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鑑賞知識:有瑕疵的瓷器文物每一件都有著獨特的價值!

2020-12-22 晶哥聊古玩

#瓷器鑑定#自古以來,人們對瓷器的評價是真,精,美。

所以一旦有人看到瓷器上有瑕疵,便直接否決它的本身價值。

但有時候一些小瑕疵,掩蓋不了瓷器的精美,而且有的瓷器反倒有疵為真。

陶瓷生產是一個非常複雜細緻的過程,從原料至燒成任何一道工序稍有疏忽,即有引起缺陷甚至報廢的可能。

所以釉面通常會出現一些小的瑕疵,如氣泡、棕眼、縮釉等。

另外,瓷器出窯後,在長期的使用和把玩過程中,釉面又極易產生一些人為損傷,如劃傷、磕傷等。

所以這些小的瑕疵在不同時代、不同器物的表面出現,形成了一些器物獨有的時代特徵。

這些瑕疵都是在瓷器燒成和長期使用後的自然狀態下形成的,有時候又是鑑別中不可缺少的時代證據。

也正因此,通過了解這些瑕疵,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瓷器的整個燒制過程,也是我們鑑賞學習古瓷時的一個重要方面。

劃傷

老瓷器在長期的使用、陳設、把玩過程中,釉面通常會留有不規則的少量劃痕。

現代仿古瓷為了做舊的劃傷痕跡,則是很有力度的劃紋,或仿佛是用工具劃出的一團團或一片片劃紋。

磕傷

古瓷器口邊、足邊在使用過程中極易與其他物體發生碰撞,就會出現大小不等的缺磕痕跡,形成磕傷。

觀察如今新仿傷缺處,會發現有打磨後的痕跡,大多較光潤,或有假修補的現象,與陳舊磕傷痕跡差別較大。

釉面開裂

這些釉面不同形狀的裂紋是燒造工藝上的一種缺陷。

宋代哥窯開片有「金絲鐵線」一說,它的形成一般來說是由於器物出窯以後,用草木灰均勻塗抹,使之滲入較大的裂紋之中,紋線即成黑線。

隨後一些小的裂紋內的鐵元素受空氣氧化而呈現出褐黃色,兩種紋線交織布滿釉面即所謂的「金絲鐵線」。

在明清兩代青花或單色釉瓷器的釉面,一般來說是沒有「開片」的,但有個別器物受保存條件的影響會偶然形成開片,沒有形成時代特徵。

雞爪紋

老瓷器的腹部或底部在不小心碰撞後,器體受撞擊處容易出現雞爪狀的裂紋,因而有「雞爪紋」一說。

老雞爪紋由於形成時間久遠,裂紋內多滲入其它雜質而呈褐黃色紋路。

氣泡釉在高溫熔融狀態下某些化學成分會產生氣體,大部分氣體會散逸,未及散逸的氣體被釉面包裹住,就在釉內形成了氣泡,有的密集,有的稀疏。

釉在高溫熔融狀態下某些化學成分會產生氣體,大部分氣體會散逸,未及散逸的氣體被釉面包裹住,就在釉內形成了氣泡,有的密集,有的稀疏。

常見的一類現代仿品,釉內氣泡極小,用放大鏡看有的幾乎形成小白點,均勻地分布在釉面內。

氣泡是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氣泡的顯微效果要從多方面考慮,對瓷器鑑定來說,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是絕對的。

棕眼和縮釉

這是由於器物釉層較厚,裡面含有較多水分子,焙燒時坯體內水分子大量溢出,使處於熔融狀態的釉層出現像毛細管一樣的小孔,燒成後,溫度降低,釉汁還來不及將小孔填平補齊,釉面就凝固了,於是留下了許多「棕眼」。

