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蛟鵬(溫州市圖書館)
近年來,隨著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在政府支持下各地公共圖書館紛紛新建館舍。新館無論是在實體建築的設計上還是在閱讀氛圍的營造上,都越來越貼近讀者的閱讀需求,諸多新理念新實踐凸顯了圖書館在空間設計上的不斷創新。但新館建設投入大,建設周期長,而傳統圖書館往往只是因為設計標準較低,場館布置理念陳舊,外觀形態和空間服務不能滿足現代圖書館服務需求等陷入發展困境,而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對舊館舍進行改造而得到解決,相對於新館建設,舊館舍改造在經濟性、歷史意義和文化特徵的保留、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溫州市圖書館館舍於2005年11月建成,經過十多年的大客流、高密度的使用後,目前存在館舍陳舊、使用空間不足、館藏布局不合理、館內交通單一、新媒體閱讀設備缺失等問題,無法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自2017年起,溫州市圖書館在不閉館的情況下開始逐層改造,著重對閱覽區域進行空間優化和形象提升,筆者有幸參與改造的全過程,就改造中出現的問題提幾點拙見,以供探討。
公共圖書館的改造涉及到場館的實體建築施工,勢必影響圖書館日常業務的開展,公共圖書館作為區域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利用實體空間開展各項閱讀服務是基本職能,因此在工程順利進行和保障業務服務不中斷之間如何取捨,是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分階段施工的優勢在於部分區域施工的同時,其他區域可以繼續開展業務服務,這樣可以保證圖書館的基本服務不中斷。溫州市圖書館在2017年改造了一樓低幼閱覽室、二樓小劇場、五樓科技文獻閱覽室,2018年改造了二樓少兒閱覽室、三四樓社科閱覽室、六樓新媒體閱覽室,將需要兩年閉館改造的時間壓縮成一年,最大程度保障了讀者的基本閱讀權益。分階段施工改造經費相對較少,館方易於從財政部門申請,也可以靈活使用中央或省的補助經費,同時各項審批程序相對簡化。另外分階段施工館方主動性強,在逐步推進的同時,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快速提升局部閱覽室面貌,打造小而美的舒適閱讀空間,提升讀者的滿意度。
但分階段施工也存在自身的弊端,一是整體館舍風格難以統一。多次設計和施工必然導致風格各異,無法保證整體效果,樓道、洗手間等不在施工範圍的公共區域也會出現與閱覽室風格具有差異性的問題。二是分階段施工對日常服務影響較大。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噪音和異味容易引起人體不適,對讀者閱讀產生幹擾,極易引起讀者投訴。三是存在安全隱患。分階段施工應在相對封閉的空間中進行,無論是施工過程中的拆除、安裝還是用水用電都有相應的施工安全規範,但如有毫無防範的讀者特別是少兒讀者誤闖施工現場,則極易引發安全事故。
因此筆者建議,雖然分階段實施存在短期投資小和建設周期短等優勢,但是在改造經費充裕,館外有諸如大量「城市書房」等相應場館可以提供基本借閱和讀書活動服務的情況下,基於保障讀者人身安全和整體風格統一方面的考慮,建議選擇一次性閉館施工。
所謂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公司受業主委託,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採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2016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優先採用工程總承包模式,近年來,國內建築改造項目採用EPC模式已經成為潮流。在EPC模式下,設計、採購、施工各個階段是相互銜接的,這樣一來就減少了傳統模式下三個階段之間的時間空當,使整個項目在統一的框架下展開運作,有利於統籌安排施工。同時由於設計、採購、施工是由一家承包商獨立完成,企業內部協調溝通效率較高,對於項目的工期可以有更合理的安排,從而可以保證項目在規定的工期內順利完成。
