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山風、谷風、逆溫現象、水循環)

2020-12-25 高中地理輔導

01知識點

1、山風、谷風在受熱或受冷時,山坡的升溫、降溫快,而同高度的空氣距離地面較遠(或者河谷發育著河流),升溫、降溫更慢,因此會產生氣壓差,形成山谷風

①白天,氣溫逐漸升高,山坡的溫度升高更快(同高度的空氣升溫較慢),空氣沿著山坡上升,原位置的氣壓變低,同高度的山谷中間的空氣,流動過來補充,形成「谷風」,風向為谷底——>山頂,河谷中間盛行下沉氣流

②夜晚,氣溫逐漸下降,山坡的溫度下降更快,空氣沿山坡下沉,山坡原位置的氣壓變高,空氣流向同高度的山谷中間,形成「山風」,風向為山頂——>谷底,河谷中間盛行上升氣流

圖1 山風與谷風示意圖

2、逆溫現象一般情況下,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0.6℃/100m)。但在對流層的某一高度範圍內,有時會出現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的現象,即為逆溫現象。逆溫現象主要有5種成因:

①輻射逆溫。發生在晴朗無雲的夜間,近地面大氣的溫度迅速下降,因此出現「上暖下冷」的現象。

②鋒面逆溫。鋒面上、下分別是暖氣團和冷氣團,因此溫度存在著差異(上暖下冷)。

③地形逆溫。發生在盆地和谷地,夜晚靠近山坡的空氣冷卻更快,因此冷空氣沿坡下沉,在谷底聚集,原有的谷底暖空氣被迫抬升,出現「上暖下冷」的現象;

④下沉增溫。發生在高壓控制區,在高空盛行下沉氣流(乾燥),在下沉停止的界面,界面上方的空氣溫度高、下方空氣溫度低,即「上暖下冷」現象;

⑤湍流增溫。發生在湍流區,湍流上升時(乾燥氣流)氣溫會快速下降,在湍流上升停止的界面,界面下方的空氣溫度低、上方空氣溫度高,因此出現「上暖下冷」現象。

圖2 逆溫現象示意圖

02例題

拉薩,位於寬闊的拉薩河谷的北側,拉薩河從河谷經過。下圖為拉薩7月降水量日平均變化圖,讀圖完成第7題。

7、拉薩7月降水日變化的成因,正確的是( )

A. 夜晚地面降溫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結成雨

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溫層,水汽容易凝結成雨

C. 白天盛行下沉氣流,水汽不容易凝結成雨

D. 白天升溫迅速,盛行上升氣流,水汽不易凝結成雨

答案:C

精講精析:(1)分析拉薩的地理位置。由題幹可知,拉薩位於河谷的北側,距離拉薩河較近,因此既受到山谷的影響,又受到河流(拉薩河)影響,形成「區域小氣候」。

(2)分析拉薩的降水。①從圖中可知,拉薩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②一般來說,白天氣溫較高,蒸發旺盛,水汽上升,容易成雲致雨;③但該地區為河谷,兩側河谷(山坡)升溫快降溫快,河谷中間(河流)升溫慢降溫慢。因此白天兩側山坡溫度高,氣流上升;河谷中間冷,氣流下沉,空氣較為乾燥,因此白天蒸發較少,降水較少;④夜晚恰好相反,兩側山坡降溫快,氣溫低,氣流下沉;中間河流降溫慢,氣溫較高,氣流上升,容易成雲致雨,因此夜晚降水較多。

03總結

水循環的過程本節例題的難度適中,解題思路為:①分析拉薩的地理位置,進而確定影響拉薩降水的因素(地形、河流);②分析白天、夜間河谷中間的氣流運動(山谷風,河谷中間氣流的上升與下沉)。

蒸發與降水,是水循環的其中兩個環節。水循環主要分為三個過程,包含的環節、方向如下:

①陸地內循環:植物蒸騰+水面蒸發—>陸地降水

②海上內循環:海面蒸發—>海面降水;

③海陸間循環:海面蒸發—>水汽輸送—>陸地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

水循環的意義可以總結為4個:

①維持了全球水的動態平衡,使全球水體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

②促進了地表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的物質遷移與能量交換;

