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幹什麼都會成功的慣性能不能延續?

2020-12-12 36kr

1、

這是一隻在 2016 年漲破天的股票。

它的細分估值邏輯只有中國人能看得懂,一年下來有 100 億的收入,但它同時也花錢如流水,給用戶補貼、瘋狂進行市場投放、不斷嘗試各種新的業務以及展開投資併購,它算是不識時務,不僅拒掉了巨頭進百億美金收購方案,面對輿論指責其為技術的洪水猛獸也依舊我行我素不為所動,它的護城河不高也不低,不低是因為移動紅利的窗口期已經過去,小創業公司肯定是趕不上了,不高是因為它的表皮看起來太容易模仿,以至於上至巨頭下至中等平臺都跟進了它的領域,而且個個摩拳擦掌,市場聲浪很大。

根據以上這些限定條件,回答下面這個問題:你是否會在 2017 年年初的時候買入這樣的標的?

最後的判斷和結論並不重要,時間走向 2017 的末尾,市場已經走出了結果:這家公司的主產品日活達到一點幾個億,「市值」在今年翻了一倍多,收入規模在年末有望達到 200 億人民幣,而明年的收入目標已經被定在了 300 億到 500 億之間,除卻主營業務高歌猛進,這家公司也在投資以及新項目孵化上卓有建樹,不僅自己造了新的風口,也後來居上威脅到行業領頭羊的地位,而後它又揮舞著美元在世界範圍內買買買,勢如破竹,也蠻橫無理。

這家公司已經提前享受到那種贏家通吃的快感,不管它幹什麼,人們已經習慣了它會成功。

這個時候,我們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又要重複一遍,如果給你現在買入它的機會,你會買進還是持幣觀望?

2、

大部分人都知道了,這隻「股票」是今日頭條,除了頭條沒有上市,以上描述皆是真實發生的情況,事實上,頭條部分老股東確實因為 LP 的壓力正在向華爾街兜售一小批老股,上一章節末尾那個問題也真實存在。

回答這個問題並不簡單,回過頭來看,頭條屬於任何一個節點投進去都值得基金大書特書的案子,但和所有的投資案例一樣,無論是頭條起於微時還是成為超級獨角獸,每個融資節點都有資方受制於各種條件逡巡不前,最新的一個案例是,360 周鴻禕三天前說,自己一開始就看好並投資了今日頭條,但非常悲傷的是,他們被人在 B 輪就忽悠出去了。

其實按照之前頭條天使投資人劉峻的說法,頭條 B 輪時是新浪 CEO 曹國偉找周鴻禕要領投權,但最後紅杉出價高拿到了——說到底邏輯沒看懂,價錢不敢開高才是本質問題;後來頭條 D 輪的時候新浪和 360 又完全出清了老股,忽略業務競爭的因素,誰又能說按 D 輪的估值出來在當時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呢?

站在今天來看頭條,會發現 220 億美金估值的它更難得到一個一致性投資預期了,樂觀者會把頭條看成一個內容的黑洞,基於內容基礎上所有的衍生服務都可以視作它盤子的一部分,而悲觀者則會拋出頭條主 App 日活增長已經進入瓶頸期的數據證明其現有的增長模式已經到頭。

頭條的日活數據第三方監測情況,數據來自易觀

如果說頭條 2015 年補貼自媒體,2016 、2017年補貼短視頻尚且算得上有據可依,一路通暢的話,接下來頭條要面臨的挑戰遠遠比之前更複雜,大的路徑一共只有兩條,增量市場方面,要不然是切換地域出海,要不然是尋找新方向做內容上的新嘗試,存量市場方面則更是需要精耕細作,以前那種不斷提高供給驅動的增長方式越來越不奏效——兩個市場突破的難度都很大。

而且,頭條也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外部競爭,內容分發這個市場被越來越多的人看上,頭條打了四大門戶,又面臨諸如天天快報、UC、微博、百度的反擊,像百度過去一年依託強悍的銷售能力,在 Q3 已經把信息流廣告的盤子做到了 10 億美元,雖然和頭條相比還有差距,模式上也大相逕庭,但短短時間做成這樣著實出乎外界對它的預期。

