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的親密戰友吳先民

2020-12-20 黨史頻道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弋陽方志敏,

橫峰吳先民,

領導共產來革命,

都是為窮人。

這是土地革命時期流傳在贛東北蘇區的一首紅色歌謠。吳先民是方志敏的親密戰友,是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的主要創建人之一,曾任贛東北省委委員、紅十軍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等職。

吳先民生於1905年9月2日,江西橫峰縣青板橋人。1919年秋到省城南昌入私立大同中學學習。不久,他結識了江西學生運動領袖方志敏,兩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1926年秋,北伐軍進入江西。吳先民在他的家鄉組織起青板橋農民協會,帶領農民群眾把薛家村的土豪抓了起來,進行清算罰款。農會還派人給北伐軍帶路,收繳北洋潰兵槍械,支援北伐軍作戰。為了同地主武裝作鬥爭,吳先民在青板橋組織農民武裝,每個青壯年農民發一支梭鏢,許多土豪劣紳被嚇得逃到外鄉,農民協會掌握了農村的一切大權。以青板橋為中心的農民運動,迅速擴大到幾乎半個橫峰縣。

1927年初,共產黨人邵式平以省政府特派員的身份,來橫峰視察工作。這時,正是蔣介石國民黨新右派積極準備叛變革命的時候,橫峰縣的縣長和公安局長站在地主階級立場上,污衊農民運動,阻礙橫峰農民運動的發展。吳先民把這個情況向邵式平匯報以後,邵式平下令撤銷橫峰縣縣長和公安局局長的職務,委任共產黨員鄒秀峰為縣長,吳先民為公安局局長。縣公安局有武裝警察20人,步槍14支。吳先民把這些槍支交給農民自衛軍,從此農民運動在橫峰如暴風驟雨般地開展起來,為後來贛東北的農民起義並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準備了有利的條件。

正當革命形勢迅猛發展的時候,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接著,反動的贛東北省政府在上饒成立。反動勢力很快控制了弋陽、橫峰一帶,吳先民率領農民協會幹部和農民自衛軍同敵人進行了英勇的拚搏,終因寡不敵眾,打得隻剩下8個人。為了保存實力,吳先民帶領他們沖出了敵人的重圍。敵人佔領橫峰縣城以後,對革命實行了殘酷的鎮壓。他們解散了農民協會,釋放了各地的土豪劣紳,連夜逮捕了共產黨員錢壁和吳先民的愛人周嫦娥等,並貼出捉拿黃道、吳先民的通緝令。

在這種情況下,黃道派吳先民去南昌找方志敏請示。吳先民來到南昌,和方志敏見了面,詳細匯報了橫峰縣發生的事情。方志敏聽後引用毛澤東的話說,我們要「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用武裝來保衛革命。短短的幾句話,使吳先民豁然開朗。

第二天,他就秘密潛回橫峰縣的姚家壠。為了營救被捕的同志,吳先民、黃端喜領導姚家壠農民三次攻打橫峰縣城。因準備不周,前兩次都沒有成功。第三次他們集中了1000多人,帶了9門土炮,天還沒有亮就趕到了橫峰縣城下,拂曉一聲炮響,農民們奮勇爬城。敵人見勢不妙,便棄城而逃。農民們直搗縣政府,反動縣長越牆逃走﹔接著農民們打進監獄,用石頭砸破牢門,背出被捕的同志。當敵人的援兵到來時,農民們已經凱旋而歸。

不久,在吳先民的領導下,靠近茗山崗的排樓、揚家、周家場一帶也組織了農民自衛軍。

1927年9月,方志敏從吉安回到弋橫地區,邵式平、黃道也先後潛回本地進行革命活動。正當他們積極醞釀進行武裝鬥爭的時候,方志敏從波陽得知了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11月25日,方志敏在弋陽九區窖頭村舉行了贛東北五縣(弋陽、橫峰、貴溪、鉛山、上饒)共產黨員會議。吳先民出席了會議。根據「八七」會議精神,會議決定立即準備在弋橫地區實行武裝起義,並提出了武裝起義的綱領,確定以村為單位,秘密組織農民革命團作為起義的組織形式,還建立了領導暴動的五縣黨的工作委員會,方志敏任書記,吳先民是7個委員之一。