③影響了全球的氣候與生態;

④塑造著地表形態。

圖3 水循環的3個過程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相關焦點

  • 山風與谷風的區別
    一、中學地理所學的山谷風在學習「熱力環流」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會學到「山谷風」。下圖是高中地理必修Ⅰ地圖冊上的山谷風示意圖。中學地理地圖冊上的山谷風白天,地面風常從谷地吹向山坡,這就是所謂的「谷風」;夜晚,地面風常從山坡吹向谷地,這就是所謂的「山風」。它們的形成原理是怎樣的呢?
  • 地理科普‖「逆溫」現象分類及成因
    而當中出現的霧被稱為平流霧,它的形成與我們今天所講的大氣「逆溫」現象有關。在地球的大氣垂直分層中,近地面的大氣層我們稱之為「對流層」。如下圖所示:——因為對流層中有可能出現「逆溫」現象。 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氣象學上稱之為「逆溫」,而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產生逆溫現象的原因很多,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1.
  • 大氣運動之逆溫專題
    2.逆溫現象(1)逆溫的概念一般情況下,對流層溫度上冷下暖。①對環境影響:逆溫時大氣結構比較穩定容易加重大氣汙染。②對天氣影響:易產生大霧天氣 ,陰雨天氣(鋒面逆溫),凍雨天氣。逆溫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現象。某校氣象興趣小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對我國南方山區谷地進行逆溫測定。下圖為該小組多次觀測所得的逆溫時空變化平均結果。完成1--2題。
  • 大氣運動專題——逆溫現象
    逆溫現象1.氣溫垂直遞減率的變化正常情況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時間,可能會小於0.6℃或者大於0.6℃,如右下圖表現為曲線變陡或變緩。在①情況下,大氣對流運動更加強烈;在②情況下,大氣的對流運動減弱,大氣比較穩定。
  • 每日一題(20210129)—逆溫
    讀某地春季某日氣溫垂直遞減率(℃/100米)時空變化圖,回答1~3題。1.該日,此地發生大氣逆溫現象的時段是A.8時-16時30分B.17時-23時C.16時30分-次日7時D.23時-次日5時2.發生大氣逆溫現象的最大高度約為A.500米       B.100米C.350米       D.150米3.當某地大氣發生逆溫現象時
  •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氣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氣(1)射向地球的太陽輻射,一部分被大氣削弱,其餘的太陽輻射到達地面。(2)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同時產生地面輻射,向外輻射能量。地區間冷熱不均→空氣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大氣的水平運動→熱力環流〖圖示〗1、地區間的冷熱不均,引起空氣的上升或下沉的垂直運動。
  • 考點11 逆溫現象
    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中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象,被稱為逆溫現象。2.逆溫的類型、過程及其影響(1)逆溫的類型及成因輻射逆溫:(大陸上常年均可出現,尤以冬季最強)地面輻射冷卻,在晴朗無雲或少雲的夜晚,地面輻射冷卻快,離地面越近,降溫越快平流逆溫:(越近地表,降溫越快)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發生的冷接觸作用鋒面逆溫:(出現於鋒面附近)冷暖氣團溫度差異顯著
  • 【高考地理每日一題】阿塔卡馬沙漠
    【解析】整體分析:本題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第(1)題考查影響降水的因素,第(2)題考查逆溫的形成及其影響,第(3)題可根據材料得出答案。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南回歸線穿過阿塔卡馬沙漠,該地區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蒸發旺盛;氣壓帶、風帶南移時,該處受東南信風影響,東南信風為離岸風,風從陸地吹來,加劇乾燥程度;同時,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魯寒流有降溫減溼作用,使阿塔卡馬沙漠成為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
  • 考前每日練|南極大陸下降風,基本原理須釐清(2020屆228)
    讀「南極大陸等高線分布圖」,回答9-11題。9.從形成過程分析,下降風現象和常見的大氣運動現象相似的是A.海風    B.陸風    C.山風    D.谷風10.在我國四個南極科考站中,下降風最為典型的科考站是
  • 高考地理小專題——山谷風
    參考答案:(1)橫斷山區主要是由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2)地域分異規律:垂直地帶性規律山地熱量和水分的垂直變化,造成了橫斷山地理景觀的垂直分異。一方面大氣熱量主要來源於地表熱輻射,山地隨高度的增加氣溫降低;另一方面,隨著高度的變化,水汽也會發生變化。形成了這裡景觀垂直分布的現象。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熱帶季風氣候、洪澇、海綿城市)
    【2020年高考上海卷,21-24題】知識點1、世界氣候的分布世界常見的氣候類型有12種,包括4種熱帶氣候(1)簡述金奈的地理位置的特點。(2)從自然地理較多,分析金奈洪澇多發的原因。精講精析:(1)分析金奈的地理位置。①分析地理位置,一般應考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②從圖中可以看出,金奈位於13°N左右,即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地區;③在海陸位置方面,金奈位於沿海地區,東臨孟加拉灣(瀕臨印度洋)。(2)分析洪澇多發的原因。