跳出資訊範疇,頭條基於自己邏輯要做的各種新內容產品也都是一出世就面臨強勁的競爭對手,從秒拍、快手、musical.ly ,再到如今的微博以及知乎,都是直接的正面交鋒,短視頻這塊,頭條後來居上打了競爭對手一個措手不及,但像微頭條、悟空問答這些更細分的項目一啟動就被對手快速盯上了,微博之前快速封掉頭條內容接口即是明證。

頭條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不為人知地孵化各個秘密項目了,市場上所有人都盯著它的新動作,而這些新動作的成敗決定了它的邊界到底能延展到多遠。

3、

一年一度的頭條創作者大會是頭條例行公布新動作、新方向的一個對外窗口。

稍微有些出人意料,張一鳴並沒有在這次大會上公布他們抽調多位頭條號團隊骨幹打磨出來的知識付費新品,重頭被放在了更具全局性意義的「智能社交」上——頭條要把個性化推薦這套技術應用到幫助用戶漲粉絲上,未來一年頭條的首要目標是打造一千個擁有百萬粉絲的帳號。

之後頭條高級副總裁趙添以及悟空問答市場總監劉晨帶來了更具體的物質激勵政策,光是一個悟空問答,頭條就要在下來的一年掏出 10 億人民幣來激勵內容生產,這個數字大概是知乎上輪估值的六分之一,不說顛覆市場,但帶來一場 UGC 的狂歡是足夠了。

頭條這麼做的大邏輯足夠清晰淺顯,此前頭條被批評家詬病的模式問題一共有兩個,一個是頭條用戶關係鏈缺失,大家雖然都是來看內容的,但是和平臺內別的用戶產生非評論區以外的交流在此之前太低頻了,一個是頭條積攢不下粉絲,因為個性化推薦,粉絲和頭條號主的之間的直接聯繫被割斷了——如果能讓頭條的用戶愛上在這裡進行 UGC 創作,甚至培植一批頭部的大V出來,以上兩個問題就會得到階段性的解決,而這麼多人使用也會盤活頭條的整體用戶使用時長,算是存量經營策略裡一種比較好的內循環。

從直接現實的角度看,大V網紅在高淨值產品的推廣號召上具有顛撲不破的優勢,如果頭條能做起大V並用網際網路化的方式把這部分的利潤也分走一部分,那將毫無疑問為頭條在稍顯單一廣告業務營收之外開拓一個新的增長點。

具體到產品上,微頭條和悟空問答被正式推到前臺,他們一方面承擔著頭條原有的內容使命,要不斷為頭條內容生態補充 120 萬頭條號以及西瓜、火山、抖音等所欠缺的內容形式,客觀上為頭條的廣告業務繼續添磚加瓦,另一方面,還要幫助頭條儘可能地進化成一個幫助普通用戶創作乃至社交的平臺。

現在打開你的頭條會看到一副難得的場景,頭條首頁第一個欄目標籤已經改成了「關注」,它嚴格按照時間線的順序,原封不動地傳遞你關注用在戶微頭條和問答兩個模塊下的內容,而文章模塊則還是按照原有的個性化推薦體系在各個細類標籤頁下分發——把這段話翻譯成人話就是,頭條在用早期微博和知乎的方式,竭力保證用戶在頭條發表的短內容完全觸達粉絲。

當然,頭條賴以成名的個性化推薦並非在這種關注邏輯下就失去魔力了,頭條主 App 專門把微頭條接入底部入口,依舊以那種「一刷就刷不完」的個性化推薦來不斷推送優質的短內容,也就是說,在粉絲保底你的閱讀量之外,機器和算法還會從中篩選內容推薦給更廣泛的人群,幫助你加快速率漲粉——這算是頭條做社交媒體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隨便註冊一個頭條帳號,隨便發一條內容,都會有保底的幾十個閱讀和零星的點讚,這種反饋看著有些虛假,但對比其他平臺普通用戶面臨的單機玩家式的內容生產尷尬,已經足夠體面了。

微頭條

至於問答這種已經被知乎、百度知道驗證過的模式,頭條還為其單獨劃分出一個新的 App 悟空問答出來,在個性化推薦的時代,問答凸顯出了區別於單獨的一篇篇文章的價值,作為入口它往往可以牽動數百個回答,光看信息分發的效率,個性化推薦裡加入問答元素說不上有奇效,但起碼相得益彰。

所以,問題又回到了另一個層面上,這種關注加推薦的方式能否撼動已有的霸主?

