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大洋網評:講好廣州故事,領略灣區風採

2021-01-08 大洋網

21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由知名專家、媒體代表、傳播學者組成的「智庫」,現場為提升廣州城市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撐。

進入21世紀以來,城市競爭實際上已成為城市文化的競爭。而城市形象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外現。提升城市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就是通過展示城市文化軟實力,將城市文化底蘊轉化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轉化為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世界渴望通過城市這一窗口來觀察中國。古往今來,廣州一直是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上個月召開的「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上,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表示,讀懂中國要先讀懂廣州,讀懂廣州才能更好地讀懂中國。廣州的國際形象與影響力,和中國的國際形象與地位密不可分。

不少人了解一個城市,就是從一個故事開始的。一個打動人的故事,甚至可以成為城市最閃亮的名片。樹立廣州城市國際形象,說到底,就是要面向全球講好廣州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講好廣州故事,要找準素材。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近現代革命策源地、改革開放前沿地和海上絲路發祥地,廣州一直是個「有故事」的城市。故事素材有新有舊,有大有小,有雅有俗,選擇不同,展示出的形象也不同。廣州故事的目標受眾是全球聽眾,就要選擇國際化的語言,講國際範的故事。在研討會上,多個領域代表分享了他們代表廣州與世界對話的故事,這些故事的主角,有科技創新的精英,有藝術領域的翹楚,也有普通人。他們每個人都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在國際交往中展現著奮鬥的英姿、拼搏的精神、開放的視野、創新的內核。正是這些,讓這座老城市活力無限、生機勃勃。

講好廣州故事,要有灣區視野,全球眼光。近年來,廣州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地位持續快速上升,在GaWC(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發布的世界城市排名中已經躋身世界一線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而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四大核心引擎之一,以全球視野構建與世界一流城市、國際交往中心相匹配的國際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講好廣州故事,就要講好灣區故事。

講好廣州故事,要借力各大平臺。高端國際會議是國際交往的重要平臺,近年來,讀懂中國、財富論壇、留交會、全球市長論壇等一系列國際會議在廣州召開,這些會議,不只是思想碰撞、交流的平臺,更是向世界展示廣東廣州新發展、新面貌和新機遇的窗口。網絡時代的城市形象傳播,要用好社交媒體平臺。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多,大量的海外留學生、華人和普通中國人正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從日常生活角度出發,講述自己的中國故事以及對灣區、對廣州的印象。城市的氣質和文化內涵,遠看是風景,近看則是生活。那些在街頭巷尾覓得的美食,在高樓林立中偶遇的古祠,在珠江邊吊嗓子的票友,有著別具一格的生動、鮮活,具有打動人心的感染力與傳播力。李子柒在海外的走紅,正是範例。國際傳播的效力,需要更多元的主體、更生活的視角。

講好廣州故事,唱響廣州聲音,為世界呈現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也讓世界聚焦粵港澳大灣區、聚焦廣州。

