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好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
怎樣教育孩子更科學?
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五個關於教育的TED演講
告訴你教育的真正本質
5
教育的核心是建立聯結
美國教育家 Rita Pierson 用40年的教育經驗,總結出了教育的核心。這部8分鐘的視頻,值得我們深思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學習就是理解各種關係,而教育的核心是建立聯結。沒有強有力的聯結,孩子就不會有有效的學習。父母和老師,首先要做的是和孩子建立聯結,建構良好的親子或師生關係。
因為沒有孩子會跟從他討厭的人去學習。父母和老師每天都在催眠孩子,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他們有可能,或者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是由父母和老師種下的種子。
4
構築雲端學校
教育界的大牛Sugata Mitra曾經做過一個經典的六年的教育實驗「Hole in the Wall」。他在新德裡的貧民窟的牆上塞了一臺電腦,在沒有人會操作電腦的村莊裡,孩子們自發的學會了上網和使用電腦。
然後教授又創辦了一個「Granny Cloud」的項目,並獲得很多大獎。這個項目通過讓英國退休的奶奶們每周免費找時間和孩子們聊天、鼓勵他們去學、誘導孩子們自學。
教育需要創造自主學習環境,並在情感上給予理解和支持,這樣做會激發學生驚人的學習能力。也許這就是未來教育的模型。
世界名校最好的老師都有公開課,在網際網路已經有了一切的時代,我們需要老師的身份是什麼?還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嗎?Sugata Mitra認為:鼓勵、讚賞、讓孩子們相互交流就夠了。她們會教好自己!
Sugata Mitra《構築雲端學校》
3
教育的目的不是考分數
本篇的演講者為 Salman Khan,出身貧寒,家裡很窮,是孟加拉國到美國的移民。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國麻省理工,四年讀完了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之後還拿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
考試分數不是教育的目的,掌握知識才是。他顛覆了美國教育,成為了數學教父,讓數學老師不再講課。他堅持做全球免費網絡教育。2012年,他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全球10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推薦人是大名鼎鼎的比爾 蓋茨先生。
當教育沒有了貧富之分,課堂沒有了年齡之別,當學生開始為自己的興趣和未來而學習,教育才能最終達成其目標。教育的目的,無關升學率與考試分數,教育的真諦在於幫助人們收穫人生的果實。
教育的責任,在於挖掘人的潛力。教育的使命,在於提升人的尊嚴。
Khan《教育的目的不是分數》
2
教育應當回到愛的本質
Julie Lythcott-Haims,曾就讀於哈佛大學法學院、加州藝術學院、史丹福大學,畢業後曾是一名律師,之後又在史丹福大學任校長助理、教務長等職十幾年之久。而她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可以說半輩子都在和青少年打交道。
現在的 Julie 則是一名全職作家,並出版了個人第一部書籍:How To Raise An Adult: Break Free of the Overparenting Trap and Prepare Your Kid for Success《如何教育成年人:擺脫溺愛陷阱並引導你的孩子走向成功》。
這位前斯坦福新生學院院長,用詼諧的語言,講述了家長不應該用成績和分數來定義孩子的成功。反而,應該專注在一個傳統的方法:給予無條件的愛。
1
學校扼殺創造力
Ken Robinson ,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全球具影響力的教育家,被評為創造力和創新領域的全球傑出思想家。他的這個關於「學校扼殺創造力」的演講,在全世界粉絲選出的最受歡迎的25個演講中,排名第一位,全世界約有 3 億人觀看過這場演講。
他在演講中指出: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孩子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們的創新能力,但現在的教育提倡的是,一個有奉獻精神的老師能發現一個天才學生。而我認為所有孩子都是偉大的天才,我們卻無情地扼殺了他們的才能。
Ken Robinson 《學校扼殺創造力?》
教育的本質: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讓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