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5月18日上午,註冊資本50億元,江蘇省環保集團掛牌成立。50億,國有,省級環保集團,這些關鍵詞無不攪動著環保業界人士脆弱的神經。而在前不久,碧桂園服務剛剛中標億元環衛項目。
一面是背景強大的國企央企,一方面是資源豐富的跨界企業,前有狼後有虎,民營環保企業高呼太難了!
前有狼:背景強大的國企央企
從2018年開始,大型國企、央企入股環保上市民營企業悄然揭開大幕,並一直持續。今年國資入主環保產業的步伐正在加速。
近日,「汙水處理第一股」碧水源發布公告,中交集團擬定增入股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隨後,鐵漢生態、國禎環保等多家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公告稱,與相關央企、國企達成合作,即將成為國資控股公司。
2018年下半年開始,隨著融資政策趨緊,民營環保企業再次迎來一大波國資進入。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已有三聚環保、環能科技、中金環境、清新環境、東方園林、碧水源等13家民營環保上市公司控股權發生了變化。
統計發現,控股權發生變更的上市公司均為民營企業,控股權受讓方以國企和央企為主。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95家央企中,涉足生態環境產業的央企有53家,幾乎涵蓋了環保產業所有細分領域。
除了入主民營環保企業,一些地方直接成立地方環保集團或產業公司,上面提到的江蘇省環保集團就是個例子。
新成立的江蘇省環保集團為多元投資主體國有控股公司,註冊資本50億元,其中省級出資40億元,央企出資10億元,下屬6家二級子公司。江蘇省環保集團今後定位為江蘇省重點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省級投資主體,統籌江蘇省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引導省市國有資本聯動發展環保產業的主要力量,江蘇省環境治理技術研發和數據集成的重要平臺。
以江蘇省環保集團為代表的這些地方環保集團背靠地方政府,整合地方資源,區域優勢明顯,可以說也是不容小覷的存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共有九個省級環保集團,分別是:陝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省環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浙江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寧夏環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西環保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環保集團。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資入局,環保行業洗牌加快、未來,大國企、央企與民營環保企業的融合還會進一步深入,在環境產業內發揮更大的優勢和效益。
後有虎:資源豐富的跨界企業
隨著環保產業的大熱,不少巨頭大鱷盯上環保市場,巨頭跨界進入環保產業的比比皆是。從萬科到中國移動再到碧桂園,從地產大鱷到電信巨頭再到建材龍頭,這些跨界者的進入推動了環保產業的發展。
這些跨界企業切入環保行業的形式多種多樣。一是以與專業的環保企業合作。隨著智慧環保的興起,這種形式更為突出。像騰訊、華為、阿里、百度、移動等網際網路電信企業紛紛與環保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甚至聯合中標項目。二是通過併購企業,進入環保細分領域。如東方園林,自2015年9月以來,東方園林砸下30億元相繼收購5家環保公司股權。通過併購從傳統的景觀業務全面布局環保產業。三是通過業務延伸,切入環保領域。很多水泥企業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或生活垃圾,通過業務延伸進入固廢處置領域。
5月6日,據中國山西政府採購網發布信息顯示,壽陽縣城鄉環境衛生管理中心壽陽縣環衛作業市場化運作項目公布中標結果,中標單位為碧桂園生活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據估算,本次碧桂園服務中標山西環衛作業市場化運作項目,合計將收到服務費為1.08億元。
5月18日,江蘇省環保集團正式掛牌!
跨界者無處不在,只要環保還有市場,跨界就不會停止!
進入環保產業的跨界企業往往具有優質的資源,因此會給市場既有的環保企業帶來一定的衝擊,但是新鮮血液的加入,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環保市場的健康發展。
民營環保企業何去何從?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資入局,環保行業洗牌加快,民營環保企業將轉向以核心技術、產品和服務見長的細分市場領域。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我卻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商場如戰場,生存不易!背靠大樹當然好,若是沒有大樹可靠,企業也需有安身立命之術,甚至可以自已成為大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