窖頭會議後,方志敏到橫峰樓底藍家一帶,黃道到弋陽九區漆工鎮一帶,邵式平到弋陽七區,吳先民則回到青板橋一帶,分頭進行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為了便於隱蔽,他們都用了化名,吳先民的化名是薛子廷。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吳先民將一些農運積極分子和共產黨員請到自己家裡的閣樓上,對大家說:方志敏同志帶來了上級黨的指示,最近又在窖頭村開了五縣黨員會議,反抗國民黨,搞土地革命。他號召大家參加農民革命團,親串親,鄰串鄰,開展「上名字」活動,積極做好武裝起義的準備。會後,這些黨員和積極分子就分頭開始活動。

為了組織起義,吳先民經常工作到深夜。他利用各種機會找那些欠債最多、生活最苦、受壓迫最深的農民談話,耐心地啟發他們的覺悟。他還邀集貧苦農民到自己家裡來開座談會,向他們講解「廢債分田分地,實行土地革命」的意義。他善於用通俗的語言,來宣傳農民容易接受的革命道理。

貧苦農民們看到革命有了領頭人,又有一套革命的理論和方法,便紛紛「上名字」,參加革命團,到11月底,在弋橫一帶的大小各村,便組織起了80多個農民革命團,每團在30人以上。革命團以打野豬為名,製造土槍土炮,組織自己的武裝,進行必要的訓練,還偷偷地縫制了紅旗,等候著暴動日子的到來。

1927年12月10日,方志敏在樓底藍家打出了第一面紅旗,弋橫大暴動由此開始。弋陽七區、九區漆工鎮、橫峰青板橋等弋橫廣大地區農民立即紛紛響應。12月13日,吳先民、吳先喜、黃立貴等率領青板橋、上坑源、明山崗一帶農民2000餘人,在青板橋的一棵大樟樹下召開大會,舉起了義旗。當天晚上,起義的農民背著土槍、抬著土炮,手持火把,向土豪劣紳家裡沖去,把沒有來得及逃跑的豪紳、地主統統抓了起來。農民們懷著滿腔怒火,把抄出來的田契、借據付之一炬,短短幾天時間,鄉村的一切權力就歸了農民革命團。在起義過程中,吳先民還帶頭把自己家裡的田契、借據拿出來當眾燒毀,把多餘的糧食分給群眾,更加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青板橋起義勝利以後,起義隊伍向鋪前、霞坊發展,連下數十村,直逼橫峰縣城。弋橫地區縱橫百餘裡,到處紅旗漫捲,一片歡騰。

為適應弋橫起義勝利的新形勢,原來成立的五縣黨的工作委員會,改為弋、橫、德(興)中心縣委,下屬三個縣委,吳先民任中共橫峰縣委書記。

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使反動派大為恐慌。弋橫的反動勢力不斷向江西省政府求援告急。省主席朱培德急忙派出一個團的兵力,在地主豪紳的反動武裝「靖衛團」配合下,向弋橫地區猖狂進攻。敵軍所到之處,火光沖天,燒殺搶掠,使革命遭受到挫折。

1928年1月,吳先民和縣委領導人在青板橋西北三裡處的王荊首巷廟裡開會,被偽裝起義的反動軍隊突然偷襲,項春福和錢壁英勇犧牲,吳先民和黃球被捕。敵人將吳先民和黃球解到鉛山縣的河口鎮,關在天主堂裡。後來幸得一位同學的幫助,在送飯時送來了一把小銼子,吳先民和黃球用它銼斷了天主堂的窗柱,逃出了敵人的魔掌。

吳先民、黃球脫險回到青板橋以後,敵人又用了一個連的正規軍,進攻弋橫暴動中心葛源,缺少正規組織和正規訓練的農民軍抵擋不住,結果革命區域僅剩下「縱橫四五十裡,快槍僅 20 餘支」,轟轟烈烈的武裝大起義,遂轉入艱苦的遊擊戰爭。敵人組織了七縣聯合「剿匪」委員會,叫嚷「限期一周,肅清弋橫共匪」。但是,群眾卻有信心地說:「橫峰有了吳先民,不愁天下不太平。」

在困難形勢下,為了統一思想,明確鬥爭方針,1928年6月25日,方志敏主持召開了方勝峰會議,吳先民和邵式平、黃道、鄒秀峰、方志純等20餘人出席。會上出現了兩種針鋒相對的主張:一種是以龐先飛為代表的埋槍逃跑主張,一種是以方志敏為代表的堅持鬥爭的主張。方志敏反對埋槍逃跑,他說:「我們這裡有群眾,如果我們遇到困難就埋槍逃跑,群眾的犧牲太大。丟下群眾逃跑,那就不是共產黨員應有的態度。如果這樣,那就對不起廣大起義群眾。」

