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水循環的環節及其影響因素
1、水循環的類型和意義
2、影響蒸發的因素
3、影響水汽輸送的因素
4、影響下滲的因素
5、影響地表徑流的因素
6、影響地下徑流的因素
二、陸地水體相互關係
三、河流補給類型
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五、 利用水循環原理分析水資源問題
【內容】
一、水循環的環節及其影響因素
1、水循環的類型和意義
(1)水循環的類型
(2)水循環的意義
①水在水循環這個龐大的系統中不斷運動、轉化,使水資源不斷更新(所謂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水是可再生資源)。
②水循環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③水循環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轉移。陸地徑流向海洋源源不斷地輸送泥沙、有機物和鹽類;對地表太陽輻射吸收、轉化、傳輸,緩解不同緯度間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對於氣候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
④造成侵蝕、搬運、堆積等外力作用,不斷塑造地表形態。
⑤水循環可以對土壤的優質產生影響。
【典型例題1】據地質考察研究,倒淌河在13萬年前流入黃河,而如今則注入青海湖。
指出倒淌河流向變化對青海湖湖水鹽度的影響,並運用水循環原理分析其成因。
【答案】鹽度由淡變鹹;13萬年前因其注入黃河,地表徑流把青海湖的鹽分帶走;
如今注入青海湖,鹽分隨地表徑流匯入而不斷積累;又因氣候乾旱少雨,蒸發旺盛,湖水逐漸變鹹。
【典型例題2】湄公河三角洲分布著由湄公河及眾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網,它包括越南南部的一大部分和柬埔寨東南部,面積44 000平方千米(39 000平方千米屬於越南),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平原和魚米之鄉,也是越南最富庶的地方。
試從水循環的角度說明湄公河三角洲的形成。
【答案】水循環可以通過徑流等環節完成物質的轉移和能量的交換,並塑造地表形態;湄公河屬水循環中的地表徑流;流經北部高原和山區時,不斷釋放能量,將侵蝕下來的大量泥沙,搬運至河口地區,堆積形成湄公河三角洲。
2、影響蒸發的因素
【典型例題1】烏裕爾河原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積等影響,烏裕爾河下遊排水受阻,成為內流河。河水泛濫,最終形成面積相對穩定的扎龍溼地(下圖)。扎龍溼地面積廣大,積水較淺。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烏裕爾河排水受阻卻形成沼澤溼地。據此推測扎龍溼地的地貌、氣候特點。(6分)
【參考答案】地貌:地勢平坦、開闊。
氣候:氣候較為乾旱(蒸發能力強)。
(2)分析從烏裕爾河成為內流河至扎龍溼地面積穩定,烏裕爾河流域降水量、蒸發量數量關係的變化。
【參考答案】降水量基本不變化,蒸發量逐漸增大,二者數量關係由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最終變為降水量等於蒸發量。
(3)指出未來扎龍溼地水中含鹽量的變化,並說明原因。
【參考答案】變化:水中含鹽量逐漸增加。
原因:河水不斷為溼地帶來鹽分(礦物質);隨著溼地水分蒸發,鹽分(礦物質)富集(最終飽和)。
【典型例題2】下圖示意我國西北某閉合流域的剖面。該流域氣候較幹,年均降水量僅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發量可達2 000毫米。湖水淺,鹽度飽和,水下已形成較厚鹽層。據此回答1~3題。
1.鹽湖面積多年穩定,表明該流域的多年平均實際蒸發量(C)
A.遠大於2 000毫米 B.約為2 000毫米
C.約為210毫米 D.遠小於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實際蒸發量差異顯著,實際蒸發量最小的是(A)
A.坡面 B.洪積扇 C.河谷 D.湖盆
5.如果該流域大量種植耐旱植物,可能會導致(B)
A.湖盆蒸發量增多 B.鹽湖面積縮小
C.湖水富營養化加重 D.湖水鹽度增大
3、影響水汽輸送的因素
4、影響下滲的因素
【典型例題】原產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中的幾種高大按樹,主根深扎地下,能大聖吸收地下水。這幾種桉樹適應性強,生長迅速,3-5年即可成材,統稱「速生桉」,我國西南地區某地引種速生桉作為造紙原料。下圖A、B分別示意該地速生桉種植前、後的變化。
讀圖A,分析當地沼澤獲得穩定水源的原因及過程。
【參考答案】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叢能涵養水源。
過程:截留大氣降水,減緩地表徑流,增加雨水下滲,(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積地帶,)(通過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為沼澤提供穩定的水源。
5、影響地表徑流的因素
【典型例題】讀圖,回答問題。
指出尼爾爾河從P點到Q點河段的水量變化趨勢,並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6、影響地下徑流的因素
影響地下徑流的因素可參考影響地表徑流、下滲的因素,並重點考慮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因為喀斯特地貌區地下溶洞、地下河眾多,儲存有眾多的地下水。
二、陸地水體相互關係
(1)大氣降水是陸地水體的主要補給形式。
(2)陸地水體之間存在相互補給關係的主要有:河流水與湖泊水之間、河流水與地下水之間、湖泊水與地下水之間。這種互補關係主要取決於水位的高低。
(3)河流處於豐水期時,水位高,河流水補給地下水;河流處於枯水期時,水位低,地下水補給河流水。
(4)河流水的主要補給來源有:大氣降水、冰川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典型例題1】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來已演變成微鹹水湖。現在該湖西部沿岸蘆葦廣布,而東部沿岸幾乎沒有。圖3示意L湖及周邊地區,讀圖回答(1)~(2)題。
(1)正確描述甲、乙兩河與L湖相互關係的是D
A.甲河秋季輸人L湖泥沙最多 B.甲河流量變化深受L湖影響
C.乙河是L湖重要補給水源 D.乙河對L湖具有排鹽作用
(2)對L湖東、西兩岸蘆葦分布差異影響最小的因素是A
A.主導風向 B.湖水鹽度 C.沿岸坡度 D.土壤肥力