明宣德時期瓷器釉面常布滿下凹的星點,猶如桔皮狀,被稱為「桔皮釉」或「桔皮棕眼」,這是明宣德時期瓷器釉面的主要特徵。

縮釉則是釉面氣泡破裂時釉子回縮,形成大小不均的無釉小孔,天長日久孔內容易進入汙垢,形成縮釉點。

也有由於縮釉較嚴重時導致釉面成片露胎的現象,如明洪武青花、釉裡紅大盤,大片的縮釉現象比較嚴重,形成了洪武時期的時代特徵。

毛口

又稱毛邊。老瓷器中常見器物的口邊因為小氣泡破裂或輕微損傷導致口沿釉面剝落,用手指順著口沿捋過去,會略有稜刺之感,稱為毛口。

這種毛口現象在元青花大盤、大罐和清康熙盤、碗、瓶、罐中較為常見,給人一種老舊之感,形成時代特色。

剝釉和剝彩

古代低溫彩釉瓷器中常有釉剝落或彩剝落現象。

此類器物無論是釉面還是彩繪,都有小小的開片,證明胎釉或釉彩之間結合不緊密,當受到潮溼空氣的影響後,釉層或彩層會從胎體或釉面上逐漸脫落,如黃釉、孔雀綠釉、唐三彩釉等。

這些低溫釉的釉面都有小的開片,也常見釉面出現小塊兒的剝釉或剝彩。

清代粉彩瓷器彩繪花紋中的黃彩、綠彩、粉紅彩等色彩易出現剝彩現象。

釉面出土痕跡

水鹼、水鏽、土鏽這三類現象都是出土瓷器器身上表現的痕跡,這些痕跡有的是呈灰白色、灰黃色的土疤,或是鐵鏽狀斑痕。

無論是鐵鏽還是土疤,這些瑕疵由於地下環境潮溼,泥土中的元素與釉面產生化學反應,痕跡深入釉面,鏽跡堅實,不易洗刷掉。

釉面鋦子

手藝人將打破的瓷器片兒拼攏起來,用線扎縛固定,然後用金剛鑽在瓷器外壁接縫兩側分別鑽出小孔,接著取銅質或鐵質的鋦釘用小槌細心釘入小孔。

最後在打了鋦子的地方塗上一種特製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餘的灰膏,瓷器就修好了。