吳先民站在方志敏一邊,堅決表示要和群眾一起同生死共患難,堅持鬥爭下去。會議最後確定了「堅持在根據地打遊擊,與群眾共存亡」 的方針。

方勝峰會議還決定了堅持長期鬥爭的幾項重大措施:方志敏、方志純帶幾名遊擊隊員和6條槍,負責作爭取教育群眾的工作,鎮壓遊擊區內部的反革命活動﹔黃道、鄒秀峰等去貴溪、德興等地開闢新的根據地﹔邵式平、吳先民則集中40多名脫產的遊擊隊員,負責粉碎敵人的「圍剿」。

方勝峰會議,是贛東北由遊擊戰爭轉變為創建紅軍和蘇維埃運動的一次關鍵性會議。會後第二天,吳先民同邵式平就率領隊伍分兩路出發。當吳先民等走到金雞山時,與敵人一個連的兵力遭遇。這時,邵式平率領的人馬正在金雞山腳下的竹蓬巢歇息,聽到槍響以後,立即繞過金雞山,從小路轉到敵人背後,出其不意地沖殺過去。吳先民等也趁機向敵人殺將過來。敵人腹背受敵,紛紛潰逃。遊擊隊員一鼓作氣,乘勝追擊50多裡,一直追到弋陽縣東門外,並燒掉了敵人設在東門外的指揮所。弋陽守敵亂作一團,以為遊擊隊要攻城了,縣長嚇得打開南門渡江而逃。

當天晚上,邵式平、吳先民率領遊擊隊回到竹蓬巢,又遇上了從青板橋方向過來的敵人,一舉將其擊潰。第二天,漆工鎮之敵回縣解圍,遊擊隊一夜行軍80裡,在樟樹墩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來犯的四路被打垮了三路,剩下一路見勢不好,隻得收兵回巢。敵人的第一次「圍剿」就這樣被粉碎了。為了慶祝勝利,鼓舞士氣,吳先民作了這樣一首詩:「爆竹燃在煤油箱,發出聲音震耳響,嚇得敵人心膽寒,賽過白匪機關槍。」

1928年8月,敵人重新部署兵力,從河口調來四十六軍的羅英團為主力,各地反動的挨戶團、靖衛團相配合,向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贛東北紅軍與蘇區群眾在與敵人轉戰了一個月之後,乘隙挺進到橫峰城下,9月24日一舉攻克了橫峰縣城,殲滅了守城的靖衛團,繳槍10餘支。敵人的第二次「圍剿」就這樣被贛東北軍民粉碎了。

1928年11月,中共江西省委派唐在剛到弋橫地區,決定將原來的中心縣委擴大為信江特委,由唐在剛任書記,方志敏、邵式平、黃道、方志純、吳先民等為委員。1929年10月,信江蘇維埃政府成立,方志敏當選為政府主席,吳先民為秘書長。

粉碎敵人兩次「圍剿」之後,贛東北紅軍擴大到1000 多人,1930年1月成立了正規紅軍——江西紅軍獨立第五團。從此,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局面打開,革命力量不斷壯大,到1930 年 7 月止,根據地擴大到閩、浙、皖、贛4省52縣的範圍,紅軍打到了景德鎮,威震滬、杭、寧。這時,紅軍獨立團擴編為紅十軍,有3萬餘人,吳先民任紅十軍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另有一個赤色警衛師,由吳先民兼政委。不久,中共贛東北省委成立,吳先民為省委委員。

1931年4月,六屆四中全會後的中共中央,派曾洪易帶領一批幹部到贛東北,加緊貫徹執行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路線。曾洪易擺出一副欽差大臣的架勢,全面否定方志敏領導下的贛東北的各項工作。吳先民不同意曾洪易的看法,認為贛東北的黨在方志敏的領導下,在廣大群眾鬥爭的基礎上,堅持武裝鬥爭,創造和壯大了工農紅軍,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戰術,勝利地粉碎了蔣介石的兩次反革命「圍剿」﹔實行了土地革命,開創了革命根據地,建立了以葛源為中心的紅色政權,使贛東北成為中央蘇區的堅強右翼。旗幟鮮明地維護以方志敏為代表的贛東北黨的正確路線。

