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攝影家陳世哲34年前的一篇論文被跨省抄襲
3000字論文竟抄了2700多字
陳世哲發表於1985年《中國攝影》第三期的論文原件
最近,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泉州市攝影家協會原副主席陳世哲的跨省著作權官司,引起中國攝影界的高度關注。
1985年,陳世哲的攝影美學論文《論攝影的戲劇性瞬間》,刊載於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攝影》雜誌第三期。30餘年後,陳世哲在網上搜索時發現一篇同名論文,作者變成「王希媛」,正文內容90%以上與他當年的論文完全一致!
2017年,陳世哲一紙訴狀,把王希媛及刊發其文章的媒體告上法庭。2018年6月,湖南長沙中院判定陳世哲勝訴,但被告只需賠償7000元,而原告為打官司,前後各種費用已花了近3萬元。
贏了官司賠了錢的陳世哲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今天下午3時,這起著作權官司的二審將在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庭。
■早報記者 張素萍 潘登 實習生 周煒 文/圖
緣起:
時隔30多年
優秀畢業論文被「易主」上網
陳世哲是泉州著名文化人,年輕時他曾在德化文宣隊擔任首席小提琴,7年後被調到德化文化館負責文學藝術創作。1977年中國高考制度恢復,陳世哲因工作需要放棄報考大學的機會。1980年中國電視大學開辦,他報考了中文專業,1983年畢業。
「當時每個畢業生都要寫畢業論文,我因喜歡寫劇本,在確定論文主題時就把攝影與戲劇聯繫起來,便有了《論攝影的戲劇性瞬間》這篇論文。」陳世哲說,「攝影的戲劇性瞬間」這一提法,是自己在深入研究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於1952年提出的「決定性瞬間」後所發明的新概念。
據悉,這篇畢業論文原本長達1萬餘字,被評為福建省電大優秀畢業生論文,後應《中國攝影》編輯要求改為3000餘字發表。論文後來還被北京師範大學收進《論文寫作技巧參考叢書》,有大學教授專門寫了數千字的分析評論文章。
當時中國的網際網路還不發達,「沒想到二三十年後,《論攝影的戲劇性瞬間》卻戲劇性地被『盜墓者』挖掘出來,連作者都『換了』。」 陳世哲說,「最愚蠢而可笑的是,她連原標題都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