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在教室思緒遠飄,在中小學教育當中,有一些孩子往往會不自覺的出現神遊四海的現象。這些現象極其隱秘而且不易察覺,只有正課,老師在極為細緻的觀察時,才能夠察覺部分孩子人在這魂早已經不知飄向何方。有一些老師能夠針對現有狀況作出及時調節,幫助孩子調整狀態。而更多的時候不僅需要老師幫忙,家長也需要第一時間站起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我們來看一下小孩子上課的時候走神不注意聽講,有哪些方法能夠解決呢?
中午,天陰,吃過午飯,在路邊小花園,對著這些不知名的小紅花發發呆!
在一些美文和心靈雞湯當中,我們總會見到這樣的詞彙,似乎吃完飯之後或者在做某些任務的時候,自己獨自呆在一個地方,安靜的看著遠方,神遊四海成為了生活當中的一種享受。
但是這種享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風險的,這樣的一種享受對於中小學教育來說有著天大的缺陷。當然我們不能夠也絕對做不到,讓所有的孩子一天24小時裡面保持絕對意義上的精神集中。
有一些孩子天性好動,有一些孩子天性好玩,有一些孩子喜歡的事走神,但是我們必須讓他們知道,牢牢的把握課上45分鐘才是最具有效率的事情。
學習教育當中有一些孩子也會形成天然呆或者天然萌,而這些天然呆與天然萌能夠為主食而起到一個很好的輔助功效。那孩子走神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及時的止損,而孩子走神又究竟有哪幾種可能呢?
我們總是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老師呢,理所當然就成為了第二任老師。話儘管有些拗口,但仔細想想的確是如此,有一些孩子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其實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思維理念的二次灌輸。
現階段的心理學反應,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期望過高,或者家長對於孩子極其嚴格的話,就很容易讓自己的孩子過度緊張。還會有過度緊張就會引起反抗情緒,這一部分反抗情緒並不是直接對抗家長,也不是直接對抗老師的,而是對抗學習。
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往往會表現為上課走神打瞌睡,他們對於老師講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渾渾噩噩。當孩子在家庭裡面的承受能力出現極限,或者孩子對於家庭極端不滿意的時候,孩子的走神情況將會愈加頻繁。
有一些孩子他們在學校裡面遇到了校園霸凌,而又不好意思向家長說,也不好意思向老師說。久而久之就只能把這件事情埋在自己的肚子裡面,然後每天委委屈屈的過活。
如果說一天兩天沒有問題,可是10天8天呢,讓日子變得長久之後,對於孩子來說心理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對於學習的興趣也會越來越低。
無論是校園霸凌還是不公平狀況,都有可能帶來孩子對於學習的本能厭倦。
而校園霸凌以及不公平待遇,如果老師和家長不懈追尋的話可能很難發現。
針對於這一部分我們不做過多闡述,有一些孩子他們的確患有讀書障礙症或者閱讀理解障礙症,這一部分患病的症狀短時間之內無法發現,可是一旦發現之後就悔之晚矣。
只不過伴隨著現代高科技手段越來越多孩子在出生之前以及父母兩人在做安全體檢的時候都有可能檢測的到。遇到這種情況直接對症治療就好,甭管是基因診治也好,還是通過一些藥物治療也好,都能夠起到很好的療效。
在孩子走神的三種可能當中,除了最後一種可能需要醫護人員的幫助之外,其餘的兩種可能我們都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式,一些生活當中常用的小竅門小措施來及時的幫助孩子,讓孩子在上課的過程中提高注意力,不會走神兒。
如果說孩子遇到校園霸凌,或者在學校當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家長及時要窺探出孩子現在的心理動態,並且告訴他如果遇到什麼事情,可以第一時間告訴家長。
如果孩子真的遇到了校園霸凌家長也一定會為孩子主持公道,不要害怕不要擔心,如果說是因為遇到了老師發獎狀,或者說老師批評人等諸多不公平的現象,也要和家長說,家長在和校長去溝通,我去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孩子在課堂上單純的是因為走神或者說單純的習慣性走神,在上課的時候往往會不自覺的走神,而我們更建議家長給孩子樹立一個自我暗示的門檻。
經常見到一些電視劇影視劇當中裡面的主角人物,對著鏡子說加油,我能行,這樣的一種方式,儘管看起來有些搞笑,但是用在孩子身上也是非常不錯的。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每次上課的時候你都要心理暗示,告訴自己老師的這一節課非常重要,如果自己不聽的話,辜負了老師,自己的成績也不會上升。
當這樣的心理暗示多了之後,孩子慢慢的就會從心理暗示當中獲得責任感。當責任感越強的時候,孩子慢慢的就能夠克制自己,能夠明白自己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訓練聽課技巧其實也非常簡單,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複雜,尤其是中小學階段,我們更建議孩子在聽課之前需要先做到複習和預習,並且上課的時候帶著問題去聽講。
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的聽課很容易走向無意識的走神或者短時間之內的思想空白,但是如果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講的話,就能夠做到高效集中。
孩子帶著問題聽講,最起碼能夠保證他所需要注意的那一個板塊,或者說他有一些問題不會理解的那個地方,當老師講到的時候,他能夠及時的回報,仍然能夠認真的去聽一聽這個課程。
從最開始的帶著問題去聽講,慢慢的轉向為認真仔細的去聽講,這中間有一個過渡環節,只要把這個過渡環節過渡好了,孩子的走神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結語:孩子走神沒有必要進行無限度的放大,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稍加提點一下就可以。但是這個所謂的沒有必要無限度放大,並不是說家長可以置之不理,老師可以不置之不理。畢竟如果孩子自身形成一個常態的話,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將會有天大的難題。我們更建議的是採用合理合適恰當的方法來及時的扭轉孩子上課走神的狀態。在課堂上把時間運用到極致,往往是效率最高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