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宋佳
日前,一則《消防官兵負重130多斤奔跑100米救人》的新聞報導溫暖了數萬日照人,殊不知,傷者在接受救治時,是日照市中心醫院骨二科的醫生們接過接力棒,再暖人心。
傷者情況危急,僅小腿就3處粉碎性骨折,並伴有大面積的開放性貫通傷口。日照市中心醫院骨二科主任楊自兵帶領科室多名醫生,加班數小時,將刺穿小腿的兩塊厚重的鐵犁取出後,又耐心、細心得將傷口汙染組織徹底清創,再將一塊塊連帶軟組織的碎骨拼起。
記者了解到,僅直徑3釐米的骨折處,醫生就用了2個小時完成「拼骨」。整臺手術共耗5個多小時,楊自兵說,「自己只是延時下班幾小時,如果這能換來病人餘生的健康,一切都值得。」
鐵犁刺穿小腿傷情嚴重,醫院上演「生死時速」
「看自己傷成這樣,當時嚇壞了。」2日,躺在病床上的62歲王建國(化名)想起幾天前受傷的一幕,仍心有餘悸。在茶園犁地的他被鐮刀狀的鐵犁刺穿小腿和腳背,導致小腿3處粉碎性骨折、開放性骨折處的傷口長達20餘釐米,血流不止,傷情觸目驚心。
貿然取出刺穿的鐵犁必將導致二次傷害,帶著兩片厚重的鐵犁片,王建國被送到日照市中心醫院急診科,急診科醫生迅速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進行必要的搶救。與此同時,面對急危重症傷者,醫院迅速為王建國開通「綠色通道」,醫院多學科專家迅速組織會診,針對傷情商討手術方案……在和家屬進行必要的溝通後,醫院當即為王建國實施手術。
「第一個想法就是,儘快為患者解除痛苦。」日照市中心醫院骨二科主任楊自兵說,手術首先面臨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在保證取出鐵犁片的同時減少對傷者的二次傷害。據楊自兵介紹,該鐵片刺穿時,與大隱靜脈「擦肩而過」,如果不小心,很容易割破靜脈造成繼發性損傷。
楊自兵憑藉多年手術對腿部神經、血管分布的熟悉程度,快速取出鐵犁片,並對傷口反覆清洗,全面消毒。「否則術後傷口感染可能會讓整臺手術的努力功虧一簣。」楊自兵介紹。
直徑3釐米的骨折處,醫生「拼骨」2小時
「取出異物後,先對屬於閉合性損傷的脛腓骨遠端進行復位、打釘,但是打釘部位距離骨折部位非常近,因此打釘時的角度和力度都需要小心把握。」楊自兵說,接下來,手術工程量最大的是開放性骨折處——脛骨平臺的修復。
據介紹,骨折部位可以實現爬行替代,但需要缺骨長度不得超過1釐米。「傷者是粉碎性骨折,要儘可能的將周邊的碎骨拼起才能確保術後傷者更好恢復。」楊自兵介紹,手術中就連5毫米的小碎骨都不能輕易捨棄。
直徑約為3釐米的脛骨,楊自兵用了2個多小時才完成「拼骨」。「傷者做手術是為了康復,越精細的手術越有助於傷者快速恢復。」楊自兵在手術臺前一站就是5個多小時,此時,他們已延時下班3個多小時,他說,治病救人是醫生的職責,自己只是延時下班幾小時,但是如果能換來病人餘生的健康,一切都值得。
「醫生醫術確實厲害,對病人也很負責」
王建國告訴記者,他被送進手術室時,就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相信醫生,相信聽醫生的準沒錯。「我的腳趾現在能動了,腿也能抬起來,非常感謝醫生們的付出。」王建國激動地說,非常感謝醫生們全身心的救治,中心醫院的醫生醫術確實厲害,對病人也很負責,都是好醫生!
王建國的妻子看著病情一天天好轉的丈夫,終於安下心。她感激地說,每天楊主任和管床醫生都會來看我們好幾次,非常感謝醫生為他們這個普通家庭所付出的努力。
「我也是農村孩子,所以特別能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楊自兵說,臨床上經常遇到類似的傷者,所以,特別想提醒下廣大市民,在操作像是絞肉機、耕地機等設備時,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保證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