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戶,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智能音箱?

2020-12-25 極客公園

作者:

中國用戶對於智慧型手機和智能音箱的感知,似乎處在兩個維度。

一方面,在短短幾年內,無論是智慧型手機的用戶規模,還是製造水平,中國都達到了一線標準,我們甚至能自豪的說,在國內大量基於手機這一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的創新,連大洋彼岸的矽谷都不曾有過。

但另一方面,智能音箱這個品類,在國內卻並沒有像 Amazon Echo 那樣發展起來。對國內用戶來說,這一品類仍然只是少部分人體驗嘗鮮的工具,沒有發揮出如想像當中 Echo 那樣的實用性。

這看起來是一件不好理解的事情,是用戶沒有使用習慣嗎?但智慧型手機剛剛出現時人們也沒有使用習慣;是家庭沒有需求嗎?但是語音交互在一些場景下的確比觸控更加方便。

那究竟是為什麼?智能音箱沒有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成為家家戶戶都需要的產品,中國用戶究竟需要什麼?在國內網際網路公司摩拳擦掌之後,智能家庭的終端要怎樣塑造?這些,都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找到一把「鑰匙」,打開一個家庭

能實打實的解決某個具體問題,就是產品成功的第一步。這一點,在 Amazon Echo 上體現的尤其明顯。

2014 年,像大家熟知的,是 Echo 發布的年份,這是如今大家能夠回憶到的智能音箱發展元年,但很多人可能忘記了這一年發生的另一件大事,那就是 Google 斥資 32 億美元收購了當時大名鼎鼎的智能家居品牌 Nest。

Nest 全稱 Nest Labs,是一家智能家居公司,它的創始人是被稱為「iPod 之父」的前蘋果工程師託尼·法戴爾。在 2010 年成立之後,憑藉設計極為出色的智能恆溫器 Nest Learning Thermostat,它成為了美國科技行業受到關注的明星。

這款產品能夠在不改變傳統家電情況下,為家中的空調加入智能調節溫度的功能,並且還擁有自學習的能力。用戶只要在第一周使用的時候自己手動調節溫度,之後恆溫器就能獲得並分析這些數據,然後進行智能的溫度控制。

可以說,Nest 實際上已經為美國家庭打造出了一個智能家庭的終端設備,那時候即便大部分家電設備還沒有智能化,但人們也已經有了家庭智能產品的初體驗了。也正是這一年,Echo 誕生,由於它能夠用語音來連接並控制 Nest 能力,一下子讓人們有了「語音控制空調溫度」的驚喜。

由於美國人的房屋設計,以及家電的使用習慣特點,實際上語音控制空調、電燈等設備要比自己去找到開關再控制來的省時省力的多,因此 Echo 從一開始,就讓人們能夠體會到家庭生活因為 Echo 而帶來的便利,它實際上解決的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如何在人們家庭場景中,找到比傳統交互更大的優勢?而這一點,在智慧型手機出現之後沒有解決的問題,所以 Echo 出現後,這個問題有了一個答案,你可以更方便的通過語音控制家電,即便它們有些並非智能產品。

Echo 打開家庭的另一把武器就是音樂。美國人喜歡聽音樂,對音頻內容的服務一直都存在,而在家庭當中,能隨時聽到想聽的音樂是一個重要需求。這一點,即便是智能音箱出現之前也存在。

,根據其報告,用戶在智能音箱上進行最多的三項行動分別是「普通問題」(60%)、「查詢天氣」(57%)和「聽歌」(54%)。可見,美國用戶對於音樂服務的需求量是 Echo 能夠成為家庭必備品的重要原因。Statista 此前針對美國消費者的智能音箱使用進行了調研

另外,,截止到 2017 年 7 月 2 號,Echo 的技能已經突破了 1.5 萬種,但從用戶的點評數量來看,大量應用處在無人問津的層面,而頭部集中的十種技能中,有五種技能都是和聲音內容相關,比如「播放催眠或者放鬆的聲音」、「播放短的睡前故事」、甚至是「雷聲」,這些聲音需求至少能看出另外一點,那就是智能音箱在臥室發揮了不小作用。根據研究機構 Voicebot 發布的消息

