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求美國?馬英九與美前官員視頻,盼其建議拜登政府「鼓勵兩岸...

2020-12-11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2月8日報導,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11月下旬與美國前官員舉行視頻座談會,美方與會者擔憂,過去4年來兩岸缺乏互信造成緊張狀況,甚至擔心臺灣內部的極端對立,可能會進一步弱化臺灣。馬英九則請這些前官員向拜登新政府建議,希望後者能「鼓勵兩岸恢復對話」。

參與視訊的美方前官員,包括前美國國務院代理亞太助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前美國亞太經濟合作(APEC)資深官員王曉岷(Robert Wang),以及2位前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與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他們都曾在民主黨執政時的外交界服務過。

馬英九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這些前官員非常關心臺灣,更珍視過去曾經得來不易的和平與穩定,也擔憂過去4年多來兩岸缺乏互信造成的緊張狀況;有人甚至擔心臺灣內部的極端對立,可能會進一步弱化臺灣。

馬英九說,這些前任官員、「老友」肯定他任內維持臺美陸平衡的政策,他們有人也坦言,「川普執政時,對臺灣看似強力支持,實質上將臺灣當成美陸之間可交易對象,傷害臺灣甚巨,拜登必須要將這樣的路線拉回,同時兼顧美國與臺灣的利益。」

在座談會上,馬英九還請這些前任官員能夠向拜登新政府建議,根據裡根政府所謂的對臺「六項保證」,美國雖然不介入「調停」兩岸之間的爭議,但至少可以鼓勵兩岸恢復對話,和平解決爭端。

最後,馬英九呼籲臺灣的兩大政黨,應該合作促成兩岸恢復對話,降低緊張局勢,因為如果兩岸關係惡化,臺灣的所有政黨、所有人都會受到衝擊,而美國可以發揮關鍵力量,鼓勵兩岸重啟對話。

馬英九提到的所謂「六項保證」,即1982年7月14日裡根政府對臺灣做出的六項承諾,具體內容為:未同意設定停止軍售臺灣的日期;未同意就軍售臺灣一事先與中國大陸進行協商;不會在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擔任斡旋的角色;不會修訂「臺灣關係法」;未改變美國對於臺灣「主權」的立場;不會迫使臺灣與中國大陸進行談判。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明確表示,美國當年單方面制定的所謂「與臺灣關係法」以及美方所謂對臺「六項保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粗暴幹涉中國內政,是完全錯誤和非法、無效的,中國政府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美方應該遵守的是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而不是什麼「與臺灣關係法」或「六項保證」。

11月11日的國臺辦記者會上,有臺媒記者提問大陸方面如何評估拜登上臺之後的兩岸關係。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幹涉。我們希望美國政府充分認識臺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慎重妥善處理臺灣問題。我們的對臺方針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