曾洪易聽不進正確意見,首先改選了中共贛東北省委,排擠執行正確路線的同志。吳先民被排斥在省委之外,並被撤銷了紅十軍政治部主任職務,調上饒任縣委書記。1931年秋,蔣介石發動了第三次反革命「圍剿」。為了切斷贛東北根據地與中央蘇區的聯系,敵人在信江沿線布置了重兵,建築了許多碉堡和炮臺,對贛北蘇區嚴密封鎖。在這種形勢下,曾洪易按照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指導,實行「持久圍困碉堡」的作戰方針,分兵把口,處處設防,取消遊擊戰和運動戰。他甚至盲目地提出「打通中央蘇區」的口號,主張向貴溪、餘江、信河以南地區發展。與此相反,方志敏、邵式平、吳先民等提出向敵人力量薄弱又無碉堡封鎖的浙皖邊發展的正確意見。曾洪易聽不進去,仍然頑固地堅持錯誤軍事方針,敵人在哪裡築碉堡,就命令紅軍開到哪裡去打,致使紅軍受到很大損失,僅夏家嶺一仗,紅十軍就傷亡1000餘人,一批弋橫暴動的骨幹也犧牲了,贛東北蘇區大大縮小。

對於曾洪易錯誤的軍事指揮,吳先民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鬥爭。1932年1月,他到上海向中革軍委如實地反映了贛東北蘇區第三次反「圍剿」的情況,指出由於紅軍英勇戰鬥,「已將敵人擊亂」,但「我們自己也已七零八落」 , 「負傷幹部分子甚多」。

同年3月和10月,吳先民兩次到皖浙邊境的浙江淳安縣白馬、東亭一帶察看地形,了解社會情況,發現遂、開、常、簡四縣交界的千裡崗地區地勢險要,樹林茂密,適宜開展遊擊戰爭。於是,他以白馬為中心,用組織「兄弟會」的名義,擴充紅軍,秘密建黨。經過吳先民艱苦細致的工作,很多人要求參加「兄弟會」。他們鄭重地寫上名字,蓋上私章和手指印,有的還一起喝雞血酒,僅官田村一地,參加兄弟會的就有30多人。在組織兄弟會的基礎上,吳先民吸收了一批出身好、覺悟高的工人、農民加入共產黨,並在官田村建立了中共支部,為進一步開闢新的蘇區作了一定的準備。

吳先民在淳安的活動引起了敵人的注意。遂安縣縣長吳法龍得報後,立即發出秘密通緝令,「派基幹隊長化裝馳往偵緝」。吳先民聽到敵人來拘捕他的消息後,即從開化方向逃脫,回到江西。

這時,曾洪易正在中共贛東北省委搞所謂「肅反」,提出「以肅反勝利爭取紅軍勝利」的口號,到處搜羅打擊對象。吳先民一向反對曾洪易推行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早就成了曾洪易的眼中釘。所以吳先民從浙江淳安一回來,就被曾洪易誣指為「改組派」的首領和「AB團」分子抓了起來。

在省委召開的會議上,方志敏、邵式平均為吳先民的問題同曾洪易進行了激烈的鬥爭。他們認定吳先民是優秀的共產黨員,決不會是反革命,質問曾洪易為什麼要逮捕吳先民?曾洪易把用逼供信得來的假材料當作根據,誣蔑吳先民「一貫反對國際路線,反對中央,反對省委」 , 「在赤色警衛師和上饒縣分裂黨」 , 「在打夏家嶺碉堡時,按兵不動」等等。曾洪易不但不聽方志敏、邵式平的忠告,反而給他們扣上「對肅反動搖」的大帽子,強迫他們寫檢查。

1932年12月11日,在曾洪易的指使下,吳先民被判處極刑,含冤而死。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時,中共中央為吳先民的問題平了反,這位忠誠的共產黨員的冤案得到了昭雪。 