4、

頭條的社交戰略不可避免衝擊到微博和知乎的盤子上,儘管此前頭條要各個擊破的故事已經被媒體傳達過無數遍,但是真正把這些內容放到核心戰略上來運作尚且屬於路途剛剛開啟,大的戰役僅僅揭開了帷幕的一角。

微博依舊強勁,如果把微博投資的諸如一下科技秒拍之類的品牌加上,微博整體的估值基本比頭條及其下屬投資的公司稍微高出一頭,過去幾年微博中興是因為它走了一條短視頻和信息流廣告雙驅動的路,但回歸到驅動這種增長的本源,毫無疑問是微博平臺上辛勤耕耘的 30 萬大 V 直接創造了這種亮眼的成績;知乎則正處於迎合市場大多數用戶和保持平臺原有調性品味的一場抗衡之中,它上一輪融資時的估值在 10 億美金,體量雖小,但是在製造社會議題以及產生優質內容上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那套看似陳腐的社區激勵時至今日依然發揮著作用。

微博的內容此前通過關注以及轉發體系運轉,知乎的內容此前通過關注以及點讚體系運轉,但到了最後 ,這兩家平臺賺錢的方式都變成了截斷部分信息流來自己賺廣告的錢,頭條可以說是反其道而行之,從一開始就依靠信息流運轉向經營關注體系。

現在,大家殊途同歸,無限接近,所有平臺的策略都幾乎可以用以下這張圖來表示,大 V 作為節點生產、轉發一部分內容,而此前長期得不到關注的腰部以下內容則通過個性化推薦給相關感興趣的用戶,說到底就是要有一個分層,兩種分發形式都不能缺。


頭條在這場戰役中優勢和劣勢都很明細。

微博也好,知乎也好,都屬於強運營邏輯下艱難孵化培育出來的產品,這對習慣用技術摧枯拉朽般碾壓資訊、短視頻平臺的頭條來說並不是一個舒適區,觀察悟空問答和微頭條的各項動作會發現,頭條一直在追求一個「快」字,悟空問答一年砸 5 個億籤約 5000 知名答主,剩下的 5 個億則給普通人答題發紅包,微頭條砸資源給大V冷啟動扶持,目標定在一年後培育出 1000 個百萬粉絲的帳號—— 頭條習慣打臉,但殊不知在這樣的品類下,欲速則不達已經有如常識般存在。

除此之外,微頭條和悟空問答要為頭條主端源源不斷提供內容並且數據相互打通的的設計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也對他們長遠發展形成了牽制,在微頭條和悟空問答上你會發現,契合大眾的內容往往會得到追捧,但一些專業化的表達則常常門可羅雀,這種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那麼即使籤下大V,其生產的內容也會在這種負向激勵下日趨水化,這是頭條之前做抖音時並不曾遇到的一種困境,也是個性化推薦難以立馬解決的難題。

悟空問答

當然,頭條的優勢也很突出,龐大的用戶基礎,獨步天下的技術,都是頭條堅不可摧的壁壘,而從另一種維度看,當微博的用戶受不了微博通知頁面改版而高喊「渣浪無恥」、當知乎的大V們糾結為什麼給他推薦「我是如何從三本考到 985 名校」的知乎 live 的時候,頭條在人與人關係的連接上單純如白紙,革命式突破的空間要更大,它不會再造一個微博或者知乎出來,最後必然會演化成一種新形態的產品或者模塊。

更難能可貴的是,頭條做這麼大僅僅只是在文章、圖文、短視頻體系下賣了一點點廣告,僅憑這些強勁的現金流足以讓它寬忍適度的浪費,用錢用人用流量迅速抹平與對手的紙面差距,在市場競爭中一騎紅塵,等到競爭對手回過頭來模仿或者防禦時,整個市場已經進入通脹期,準入門檻和成本變得更高。