相關焦點

  • 為了臺灣,馬英九「求」上了美國
    導讀: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在臺灣地區不斷煽動島內民眾對大陸的「敵對思想」,現如今已讓兩岸關係陷入幾十年來「最惡劣的時期」。對此,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對於兩岸關係目前的現狀表示非常憂心。近日,據臺媒報導,為了臺灣,馬英九「求」上了美國。
  • 馬英九竟然為了這事求美國,國臺辦早有言在先
    此時,馬英九卻做了一件「不拜菩薩拜遊客」的蠢事。據臺媒8日披露,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曾在11月下旬與美國前官員舉行視頻座談會,會上馬英九請這些前官員向拜登新政府建議,希望後者能「鼓勵兩岸恢復對話」。
  • 重啟兩岸對話?馬英九「喊話」拜登
    但實際上,臺灣地區只不過是美國用來與中國大陸談判的「棋子」罷了。如今,川普即將下臺,臺美之間的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尷尬狀態。在近期,前臺灣領導人馬英九在社交平臺上表示,最近他與幾位美國前官員進行了視頻交談,談論的內容除了拜登團隊上任美國總統後,兩岸關係、臺美關係未來的發展方向外,還針對臺灣目前最新的政策進行討論。
  • 自家事找美國人?馬英九託關係帶話給拜登
    在會中馬英九表達自己對兩岸之間存在的緊張局勢表達自己的擔憂。馬英九表示,在民進黨執政的數年間,蔡英文當局不斷製造輿論和事端,造成兩岸之間的互不信任。蔡英文當局的所作所為也在臺灣內部引發對立,這種情況很可能會拖垮臺灣,為此馬英九特地請求這些前美國外事官員,希望這些前官員能積極遊說拜登政府,希望後者能使兩岸恢復正常的溝通和對話。
  • 拜登核心外交幕僚:臺灣關係法符合美國利益 鼓勵兩岸...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獲得美國選舉人團認證後,其高級顧問坎貝爾(Kurt Campbell)指美國必須鼓勵兩岸和平對話,強調這符合各方戰略利益,美國維持確保臺海和平穩定的信譽與承諾至關重要。
  • 拜登「支持」兩岸對話?馬英九深感「擔憂」
    據相關媒體報導,近幾日,馬英九在相關公共交際媒體平臺上發表文章表明,日前,他和幾個上一任的美國官員用視頻會議的方法評論了關於拜登政府就任之後,美國新一任政府與我國大陸所面臨的新形勢,以及美國對臺灣地區的方針和方向相關論題。這些論題也是各界言論較為重視的問題,美國對我國未來的情緒和開展走向,不論對哪一方來說都是極其重要。
  • 臺灣向美國提意見,盼望能對話?
    近期據媒體報導,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在11月份下旬時與美國前官員進行過一次視頻對話。在這一次的談話當中,馬英九非常地擔憂在過去4年以來,兩岸缺乏信任導致發生的緊張狀態,同時也非常害怕臺灣內部會發生非常極端的對立情況,這樣的話會讓臺灣的影響力和在各方面的發展進一步削弱。
  • 李鵬:深度評析拜登政府對臺政策
    川普政府四年的所作所為惡化了中美關係的氛圍,也影響到美國行政部門一批人對華的認知,包括對臺灣問題的看法,這是不容易馬上就改變的。即便拜登政府認為川普和蓬佩奧的做法是錯誤的,但也很難馬上全面推翻川普的政策,政策慣性在一定時期內還是會存在的。
  • 揭拜登內閣高官曾和蔡英文有過節,「藍委」:蔡當局將受美國壓迫
    @銳看臺灣報導 在川普政府同意進行政權交接的同時,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的外交團隊也成型。對此,"藍委"陳以信直言,拜登的外交團隊可說是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團隊菁英回朝,預料蔡英文的兩岸路線將受到壓迫。陳以信在臉書發文表示,拜登準總統公布外交團隊,可說是歐巴馬團隊菁英回朝,他們和臺灣藍綠兩黨相熟已久。預料其對陸政策將與川普政府不同,美陸競爭之餘仍要合作,不冷戰、不脫鉤、鬥而不破,將是未來主旋律。拜登的首批內閣名單曝光,一如外界預測國務卿為布林肯,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國安顧問蘇利文,聯合國大使湯瑪斯-葛林斐德,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全都是歐巴馬執政時期熟悉的臉孔。
  • 《星島日報》社論:特"最後瘋狂"受遏 兩岸與拜登鬆口氣
    川普政府在下臺前夕發狂打"臺灣牌",還宣布取消美臺官方往來的限制,試圖鞏固強硬的抗中格局,給拜登政府"穿小鞋"。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臺灣之行叫停,象徵川普"最後的瘋狂"得到遏制,讓北京、拜登都鬆口氣,蔡英文政府更是如釋重負。拜登執政之後雖然仍會打"臺灣牌",但相信較有章法,兩岸關係有望稍微緩和。
