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關於參加社團活動
去年新生入學兩個月後,請我做職業發展顧問的一個同學找到我,說他自己現在很忙,每天只能是抽時間學習,自己感覺不對勁,但是有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在討論時,我發現他參加了四個社團,並且在一個社團擔任領導工作,因為別人告訴他參加社團活動可以鍛鍊能力,所以每一次社團活動他都積極參加,他自己負責的社團的活動還需要他主要來策劃。這樣一來,他的業餘時間基本上就沒有剩下多少,甚至於在上課時也會經常想到社團工作,自己覺得很忙亂。很想給學習多一點點時間,卻很難做到。我們知道新生入學第一學期主要是環境適應階段,這個適應包括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等多方面的內容,特別是學習方面,大學學習和中學學習有很大不同,學習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殊的規律,大學生入學後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掌握大學學習的規律,儘快適應大學學習,在此基礎上,適量參加社團活動和其他集體活動。所以,我們在討論參加社團活動時經常向學生這樣推薦:在眾多的社團納新面前,學生可以選擇一個以下的自己感興趣的社團成為該社團成員(或骨幹),時間許可時可以有選擇地參加其他的社團活動。這就是說,在學習適應問題解決以前,學生最多參加一個社團,或者可以不參加社團,可以適度選擇社團活動來參加,同樣也可以達到結交同學、鍛鍊自己的目的。
04
關於宿舍
很多時候我和一年級大學生朋友討論宿舍問題時會問這樣一句話:宿舍是什麼?問題一提出,我最先聽到的聲音常常是「家」,接著是「休息的地方」、「學習的地方」、「大家共同生活的場所」等。當被問到「同學們在家時通常在做什麼」時,很多同學都會露出會意的笑容,通常在這個環節會場是最熱鬧的,同學們七嘴八舌告訴我在家的狀況。覺得自己將來在宿舍中的表現應該和以前在家的表現有所不同,但是到底要怎樣的不同似乎又無法說明白。同學們在來學校前就被教導要把宿舍當成自己的家,父母離開學校時也是諄諄教誨把宿舍當成自己的家,而同學們離開父母來到學校也希望有一個像家的地方,宿舍是大家認識的第一場所,宿舍同學之間的交往也是大學人際交往的開始,很多同學很自然地將宿舍看成家。所以我們會發現在入學後兩個月之內,宿舍同學無論上課、活動、吃飯等事情都要同進同出,顯得親密無間。而隨著大家對學校環境的熟悉、社交面的擴大、學習的獨特性的增加,一段時間後會有同學覺得這樣有些不舒服,限制了自己的自由發展。於是,宿舍同學之間的關係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有些同學就會分散行動甚至單獨行動,溫暖的宿舍已經開始不再像「家」,而更像一個大家共同生活、共同交往的場所,在這裡,同樣要有大家要共同遵守的規則,每一個人都要為創造一個優美、輕鬆、溫暖的宿舍環境負責任。所以,大學宿舍是一個公共場所,它有時會像家一樣溫暖,但很多時候他更像一個訓練場一樣讓每一個同學在其中訓練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系統思考能力、創造創新能力和領導能力。所以,大家在一開始就要認真制定共同遵守的宿舍規則,除了學校生活指導中心的文件以外還要有自己宿舍獨特的規範,每一位同學對於規範的遵守是一個宿舍真正成為大家想念的「家」的最基本前提。
05
關於自我和自我負責
關於自我和自我負責任的問題是每一個學生重點關心的問題,在每一次問到學生「你是誰?」的時候都會發現我們很多人並不認識自己,對於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著諸多的困惑,而當我們認真探索時又會發現我們對自己有著很多的不滿意。如果這個問題讓你覺得對自己不滿意,那麼,親愛的同學,恭喜你,很高興你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自己在大學生活中需要學習成長的地方。所以,當你最自己不滿意的時候,問一下自己你想變成什麼樣子?怎樣才能變成你想要的樣子?然後制定一個可行性計劃,讓自己做到。尋找自我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塑造自我則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也是我們在四年大學期間需要完成的任務。
在針對新生的講座中我們會場討論這樣一個問題: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應由誰來負責?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會要求學校要提供良好的成長條件,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而當我們認真地思考有關學生成才問題時,卻又會驚奇地發現:在同一所學校學習的學生個體之間,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的出現基本上和環境沒有關係。比如在同一個班級裡、同一個老師教授的課程,考試時就會有同學考到九十分以上,也有的同學考試不及格;同學們在中學時期很多時間和學習任務都被家長和老師安排好,學生只要去執行就可以了。來到大學後同學們會發現很多事情需要學生自己來安排,沒有人每天在你耳邊告訴你該做什麼,所有來自老師的指導都是有關大學生群體的,只有你在需要幫助時主動找到老師時老師才會針對你個人的情況進行指導。在這裡,有足夠的資源支持你成才,你可以根據你的需要任意選擇,你在大學裡的所有收穫都來自於你對自己成長的目標的設定和對於自己行為的選擇,你要為你自己的行為100%地負責任。從這一刻開始,就要養成對負責任的態度,為你的成長負責,為你的成功負責,為你所在的環境負責,為你自己的個人品牌負責。有一句話說得好:成功一定有理由,失敗一定有藉口。希望大家在今後的道路上永遠為自己的成功尋找理由。
06
關於顧問
關於大學生要找到自己的個人顧問的問題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個顧問是學習成長顧問。這個顧問可以是你的老師或高年級同學,需要時可以和他討論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
第二個顧問是心理保健顧問。這個顧問可以由學校心理諮詢中心或你所在院系的輔導員、班導師等相關人員擔任,在生活、學習、情感或任何一個方面遇到困惑時,可以及時找到他,尋求及時的有效幫助。
第三個顧問是職業發展顧問。這個顧問你可以請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來或請你所在院系的輔導員、班導師等相關人員擔任,也可以請你實習經歷中遇到的你的領導或同事來擔任,他們會在你職業迷茫需要幫助時助你一臂之力。
第四個顧問是個人形象顧問。這個顧問你可以請學校的老師或用你自己的方法找到校外合適的人來擔任。不過在這裡你要注意「形象」的含義,一方面是外在形象,如服飾、髮型、言談舉止等;另一方面是你的氣質、素質、個人品牌等。你的顧問會在你的個人形象設計方面提出合適於你的建議。
以上四個顧問的尋找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做到,比如一個電話邀請或者是拜訪面談。這裡要提醒的是:無論這個顧問是怎樣找到的,你都要尊重他,在需要的時候去請教他。我想有這四個顧問的貼身服務,你會成長得更快。這也是我們今天就六個問題進行討論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