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體」掀唯美造句潮 湖北網友創熱乾麵神作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舌尖體」掀唯美造句潮 湖北網友創熱乾麵神作

2014-05-28 09:02:40來源:荊楚網作者:責任編輯:燕磊

  專家:漢語的遣詞達意有其獨特魅力

  「漱皿,必須由一家之中精壯男子操持。古人相信,女主陰男主陽,廚房必須陰陽相成才能豐饒。」如果沒有參與當下流行的「舌尖體」造句狂歡 ,很少有人明白,這段文字是在描述「洗碗」。近日,隨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眾多觀眾和網友在欣賞各種美食之餘,對其華麗的解說詞也爭相模仿,使「舌尖體」在網上迅速躥紅,某論壇甚至發起了「舌尖體」造句大賽,網友們直呼「完全停不下來」。

  網友集體模仿華麗「舌尖體」

  「陽光以最明亮最透徹的方式,與鮮嫩的魚肉交流,這是達悟人與上天和大海的約定」,這句《舌尖上的中國2》中解說詞介紹的是普通的曬魚乾。而人們常說的雨後春筍,則被描述成「春雷喚醒土壤中的生命,高寶良敏銳地覺察到,這是大自然發出的信號」。面對這些文藝範兒十足的金句,眾多網友直呼:「這簡直就是高考滿分作文的節奏!」

  一大批網絡語言愛好者迅速加入了這次「舌尖體」的造句熱潮中來。在他們的筆下,很多稀鬆平常的事情如吃泡麵、賣油條、打遊戲等,經過一番改造套進了「舌尖體」的模板之後,頓時變得很有喜感。

  「太平洋吹來暖溼的季風,學霸正在瘋長,又到了大學生們最忙碌的季節——考試季。由早餐帶來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維持繁重的複習後身體所必需的蔗糖。」這是微博熱門短片《舌尖上的宿舍》開場的一段旁白,被網友評價為「深得舌尖精髓」!

  而在湖北網友筆下,熱乾麵是最佳代表。「熱乾麵,是兩江三鎮人民千年來亙古不變的早點,是鹼面與芝麻醬的愛情結晶,經過滾燙麵湯的洗禮的半熟麵條,與芝麻醬通過筷子上下翻飛的攪拌而融合,讓這看似普通的一碗麵瞬間迸出無與倫比的香味與口感,這是這個城市及其歷史為即將辛苦勞作一天的人們準備的滿滿的正能量」。

  湖北大學大三學生李玲參加了某網絡論壇的「舌尖體」大賽,她對記者說,「『舌尖體』造句看上去表達方式誇張幽默,其實也是我們這些喜歡上網的人的一種消遣方式,遣詞造句參與者都花了心思,絕不是隨意亂寫惡搞。

  流行語也需注重語言美感

  網友們對「舌尖體」的熱情不僅僅集中在描述美食,也被用於調侃瑣碎生活,追憶至真親情,或是普及歷史常識之中。作家吳鉤借「舌尖體」普及歷史小知識:「在中國飲食史上,兩宋是一個歷史轉折期。良種水稻的引進、農田的開發、精心的育種,以及深耕細作技術的推廣,讓人們從大自然獲得了更豐厚的饋贈,平民的飲食習慣從二餐制演變成三餐制。」

  股民則用「舌尖上的股市」自我調侃,「收盤了,小劉合上電腦,用滾燙的開水泡製一碗騰著熱氣的老壇酸菜面。中國股民更偏愛拉上窗簾,在黑暗中享受這獨特美食。他們相信,用這種方式,能夠抹平買在頂部和賣在底部帶來的大部分憂傷。」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周光明副教授認為:「網絡傳播的主要特點就是要引起圍觀和網民的參與,一個新事物,只有被大家認可才會有生命力。」

  古文字專家蕭聖中指出,相比「甄嬛體」、「咆哮體」、「馬上體」等網絡流行文體,「舌尖體」更具有語言規範性,很多表現手法在《詩經》裡實際上早就出現過,體現了一種語言的美感,能給人帶來文字的藝術享受。相比之下,網絡上曾經曇花一現的那些過分矯情和無病呻吟的語句,則會被淘汰掉。只要是美的東西,大家都會接受並爭相模仿,並逐漸流行開來,這也是漢語魅力生機勃勃的表現。湖北日報訊 記者 文俊 實習生 楚娟