智能家居的使用習慣+音樂服務,這兩個核心打造出了一把打開美國家庭的鑰匙,Echo 在美國受到歡迎也就可以理解。

美國的鑰匙和中國的門

在美國,Echo 發展的這兩個重要原因,原封不動放到中國以後,卻略顯尷尬。

首先,智能家居在中國,概念接受上並不如美國那樣高,儘管在近兩年,人們也開始陸續用上了各種智能產品,但還是逃不過碎片化,分裂化的趨勢。很明顯的一點,你不能在米家 app 上去控制其他其他品牌的家電,也不能用阿里的智能音箱來控制米家的產品。

這種分裂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國內家電行業的智能化進程原本就沒有那麼迅速,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自己去構建一個封閉的生態圈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不論是 BAT 還是京東,對於 Amazon 用 Echo 建立的生態閉環,雖心嚮往而不能至,但都還要再進行一番嘗試,在今年的節點上,這些公司都希望能夠通過技術再次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

另外,美國人喜歡的家庭音樂方式和中國也有差異。「在中國和美國的音樂消費方式是不一樣的,美國人聽音樂喜歡流媒體形式,中國卻是點播式,所以美國對語音需求不是特別高,中國的消費者就會很高,一兩次識別失敗之後,可能大家就會失望不再用了。」深圳米唐科技創始人&CEO 宋少鵬和極客公園分享了他的一些思考,「美國人有音樂付費的習慣,他們願意為音樂內容埋單,這在中國經過了很久才慢慢形成認識。」

米唐科技早在 2014 年就開始探索音箱交互上的可能性,在 Echo 誕生的那一年,米唐科技研發出了具有獨創交互性的智能音箱 Sugr Cube,不僅在外形上採用了極簡設計,儘量避免複雜,在交互上同樣具有創意,通過觸控和傾斜的方式,讓人們用最觸手可及的方式享受音樂,Sugr Cube 還榮獲了 Kickstarter 編輯推薦獎。

作為中國首家獲得 Spotify 認證的公司,2016 年,米唐科技還與 Amazon 達成合作,成為 Amazon 認證的 Alexa 系統方案商,他們研發出一套完整的,軟硬結合的語音交互產品解決方案的 Sugr Sense,並在今年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在音頻交互和產品體驗上的多年探索,宋少鵬認為,在中國,音箱要想作為智能終端來控制身邊的一切,這個交互場景是怎樣的,這個需求到底有多大,路到底怎麼走,還需要繼續在實踐中摸索:

「中國和美國的家庭環境很不一樣。美國人的房子大,手動去控制開關沒有語音來的方便,但是國內,屋子沒有那麼大,手動去控制開關也不麻煩。廚房也是這樣,美國的廚房做飯不像中國那樣吵,在廚房裡用語音交互也會更自然。」

在他看來,在中國這片戰場上,想要成功地教育市場、培養人們的使用習慣,也許就需要些有別於 Amazon Echo 的切入點。用本土化的方式解決中國人會遇到的問題,會是一種不錯的滲透方式。所以我們能看到市場上,開始了不同的探索方式:不論是從購物,交話費來滿足需求的天貓精靈 X1,還是從內容上進行深度結合的小雅 AI 音箱,都是在國內的嘗試。

這些不同的細分場景、從不同路徑來讓音箱「聽懂」用戶說話然後反饋的能力,就是一種開啟「讓萬物聽說」之門的能力,而這,也許是智能音箱們真正能在國內落地的能力。

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的那把鑰匙

《哆啦 A 夢》有一個情節讓我至今印象深刻,主人公大雄總是丟三落四忘帶東西之後,哆啦 A 夢就從自己的眾多道具中,找出了一罐神奇的噴霧,能讓身邊的物體都有說話的能力。

於是,當你再忘記某個東西放在哪兒時,這些物品會主動回應你。在我看來,這就是最初對於智能音箱這一形態的刻畫,它無時無刻不在你身邊,當你需要的時候,能滿足你的需求。

所以,放眼今年開始的智能音箱又一撥熱潮,我們也許不僅僅應當有一個更重要的認識,那就是國內的環境下,音箱的功能不必高大全,在基礎功能如設定鬧鐘,日曆提醒,查詢天氣這些之上。再去嘗試更加面向細分用戶的功能。

而一旦確立了細分的功能之後,人們才會有可能會習慣於智能音箱產品。就好比要聽小說,聽故事,你需要的就是一個專注於內容讀物的音箱,你需要的是購物,就需要更專注於購物的音箱。「萬物聽說」的第一步,其實是避免高大全但是卻模糊不清的功能,讓人們理解音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也許會有更直觀的效果。

