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
每當我家娃停止自言自語、停止玩鬧的時候,我心裡就是一緊,生怕他接下來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舉動,更怕的是他已經做完了。
最常發生的是悄悄在褲子裡拉臭臭。
這些倒還能忍,到了寶寶三歲的時候,他能夠把握自己的生理需求,就不再「悄悄作妖」了,但有時自己卻開始希望他能安靜一點,哪怕他闖了禍。
2-3歲的寶寶就是一個惹禍精,而且他惹起禍來是真的不知羞。不知道哪裡來的力氣,好像一整天都撒不完一樣。
真想把他直接丟給他爹來帶。
沒辦法,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就自己想辦法。在這些天裡我看了很多關於2-3歲寶寶的育兒經驗,終於理清楚了一件事:這個年齡的孩子難帶,並不是壞事,甚至還可能是件好事!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提到:
「孩子越聰明,小時候就越難管教。當你的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時,往往是聰明的象徵,家長偷著樂吧。」
我仔細對比了一下我家娃,發現:好像還真的是這樣!
1、喜歡拆東西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情況,反正我家娃是逮著一件東西就往死裡拆,拆得七零八碎之後,又開始想辦法拼起來。不僅僅是給他買的玩具,就連家裡的遙控器、收音機、音響啥的,都被他拆了個遍。
還好老公懂一點電氣,還能給裝回去,就任由他去拆。
其實在幼兒的行為習慣中,這樣的表現是比較好的。孩子對於任何未知的東西都是好奇的,尤其是對於各種機械,總想要拆開來看看內部結構。
大部分情況下家長不用阻止孩子去拆,因為他往往能夠憑藉記憶自己拼上去。等他拼上去的時候,在大腦裡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認知,有助於孩子形成邏輯思維。
2、話太多
出於好奇心,孩子不僅會嘗試拆除各種物件,還會通過語言了解不同的事物,在剛剛學會說話之後,孩子就變成「十萬個為什麼」,什麼都喜歡問;開始識字之後,便對周圍任何字樣都不放過,都想讀一遍,不會的也會問個不停。
家長不要錯過這個階段,當孩子開始問問題的時候,他們對於知識的吸收能力是非常強的,家長完全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識。
3、喜歡和父母頂嘴
孩子兩歲就開始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這是因為他開始產生自己獨立的意識,試圖擺脫來自父母的束縛。這時的寶寶總能抓住家長語言上的一些漏洞,並且懟的家長啞口無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被自家孩子懟的想哭,反正我是體驗過。不得不感嘆這時候的孩子思維能力是真的很強,而且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家長應該開明一點,不要因為自己被懟,就對孩子不客氣,這只是孩子成長的過程而已。
當孩子開始有這三種表現的時候,他們的大腦發育會更加迅速,但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的這三種行為往往都帶有一種自私、具有攻擊性的表現。這正是由於他們自我意識覺醒所帶來的結果。
怎樣在不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過程中,引導他們成為一個懂事的寶寶,這就是考驗家長的時候了。
我和老公之前去諮詢了幾位兒童心理學老師,給出的建議大都是給孩子看繪本,而且是專門修正孩子性格、行為習慣的繪本。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會將自己代入到故事中,更容易被煽動。
為此我購買了不下30套兒童繪本,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在講故事,對孩子來說沒有明顯的引導。
唯獨有一套,我記得很清楚,當我給孩子讀完其中一本《媽媽我能行》的小故事之後,孩子竟然主動問我:以後可不可以自己穿衣服、洗臉刷牙?
說實話,我當時開心得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之後有一天,孩子因為嫌我做飯不好吃,摔壞了一個碗,當天晚上我又給他讀了一本《我不隨便發脾氣》(沒錯我就是故意的),聽完故事後,他把頭埋在我的胳膊上,一句話也不說,從那以後就很少因為飯菜不合胃口大發脾氣了。
很幸運,因為一套繪本,就把我很久都解決不掉的問題給解決掉了。現在我把這套繪本分享給大家,希望有上述困難的家長,也能夠像我一樣,得到解決。
就是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用小動物的暖心故事,教會寶寶做人的道理。讓寶寶不光能夠成長為聰明的小孩,更能夠擁有善良、誠實、勤勞的優點。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哦,家長們千萬不要錯過。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