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不少老人覺得,孩子小時候難帶,長大之後肯定聰明。
其實,孩子是否難帶與聰明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這些家長對所謂難帶、聰明產生了誤解。
現在的家庭為了不再讓孩子受苦,都儘可能地為孩子準備好一些,讓孩子享受物質條件的同時,也讓孩子產生了嬌慣的「惡習」。
無緣無故發脾氣、無理取鬧的折騰、沒大沒小沒規矩,這些行為都讓家長們吃到了「苦頭」,所以這些家長們能說孩子好帶嗎。
李玫瑾教授各位父母應該都知道,她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專注與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在育兒領域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育兒觀被廣大父母所認可。
據說,只要她上課,沒有逃課的,甚至會有別的系、別的年級的同學溜來聽課,座無虛席。她經歷的案例令人心驚膽戰,她講述的隱情讓人唏噓不已。
李玫瑾教授曾經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4個特徵,家長偷偷笑吧!
每個孩子只要在出生時是正常的、健康的,那麼基本上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出生後在6歲之前對孩子的培養是能否讓孩子超過其他孩子的關鍵時期。
因為,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後階段,一旦發育成型那麼孩子的智商就固定了。
愛運動
由於這些原因家長們會覺得孩子難帶,但同時也認為這樣的孩子都會很聰明,因為人們思維慣性地認為,不鬧的孩子怎麼會聰明啊,越鬧越聰明。
運動中,我們的大腦控制著身體的每個部位並指揮著這些部位做出相應的動作,而且在研究調查中表明,大腦不同的部位控制著人的運動,也就是說人的行為直接反應的是大腦的發育程度。
如果你的孩子看了之後可以馬上模仿出來,那說明你的孩子很擅長運動,反之就需要家長帶孩子多多鍛鍊了。
愛思考
大家都懂得一個道理就是,越愛思考的人,肯定是越聰明。
這在孩子身上也同樣適用,這就是為什麼在家庭教育理論中明確提出,家長不要事事都去幫孩子做,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完成,除了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之外,就是在練習孩子如何思考。
如果孩子在出生之後,家長就要去鍛鍊孩子用腦,不要擔心會累著孩子,越是聰明的孩子,他們就越願意自己思考,對任何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擅於去思考。
這個過程就是對大腦的鍛鍊,這樣的孩子思維敏捷、邏輯性強。
愛表達
表達能力直接體現出一個人的思維、邏輯、語言等方面的能力,有些孩子非常擅長表達出自己的思法,他們擅於使用自己學會的詞彙,並能準確說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這說明孩子會表達。
表達能力好的孩子一般都喜歡看書、聽故事,因為他們能夠從書中、故事中獲得大量的詞彙,同時,還能記住這些詞彙出現時的語境。
那麼,當他們遇到相同或類似的語境時就會很自然地說出那些詞,所以,親子閱讀對於孩子的表達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可往往在生活中卻總是做出阻礙孩子發育的行為,6歲之前是孩子發育關鍵,如果不能在這個時期讓孩子得到充分的鍛鍊,那麼所謂的聰明是根本不會實現的。
精力比較旺盛的孩子
老一輩的人經常說從小喜歡哭的小孩子精力會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更旺盛,尤其是在他們在肚子餓的時候哭的更是起勁兒。
所以如果寶媽們覺得孩子精力比較旺盛,想讓孩子停下來覺得孩子太煩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要知道孩子精力比較旺盛,其實會更聰明,而且精力旺盛對以後的學習事業也會更有利。
但是家長們要注意這類型的孩子,需要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讓他們懂得適時收手,控制住自己,培養寶寶的專注力。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家長可以選擇讓孩子通過閱讀繪本增長知識,因為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圖畫跟文字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通過繪本也能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我選擇它的原因是書中涵蓋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
一套繪本共有十個主題,教會了孩子堅持不懈、溝通、自立、生活中的好習慣、和人相處、分享等等。這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
還有很好的一點是這套繪本是中英雙語對照,讓孩子在讀繪本的同時也會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
內容主要針對這一年齡段孩子可能遇到的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常見問題,編寫成生動有趣的故事。
讓孩子在聽、讀故事的過程中,能享受到故事的樂趣,更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有益的啟發,從而快樂、健康地成長。
以簡短的語言,通過畫面讓孩子體會欣賞繪畫的美,在閱讀文字中學會自我管理,提高自主能力。內容主要針對這一年齡段孩子可能遇到的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常見問題,編寫成生動有趣的故事。
讓孩子在聽、讀故事的過程中,能享受到故事的樂趣,更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有益的啟發,從而快樂、健康地成長!
點擊下面卡片,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