誰是大英雄

相關焦點

  • 最聰明的智能音箱到底該有什麼樣的表現? 小度智能音箱評測
    App內的功能其實並不多,小度智能音箱的功能都是可以通過語音對話的方式實現的。App內有可以直接點播的資源列表,同時會記錄下用戶與小度智能音箱的對話內容,以及用戶可以自定義密語,指定在相應的問題下,讓小度回復相應的內容。
  • 最聰明的智能音箱到底該有什麼樣的表現? 小度智能音箱體驗評測
    小度智能音箱語義識別在語音識別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叫「語義識別」,所謂的「語義識別」是指系統在語音識別的時候,會關聯上下文進行語音識別,而不是把用戶的一句話當成是一個獨立的斷句。例如當小編第一句說「介紹一下百度公司」,而第二句說「那他的創始人是誰呀?」
  • 用戶到底想要什麼樣的輸入法?百度給出了答案
    輸入法是用戶進行文字語音輸入必不可少的設備,它連接的是當前用戶與智能設備的橋梁,我們在網上進行的每一步操作,都需要由輸入法來協助完成。但是國內輸入法市場中,輸入法平臺很多,用戶在選擇的時候還是會根據PC時代的愛好選擇搜狗輸入法,這就給了它很多機會。
  • 智能音箱大盤點:到底該買哪一款智能音箱好?
    打開APP 智能音箱大盤點:到底該買哪一款智能音箱好? 科技圈每年都有新潮流,10年前是智慧型手機、8年前是平板電腦,4年前是可穿戴設備,2年前是人工智慧,今年則毫無疑問就是火遍全球——特別是中國——的智能音箱了。
  • 四年前中國智能音箱的龍頭老大,現在怎麼樣了?
    憑藉著先發制人的膽略、中國最大3C數碼電商平臺、以及科大訊飛過硬技術的加持,靈隆科技與叮咚智能音箱在15和16兩年成為了彼時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的絕對霸主。市場調研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智能音箱被叮咚壟斷,市場佔比高達65%,此外JBL和飛利浦市場佔比分別為20%和14%。
  • 2021年,智能音箱不再是智能音箱
    文 | 羅超2016年,「網際網路女皇」、KPCB合伙人瑪麗·米克爾有過一個預判:「語音拐點已經到來,在2015年智慧型手機銷量下滑之後,Echo銷量或將騰飛。」接下來幾年,這一預測變為現實,智能音箱成為最熱的消費電子新類目。2018年百度、阿里與小米三大科技巨頭掀起轟轟烈烈的智能音箱大戰,推動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的高速增長。
  • 騰訊小微聯手Marshall打造智能音箱 為用戶提供智能音樂服務
    9月17日,搖滾傳奇Marshall在北京發布兩款全新智能音箱。新款音箱的底層技術能力採用了騰訊小微智能語音技術解決方案,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指令與音箱進行自由交互。在新品發布會現場,微信AI團隊分享了騰訊小微的工作原理、應用場景和海量資源庫等內容。
  • 小米智能音箱怎麼樣_智能音箱哪個音質好
    打開小米AI APP後根據提示步驟為小米AI音箱連接WIFI,連接成功之後就可以喚醒小愛同學。同時這臺小米AI音箱還支持藍牙功能,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還是一臺藍牙音箱。   智能音箱哪個音質好   2017 年可以說是智能音箱爆發元年了,小米阿里蘋果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它們各有特色,接入的設備、實現的功能也各不相同。
  • 智能音箱走過青春期
    畢竟每家公司在成長路徑上的差異,導致用戶對品牌形象的認知相對固化,很難相信「提供電商服務的公司和提供即時通訊的企業可以做好一款硬體產品」。同理,用戶也很難相信「小米可以做一款很 NB 的網際網路服務」。他直言:「企業想要打破這種偏見,就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大的代價」。在智能硬體領域,低價仍是打破品牌刻板偏見的有效手段之一。
  • 智能音箱首選之爭:小度智能音箱Pro、小米AI音箱和天貓精靈X1對比...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隨著市場的逐漸普及,人們對於智能音箱的要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聰明麼?」、「會說話麼?」,而「音質怎麼樣?」、「資源多不多?」、「交互能更像人一些嗎?」等等高級的要求使得各個品牌不斷地深耕用戶體驗。
  • 智能音箱:AI賦能智慧新生活
    智能音箱是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電子產品之一,也被認為是智能網際網路的入口級、生態化產品。在即將到來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智能音箱也會是各大科技公司的關注點之一。科技產業研究公司洛圖科技發布的《中國智能音箱零售市場月度追蹤》報告顯示,2020年5月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307萬臺,同比增長31.7%;市場銷售額為6.6億元,同比增長30.9%,環比微增2.2%。其中,天貓精靈重回首位,份額為34.4%;小米位列第二,5月份額為33.0%;百度在整體市場位居第三,在屏幕音箱市場依然穩居第一。