原載:《中華魂》2020年第11期

相關焦點

  • 方志敏犧牲時年僅36歲,留下4兒1女,現如今過得如何?
    仁人志士方志敏是江西人,他出生的那年是大清光緒二十五年,列強入侵,國土淪喪的屈辱年代,方志敏家中全靠務農為生,僅夠維持溫飽,所以方志敏讀完小學就被喊回家務農了,但是方志敏非常好學,失學之後,仍然常常去別人家借書自學,過了幾年,當地鄉紳見他聰明勤奮,便願意資助他重新讀書,於是方志敏重返校園,並考進了工業學校學習機械
  • 這才是親密戰友的正確打開方式
    但從孩子教育與發展的角度講,家長們應該知道,老師和家長是親戚,是親密朋友,因為孩子我們結緣,大家必須友好相處。如果家長懷著與老師對立的情緒,不會對孩子、教師和家長中的任何一方有任何好處,而最終受委屈的還是咱們的孩子…… 一旦家長和教師出現分歧甚至是誤會後應該怎麼辦呢?
  • 方志敏散文成歌劇歌詞
    12月24日至28日,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方志敏》將亮相舞臺。這部歌劇以革命先烈方志敏撰寫的著名散文《可愛的中國》為主線,講述了方志敏戎馬戰鬥的一生和為人民求解放而英勇就義的故事,力求打造一部革命英雄主義的頌歌。歌劇《方志敏》導演廖向紅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這是一部革命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互結合的作品。
  • 揭秘方志敏交友擇偶標準 為看懂英文書籍學外語
    讀《方志敏年譜》,就被他有遠見的思想分析所折服,被他高雅不俗的人格情操所打動,被他集中精力搞革命的氣魄所嘆服,被他大無畏的奉獻精神所感動。接過方志敏同志的理想大旗,傳承他的不朽精神,為早日實現偉大祖國的民族復興而不懈努力,就是對他的最好紀念。他在讀書、交友、作政治工作方面,所體現出的高尚情操和不朽魅力,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 方志敏36歲時犧牲,留下四子一女,子女們後來過得如何?
    方敏的父親是一個光榮的名字——革命烈士方志敏,方志敏去世那一年只有三十六歲,五個孩子都還幼小,方梅那一年才三歲,還不清楚什麼是死亡,就永遠成為了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仁人志士方志敏和妻子繆敏都是意志堅決的革命志士,方志敏被捕的時候,敵人四處搜捕繆敏,方志敏被帶到敵人的法庭受審時,法官不懷好意地問他:"你難道不想念你的妻子和孩子嗎?
  • 從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感悟初心使命
    原標題:從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感悟初心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講述方志敏同志的故事,也曾多次讀他寫下的《清貧》。學習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精神,對於我們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今年8月21日,是方志敏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 弋陽方志敏幹部學院培訓有感
    弋陽方志敏學院方志敏(居中)被捕時照片方志敏雕像
  • 從嚴監生到方志敏
    女兒在家上網課,前幾天學完《一莖燈草》(主角嚴監生),接下來學《清貧》(主角方志敏),看著看著,她按下暫停發問:「媽媽,都是捨不得花錢,為什麼嚴監生是吝嗇,方志敏就是節儉呢?」我讀著,想著,覺得以上面一段引文來理解方志敏的節儉也說得通。只不過這樣理解太低調、太平民意識了。把嚴監生和革命者相提並論,又像是對革命者的褻瀆。畢竟多年來嚴是我們嘲諷的典型,方是幾代人仰視的高度。一代又一代人對方志敏的學習和頌揚,我們習慣了那種高度——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等。我上學時,也學過這篇課文,題目是「你們想錯了」。
  • 鄉村醫生吹牛,說和方志敏打過遊擊,公安查實後,為何將他逮捕?
    1949年8月,解放軍大軍已逼近萬安;在這即將解放的前夕,縣城的鼎記診療所的醫生曾洪易突然向好朋友吹噓,自己早年曾參加過共產黨,還和方志敏一起打過遊擊等等,開始將過去的光輝事跡都抖了出來,讓人聽著羨慕不已,曾洪易也開始飄飄然起來。
  • 方志敏廣場和仙樓山紅色文化森林公園
    方志敏廣場位於仙樓山腳下,是仙樓山森林公園的重要建築,因紀念方志敏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解放浦城80周年而新建,是集遊覽、休閒、健身、娛樂及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廣場。其中位於廣場中央的方志敏群雕高5米,人物群雕為青銅鑄造、紅旗為花崗巖雕刻。由我國著名雕塑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曹春生主持設計,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北京藝境天成雕塑藝術有限公司設計製作。雕塑設計以人物群雕的形式表現浦城解放,方志敏和軍民們會師團聚時的勝利景象。
  • 方志敏:中國一定有個可讚美的光明前途
