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信仰三寶,當然也是相信祈禱的功能的。且佛經中也記載,諸佛以及八地以上的諸大菩薩,都是有無量的神通自在力,來感應眾生的心念,並且幫助眾生的。
假使我們有所祈求,只要是誠心祈禱,沒有得不到感應的。只是,雖然諸佛菩薩沒有一刻不想攝受眾生,可是眾生卻心心念念不斷攀緣著五欲境界,深陷於世間煩惱當中,而不願意出離,也沒辦法。
即使在祈求佛菩薩的時候,也常是信力不具足而心懷猶豫的,這怎麼能夠怪佛菩薩沒有感應呢?由於眾生念佛的誠心以及信心等程度各不相同,感應當然也就因此有所差別。
所以祈禱者祈禱時,用堅強的信念、強烈的心力產生超自然的、身心集中的定力,這種定力與祈禱的佛菩薩相應、相通,感應諸佛菩薩的大願力,這種祈禱者與諸佛菩薩的相應、相接、相通就會產生一種不可思議、非常靈驗的加持力。
聖嚴法師在《正信的佛教》一書中寫到:佛教雖然深信祈禱的功能,但也並不強調祈禱的萬能。
比如佛教徒生了病,祈禱是要緊的,如果病人有自信的把握,能夠憑他虔誠的祈禱,便可感應痊癒。所以,說法聞法也能醫病(增一阿含卷六及雜阿含卷五等);
如果病人沒有自信和把握,也缺乏祈禱的經驗(是指效驗),那就應該延醫診治了,所以,雖在釋迦世尊的當時,比丘們患了病,通常也多用醫藥治療。
因此,一般相信:佛法,主要是醫眾生生死的心病;醫藥,能治血肉之軀的身病。有了病痛,祈禱是應該的,診療也是必須的──這是正信佛教徒的見解。
百家號文章系作者原創,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