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溫州當地媒體報導,近日溫州市蒼南縣樹人中學給中考成績優異的高一新生發放了近800萬元的獎學金,該舉引發部分網友質疑過於功利化。對此,校方回應,發放的標準不只是公布的按照考試成績排名,學生進校之後也進行了綜合測評,綜合考慮決定了獎金發放對象。
據溫州晚報報導,11月20日,在蒼南縣樹人中學的高一家長會現場,學校對於今年剛入學的高一新生發放了近800萬元的獎學金,涉及200多名學生,獎金從2萬元到10萬元不等。
10月30日,學校官網發布了一條公示信息,內容為關於《樹人中學2016年高一新生入學獎學金公示》。
公示中稱,「根據我校2016年的招生承諾,對今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成績優秀的我校高一新生依據總分-全縣排名進行分類一次性獎勵,其中,全縣前1300名獎勵10萬元,前1800名獎勵5萬元,前2300名獎勵4萬元,前2800名獎勵3萬元,前3300名獎勵2萬元。」
公示中顯示了獲獎學生的名字和獲獎金額,共有239位同學獲得該項獎金,總計787萬元。其中,5名學生獲得10萬元獎勵,22名學生獲得5萬元獎勵,64名學生獲得4萬元獎勵,75名學生獲得3萬元獎勵,73名學生獲得兩萬元獎勵。
據其官網介紹,蒼南縣樹人中學創建於1995年5月,是浙江省一級民辦普通高中,也是溫州市重點中學。學校為全寄宿制,教職員工100餘人,學生人數1200多人。
公示中還提到,樹人中學每學年設100多萬元的優秀獎學金和進步獎學金,按一定比例獎勵成績優秀和進步快的學生。
回應
1 評獎標準僅看成績嗎?
獎勵標準不止成績排名
23日,新京報記者聯繫到了樹人中學校長蔣永洪,他告訴記者,雖然學校公示的名單中只顯示了不同成績排名的學生獲得獎學金金額不同,但其實,評獎標準並不止這一個。
「首先學生需要通過溫州市的中招系統能夠錄取進入學校,之後學生入校後要進行綜合測評,包括參加社團、活動參與等情況,品學兼優的學生才會發放。」蔣永洪說,這個標準學生老師都清楚,但公示時只剩下名次,引發了外界的一些質疑,「有苦說不出。」
蔣永洪介紹,現在民辦學校招生越來越規範,收費一般會比公立學校高一些,因此希望通過獎學金的方式讓這些品學兼優的學生進來,有更多的選擇,這是初衷。「其實我們學校的教學質量在縣裡處於中上水平,並不愁生源,當然可能也想招到更好的學生。」
記者了解到,這是樹人中學第一年設立新生獎學金。除此之外,學校每年還會根據高中各年級的學生在校綜合發展、表現、成績等情況,發放獎學金,金額在200萬左右,資金來源主要是通過學校的正常收費、運作開支,基本在預算範圍內。
蔣永洪告訴記者,當時設立新生獎學金的時候沒有想到會有近800萬元,其中包括一些困難學生獎勵。「按照往年招生情況大概在幾十萬,今年雖然預計政策出臺後生源會有些變化,但本想兩三百萬應該夠了。」
2 如何看待被指「功利化」?
明年會調整獎學金政策
很多網友對於學校用近800萬元發放新生獎學金一事態度不一,有些人認為這讓教育過分功利化,不利於素質教育發展;也有網友表示,高額獎學金可能會讓學生更加用功讀書。
對此,蔣永洪表示,在發放方式上,由於獲獎學生銀行卡信息不全,所以對一部分未報卡號的學生採用了現金發放,讓網友看到現場的照片感覺是「土豪」。學校已經注意到了網上的言論,在發獎學金後,學校也開始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獎學金,尤其是對於近100名沒有拿到獎學金的學生,讓其正確地設定目標和計劃。
不過,蔣永洪也表示,在不違背上級主管部門和政府政策的情況下,明年新生獎學金方案應該會繼續執行,但具體操作會進行調整完善,比如獎學金的發放形式以及學生的考評細則等,「獎學金要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學作用,不能投資下去了,但帶給學生負面作用,這樣會得不償失。」
分析
「設獎學金的做法沒有問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學校採用獎學金吸引生源,是很多國外學校通常的做法,民辦學校的獎學金使用的是學校自己的辦學經費,政府一般沒有相關限制,因此設立獎學金的做法並沒有問題,這是學校吸引學生的一種手段。
但需要指出的是,其評獎學金的標準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的社會影響,尤其是正在推進高考改革,即將推進中考改革的浙江,都在強調打破單一的評價標準,而公示的指向顯然加劇了唯分數論。
熊丙奇認為,民辦學校在現行制度下,關注高分生源是正常的選擇。要突破唯分數論,靠學校的自覺,是十分困難的。最終的問題在於「以高分代表優質生源」的生源觀,因此,應該繼續深化考試制度改革,建立除分數之外關注學生素養的評價體系,這才是最應該解決的根本問題。(記者 沙璐)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