼美國農場主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給窮人喝?
    在1933年經濟跌入最谷底時,美國有1300萬至1500萬人失去工作,失業人數佔人口總數的二成左右,這讓美國很多家庭都陷入了極度貧困當中。 然而在大蕭條時期,一邊是有成千上萬的家庭吃不起飯,另一邊是有大量的農場主卻把牛奶倒入到河當中,一時間密西西比河變成了「銀河」。
  • 「桌遊推薦」誰能想到我愛上了農家樂——《農場主》
    工位出現的順序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遊戲,比如第二季出現的理當增加家庭成員和第五季出現的渴望增加家庭成員,是兩個非常強力的工位,如果你想佔領工位必須搶一個先手(農場主的工位是只能容納一工的工位),但是這業承擔了一定的風險就是當季打開的第一張工位不是你想要的工位,這樣可能接下來的行動,你不得不繼續派遣工人到廣場(搶佔先手和打出次要發展卡的的工位
  • 首個家庭農場 耕耘8年泰州農場主說酸甜苦辣
    泰州市高港區大泗鎮的光普家庭農場,最近入選「第二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是該市唯一,而全省此次入選的家庭農場也僅有4家。走進這家農場,只見牆上掛著兩塊由省農科院授予的牌匾,一塊寫著「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研發中心」,另一塊則寫著「芽苗菜研發基地」。時值隆冬,但室外聯排白色大棚內,盆栽蔬菜長勢喜人。
  • 90後女孩大學畢業回家當農場主 想把農場變樂園
    90後農場主王江玲和父母在自己的家庭農場裡採摘深冬草莓。    西部網訊(記者 魏永賢)12月30日,西安市長安區五星街辦燎原村,90後女農場主王江玲和父母在自己的家庭農場裡採摘深冬草莓,採摘下來的草莓裝盒後,一盒12個(一斤左右)能賣到45元。她們家種了7個大棚的草莓,元旦春節期間能賣個好價錢。王江玲說:「這一季草莓鮮果期可以從12月持續至第二年5月,一個大棚純收入有兩三萬吧。」
  • 雲南文山首個家庭農場成立 80後大學生變身農場主
    雲南文山首個家庭農場成立 80後大學生變身農場主   文山市首個家庭農場——古那衝生態農場日前註冊成立。據悉,該農場是繼中央一號文件提及「家庭農場」概念以來,文山市首個經工商部門註冊登記成立的家庭農場。「我的事業發展離不開農村。」就是這樣一句看似很客套的話,卻時刻指引著農場的主人——一位曾經的大學生村官袁林松。
  • 黃島出臺家庭農場註冊條件 種糧50畝可當農場主
    記者昨天從黃島區相關部門獲悉,該區近日制訂出臺了家庭農場註冊登記規模條件(暫行),並把家庭農場列入全民創業扶持範圍,與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樣享受同等的最高100萬元的貼息貸款額度待遇。      同時,黃島區工商局還提醒家庭農場經營者,在工商部門取得營業執照後30日內,農場經營者還應當到轄區相關業務主管部門進行備案。    已註冊登記21家    黃島區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黃島區目前已經註冊登記的家庭農場有21家。這名負責人介紹,通過引導成立家庭農場,將帶來土地的企業化、市場化。
  • 城裡工作十年的他回松江務農,如今成了420畝土地的農場主
    城裡工作十年的他回松江務農,如今成了420畝土地的農場主 李春風 2018-08-20 08:00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