明代多用鐵鋦子,體型寬大厚重;清代用銅鋦釘,體型較小。

釉斑

釉斑是元青花瓷器底部特有的一種現象,但也不是所有元青花都有此現象。

實際上元青花的釉斑是工藝上粗率的表現,在入窯燒之前未能將器底的釉刮乾淨,是一種隨意的表現,與新仿品點幾筆釉作偽的表現截然不同。

釉面粘補

民國時還有一種在老瓷器上補釉的作偽方法。

在故宮館藏的瓷器中,有一件宋代鈞窯天藍釉三足小香爐。

有民國時的古玩行商人將爐身挖掉一塊兒釉,然後再補上一塊兒紅釉,冒充成宋鈞窯天藍釉紅斑小香爐。

由於古瓷年代較遠,一些傳世之品雖然是真品,但器物上多少留有一些傷損,有些是燒造時形成的,有些則是人為的。

而目前出土之器較多,窖藏之物也不少,這批瓷器由於埋在地下,水浸土埋,也多少留有疵病。

因此,大家看到有瑕疵的瓷器不要一票否決。

這些文物,每一件都有著獨特的價值,通過仔細觀察學習這些瓷器也會在無形中提高瓷器鑑賞水平。

相關焦點

  • 熟記這些古瓷瑕疵,鑑別不是問題!
    古瓷 自古以來,人們對瓷器的評價是真,精,美。 所以一旦有人看到瓷器上有瑕疵,便直接否決它的本身價值。 但有時候一些小瑕疵,掩蓋不了瓷器的精美,而且有的瓷器反倒有疵為真。
  • 瓷器鑑賞:都是「紅釉」,有什麼不一樣?
    很遺憾,您發來的這件底部落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篆書款識的紅釉雞心罐是一件現代仿品。器物底部款識書寫的間架結構偏軟,筆觸痕跡過粗,青花發色顯得太過濃豔,青料在釉層底部的沉穩度不夠,顯得較為漂浮,底釉釉層顯得較為板結,露胎部分胎質偏粗;紅釉的顏色太過豔麗,上面的斑斑點點與底釉之間的融合感呈現不好,顯得較為隔閡;器物造型口沿做得過小,口沿上面的唇口線不夠飽滿。所以這是一件現代仿品,不具備收藏價值。
  • 瓷器鑑賞:「真品」繪畫嫻熟,青花填色富有層次!
    全民愛收藏:考考你的收藏眼力·瓷器篇(2020第141集)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實錄:麻煩老師看看東西對嗎尺寸265cm,價值多少?張慶玉老師鑑定回復藏友好!圖片都仔細看過了這件造型是盤子,這個盤子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加強了口沿的厚度,使口沿部分更加牢靠一些,二是底足無釉,元代時期盤子都是底足無釉的進入明清兩代盤子基本上都是施釉的,只有清代早期雍正乾隆時期民間出現少量盤子底足無釉的工藝,這件青花色彩比較穩定,繪畫比較熟練,紋飾是龍鳳合一,底足有明顯的使用痕,綜合判斷是一件清代早期真品市場價在6000元上下,看圖意見僅供參考!
  • 瓷器鑑賞:光緒·黃地紫綠龍紋碗,有修復,市場價3000元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450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定老師簡介:路傑,古陶瓷研究學者,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河北省古陶瓷學會會員,北京元青花俱樂部副會長;老北京琉璃廠《集雅齋》傳人,路傑先生在明初景德鎮早期紅綠彩瓷、洪武官窯及祭祀制度
  • 古瓷收藏的又一個熱點:立足於生活,極富禪意的古瓷片!
    使得瓷片收藏似乎開始成為古瓷收藏的又一個熱點,「瓷片一族」的人數多了起來,不少大中城市還開設了專門鑑賞、研究瓷片的沙龍。但瓷片只是鑑賞、研習古瓷的輔助之物,亦屬於「標本」學範疇。瓷器在歷史的進程中,隨時面臨磕碰甚至碎裂的風險,但一旦碎了,這不代表它承載的文化和價值就消失了,如今,新的設計,新的審美,正重新傳承著這種文化。
  • 瓷器鑑賞:感謝崔凱老師的真誠點評!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107集)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崔凱老師簡介:崔凱,中國古陶瓷研究會鑑定委員會委員鑑定專家,北京電視臺北京青年《我愛收藏欄目》 特約鑑定嘉賓,河南衛視《華豫之門》 特聘瓷器專家,在從事文博工作十餘年,對陶瓷雜項工藝類文物研究考證鑑定有較深的造詣,中國元青花俱樂部副會長,天下收藏俱樂部專團專家。
  • 瓷器上的「一帶一路」
    商店物品來自捐贈,工作人員都是義工,價格便宜,貧困的人都在這裡選購衣鞋、舊書和其他日用品。我到這裡,是來尋找另一種意義的文化——西方文化。幸運的話,可能覓到與中國有關的紀念品。澳洲前期由英國統治,八國聯軍或鴉片戰爭以後流散的中國文物,說不定在澳洲會有發現。在貨架間轉了幾圈,未看到有價值點的東西,便打算打道回府。
  • 瓷器鑑賞:《永樂青花真品》價格在六百萬左右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581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麻煩老師看看這東西可信嗎價值多少?老師鑑定意見參考:藏友您好,感謝信任請我把關。這件根據圖片可以確定是一件現代仿古茶具,仿製的範本為明早期永樂官窯風格的青花纏枝花卉紋雞心碗,青花紋飾拘謹,描摹痕跡嚴重,這種形制的永樂官窯目前尚未發現有本年款識,且永樂款也多出現在高足碗的碗心,而底部書寫款是宣德官窯才出現的,所以無論這件在那裡售賣,也是一件新仿明早期的製品。
  • 古墓出土「尿壺」文物,被遺棄20年後,專家:都怪我們水平太低了
