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張超是市醫保局駐喀什東路片區五建社區「訪惠聚」工作隊的一名隊員。疫情發生後,張超和他的「戰友」們一道,舍小家、顧大家,日日夜夜奮戰在防疫一線。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因為工作錯失與親人團聚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駐守崗位的爸爸心中除了責任,還有一份柔軟的牽掛、堅韌的信念。張超這封情真意切的《寫給女兒的一封信》道出了為人父母者的心聲,更是送給孩子的一份特殊而珍貴的成長記憶。
音箱移動宣傳防疫知識
和工作隊隊員一起幫居家醫學觀察人員採購物品
幫居民關水電
給老人送水
幫高三老師修電腦,助力「停課不停學」
居民發來的感謝信息
附: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芊芊:
很奇怪吧,爸爸竟然給你寫信了,明明你才只有三歲,可能是爸爸想你了。此時,爸爸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社區一線。這兩年爸爸缺席了你的很多成長瞬間,爸爸感覺很抱歉,但爸爸有更重要的責任使命,希望長大後你能理解。
兩年前,你才一歲多,爸爸選擇參加了「訪惠聚」工作,這也使得爸爸必須離開你和媽媽。今年除夕,也是弟弟滿月的日子,本來爸爸休息,能和你們在家過年,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知道我必須要馬上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抱了抱你們爸爸便義無反顧走上崗位。這次抗「疫」工作應該是爸爸離開你們時間最長的一次,但爸爸不後悔!
社區作為防疫一線,重點工作在於排查值守、消殺管控。為了完成好工作,從年三十開始,所有人員吃住在社區,逐戶逐人摸排轄區人員狀況,每天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您好,請問家裡近期有沒有內地返烏人員?是否有人外出?有沒有人員發熱咳嗽?」那段時間我們幾乎每天晚上都到半夜兩三點才能休息。隨著防疫工作的推進,做居民思想工作、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又佔據了我們大部分時間,詢問記錄每家每戶的需求,買菜、買生活用品、買藥、倒垃圾……我們活躍在小區的每個地方,儘量滿足居民的每一個要求。嚴格做好值班值守,當好「守門員」。嚴格按要求對進出人員車輛進行登記、測溫消殺工作,一遍一遍解釋力求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配合。在轄區各處拉橫幅、貼溫馨提示、發宣傳頁等多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拉著音響、小喇叭在轄區大家小巷移動宣傳;在入戶、電話排查、門崗值守、包戶群、朋友圈,想盡一切辦法去宣傳,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希望每個人都做好防護措施。一個多月來,最大的感受就是累,但很充實,很自豪!
當然在這期間,爸爸也收穫了很多感動。爸爸包戶的一位老人,因前一年集中更換水管的時候在外地,春節回家又逢疫情期間沒辦法更換接通水管,導致家裡沒水,送水上門也成了我每天的一項工作。提著大桶小桶的水上6樓,老人每次都會跟我說,孩子多虧了你,要不是你我可怎麼辦呀,等疫情過了來家裡吃飯!還有爸爸連夜為同事包戶的一名高三老師修電腦,沒耽誤早上給學生上網課,老師在朋友群、微信群表揚我,我心裡美滋滋的,覺得特別有成就感。這樣的感動還有很多……
後來我們的隊伍越來越大,轄區有很多居民自發加入了志願者隊伍,還有志願者車隊等,都幫了我們大忙,宣傳、買菜、倒垃圾、清雪除冰、疏散人群……還有幫社區工作人員義務理髮、捐贈肉蛋奶、水果、消毒水等等,這麼多可愛的人跟你同肩作戰,怎叫人不動容?
在社區抗疫一線,幹的事情都是很瑣碎、很繁雜的工作,跑幾個藥店、醫院給居民買藥、送居民就診、通下水、買作業本……但群眾利益無小事,此時我們就是居民群眾的「快遞員」「服務員」。能為群眾排憂解難、幫難解困,守護轄區居民健康安全,讓群眾更滿意、更幸福,這難道不是我們工作的意義嗎?
芊芊,這一次的選擇,爸爸不後悔!雖然很普通,很平凡,犧牲了陪在你們身邊的時間,但是爸爸想讓你知道,有這樣一段時光,平凡而普通的我,曾像一個真正的「戰士」一樣,義無反顧,投身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爸爸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疫情總會過去,我們終將能摘下口罩,在晨風中自由呼吸,與家人盡情擁抱,與朋友談笑風生……
愛你的爸爸 張超
2020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