5、

微頭條和問答是頭條明著說要做的重要戰略產品,還有很多背後的嘗試突破在暗中進行。

基於內容生態下的一切形式都在頭條的嘗試範圍中,在新興的TMD序列裡,頭條似乎是最沒有邊界的一家,比美團還甚,頭條內部已經有20多個獨立的項目組在為頭條的未來探索出路,你可以把頭條內容生態裡每個單獨的分支,比如金融、汽車、電商、財經、股票、明星、遊戲、電影、 三農、房產、同城、體育、網文都視為它可以獨立運轉的項目領域。

在內涵段子、抖音、西瓜、火山、悟空問答之後,頭條已經在近期低調推出了對標易車和汽車之家的懂車帝,財經領域的產品也馬上要推出,前不久頭條還上線了自己的電商平臺放心購——他們的核心主旨都一樣,就是把頭條此前只能與大垂類品牌合作的服務完全自己做,你可以在頭條體系內看到汽車資訊後不經易車等渠道直接聯繫到汽車經銷商,也可以看到商品後不需要跳轉京東或者淘寶直接在頭條下單。

頭條的國際化業務也在高歌猛進,不僅把自家的產品推到海外,也在不斷進行海外投資併購。此前頭條在自己做 Topbuzz 等海外版頭條的基礎上,相繼收購了一系列資訊、短視頻平臺,2500 萬美元投資印度最大的新聞聚合平臺 Dailyhunt,控股了印尼的移動網際網路明星項目新聞推薦閱讀平臺 BABE,全資收購北美知名短視頻社區 Flipagram,近期又收購了獵豹的 News Republic,投資了 Live.me,以及合併了北美音樂短視頻巨頭Musical.ly。

換種角度看,能把如此多的業務,如此寬的領域,協調運轉良好,甚至可能是頭條更核心的競爭力所在。

舉個微不足道的例子,頭條在協同管理上可能要領先於國內諸多巨頭,像頭條總部的員工是可以在內部管理系統中查到自己上司甚至張一鳴每天日程安排的——今日頭條兩個月之前重金投資了協同管理平臺石墨文檔,而他們自己的」釘釘「 Lark 雲雀也有可能像美團的」大象「一樣面向其他企業開放。

頭條已經是一個萬人規模的大公司了,它的軟實力就在於能夠調動個體的積極性為公司整體利益服務,像抖音、火山都是砸錢砸人之後帶來明確市場效果的範例,這種執行力在相同量級的公司並不常見。

不管新業務到底能不能做成,頭條已經摸索出了一個模式化的擴張邏輯:先砸錢用內容帶起流量,然後佔據渠道這個中國最稀缺的資源後另闢蹊徑做派生出來的內容及服務,併疊加管理上的優勢縱橫捭闔。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它要做什麼,但是所有人都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跟進或者防禦的底子。