  • 高考地理試題:水循環和洋流模擬試題
    更多高考備考內容在:更多高考備考內容在:http://gaokao.xdf.cn/list_1019_1.html   水循環和洋流學案   學習目標   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太陽活動、二氧化碳、全球變暖)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如下:①擾亂地球大氣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②擾亂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磁針不能指示南北方向;③南北極出現極光;④引發自然災害,例如地震、旱澇災害。圖1 太陽各個圈層的太陽活動02例題1、劇烈的太陽活動產生的太陽風,吹襲地球,可能引起(
  • 「曉慧地理」關於地理術語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某科考隊在2003年7月1日至9月13日對該冰川末端進行考察,發現該時段山谷風顯著,主要風頻為西北風和南風(圖4);以夜雨為主,日降水量與氣溫日較差呈正相關。據此完成20-22題。、K冰川的地勢特點、K冰川末端7月10日降水量最大時的相關信息為切入點,考查山谷風、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的影響因素、氣溫日較差的影響因素、地理環境整體性等基礎知識以及學生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梅雨、洪水災害、等高線、河流流向)
    圖1 梅雨的成因02例題【自然災害與防治】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圖,讀圖回答(1)~(2)題。(1)A地洪水災害多發的月份是_______,其氣候原因是________。(2)在預防洪澇災害時,A地適宜採取的措施是______,B地適宜採取的措施是______.答案:(1)6月;受夏季風影響,進入梅雨季節,降水量大,多暴雨(2)植樹造林、修建水庫;退耕還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 《自然界的水循環》說課稿
    《自然界的水循環》說課稿一、說教材本次說課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這一節包含兩部分內容,即「相互聯繫的水體」和「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為了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我設立了如下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知道水圈內水體的構成和各水體相互轉化的關係。2.能繪製示意圖表示水循環的過程,掌握其主要環節;運用水循環的原理知識,分析常見的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影響,理解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 教師招聘地理學科之水循環
    二、水循環的意義1.維持全球水量的動態平衡。即從總體上看,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2.調節全球熱量的收支平衡。水循環對地表太陽輻射起著吸收、轉化和傳輸的作用,緩解了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是海陸間聯繫的紐帶。陸地徑流源源不斷地向海洋輸送大量的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4.塑造地表形態。三、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1.從時間尺度看,主要是改變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年際變化,如修建水庫和植樹造林。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月球公轉、月相、地月系統)
    【2020年高考上海卷,第19題】知識點1、月相月相,指的是人們站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地球亮面減少,無東升西落現象B. 地球亮面較少,有東升西落現象C. 地球亮面變大,無東升西落現象D. 地球亮面變大,有東升西落現象答案:A精講精析:(1)分析地球亮面的變化。
  • 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
    【內容】一、水循環的環節及其影響因素1、水循環的類型和意義(1)水循環的類型(2)水循環的意義①水在水循環這個龐大的系統中不斷運動、轉化,使水資源不斷更新(所謂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水是可再生資源據此回答1~3題。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馬達加斯加島,洋流,非洲的氣候)
    01知識點1、馬達加斯加島的洋流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的東南部(1)從氣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聯繫,說明乙地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徵。(2)甲、乙兩地雖然氣候類型相同,但植被景觀卻略有差異,從全年降水分配的角度,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3)丙地雖然遠離赤道,但自然帶類型卻與甲、乙兩地相同,簡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