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媽帶JoJo在樓下散步的時候,碰到了隔壁樓李奶奶,她正跟在天天身後邊跑邊喊「不要爬到欄杆頂上,危險,摔下來會骨折的」,累的李奶奶氣喘籲籲。待天天安生下來跟其他小夥伴踢球的時候,李奶奶開始跟JoJo媽抱怨「怎麼現在的孩子這麼難帶呀,孩子他媽說越聰明的孩子就越難帶,不讓我管教,照我看,這哪裡是聰明呀,這不就是調皮缺乏管教嗎?一天天的,家都快被他拆了,我這心臟病都快被嚇出來了」。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不存在的,這是父母為自己沒教育好孩子所做的開脫之詞。聰明不等同於難帶,這兩個詞可以說完全沒有半毛錢關係,父母把這兩個詞聯繫起來,不過是為自己的不作為脫罪。孩子難帶是家庭教育的缺席,其他原因都是藉口。
孩子的一切行為和問題都可追溯至孩提時期。父母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孩子自呱呱墜地就一直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的的育兒理念和行為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說父母與孩子互為鏡子。雖然後天學校教育可以矯正孩子的某些行為習慣,但原生家庭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心理。舉個簡單例子,父母有潔癖,帶出來的孩子也很大可能有潔癖,愛乾淨,見不得一點凌亂。如果父母本身不愛收拾,東西隨用隨放,孩子自然有樣學樣,玩過的玩具滿地都是,吃過的零食隨地亂丟。父母把收拾孩子玩具定義為難帶,把孩子喜歡玩各種玩具定義為聰明,這不是在偷換概念、為自己的不負責任脫罪嗎?
如果想要孩子省心易帶,父母首先得學習家庭教育的智慧和技巧。
其一,窮養富養不如愛養。愛和安全感是孩子成長的必須,這兩樣都來自父母的陪伴和愛護,同時,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基,沒有父母的陪伴,何談家庭教育。因此,在孩子入學之前,請父母多點陪伴,多點愛護,為孩子提供充足的安全感和溫暖感,讓孩子時刻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家都是他最溫馨的港灣。當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和愛時,孩子的快樂和積極心態會被無限放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孩子脾氣大、自私自大、愛哭、愛鬧等問題。
其二,性格和情商教育擺在首位。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首位,這是大錯特錯,孩子智商再高,如果沒有好的性格和情商,反而更費心難帶。父母應該把主要精力花在培養孩子積極樂觀、自信善良、有條不紊的性格和培養孩子高情商,這兩樣到位了,孩子提升智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三,父母的榜樣作用不可忽視。新時代育兒父母佔主導地位,父母有好的榜樣和帶頭作用,孩子更容易成才。有些人覺得這誇大了父母的作用,覺得在舊時代,父母忙碌不得空育兒,孩子照樣成長為可造之材,其實這種想法才是最可怕的,時代不同,條件不同,自然育兒理念也不同,如果固守老舊思想,不與時俱進,那害的不光是孩子,父母也遭罪。
簡單來說,父母要為孩子的行為負全責,因為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體。想要孩子省心易帶聰明,父母就必須接受新時代的育兒理念,運用智慧和技巧育兒,為孩子提供最佳原生家庭氛圍和家庭教育,助力孩子的成長和發育。
今日互動:你家孩子模仿了你的哪種行為舉止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