註:我是36氪閆浩,交流可加微信 807549859,勞請備註姓名、公司、職位。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今日頭條如何引流吸粉
    今日頭條如何引流吸粉,小白也能瘋狂漲粉! 做自媒體,做今日頭條,關鍵是要有引流吸粉的原創能力。 你可以通過以下這幾種: 1.通過今日頭條的【微頭條】功能,可以發布文章圖集或視頻內容引流。
  • 今日頭條不讓今日油條傍身上 今日油條說把今日頭條當偶像 你咋看?
    河南商報記者韓忠林近日,鄭州一家名為今日油條的早餐店成功登上「頭條」。原因是該店名稱、裝修、LOGO等均與知名信息平臺今日頭條相近,從而被今日頭條背後母公司字節跳動告上法庭。10月17日,河南商報記者收到今日油條工作人員發來的一份公開信,對此事進行回應。
  • 今日頭條上怎麼賺錢 今日頭條如何掙錢變現能有多少
    大家都知道現在今日頭條很流行,那麼在今日頭條上能掙錢嗎?怎麼變現呢?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今日頭條」把「今日油條」起訴了
    除了「借鑑」LOGO設計以外今日油條還把今日頭條的這設計上的各種相似度今日油條這是想和今日頭條按照這個節奏今日油條是不是像今日頭條那樣這不,就在8月中旬今日頭條起訴了今日油條回到今日頭條起訴今日油條案件
  • 今日頭條:要想做好社交,就不能太智能
    我曾在鈦媒體文章《今日頭條:新行業公敵》中提到過:今日頭條的戰術取向是能用錢解決的,堅決用錢。無論是8月份一口氣籤約300多個知乎大V,還是2000萬挖角天佑,抑或是此次頭條號大會上宣布明年拿出10億來補貼悟空問答,都在佐證今日頭條簡單粗暴的「內容收購機制」。然而,此次頭條從智能分發向智能社交,從「給錢」到「給粉」的戰略轉型,說明了在內容生產領域,金錢並不是萬能的。
  • 今日油條終於被今日頭條告了,是時候見好就收了?
    今日頭條大家早就聽過了,今日油條大家聽過沒?如果大家經常刷自媒體,可能也會見過。雖然今日油條成立了幾個月,但是它早就成為了「網紅」。成為網紅的最主要原因則是不僅名字酷似今日頭條,商標也跟今日頭條非常相似。
  • 今日「油條」終於被今日頭條告了,是時候見好就收了?
    今日頭條大家早就聽過了,今日油條大家聽過沒?如果大家經常刷自媒體,可能也會見過。雖然今日油條成立了幾個月,但是它早就成為了「網紅」。成為網紅的最主要原因則是不僅名字酷似今日頭條,商標也跟今日頭條非常相似。
  • 今日頭條的增量在哪裡?
    但到今天頭條的熱榜,都是要經由運營判斷的,是中心化的。熱榜想要解決的用戶需求是:在頭條看熱點的效率,還是不夠高,希望有個地方能看到此時此刻最重要的熱點。 比如說內容怎麼做分類,怎麼把質量做出來,怎麼把問題能定義清楚,最後再通過一些指標來驗證。 做內容產品需要理性和感性結合。如果偏信一端,最後大概率是標題黨和搬運工畫風很奇怪,或者是曲高和寡指標收入不斷掉難以為繼,都沒辦法形成一個健康的內容生態。 今日頭條主要靠feed分發,效率非常高,然後把固定化分發的熱榜放到首頁,它一定會影響人的效率。
  • 今日頭條-用算法計算世界
    張小龍說:做產品要滿足用戶的貪痴嗔,我能理解用戶至上。再進一步思考:做產品,是要滿足用戶的貪疾嗔,還是給用戶帶來持久的愉悅幸福?用今日頭條,不用打字搜索,只要滑一下,想看的內容都會被推到你面前。你看的越多,它就越懂你:你想看什麼?自媒體時代,生產內容不是問題,消費內容才是。
  • 「今日頭條」起訴了「今日油條」
    看著門店風格,這個今日油條,和今日頭條到底有沒有關係呢?請看大屏幕:今日油條公司,和油條商標申請人燒烤者公司,果然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六、今日頭條起訴今日頭條作為流量之王,必然不甘心被人蹭熱度。一聽說有今日油條,還是紅白風格的,不能忍,馬上就著手準備起訴了。今日油條5月中旬開業,今日頭條大概8月中旬左右起訴。以今日頭條的身家龐大體量,肯定不甘心慢慢立案、起訴狀副本送達、管轄權異議、管轄權異議上訴、一審、二審。。。能不能先提個訴前禁令?
  • 今日頭條怎麼賺錢?
