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的嬰兒,「語音系統」還沒開發完整,只能用哭鬧來表達感情與需求。適當哭鬧對嬰兒來說是一種運動,然而把當這項運動挪到晚上,並且頻繁出現時,那情況可就不妙了。
夜夜啼哭,嬰兒母親都受不了
小兒夜啼是指寶寶白天如常,入夜則經常啼哭不眠。寶寶哭累了白天繼續休息,而母親還要做各種家務,甚至照常工作上班。不少母親因此患上精神衰弱症。
孩子晚上啼哭不是單靠哄就可以了。白女士的寶寶5個月了。最近晚上天天啼哭不止。白女士以為孩子哭只要抱起來哄哄就可以了,誰知道孩子連續一個月夜啼不止,婆婆無奈之下迷信的四處拜佛,可情況並未得到緩解…
先找到寶寶夜啼原因!
寶寶夜哭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對三個月以內的小寶寶而言,最大的可能就是肚子餓了或是尿布溼了,粑粑麻麻只要滿足小寶寶的需求即可,還有一種可能是寶寶正處於入睡依賴階段。寶寶在入睡過程中抱著、晃著,或者含著奶才能入睡,這些習慣將直接導致嬰幼兒頻繁夜醒,長時間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
除了這些原因,還有可能是環境、缺鈣、腹脹、出牙等因素。
【環境不適應】
睡眠的地方太吵雜、太悶熱,或衣服包被過多或過少。衣服包被過多是最常見的,尤其是冬季,大人們總認為小寶寶容易著涼,所以穿的多又包得很緊,其實寶寶的新陳代謝率較大人高,怕熱,所以衣服包被過多造成寶寶燥熱,反而睡不好。
Tips:控制室內溫度,最好不要超過24℃,太熱、太冷,或穿的、蓋的過多,不要讓寶寶在睡眠中煩躁或把被子蹬掉,便於寶寶安靜入睡。
缺鈣引起夜驚
嬰幼兒期是缺鈣性疾病發病的高峰期,寶寶體內先天鈣存儲不足,飲食中鈣攝入不夠,維生素D攝入不足引起鈣的吸收,營養不良,或腸道疾病都可以引起寶寶缺鈣。缺鈣的早期表現中就有夜驚的症狀,應及時看醫生,做進一步檢查,並及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
寶寶感染繞蟲
小孩兒感染繞蟲後對身體沒什麼傷害,因此往往家長們是很難發現的。在寶寶深睡之後繞蟲會從肛門爬出。雌性繞從肛門爬出後會在肛門腹肌產卵而讓寶寶感到奇癢無比。於是寶寶就被驚醒了。有時候寶寶還會大哭。
寶寶腸絞痛
專家表示,新生兒絞腸痛屬於正常現象,一般新生兒三四個月大多會發生絞腸痛。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腸胃尚未發育成熟,導致不規律腸胃蠕動,從而引起腸絞痛。
新生兒絞腸痛的話,晚上睡覺會及其不安穩,是不是會突然被驚醒,然後大哭,而且哄都哄不好.腸絞痛的寶寶睡眠會特別不安穩,半夜醒來後,怎麼哄都沒用。
寶寶處於猛長期
處於猛長期的寶寶經常吃幾分鐘奶,扯開去,煩躁地哭一下,再吃奶,扯開,煩躁地哭,持續幾個小時,這和沒吃飽、睡眠不好都有關係。
輕度夜驚的處理方法
從醫學角度看,寶寶夜驚發作時,父母不宜將他(她)喚醒,父母的各種喚醒行為反而會使夜驚加重和延長。當寶寶夜驚發作時,父母應該冷靜,不要過度驚動寶寶,過一會兒寶寶就會再度入睡。
夜驚一般無須可以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待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成熟以後,夜驚現象就會逐漸消失了。
重度夜驚的處理方法
寶寶若每天都出現夜驚的症狀並持續3周以上,父母就應該帶寶寶到小兒神經科進行諮詢。夜驚症嚴重的寶寶需要藥物治療,即依靠藥物打亂寶寶原有的睡眠周期,幹擾病情發作,或採用心裡療法。
當你對嬰兒陸續做好了上面的工作,他還是在不停哭鬧,這時就要仔細觀察了,媽媽必須學會判斷嬰兒生病的哭鬧。生病除了哭鬧還會伴有其他症狀,比如嘔吐、發熱、面紅、蜷腿等等,這時就要去醫院請大夫診治了。
新生兒夜啼的情形很常見,安撫的方式也不同,有些寶寶愛哭純粹是個人的特質;有些要人抱、要人陪;甚至也有寶寶只要父母帶出去散散步,或開車外出兜一圈就不哭;或是睡覺時要握住熟悉的物品(如:熟悉的毛巾、小被子或玩偶等);或怕黑,需要有些燈光才能入睡。由於每個寶寶的特質與個性不同,所以爸媽需要多花點時間與耐心去慢慢摸索與了解自己的寶寶,久了,你將會用最適合寶寶的安撫方式來改善夜啼的狀況。
夜奶一直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小寶寶夜裡總醒,哭鬧不停,不餵奶很難睡著,總餵奶卻會累壞媽媽,還可能催生各種問題。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夜間餵奶的諸多隱患吧。
夜間餵奶最常見的4大壞處
1、晝夜顛倒
總是在夜裡餵奶,就可能讓寶寶養成半夜進食的習慣,每天夜裡都得喂。時間一久,寶寶身體沒好處,媽媽倒累垮了。
2、迷糊餵奶
因為小寶寶的進食是不分晝夜的,所以往往只要夜裡有哭鬧,媽媽就會迷迷糊糊地去餵奶。此時,一個常見的隱患是,寶寶很可能在吃奶中重新睡著,如果媽媽也是半睡半醒,就可能阻礙寶寶正常呼吸,甚至引發意外。
3、過度餵養
在精神狀態差的時候,媽媽很難控制寶寶的吃奶量,很容易餵得過多,導致寶寶過度肥胖,不利於生長發育。
4、易長齲齒
在乳牙生長期間,尤其要注意避免夜間餵奶。剛長出的乳牙是很脆弱的
如果你的寶寶哭了,而且很難平息,你不妨按照上面所說找找原因,對症解決看看能不能解決寶寶哭鬧的問題。
希望所有寶寶都能睡個好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