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升學考試英語口語測試,在你面前,向你提問、與你交流的「考官」不再是一臉嚴肅的主考教師,而是一臺小小的電腦。這種情景你經歷過嗎?3月12日、13日短短兩天,廣東省佛山市6萬餘名中考考生就嘗試了這一「新奇好玩」的考試方式。
3月12日下午,在佛山市榮山中學各個考室,記者看到,一臺臺電腦或是一排排整齊排列著,或是三臺一叢簇擁擺放著。坐在電腦面前的考生,個個戴著耳機,一邊專注地盯著電腦屏幕,一邊對著麥克風語音琅琅。
據了解,英語口語測試「人機對話」目前在我國還是個新生事物,全國高考、中考實施這項改革的省市僅上海、廣東等個別地區。其中又以廣東省的改革範圍最廣,參考人數最多,並且也是唯一將「人機對話」測試成績計入升學考試總成績的試點地區。
據廣東省考試中心介紹,繼去年廣東中考、高考英語口語測試首次試行「人機對話」之後,今年該省中高考英語口試改革將再掀高潮:全省中考參加「人機對話」的考生將超過40萬;高考預計也將有2萬餘名選考英語(2)的考生需進行該項測試。
「人機對話」:與電腦考官「過過招」
與以往英語口語測試,考生和主考老師面對面的「人人對話」形式不同,「人機對話」是由電腦來扮演考官角色,所有問題和指令都由電腦發出,考生則根據從耳機中聽到的或在電腦屏幕上看到的指令和要求做出相應反映並回答考題。而電腦會自動將考生在考試中回答問題時的所有語音信息進行錄音,並保存。考生進行考試的全過程都不會介入任何人為因素。考試結束後,所有考生的考試錄音將傳送至廣東省考試中心或市級教育局,由這些部門組織評卷教師對每份「答卷」進行評分。
實施「人機對話」,考試內容和題型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是改革成功的關鍵。據該省考試中心招生考試部主任黃友文介紹,目前廣東高考在對選考英語(2)的考生實施的「人機對話」口語測試中設計了三種題型,分為A、B、C三節,考試時間共30分鐘。A節的題型是「模仿朗讀」,要求考生觀看一段影視片段,觀看的同時注意模仿朗讀臺詞,然後準備1分鐘,待電腦發出開始錄音提示後,考生即可模仿朗讀影視片段中的臺詞;B節的題型是「角色扮演」,要求考生扮演某種角色,這個角色必須完成「聽一場講座、報告會或記者招待會等,問3個問題,答3個問題」一系列交際活動,提問的3個問題是考題預先設計好的,考生必須按照電腦屏幕上的中文提示進行提問;C節的題型是「口頭作文」,要求考生觀看一段無聲的影視片段或一組圖片,然後根據提示的情景進行1分鐘左右的口頭作文,內容包括講故事、談看法、描述過程等。
「人機對話」模式下,廣東各地中考英語口試考試內容一般也分三部分,但與高考英語口試題型略有不同:第一部分是「朗讀短文」,屏幕上會出現一段英語文段,考生有一段準備時間,隨後就開始朗讀這段短文;第二部分是回答問題,計算機會播放一段錄音,並提出幾個問題由考生回答;第三部分是口頭作文,計算機將給出簡單的用漢語表述的情景,由考生用英語表述。
榮山中學校長王維大認為,高考和中考「人機對話」的考試內容分別能較好地考查考生的語言模仿能力、聽說表達交流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各部分題型設置比較科學,同時也符合絕大多數高考考生和中考考生的實際能力和認知水平。
此外,實施「人機對話」,由於考生是分批次進行考試,因此廣東中考和高考,每次考試都會根據需要命制多套試題。各套題目難度一致。每天上午、下午的考題均不一樣,避免了考完試的同學向沒有考的同學「漏題」的情況。
優勢凸顯:排除主觀幹擾 更加高效公平
在實施「人機對話」之前,高考英語口語考試在廣東省其實就已經實行了8個年頭。當時一直採用「人人對話」的形式,即主考教師對著一位考生,面對面進行測試,並由主考官當場給考生評分。
據了解,8年來,廣東實施高考英語口試,對推動中學英語教學改革、促進中學素質教育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有效提高和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近年來,隨著中高考考生人數的逐年增多,考試規模不斷增大,「人人對話」的考試形式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一些實際困難。
據黃友文介紹,「人人對話」模式下最突出的難題有三個:一是考官與考生一對一進行面試,必然需要大量的主考教師。眾多主考教師之間的水平差異,會給考試公平、公正帶來一定影響。二是隨著考生人數的激增,按「人人對話」的考試模式需要增加大量的主考教師,但目前選拔、培訓大量合格的主考教師存在著較大困難。主考教師的選拔和培訓難以滿足考試的客觀需要。三是實行「人人對話」,由主考教師當場給考生評分,缺乏現場情景資料,難以保證評分標準的一致性和一貫性,無法加強評分誤差監控,給解決考試糾紛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實施『人機對話』後,許多難題迎刃而解。」黃友文說,與「人人對話」相比,「人機對話」具有許多顯而易見的優勢:
首先,使用「人機對話」進行口語測試,最明顯的好處是電腦考官發音標準、地道,並且對所有考生都「一視同仁」,避免了過去不同考官口音不同而造成的考試差異和對考生的不公平。
其次,「人機對話」的口試方式大大提高了整個考試的工作效率,能對大批量的考生在同一時間內進行測試。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長楊曉勤向記者介紹說,今年中考佛山市採用「人機對話」考試,共設置了55個考點,107個考室,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全市6萬餘名考生的考試。而如果實施傳統的「人人對話」,6萬考生,還是兩天考試時間的話,以每人考10分鐘來算,至少需要600多名主考教師。現在實施「人機對話」大大減少了人力,這樣就可以精挑細選出水平高的英語教師進行評分工作,從而更好地確保英語口試的高效率和高質量。
第三,評分將更客觀、科學、公正。楊曉勤說,以前「人人對話」往往一個考官對考生進行幾分鐘的面試就下結論,難免受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而且由於考後無法還原考試現場情景,一旦考生對考試提出異議,也無法複議。而「人機對話」可以完完全全記錄並還原考試現場情景,從而實現「一題多評」。
據負責設計開發廣東省中高考「人機對話」系統的高級工程師胡宏偉介紹,目前廣東「人機對話」口語測試評分實行的是「二評」制度,即每位考生在考試時的語音信息至少要由兩位教師分別各自獨立地評閱一次。當兩位評分教師對同一份試卷的兩個評分相差不超出規定的誤差範圍時,計算機評分系統會自動取兩個分數的平均值作為該試卷本題的得分;當兩位教師給分之差超出誤差範圍時,評分系統就會將該題自動調給第三位教師或評分組組長評閱。「由不同評分教師反覆聽,就能夠有效地控制評分誤差。」楊曉勤說。
此外,「人機對話」還為考生創造了一個更為輕鬆的考試環境,有利於減輕考生心理壓力,發揮正常水平。記者在佛山中考現場看到,儘管面對的是「冷冰冰」的電腦屏幕,然而一些進入狀態的考生不僅嘴裡念念有詞,而且表情豐富,還不時情不自禁地打著手勢,似乎是在和一個「活生生」的小夥伴在交談。結束考試,從考場中走出來的考生大多面帶微笑,神態輕鬆。「與電腦對話,我覺得自己更放鬆些。」佛山市南海實驗中學考生潭敏沂告訴記者,考題並不難,心情也比面對陌生的考官要輕鬆得多。「如果是由考官來考的話,我可能會想這沒準是個教授級的『大人物』。面對大人物,心裡肯定緊張得很。和電腦對話就不一樣了,答得不好也不怕它小瞧我。」不過,潭敏沂調皮地說:「電腦要是能對我笑就更好了。」
導向作用:推動中學英語教學改革
廣東中考、高考兩大升學考試啟用「人機對話」也引發了人們對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注。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張四友認為,在當前中學教學中,中考和高考的指揮棒作用依然非常明顯。考試設計得好,對教學就會產生好的推動作用。廣東省在高考、中考中採用「人機對話」的形式加強英語聽力和口語的考查,無疑將對中學英語教學產生強烈的反撥作用。
黃友文向記者透露了當初設計高考口試考試題型的情形。他說,高考口試第一部分——「模仿朗讀」是受一位中學英語教師的啟發而設置的。「改革前,我們到基層中學調研,山區的一位英語老師對我說,現在學生很重視英語學習,背單詞、記語法、做練習都很下苦功,但是一些學生對課文朗讀卻不太重視,英語發音也不夠準確。」黃友文說,調研組的成員們當時聽了就決心在口語測試中設計「模仿朗讀」這一內容,通過考試的指揮棒作用,引導學生重視英語最基本的語言能力學習。
楊曉勤指出,「人機對話」不僅是考試形式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將給中學英語教學帶來一系列的變革,同時也將促進計算機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以及英語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引領中學英語教學回歸語言學習的終極目標——交流與溝通。
據悉,自去年以來,廣東省一些中學適應中、高考改革的需要,快速反映,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英語口試試驗。現在英語語言運用的氣氛在全省各所中學更加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