(廣州日報評論員 譚敏)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大洋網評:提升廣交會影響力,助力新發展格局
    在此過程中,廣交會也將成為廣州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城市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城市的重要載體。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廣交會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千年以來,廣州因商而生、因商而盛。63年以來,廣交會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釋放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面向未來,廣州將繼續從會展業這塊「城市的麵包」中要動力要活力要助力,以實現從「會展大市」向「會展強市」的轉變。這需要再造會展的促成交易功能,再造會展企業的競爭力,再造會展業的城市名片效應。
  • 【地評線】大洋網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提高「七種能力」
    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這一論斷。  回顧一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三次講話,各有重點。總書記明確指出,在幹部幹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對於每一種能力,他都給出了詳細解釋。比如科學決策能力,總書記明確強調首先要有戰略眼光,並且一定要開展可行性研究。這意味著,決策不是盲目指揮,必須從黨和國家事業大局出發,要求廣大中青年幹部深入研究、綜合分析。
  • 【地評線】天府網評:「你笑起來真好看」激勵發展自信
    【地評線】天府網評:「你笑起來真好看」激勵發展自信 拍攝一個開心微笑的鏡頭與畫面或許並不難,難的是要講好鏡頭背後的故事。這就需要記者們腳下沾泥、身上沾灰。  在這個資訊發達時代,要講好西部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故事,要展示好西部地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面貌,關鍵要匯聚社會力量。小康屬於人民,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 【地評線】天府網評:讓扶貧小餐廳飄出更多幸福味
    【地評線】天府網評:讓扶貧小餐廳飄出更多幸福味 2020-08-23 16:46:21 來源:四川在線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 【地評線】南方網評:數字時代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地評線】南方網評:數字時代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2020-10-20 09:54 來源: 南方網
  • 【地評線】渤海潮評論:把第一書記的故事繼續講下去
    當前,脫貧攻堅即將收官,全面小康正在路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把第一書記的故事持續不斷講下去,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惟有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才能把這件事情辦好。
  • 【地評線】桂聲網評:「挖掘機指數」見證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
    兩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呈現出了企穩回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彰顯出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也折射出中國經濟自身所具有的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春江水暖鴨先知」。年初,我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 【地評線】桂聲網評:「強治理」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管理
    今年,南寧更是立足「強」字下功夫,突出抓好「強治理」工作,以「繡花」功夫推動綠城品質升級,城市治理各項工作日顯成效——城市發展空間布局更為優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空氣品質持續鞏固提升,綜合環境更加優異,「繡」出了一座天藍、地淨、水清的生態宜居城,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城市治理體系支撐。
  • 海外網評:美國小夥講的中國戰疫故事,火了
    美國小夥艾傑西在他的母校波士頓牛頓北高中舉辦了一場公益演出聲援武漢,節目中,他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民眾居家隔離、積極做消殺等行為,將中國人積極樂觀抗擊疫情的故事展現給了大洋彼岸乃至全世界的觀眾。艾傑西的視頻得到了海內外觀眾的廣泛好評,中國人民在隔離中表現出的創造力和對生活的熱愛感染了所有人。維護世界衛生公共安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社會的共同事業。
  • 【地評線】大洋網評:激發更多年輕人走上技能成才路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展示了職業技能風採、淬鍊了職業技能人才、提升了職業教育顯示度,意義重大而深遠。大賽的舉辦,是多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的結果;大賽的閉幕,是繼續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起點。心中有夢、眼中有光,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必須做好基礎性、制度性、保障性工作,為青年「小匠」成長掃清障礙、鋪平道路。
  • 「地評線」大洋網評:打好「組合拳」 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事實證明,我國吸收外資的綜合競爭優勢沒有改變,外貿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當然,國際風雲多變幻——隨著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我國外部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正在上升。僅以外貿來說,接單難、履約難、國際物流不暢、貿易壁壘增多,諸多問題或將給外貿企業帶來更大挑戰。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壓力更大,風險更多,必須堅定信心,繼續精準施策、攻堅克難。
  • 【地評線】大洋網評:全民行動 過個不一樣的清明節
    能否答好這道考題、打好這場硬仗,事關重大。  最近,全國多地已對這一工作進行專題部署,強調深刻認識形勢,高度警惕各類風險,慎終如始,全力打好清明前後關鍵期的疫情防控硬仗。綜合來看,各地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周密部署安排,可謂嚴陣以待。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嚴而又嚴、實而又實把各項措施落實好,全民參與,全民行動。「上下同欲者勝。」打好這場硬仗,離不開每一個人,離不開你和我。
  • 大洋網評:聆聽中國故事 感受中國力量
    以廣州為窗口,讀懂中國故事,共享中國智慧。「沒有大數據,社會發展將是無米之炊。」「只有相互信任取代猜疑,開放才能發揮實際作用。」「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毫無疑問區域內的、多邊的合作是必須的。」「國際社會需要加強人工智慧方面的合作領域。」……連日頭腦風暴,碩果纍纍。在這個以了解中國、理解中國為主旨的重要思想交流平臺上,觀點在碰撞,共識在凝聚,力量在匯集。
  • 「地評線」大洋網評:保持戰略定力 做好生態環保「大文章」
    「你們這裡是華北水塔,京津冀的水源涵養地,是三北防護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拱衛京津冀和黃河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山西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及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重要性,特別強調要弘揚「右玉精神」,多做一些功在當代、利在長遠、惠及子孫的事情。
  • 【地評線】大洋網評:以四大平臺構建世界級科創高地
    廣州要在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必須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基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廣州如何打造世界級科技創新平臺?廣州日報《理論周刊》特邀華南理工大學張振剛教授進行深入解讀。世界級科技創新平臺的三個特徵廣州日報《理論周刊》:當前,您認為世界級的科技創新平臺應具備哪些特徵、要素?
  • 「地評線」大洋網評:「開學第一課」如何走心?
    北京市昌平區上苑中心小學邀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護士孫靖雅講述「我的抗疫故事」。北京市平谷區平谷中學則邀請北京安貞醫院的急診科護士王巖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的王美玉展開宣講。為什麼要在開學之際再次聚焦戰「疫」?因為戰「疫」已經成了一座精神寶庫。在課堂上集體回顧戰「疫」,既是對國情國策的一次認知升華,也是對人生使命的一次沉浸式體悟。
  • 【地評線】大洋網評:抓住治理窗口期,管好APP生態
    (廣州日報評論員楊博)
  • 【地評線】大洋網評:以12345熱線撬動社會治理精細化
    如今,《意見》印發,就是要細化要求,就是要部署推動,以歸併優化切實用好12345熱線這一互動平臺,助力服務型政府建設,更好地推動「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歸併優化,歸併正是為了優化。近年來,各地政務服務熱線越開越多,號碼林林總總,如千絲萬縷般聯結著公眾的種種需求。必須承認,這是政務服務意識、水平不斷提高的縮影。但也必須承認,多不一定就好,反而容易相互「幹擾」,不好記、不好找。
  • 用「廣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廣州緊緊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著力打造活力廣州、幸福廣州、美麗廣州,在新時代徵程上不斷開拓奮進、講好中國故事,在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國際形象,以更強擔當在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中積極探索、走在前列,以更高質量推進實現「
  • 講英語故事展學生風採
    原標題:講英語故事展學生風採   為進一步推動學校英語教學,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和口語水平,為學生提供展現風採的舞臺,寒亭區實驗小學於12月2日下午在階梯教室舉行了英語繪本故事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