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9 15:53:36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鄧飛
巫山方言中的每一個詞都有一定的意義。比如「哈哈兒」,指「很快」;「火澀」,指「厲害」;「裂倒」,指「讓開」;等等。
有的詞只有一個意義,叫單義詞。單義詞有:常見事物的名稱,如毛牛(指「斧頭」)、貓兒頭(指「貓頭鷹」)、毛狗子(指「狐狸」)、媽抓兒(指「螞蚱」);專有名稱,如二晃晃(指「不計後果的人」)、二雜皮(指「滋事擾民的人」)、苕包子(指「不懂內情的人」)、臘莽子(指「指憨厚老實的人」);行為術語,如放空檔(指「不穿內褲」)、糊揣(指「不講理」)、甕死(指「淹死」)、起旱(指「步行」),等等。方言中有少量的單義詞,只要掌握了單義詞的意義,理解和使用時一般都不會出錯。
有的詞有幾個互相聯繫的意義,是多義詞。多義詞的幾個意義中,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義,叫基本義;有的是從基本義引申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有的是通過用基本義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來的意義,叫比喻義。例如:
確:基本義——賣弄,炫耀,如「她穿戴很時尚,在眾人面前確來確去」。
引申義——裝腔作勢,裝模作樣,如「別看他確麻麻的,誰都曉得他是偽君子」。也指形狀奇特,如「那棵樹長得好確」。
黃:基本義——哄騙,如「他很老實,不要再黃他了」。
引申義——事情失敗或計劃落空,如「事情黃了」。形容語言荒唐,如「他什麼也不懂,總是開黃腔」。
粉白:基本義——用石灰粉刷牆體,如「把房子粉白一下」。
引申義——欺騙,撒謊,如「他又在粉白,總有一天大家會識破他的」。
土狗子:基本義——昆蟲名,通稱「螻蛄」。
比喻義——擅長搗鬼、挖牆腳的人,如「這隻『土狗子』,真是『好話不說,壞話說盡』了」。
方言中的多義詞是大量的。如果深入挖掘,我們就不難發現,許多詞條下面都注有不止一種意義,越是常用的基本的詞,這種多義性越明顯。比如「打」,就可列出打給拉(指「打架」)、打條胯(指「裸著身體」)、打混蝤(指「打噴嚏」)、打呼嚕(指「發出鼾聲」)、打耙和(指「不勞而獲」)、打拄子(指「一種木製工具」)、打光棍(指「單身」)等義項,顯示了語義的豐富多彩。
大量的多義詞滿足了方言的經濟性原則——以有限的詞反映無限的客觀事物,但是也給我們理解和使用語言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下邊列舉三組例子,試著根據上下文,推斷一下多義詞的含義。
第一組:⑴她說話彎酸人,你要小心啦!⑵他的行為彎酸,手段也毒辣。⑶丈母娘的眼光太彎酸。
第二組:⑴小王腦筋靈活,做事很遛耍。⑵二狗子短小精悍,行動遛耍,不一會兒就把斌娃子摔倒在地上。⑶他們習慣了打條胯,在水裡更遛耍。
第三組:⑴那隻鳥兒真乖!⑵他好乖喲,坐在那裡一動不動。⑶小子,放乖一點,否則對你不客氣!
學習多義詞,要了解它有哪些意義,不同的意義經常和哪些詞相搭配。說話時,可以根據上下文來推斷運用的是哪個意義;寫作時,要注意所用的多義詞是否準確地表達了自己所要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