    今日頭條APP啟動時會有一定時間播放一條廣告,有第三方投放就收它的錢,沒第三方投放今日頭條就寫一句「信息創造價值」(特別加黑)3、內容電商,這裡的內容電商分兩種:3.1、是今日頭條自己做的電商平臺,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很清楚,在今日頭條上也能開「淘寶店」,不過這個店不是淘寶的,而是開在頭條上的,你在這裡開店,相關的收費自然是少不了的。
  • 今日頭條訪客記錄在哪裡 今日頭條如何看粉絲數
    最近也有很多人在玩今日頭條,那麼今日頭條怎麼查看訪客記錄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今日頭條如何查看粉絲的解決辦法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今日頭條能「幹掉」百度嗎?
    網易和搜狐開發的早期搜尋引擎均屬於第一代目錄式搜尋引擎,僅能作為網址導航的門戶網站,並不能提供搜索結果。1999年,雅虎中國正式開通;次年9月,Google增設簡體中文及繁體中文版本。彼時百度雖然剛成立不足一年,但其憑藉技術為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提供中文網頁信息檢索服務,順利在網際網路信息檢索領域分到一杯羹。
  • 今日頭條起訴今日油條!
    ,還把今日頭條的標語「你關心的,才是頭條」改成「關心你的,才是好油條」。就連菜單,也根據今日頭條APP界面來進行設計。因此,「今日油條」早餐鋪借著今日頭條的熱度火了好幾個月。如此高調的經營方式引來了今日頭條的不滿。9月11日,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開庭審理一起商標權權屬、侵權糾紛案。該案原告為今日頭條的母公司字節跳動,被告為今日油條。
  • 經濟學人:中國新聞APP今日頭條上了新聞頭條
    這款聲稱能夠在24小時內理解用戶偏好的手機APP取得了驚人成功。8月有傳言稱中國在線搜尋引擎百度將收購新聞聚合平臺今日頭條。頭條作出了譏諷的回應稱,傳言把買家和賣家弄反了。頭條的這種驕傲是有根據的。自2012年成立以來,今日頭條的增長速度驚人。
  • 「今日頭條」起訴「今日油條」
    今日頭條熱搜快速火了成了網紅打卡地菜單也是模仿今日頭條的界面」VS「今日頭條」那麼到底是算不算侵權呢據悉9月中旬被起訴了今日頭條起訴今日油條今日頭條作為流量之王,必然不甘心被人蹭熱度一聽說有今日油條,還是紅白風格的,不能忍,馬上就著手準備起訴了。今日油條5月中旬開業,今日頭條大概8月中旬左右起訴。
  • 深耕三年,今日頭條如何以「你」「我」賦能娛樂業?
    成立七年的今日頭條始終在不斷細化內容領域,並在「娛樂」這一最能吸引流量之處進行深耕。 正如今年的主題「我是頭條」一般,今日頭條正在試圖跳出「飯圈」,從更多創作者和普通用戶之中,尋找內容創作和分發的新「陣地」。
  • 今日頭條APP能賺錢嗎怎麼賺?今日頭條收益收入計算方法
    今日頭條可以賺錢,賺錢的方式是什麼呢?今日頭條收益怎麼算的?今日頭條收入怎麼計算?在今日頭條上包含頭條號創作者和今日頭條用戶兩種,大家僅知道頭條號作者靠廣告分成賺錢,但也是不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你不知道的還有用今日頭條的個人用戶賺錢方法,聽小編慢慢道來。
  • 今日頭條審核與推薦機制:創作的內容是如何推薦給用戶的?
    什麼樣的內容更受今日頭條的歡迎?今日頭條更喜歡推薦什麼樣的內容?用戶如何才能打開我的內容?今日頭條系統是如何把我的內容推薦給精準用戶的?我寫的內容與業餘創業有關,我不能為了大家的爭論,而做誤導吧?我一直在想,我能通過什麼方式,使我的內容有爭議?但至今還是沒想明白!但如果在情感領域、娛樂八卦類就很容易產生這種觀點不一的情況,不論是罵你還是誇你,只要留言多,那麼推薦定不會少!
  • 「今日油條」商業碰瓷「今日頭條」
    這幾天,「今日油條」店門外除了排隊買早餐的顧客之外,各路媒體也紛至沓來。最近,「今日頭條」起訴「今日油條」一事在網際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起因在於一家名為今日油條的早餐店鋪在裝修、logo上與今日頭條極度相似,因此引發網絡熱議,而後字節跳動選擇起訴「今日油條」商標所屬公司構成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