相關焦點

  • 《舌尖2》被指"狗血" 股民掀"舌尖體"造句大賽
    《舌尖2》被指情節「狗血」成「故事會」 股民推「舌尖上的股市」造句大賽自嘲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自播出以來備受關注。但與此同時,這部曾風靡全國的品牌佳作,也因內容淡化美食、側重人物故事令一些觀眾感到失望。
  • "舌尖2"熱播"舌尖體"網絡躥紅 引發網友造句熱潮
    近年來,「甄嬛體」等網絡文體層出不窮,而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舌尖體」也在網上迅速躥紅,引發了網友們的造句熱潮。普通的食物經過「舌尖體」洗禮後,瞬間變高大上。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網友們的造句。    普通食物經洗禮 瞬間高大上    @巴喬-徐:水煎包,魯北平原的一種傳統美食。平鍋加油放入包子,生煎稍許,澆上調製好的麵漿,鍋底的熱油與麵漿激烈地碰撞,演奏著美妙的交響。
  • 舌尖2熱播舌尖體網絡躥紅 引發網友造句熱潮(圖)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易瀟)近年來,「甄嬛體」等網絡文體層出不窮,而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舌尖體」也在網上迅速躥紅,引發了網友們的造句熱潮。普通的食物經過「舌尖體」洗禮後,瞬間變高大上。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網友們的造句。
  • 網友集體模仿"舌尖體"解說詞 掀起草根文化狂歡
    於是,一大批網絡語言愛好者加入了這次「舌尖體」的造句熱潮中來。日前,南寧網友「白花花銀子」就在她的朋友圈裡來了這麼一段:「又到了收穫的季節,夏季,剛沐浴完畢的女孩兒,水嫩的肌膚,血液36度配上微醺的夏風,正是最美好的滋味。對於蚊子阿山來說,這也正是它一年中享受大自然最寶貴饋贈的時刻……」看完這段,記者讓她說讓人聽得懂的話,她打出一個笑臉的表情回覆:「不就是被蚊子咬了個大包嘛!」
  • 罵賊體高曉松體掀微博造句熱 網絡文體破碎難持久
    罵賊體高曉松體掀微博造句熱 網絡文體破碎難持久   罵賊體 高曉松體 知音體 民族風體……   微博又現造句熱 網友吐槽忙   我們這個行業,賣身賣藝賣青春,  用歡笑淚水,獻愛與自由。
  • 必勝客出熱乾麵,創新打造舌尖上的國潮味--必勝客攜手湖北老字號...
    「過早」是湖北地區對於早餐的俗稱,武漢人過早少不了一碗熱乾麵,一碗熱乾麵三兩口下肚,這便是屬於武漢的煙火氣。作為西式休閒餐飲領軍品牌的必勝客,助力振武漢經濟,扶持傳統國潮小吃,聯手湖北老字號「蔡林記」和人文綜合類媒體《三聯生活周刊》,共同推出30周年創新產品——「幹煸風味焗小龍蝦熱乾麵」, 開創西餐廳裡的全新味覺體驗。
  • 必勝客賣熱乾麵了?!
    必勝客年初就以經典意式肉醬面之名為武漢熱乾麵加油,半年後,必勝客在30周年之際,聯合湖北老字號品牌蔡林記,特邀人文綜合類媒體三聯生活周刊,共同推出30周年創新產品——「幹煸風味焗小龍蝦熱乾麵」,限量2020份,獨寵武漢!
  • 必勝客出熱乾麵,創新打造舌尖上的國潮味
    --必勝客攜手湖北老字號蔡林記在漢首推熱乾麵為武漢考生加油 從「武漢加油」到「振興武漢」,後疫情時期的武漢正在逐步復甦。提起武漢,大概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過早」。
  • 《舌尖2》熱播捧紅「舌尖體」 股民造句自嘲【2】
    「舌尖體」之舌尖上的日常食物 包子、饅頭、油條,最普通的中國式早點;大白菜、蘿蔔條、芝麻醬,最簡單的廚房食材。這些平日見到、吃到「麻木」的東西,經過《舌尖上的中國》解說詞(簡稱「舌尖體」)全新打造,頓時就升華成了「閃閃發亮的文化和鄉愁」啊。
  • [毒舌遙控器]"舌尖體"造句大賽:有話偏不好好說
    《舌尖2》已進入尾聲。儘管頻頻陷入偏題、鏡頭造假等爭議,但片中充滿文藝範的解說詞依然受到網友的追捧,從油條、饅頭、水煎包這些再平常不過的食物,到嗑瓜子、洗碗這些日常小事,甚至高考、霧霾、飛機延誤、炒股這些時事熱點,經過「舌尖體」的修飾,都變得高深莫測起來。
  • 清華湖北招生組「以熱乾麵之名」微博賣萌
    湖北考生在清華食堂也能吃到正宗熱乾麵,網上大熱。不少網友稱讚清華以神來之筆,巧妙地抓住了湖北考生的心理,在與北大PK「掐尖」的過程中勝出。  網友「餘瀟瀟THU」稱「轉某童鞋的話」稱:「無論如何,今年學校去湖北招生的時候,一句『清華食堂有熱乾麵』就可以秒殺隔壁招生辦了。」清華大學湖北招生組在實名認證的微博上也賣萌地寫道:「親,剛剛新增了熱乾麵喲」。
  • 入戲太深 網友用甄嬛體造句很歡樂 (圖)