由此可見,EPC模式最大的優點是節省時間和統籌安排,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這些優點在圖書館這個專業領域的館舍改造中很難全部發揮出來。首先是項目決策階段館方不提供具體的施工圖紙,所供資料比較粗糙,設計構想不夠全面,導致施工方案不確定,由此造成實際工程量與預估有較大差異,給後續施工帶來太多的不確定性。
其次是現代讀者對閱讀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有美觀實用的建築外觀,還要有優美舒適的學習環境,應更具人性化內容或文化內涵,這些都要求工程總承包方要有足夠的人力、財力,同時要對圖書館這個專業領域非常熟悉,一般施工企業很難配備足夠的資源予以支撐,可能導致的結果是大量採取外包、外聘方式,降低了EPC模式集成管理的效果。另外由於設計施工採購一體,也容易造成總承包方為節省成本,在設計方面過於簡單,缺乏科學合理的空間設計和布局,而只是簡單的翻新,無法達到館方預期效果。
再次圖書館的改造中涉及到自助借閱設備、電子閱讀設備、信息發布設備、高保真視聽等專用設備,具有極強的專業性,而施工單位只著重建築實體的施工,對設備的採購往往只按最低要求配備,無法為讀者的使用提供優質硬體基礎。
因此在圖書館改造過程中,如果對竣工時間要求不高的話,應更多考慮設計感和空間的合理布局,筆者建議還是採用先設計再施工的傳統改造模式,可以對設計方案進行充分論證以保證圖書館在空間布局、設備使用和環境氛圍方面為讀者帶來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近年來,業界有觀點認為娛樂性的空間和設施為圖書館在短時間內贏得了人氣和關注,但從長遠效益來看,這種虛假繁榮的表象之下隱藏著顛覆圖書館本質屬性的因素,即文化屬性的消失,作為嚴肅閱讀的陣地,圖書館應該抵制娛樂化的侵蝕。筆者認為,閱讀是不能娛樂化的,但是適當的娛樂卻可以促進閱讀。注重人的需求和圖書館的可接近性、開放性、資源融合,是閱讀本身對現代圖書館的空間要求,而適當的娛樂化設施正好可以滿足這種需求。圖書館內開展適當的娛樂活動可使圖書館更貼近讀者,改變圖書館嚴肅的刻板印象,增加讀者的參與感,吸引讀者更多地關注和利用圖書館,提升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使圖書館更受歡迎。
在溫州市圖書館館舍改造中,六樓設置了新媒體閱覽空間,面積1600餘平方米,包括放映室、音樂客廳、討論室、音樂欣賞區、討論室、電紙書借閱區、視聽資料外借區、電子閱覽區和和互動展覽區等特色區域,提供電影放映、音樂欣賞、新技術體驗、數字閱讀活動等相關服務,其中多項服務可以理解為娛樂項目。溫州市圖書館利用具備娛樂功能的多個特色閱覽區域為空間載體,以新技術新媒體體驗為服務手段,線上線下活動結合為主要形式,開展豐富多彩、形式新穎的數字閱讀推廣活動。對外開放半年以來,已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大眾對新媒體閱讀有了日益深入的認知和極高的評價。
筆者認為,圖書館營造時尚、舒適、便捷的多樣化空間,充分利用這些空間的娛樂功能,開展各類閱讀活動,比如結合放映廳開展電影沙龍活動,結合音樂客廳開展音樂鑑賞和音樂知識的普及,結合VR設備開展傳統詩詞、文化旅遊的閱讀推廣,能夠與讀者形成良性互動,激發閱讀熱情,促進閱讀推廣。
現代圖書館空間已經由書為主體轉變為知識為主體,這種空間正是滿足資訊時代多元化學習方式的結果,承擔普通民眾教育職能的公共圖書館更應該提供休閒式的空間。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空間,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自身優勢,為讀者提供更多有文化內涵的休閒娛樂設施,也是圖書館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當然在館舍改造中,也要防範為過度吸引讀者,建設既佔空間又製造噪音的文化娛樂空間,影響傳統職能的正常發揮,使得自身的服務過於形式化、淺表化,更應避免整體館舍過度娛樂化傾向。
如何做好館舍的改造,涉及圖書館學、建築學、設計學、管理學等學科,是一個複雜卻值得研究的問題,也是很多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建成的公共圖書館面臨的課題。
圖書館在館舍改造中應加強思考,集思廣益,注重讀者體驗,既保證圖書館日常業務的正常化,又要選擇適當的改造模式和方法,把握閱讀理念多元化、空間形態綜合化、空間發展智能化等發展趨勢,使圖書館作為一種空間的價值重新被定義,最終打造一個滿足時代和讀者需求的現代圖書館閱讀空間。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