  • 港媒:拜登上臺前,蔡英文當局竟然還在配合川普 升高兩岸對抗
    第二是2013年成立的「兩岸企業家峰會」2020年會敲定12月9日在臺北與廈門連線進行,臺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預計將以視訊方式在開幕式中致辭,大陸也將有官員參與線下活動與視訊致辭。陸委會3日突然在記者會表示,「『政府』支持合於規範的兩岸經貿交流,但提醒與會臺灣民眾要注意兩岸條例相關規範。」
  • 拜登政府對於美國邊境安全意味著什麼?
    拜登執政意味著川普政策的兩個戲劇性和危險的逆轉,這將危及美國公眾。1. 終止川普總統2016年的標誌性競選議題--長城;2. 放寬移民限制。"在我的政府上不會再修建一英尺的牆,一號,"拜登今年早些時候告訴國家公共廣播電臺。
  • 美國國會「淪陷」,馬英九點名蔡英文、蘇貞昌:怎麼不吱聲?
    (觀察者網訊)美國國會大廈遭攻佔,國際各方發聲譴責暴力事件。有兩個人卻沒吱聲,被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點名了。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8日報導,常常與川普政府「一唱一和」的蔡英文當局至今未表達看法。新聞稿對比說,國會遭入侵,美國朝野不分黨派挺警方執法,前總統小布希、柯林頓與歐巴馬都譴責暴力,加、英、法、德、歐盟、印度等國政治領袖都譴責暴力傷害「民主」,強調無論訴求為何,「民主法治」無法容忍違法暴力佔領政府機構。而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中,時任「美國在臺協會」理事卜道維(David Brown)就批評這是「非法行為」,在美國並不會被容許。
  • 拜登宣布美國貿易代表等多名下屆政府官員提名人選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0日電(記者 鄧仙來 孫丁)美國當選總統拜登10日宣布提名下屆政府多個高級別職位人選,其中提名華裔女律師戴琦出任美國貿易代表。美國貿易代表一職設立於1962年,是代表美國政府進行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糾紛的高級別官員,該職位提名人選需獲參議院批准。
  • 美國告誡蔡英文:要沒有馬英九的馬英九路線
    事隔8年,美國再度針對臺灣發表政策談話。然而相較於2007年的聲色俱厲,今年的談話堪稱和煦春風。8年前那篇對執政當局疾言厲色,今年這篇,不但肯定執政當局的兩岸政策,並且希望未來不論誰執政,都能延續現行政策。
  • 川普政府拒不合作,拜登能順利完成權力交接嗎?
    記者 崔璞玉由於「不服輸」的現任總統川普禁止政府官員和當選總統拜登的團隊合作,再加上大部分共和黨議員依然站在川普身後,支持或默認其挑戰大選結果的行動,美國能否還與以往一樣順利完成權力交接,成了一個疑問。
  • 2020年,臺灣是美國對外軍售的最大買家還是最大冤大頭?
    2019年美國對臺軍售107.2億美元,放眼2021年,美國政府已通知國會對臺軍售52億美元。據臺媒統計,從美國總統川普上任開始到今年11月以來,美方已經十度宣布對臺軍售,總金額已超過破紀錄的5000億新臺幣。對此,綠營內部一片叫好,紛紛點讚,吹噓民進黨做到了過去國民黨施政時期「做不到的事」。
  • 拜登挑選的交通部長,將是美國資深的同性戀官員
    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當選總統的喬·拜登已經選擇了他在民主黨總統提名中的前競爭對手皮特·布蒂吉格領導美國交通部。 現年38歲的布蒂吉格是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前市長,從未擔任過聯邦職務,他將成為拜登政府中第一個被提名的LGBTQ人士,如果得到確認,他將成為美國參議院批准的第一個LGBTQ內閣部長。
  • 美國前高官:盼兩岸對話消弭緊張局勢
    美國政權即將於明年1月交接,拜登政府的兩岸政策受到關注。民主黨核心外交策士、競選期間擔任拜登團隊非正式顧問的坎貝爾昨天聲稱,川普政府對美國強化防衛臺灣的承諾做得非常好,未來新政府也會如此做,但他仍希望看到兩岸之間的緊張可以消弭,甚至進行某種程度的對話。
  • 美官員建議拜登深化臺美關係,公開軍演向大陸展決心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日前報導,美國總統大選即將拉下帷幕,民主黨拜登將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對此,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著名「親臺」美國官員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近日在官網發表了一篇文章,裡面清楚的分析了現在印太地區的問題,並向拜登提出了多項對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