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一句老話說「小時好看,長大變醜。」
仔細想想,的確是有一些小朋友,小時候洋娃娃似的,非常討人喜歡,可隨著慢慢長大,就變得不好看了,難道真的像老話說的那樣?
其實,孩子「長殘」都是有原因的。很多寶媽們小時候的一些小習慣,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都會影響寶寶顏值。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毀顏值的壞習慣吧!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長期用奶瓶或安撫奶嘴
在孩子出生的頭幾年,吸吮習慣可能不會傷害他們的口腔。但頻繁和長期吸吮可能會導致問題,特別是乳牙脫落後仍然有吸吮習慣的。
很多寶寶都已經3、4歲了,可家長還是會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或奶瓶,其實這樣會影響寶寶牙齒和牙床的骨骼發育。
寶寶長期使用奶瓶,是在利用口腔泵吸吮的作用吃奶,而使用水杯則是是鍛鍊口唇。如果長時間給寶寶使用奶瓶,缺乏口唇的鍛鍊,則可能會引發牙齒咬合出現問題。
所以,通常寶寶在1歲後要避免使用安撫奶嘴,等到2歲後就要徹底戒掉,而對於寶寶使用奶瓶的時間,美國兒科學會(AAP)有明確的建議:寶寶6個月之後就該學習使用杯子,1歲時要停止使用奶瓶,最晚18個月一定要徹底戒除奶瓶。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習慣性吃手
寶寶小時候吃手是很正常的,0-1歲的寶寶確實有吮吸的需求,吮吸能帶給他們安定的感覺,同時也是手眼協調能力的鍛鍊呢。如果一味地阻止寶寶享用吮吸的樂趣,未來反而可能變得調皮、衝動、缺乏自制力。
但是,如果寶寶在出牙期間,還長時間吮吸小手,還有可能影響出牙,例如,因為吸手指時用力方向的影響,可能會讓牙齒向著不正確的方向生長,進而影響牙齒的排列、咬合,從而引發口腔問題;而牙齒的排列不整齊,會讓寶寶講話時漏風或咬字不清,影響語言技能的發展。
因此,從寶寶 2 歲開始,家長就應該引導寶寶逐漸戒掉吃手的壞習慣。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長期張口呼吸
不少家長發現,自家的寶貝似乎一直在用嘴呼吸,睡覺時張著嘴,甚至在看電視、發呆等狀態下,也會不自覺地張著嘴。
有些家長不以為意,甚至會覺得有點可愛。
可千萬別!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面部正處在生長發育期,如果長期用嘴呼吸,上頜骨變窄會導致臉型相應變窄變長,下巴相對就收縮;
上顎拱起,牙齒變得參差不齊。長此以往,寶寶容易形成小下頜,嘴經常張著,自然就變醜了。
正常的鼻呼吸功能是引導牙頜及顏面部正常發育的保障。而長期張口呼吸,容易使牙列不齊,上切牙突出,嘴唇肥厚,面部表情僵硬。
所以,如果發現孩子有這個壞習慣,爸媽需要幫助孩子矯正這個習慣。可以口頭提醒孩子注意。如果有必要,口腔科醫生也會為這些孩子佩戴一些專門的矯治工具,來迫使他使用鼻呼吸,養成正確的呼吸習慣。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飲食過於精細
很多媽媽對這一點很疑惑:孩子的飲食,不就應該精細一點嗎?
其實不是。
現在的家長對寶寶那是愛護有加,出門怕磕著碰著,吃東西怕噎著噎著,於是呢,孩子吃的東西都是軟軟的、小小的。很多小孩都沒有嘗試過啃蘋果的感覺,因為家長都切成了一小塊兒一小塊兒了,更有甚者那是直接榨成汁。
家長以為這樣既保證不傷牙齒,又能有豐富的營養攝入,殊不知,這是陷入了誤區啊。
正常情況下,兒童一般在6個月左右開始長乳牙,6歲左右開始換牙,乳牙下崗恆牙上位。但過軟的食物使牙齒和頜骨都得不到鍛鍊,乳牙沒有應有的刺激,牙根吸收不完全無法脫落,導致恆牙異位萌出。
現在多數小孩出現「雙層牙」的原因主要是飲食過於精細,牙齒咀嚼功能下降,頜骨發育較差。咀嚼食物能促進乳牙牙根的生長發育以及自然吸收、脫落。
同時,過軟的食物還容易引起牙齒齲壞,出現牙齒缺損、乳牙過早丟失、恆牙萌出間隙不足,進而造成牙齒排列不齊。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一般來說,0~3歲時寶寶發育的關鍵期,錯誤的養育方式,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有時候不僅僅是顏值,甚至還會耽誤寶寶的正常發育。
所以,家長如果想讓寶寶健康發育,同時還能越長越好看,就要趁著孩子還小,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