    ——摘自方志敏1935年在入獄後寫下的《可愛的中國》  [轉送方志敏烈士手稿的背景]  1935年夏天,記不得是我自己到生活書店,還是胡愈之同志叫我去的,因我是經常去訪友、買書的。我到時,看到胡愈之和畢雲程正在焦急,說有一年輕女子送來4封信,是分送魯迅、孫夫人、李公樸和鄒韜奮的。
  • 電影《方志敏》江西踩點 其忠誠品德將再現銀幕(圖)
    》攝製組在江西南昌方志敏烈士陵園參觀。 23日,再現方志敏愛國、忠誠、奉獻、清貧精神的電影《方志敏》在江西南昌方志敏烈士陵園踩點。導演楊虎稱,影片將於3月底開機,預計拍攝一個半月,將在方志敏烈士故鄉弋陽以及橫店影視城等地拍攝。  方志敏,江西弋陽人,中國共產黨早期農民運動的傑出領袖、中國土地革命時期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2009年,方志敏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 戰友|戰「疫」面前有戰友
    接下來,我們一起認識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兵:戰友紅色志願突擊隊長馮建國。個子不高卻精神抖擻的這位老者,就是湖北戰友集團駐武漢優撫醫院志願突擊隊隊長馮建國。在這個收治院區,馮建國和志願突擊隊員們嚴陣以待。無論院區消殺還是物資配送,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 上饒師範學院校青年教師到方志敏幹部學院掛職鍛鍊
    8月6日上午,上饒師範學院校黨委副書記劉國雲,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楊發建,送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博士生張亮到方志敏幹部學院掛職鍛鍊,擔任院長助理一職。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委書記謝柏清會見了劉國雲一行。弋陽縣委副書記、方志敏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偉明等接待了劉國雲一行。
  • 方志敏烈士長孫方華清用法律武器捍衛英烈名譽
    案由是:方華清以革命先烈方志敏嫡長孫的身份,起訴徐祿飛、餘香豔兩人侵害方志敏烈士名譽權。在嚴肅的法律和確鑿的證據面前,兩被告當場認錯,就侵害方志敏烈士及其領導的紅十軍團犧牲將士名譽一事,當面向方華清道歉,並出具書面致歉聲明。方華清接受了兩人的誠懇道歉,諒解了他們,同時放棄了精神撫慰金賠償的訴訟請求。
  • 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金沙江畔》、《方志敏》8月上演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金延娣)8月1日,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金沙江畔》、《方志敏》對談活動在國家大劇院舉辦。
  • 方志敏獄中文稿有三篇密寫信 兩篇交給魯迅宋慶齡
    在方志敏的獄中文稿中有三篇給中共黨組織的密寫稿。其中,第一篇密寫稿是寫於1935年6月11日的《給黨中央的信》。方志敏之所以寫這封信緣於與「獄友」、國民黨元老胡逸民的一次談話。據胡逸民回憶:「我夫人經常帶些吃的東西來探望我,我也拿些給方志敏。我介紹夫人與方志敏認識。有一天,方志敏試探性地問我,能否為他捎一封信,我滿口答應,保證由我夫人送到。第一封信的任務完成,他對我更加信任了。」  方志敏在仔細地考慮了每個細節後,用米湯(當時中共地下工作者經常使用的密寫方式)密寫了《給黨中央的信》。
  • 方志敏回老家鬧革命,親叔叔是地主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被判處死刑
    按照這一標準,只有方志敏在革命戰爭時期,領導了著名的弋橫起義,創建贛東北根據地,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先後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擔任紅10軍、紅11軍政委,閩浙贛省委書記、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被領導稱之為「方志敏式」根據地。因此,方志敏榮膺共和國36位軍事家之一是當之無愧。
  • 方志敏在獄中寫的《可愛的中國》是怎麼送出來的?竟然跟一對青年...
    1934年,由時任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的方志敏、粟裕率領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譚家橋鎮烏泥關、白亭、石門崗一帶遭到國民黨王耀武部隊追剿,此役我軍損失慘重。紅十軍團被王耀武率領的國民黨軍隊追擊包圍,一萬多人僅有粟裕率領400多人突出重圍,方志敏在江西省玉山縣懷玉山區被俘,囚於南昌國民黨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看守所。在獄中,方志敏借著國民黨讓他寫悔過書的機會,寫了13萬字左右的文稿,其中包括《清貧》、《可愛的中國》等著名遺著。但是,寫是寫了,如何送出來,是個問題,因為,根本無法和外面的同志取得聯繫,黨組織也沒有辦法派人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