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秋冬季如何預防寶寶感冒?
專家簡介:王永軍,兒科副主任醫師,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小兒呼吸科行政副主任,第八屆甘肅醫學會呼吸病與結核病分會委員,第18屆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青年委員, 第一屆中華兒童肺介入學會理事,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呼吸內鏡分會常委,甘肅省小兒呼吸內鏡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秘書。在西北地區最早開展兒童支氣管鏡術及肺介入技術。
秋冬季節,天氣越來越冷,稍有不慎,小寶寶們便一個接一個中招了——發熱、流涕、打噴嚏、咳嗽……家長心力交瘁,殊不知,這就是每年秋冬季節讓兒科門診人滿為患的最大魁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種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據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診斷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是小兒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
「每次出門診,發現家長對上呼吸道感染總是缺乏清晰的認識,有些對之不以為然,大意輕視,有些則如臨大敵,過度恐慌。」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小兒呼吸科副主任醫師王永軍建議家長們,秋冬季節,應科學了解寶寶感冒的原因,並做好有效預防。
90%的感冒是病毒性感染
秋冬季節,寶寶們感冒多數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怎麼區分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感染?王永軍稱,各種病毒和細菌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是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而病毒感染後也可繼發細菌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後,一般會出現鼻塞、流涕、噴嚏、乾咳、咽部不適和咽痛等局部症狀,也可有發熱、煩躁不安、頭痛、全身不適、乏力等全身症狀。部分患兒有食慾缺乏、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需要注意的是,嬰幼兒起病急,以全身症狀為主,常有消化道症狀。多有發熱,體溫可達39℃~40℃,熱程可達2-3天至1周左右。
在家裡,當孩子出現感冒症狀時,部分家長會選擇在寶寶感冒初期服用小兒常用感冒藥物,但若自行處理2-3天後,寶寶症狀未見緩解,如仍有高燒,咳嗽加重,甚至精神狀態不好、吃奶差、尿少等症狀,需及時就醫。孩子出現高熱時可予以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採用物理降溫,如冷敷。
加強體育鍛鍊 接種流感疫苗
有些家長總是疑慮,為什麼我家寶寶更容易感冒?王永軍介紹,處於嬰幼兒期,由於上呼吸道的免疫特點很容易患感冒,也有一些兒童有營養障礙性疾病,如缺乏維生素D、鋅或鐵,或免疫缺陷、護理不當和環境不良等因素影響,就容易患病。
孩子生病,家長們的心情是急切的,也會擔心發燒引起肺炎等症狀。王永軍稱,如果感冒持續病變向鄰近器官組織蔓延,可引起中耳炎、鼻竇炎、淋巴結炎、喉炎、支氣管炎以及肺炎等。所以早期識別及治療非常重要。
當然,感冒90%以上都為病毒感染,而病毒感染本身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除了常見的流感病毒有特效藥物,其他病毒多數不需要特殊藥物治療,兒童可通過辨證採用中藥治療,外加對症治療(如治療流鼻涕、咳嗽、發熱),若合併細菌感染則需要用抗菌藥物治療。患兒居家時,需注意休息,居室通風,多飲水。防止交叉感染及併發症。
王永軍建議,為了有效預防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日常要加強體格鍛鍊增強免疫力;提倡母乳餵養,避免被動吸菸;防治佝僂病及營養不良;避免去人多擁擠、通風不暢的公共場所。此外,流感季節應該提前預防接種,合理膳食補充。
首席記者 歐陽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