    專家們趕到研究之後發現這座古墓有一些部分的構造已經因為盜墓賊的挖掘而遭到了破壞,為了保證文物的安全性專家們立馬實行搶救性的挖掘。專家經過深入的挖掘從墓中出土了很多珍貴文物,但是有這樣一件文物出土之後不但沒有得到專家的重視反而還十分的輕視它,因為從外形上來看這件文物不過是一個「虎子」,也就是古代時期人們夜晚的時候所用的尿壺。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洛陽附近還有一座帝陵,有沒有盜掘過就不知道了。新任故宮院長給我們做過報告,說故宮新任領導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點文物,花了一年時間,清點出186萬件。他任內做了幾件大事:一是改造椅子、廁所等基建設施方便遊客;二是大量庫存文物重見天日,並擴大開放面積;三是禁止機動車進故宮城牆內,外國領導人也不例外;四是用VR技術打造數字故宮,向遊客展示未開放區域。
  • 瓷器鑑賞:「仿品」釉層單薄,字跡臨摹!
    全民愛收藏:考考你的收藏眼力·瓷器篇(2020第313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定老師簡介:崔凱,中國古陶瓷研究會鑑定委員會委員、鑑定專家,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陶瓷組專家
  • 美瓷鑑賞—大清雍正年制包金龍紋粉青釉瓷器
    >類別:瓷器規格:一件品相:美品瓷器包金從北宋就開始流行,一般只使用在貴重瓷器之上,一來十分美觀奢華,二來可以適當的保護瓷器,以免刮傷,磕傷,這件瓷器,包金龍紋栩栩如生,金上鑲嵌寶石,看起來富麗堂皇,種種風格表現,很顯然這是一件外銷瓷,作為出口,打開國門的瓷器,能有如此的富麗堂皇,想必定是外交貴人所收藏。
  • 瓷器鑑賞:「嘉慶·粉彩嬰戲圖花口盆」,充滿「刺眼的光」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582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定老師簡介:崔凱,中國古陶瓷研究會鑑定委員會委員鑑定專家,北京電視臺北京青年《我愛收藏欄目》 特約鑑定嘉賓,河南衛視《華豫之門》 特聘瓷器專家,在從事文博工作十餘年,對陶瓷雜項工藝類文物研究考證鑑定有較深的造詣,中國元青花俱樂部副會長,天下收藏俱樂部專團專家。
  • 這種文物出土多年,專家一直以為是尿壺,看到上面刻字後才知錯了
    這兩大類瓷器在中國是最有名的,尤其是越窯的青瓷,制瓷技藝歷久彌新,經過幾個朝代的積澱已經爐火純青。到唐朝的時候,越窯燒制的青瓷到達了巔峰,成了當時制瓷業的最高水平。而越窯出產的青瓷「青釉虎子」,就是一件非常特別的文物。為什麼說它特別呢?有兩個原因。第1個原因是很多精美的瓷器都產自唐朝時期,但是青釉虎子卻不是。它是比這早了幾個世紀的三國時期的產物。
  • 一件接過宋代老底的現代龍泉青瓷弦紋梅瓶
    在平常鑑賞陶瓷活動中,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不管是資深的古陶瓷鑑定專家還是普通的古陶瓷愛好者,他們在辨別一件瓷器究竟是貨真價實的到代真品還是現代贗品假貨時,認真細緻入微觀察這件瓷器的底足肯定是不能跳過無法迴避的一個鑑定程序。
  • 鈞瓷包窯如賭石:有時一件不成 有時一件百萬
    ,但仍有不少人花10萬元~15萬元包窯  包窯如賭石  有時一件不成,有時一件百萬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這用來形容鈞瓷獨特的釉色變化。  也正因鈞瓷極難燒制,「十窯九不成」,包窯就如同賭石,有人花十幾萬元包窯,有時一窯沒有成的,有時出一件珍品就價值百萬。
  • 收藏之旅:老瓷器總是「胎面乾爽」!
    ,河南衛視《華豫之門》 特聘瓷器專家,在從事文博工作十餘年,對陶瓷雜項工藝類文物研究考證鑑定有較深的造詣,中國元青花俱樂部副會長,天下收藏俱樂部專團專家。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老師好,幫我看看年代、價位、用什麼料?,謝謝!規格:口徑17.6cm,高3.0cm,底徑9.5cm。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外繪青花花卉內繪獅紋盤是一件明弘治時期前後燒制的民窯製品。
  • 文物鑑定的「靠譜」路徑
    吳樹在做文物市場調查時曾經親自做過一個實驗。當時,數位國家級鑑定專家在世紀壇搞義務鑑定活動,吳樹拿了一真一假兩個文物去「驗貨」。一件是從潘家園借來的摔破的元青花贗品,他把碎片粘了起來。另一個是保存很好的出土的西晉水盂,是真品。  當時一位國家級專家看了一眼兩個外形相差甚遠的文物,毫不猶豫地說:「元青花是真的,但是摔破了,又太小,沒有什麼價值。另一個是仿晉代的水盂。」
  • 收藏之旅:專家「揭秘」,瓷器做舊的「痕跡」
    鑑定資格:中國人力資源人才信息管理中心認證(高級文物鑑定評估師。1992年開始接觸古陶瓷的收藏,1998年開始擔任內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請老師鑑定年代,是不是官窯?市場價值?謝謝!張慶玉老師鑑定回覆:藏友好!首先感謝對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