【典型例題2】遼河地處我國東北半乾旱半溼潤地區,其幹流水量主要來自東側支流,泥沙則主要來自西側支流,有「東水西沙」之說。流域內人口密集,工農業生產集中,水資源量遠小於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為此國家規劃實施「引松濟遼」調水工程。下圖為遼河流域局部區域圖。
目前遼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現地下水不再補給河水的現象,分析其原因。
【參考答案】生產生活用水量大,過度開採地下水;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於河流水位。
三、河流補給類型
根據降水形式以及其向河流運動的路徑不同,一般將河流的補給分為5類:
(1)雨水補給。
根據不同氣候區降水的季節差異,河流的徑流年變化存在以下三種形式:
①全年徑流量較為穩定:熱帶雨林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②夏季為汛期,冬季為枯水期:(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季風和熱帶草原氣候區;
③冬季為汛期,夏季為枯水期:地中海氣候區。
(2)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主要發生在春季。
(3)永久性積雪和冰川融水補給。
這類補給也發生在乾旱、半乾旱的山區和部分較溫潤的山區。
特點具有徑流量日變化大、徑流量季節變化較大、年際變化較小的特點。
主要受氣溫高低的影響。
(4)湖泊補給。
湖泊對河流水量起調節作用。
(5)地下水補給。
以地下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流量過程線變化更為平緩,徑流的年內分配均勻,年際變化小。
【典型例題】雨量指一定時間內的降雨平鋪在地面的水層深度;一定時間內的河流徑流總量平鋪在流域地面的水層深度叫徑流深度。下圖是我國某地氣溫、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徑流深度統計圖。讀圖,回答下題。
【典型例題】該流域河流夏季補給來源主要是雨水和( C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澤水
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1)調節徑流,加大了蒸發量和降水量。水利措施中,修築水庫、堤壩等攔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徑流,由於水面面積的擴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發。農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細作,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等能增加入滲,加大蒸發,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2)修水庫、跨流域調水、擴大灌溉面積,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入海年徑流量,但對海洋來說,從總量上變化不大,相對海洋給大陸的水汽輸送量影響是比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發量,使大氣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3)圍湖造田,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嚴重後果。減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減弱了湖泊水體對周圍地區氣候的調節作用;同時嚴重影響了水產資源,使產量大幅度下降。
(4)此外對保護溼地資源(沼澤)、植樹造林(綠色水庫)、保護草原(綠色蓄水池)起到了維護生態平衡的作用,反之,則會產生惡劣的後果。
【典型例題】下圖所示山地為甲、乙兩條河流的分水嶺,由透水和不透水巖層相間構成。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該山地被破壞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復,隨之河流徑流量發生了變化,河流徑流的年內波動也減緩了。據此回答1~3題。
1.森林植被遭破壞後,河流徑流量年內波動強烈,是由於(B)
A.降水更多轉化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轉化為坡面徑流
C.降水變率增大
D.河道淤積
2.森林植被恢復後,該山地的(C)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徑流增加
③蒸發(騰)量增加
④地下徑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終主要轉化為河流徑流,那麼森林植被恢復後,甲、乙兩條河流徑流量發生的變化是(D)
A.甲增加,乙減少,總量增加
B.甲減少,乙增加,總量增加
C.甲增加,乙減少,總量減少
D.甲減少,乙增加,總量減少
五、 利用水循環原理分析水資源問題
1、沼澤地的形成
【典型例題】河流的侵蝕、沉積及沼澤的吸收(附)影響河流泥沙和營養物質含量。水體中營養物質含量影響浮遊生物量,與水溫共同制約魚類資源數量。下圖所示的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勢低平,凍土發育,河流眾多,沼澤廣布。讀圖,回答問題。
分析西西伯利亞平原沼澤廣布的原因。
【參考答案】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氣溫低,蒸發量小;下部土層凍結,阻滯水分下滲;(凌汛等導致)河水泛濫。
2、內流河斷流的成因
【典型例題】圖8示意我國39°N附近某區域。圖9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圖,甲、乙、丙、丁四河段均為M河一部分。
試解釋M河乙丁河段為時令河的原因。(12分)
【參考答案】M河地處西北內陸地區,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2分);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大,乙、丁河段徑流量較大(2分);冬季氣溫低,河流徑流量小(2分),乙河段因位於衝積扇上,下滲量大,導致斷流,成為時令河(2分);丁河段因地處河流下遊,下滲、蒸發嚴重(2分),加上中、上遊地區過度引水(2分),導致河流斷流,成為時令河。
高考地理微專題12 氣候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
高考地理微專題11 氣溫
高考地理微專題10 降水
高考地理微專題8 風向、風速、風能
高考地理微專題5動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