    很多網友平時說話聊天時,冷不丁地就來上一段「甄嬛體」,極具喜感。於是,微博上,除了刻意的甄嬛體造句,強大的網友們還把甄嬛體引入到日常生活中,憑空製造出無數歡樂。網友幸福Baby-sea描眉畫眼之後,對老公說:「我最近的眉毛畫得是越發好了。」於是引來老公的詫異:「請問你是甄嬛附體嗎?」網友丹丹Anny用甄嬛體交流看此劇後內心之波瀾起伏,她說,關注甄嬛皆因喜愛原著,初看惶恐於清朝背景和76集長度,此後又被齊劉海和煎餅叔嚇退,看完發現,服裝道具精緻,細節臺詞出彩,大叔和娘娘們演技超群。
  • 「加油吧學弟」體引發造句潮 各種高大形象出爐
    「加油吧學弟」體引發造句潮 各種高大形象出爐 陳博發表的這個小故事,短短幾天內就成為了一個段子在微博瘋傳,引來各路網友紛紛點評。  網友「小飄過過」留言寫道:「該故事講述了一位英勇機智的學長為幫助學弟不遺餘力的故事,塑造了學長完美高大的形象,給予了我們深深的啟迪,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這是無怨無悔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網友「deng燈deng燈」更大讚:「這是我看過最完美的帖子。」
  • 擁有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擁有體 擁有體造句(圖)
    擁有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擁有體 擁有體造句。「擁有體」最近太火,要被網友們玩壞了!快來大開腦洞來用「擁有體」造句。擁有體是什麼意思  擁有體就是造句,想擁有_____,從擁有_____開始。來看看網友腦洞大開的造句吧。
  • 韓寒「依然體」引模仿風潮 各類型造句腦洞大開
    原標題:韓寒「依然體」引模仿風潮 各類型造句腦洞大開   7月4日,80後知名作家韓寒在微博上首發電影《後會無期》海報,並配上了這樣一句充滿韓寒式哲理的宣傳語:「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此語一出,立刻在網友們關注的熱門話題中引爆,24小時內轉發量16萬次。
  • 網友模仿"沈從文體"造句 吐槽減肥引網友共鳴
    (記者 龔力 實習生 唐文培 3月20日11:10報導)「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19日,沈從文《邊城》裡面經典的名言,經韓寒微博引用之後爆紅網絡,引發了新一輪「沈從文體」造句熱潮。
  • 天南地北美食薈萃,品味舌尖上的湖北
    湖北菜也稱鄂菜,古代稱作出彩或者荊菜,是我國最古老的菜系之一。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地,經過漢唐數代,於明清時逐漸成熟。在屈原的《楚辭》中就有記載楚王宮中設宴的二十多道楚地名菜,是我國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的宮廷菜。湖北由於位於我國中部,南來北往的人數眾多,湖北菜也就逐漸吸收各地菜系特色,集四方美味的特點,全國各地的人都在在湖北菜裡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
  • 微博誕生"如果體" 網友爭相效仿造句憧憬未來
    河南商報記者 李亞沛12月24日,著名編劇寧財神連發兩條微博,以「如果」開始的句型,用詼諧的段子調侃了各種人物,並由此誕生了寧財神版「如果體」。新文體一出,網友紛紛跟風造句,有網友認為,「如果體」走紅網絡,是因為反映了人們對於當下生活的態度,以及對人生未來的美好憧憬。
  • 網絡語文更新快:"千萬別報體"、"舌尖體"走紅
    網絡文體是「集體的狂歡」  這幾年網際網路上各種新銳文體你方唱罷我登場,「舌尖體」不是第一個,肯定也不是最後一個。、超級有愛的「淘寶體」,此外,還有「紅樓體」、「德綱體」、「方陣體」,「HOLD住體」、「私奔體」、「腦殘體」、「紡紗體」、「藍精靈體」、「高鐵體」、「見或不見體」、「膝蓋中箭體」、「沒砍死你體」……  這一場場此伏彼起的「全民造句」,通常是源於一個突發奇想的帖子、一次集體惡搞或者是一個熱點事件,用幾十字上百字的語段套用固定句式來調侃自己的職業和生活,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或呼喚社會良知的回歸
  • 「舌尖體」網絡走紅:以動人語句描述做蛋炒飯
    隨著《舌尖2》的熱播,不僅吃貨們看得口水直流,其中高大上的解說詞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爭相效仿。上周,揚子晚報官方微信發起了邀請微友用「舌尖體」造句的活動,微友們紛紛踴躍參與,搞笑版、鄉愁版、言情版、廣告版……各種版本的「舌尖體」,讓小編十分佩服微友們的才華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