  • 智能音箱們,亞馬遜Echo的成功再難複製了
    有一種說法,2018年,智能音箱一準爆發。的確,在2017年,BAT輪番推出智能音箱,Rokid、出門問問等創業公司也趁勢布局,國內智能音箱的出貨量也從十幾萬上升到百萬級,資金高速湧入,中國「百箱大戰」將正式拉開序幕。
  • 你看不上的智能音箱為什麼大佬都在跟?
    有這樣疑問的用戶,其實忘了一個核心問題:你永遠想像不到用戶到底有多懶!當你周末一個人窩在床上不想起床的時候,你可以懶到連找手機看時間這種事都不願意做,因為每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打擾到自己慵懶愜意的睡姿。所以在今天,鐘錶這種早該淘汰的產品還有著穩固的市場空間,是許多人家裡必備的工具。
  • 奧維雲網:2020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總結
    根據奧維雲網(AVC)推總數據,2020年H1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1908.6萬臺,同比增長22.7%;銷額為35.6億元,同比增長18.3%。2020年H1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售表現據奧維雲網(AVC)推總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TOP3品牌為天貓精靈、小米和百度,市場份額達到95.6%。2020年H1中國智能音箱市場主要品牌銷量份額
  • 謀定未來,小度智能音箱讓智能「觸手可及」
    數據來源:Canalys在滲透率方面,智能音箱產品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據艾瑞諮詢年初發布的《2020年中國智能語音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底,智能音箱在我國城鎮住房中滲透率達到20%,這一比例已經達到2011年智慧型手機在國內的滲透情況,用行業人士的話來說,這代表「終端可得性」條件初步具備,跨過了家庭流量遷移的第一道門檻
  • 小愛同學、天貓精靈、小度智能音箱體驗:離真正的智能音箱還很遠
    根據IDC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4589萬臺,今年雖然有疫情影響,但上半年銷量也達到了1908.6萬臺,作為一個出現僅幾年的產品,這個數據不容小覷。雖然賣得火爆,但從用戶反饋來看,把智能音箱說成「智障」的仍不在少數。那麼,智能音箱該怎麼選?
  • 小度是最懂用戶的智能音箱?中國科學院權威測評報告來了
    近日,國家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發布了《智能音箱的智能技術解析及其成熟度測評》測評報告,圍繞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和內容推薦算法三大智能技術,分別對國內百度、天貓、騰訊和小米四大代表廠商的有屏和無屏智能音箱進行測評。
  • 京東智能音箱 「叮咚」聯手雀巢打造中國首款人工智慧家庭營養健康...
    北京2017年9月19日--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製造商雀巢公司今日宣布與中國收入規模最大的零售商京東集團宣布在智能音箱「叮咚」上展開合作,在中國市場推出首款語音識別智能家庭營養健康助手——雀巢小AI。這款語音交互電子產品創造性地將智能語音與營養健康領域的知識相結合,更加貼近用戶需求。
  • 小度智能成黑馬?智能音箱數據出爐!
    3月20日消息,隨著人工智慧席捲各行各業和語音交互快速普及,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在過去的一年經歷了爆發式發展,2019年智能音箱市場出貨量達到4589萬臺,同比增長109.7%。就整體的出貨量數據來看,2019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的冠軍(天貓精靈)與亞軍(小度智能音箱)出貨量數據咬得很緊,天貓精靈賣出了1561萬臺,小度智能音箱賣出了1490萬臺,相信這足以說明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競爭的激烈。
  • 智能音箱的一場「內容顆粒度」革命
    這既包括智能的升級,類似遠場語音交互、人臉識別、手勢識別、眼神喚醒等多模態交互;也包括為不同用戶「畫像」提供千人千面的內容服務。而隨著智能音箱的用戶越來越多,相較「體驗升級」可以有通用的解決方案,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卻面臨「供給側難題」——內容端無法匹配足夠豐富的內容以支撐不同「用戶畫像」的用戶都能享受到對應想要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