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專題——水量平衡

2020-12-20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讀世界某地區水平衡分布圖(水平衡:年降水量減年蒸發量),回答問題。

(1)分析沿ac線水平衡的變化及原因。(6分)(2)甲處水平衡值比同緯度地區少的原因是什麼?(10分)(3)判斷A、B、C三處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並分析主導因素。(12分)

參考答案:

(1)從a到c水平衡值先減小後增大。(2分)

原因:a處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多。(1分)往北走,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降水減少。(1分)再往北走,主要受信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進一步減少;太陽輻射增強,蒸發量增大。(1分)到c處,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降水增加,氣溫降低,蒸發量減小。(1分)(2)甲處西側有山地高原,夏半年位於西南風(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背風坡,加上受離岸的索馬利亞寒流影響,降水少,蒸發量大;(6分)冬半年東北信風來自亞洲大陸(阿拉伯半島),降水少,蒸發量大。4分)(3)A處:灌溉農業;(2分)主導因素:灌溉水源。(2分)B處:畜牧業;(2分)主導因素:草場茂盛。(2分)C處:種植園農業;(2分)主導因素:光熱水充足。(2分)

典型例題二:(2016·全國高二課時練習)下圖中水量平衡曲線(圖中虛線)是根據降水量減去蒸發量的差值繪製而成的。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海洋水量平衡曲線與海洋表面平均鹽度曲線之間的相關關係是_________。簡述這種相關關係產生的原因。

(2)試從氣壓帶、溫度、降水量、蒸發量等方面綜合分析B海域鹽度高的原因。

(3)簡述A海域水量平衡值大的原因。

參考答案:

(1)負相關 蒸發量大於降水量,鹽度高;反之鹽度低。

(2)B海域緯度較低,氣溫較高,蒸發量大;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

(3)A海域緯度較高,氣溫較低,蒸發較弱,水量支出少;受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鋒面和氣旋活動,降水量較大,水量收入多。

典型例題三:(2017·山東高二月考)圖Ⅰ為我國東部地區多年平均年陸面蒸發量圖,圖Ⅱ為某中學地理研究性活動小組根據收集的數據資料繪製的甲地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氣溫、降水和地下水位關係示意圖,表為該小組對乙地某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變化統計情況。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甲地的年陸面蒸發量數值的範圍_______。根據圖Ⅱ描述甲地1960年到1990年氣溫和降水的變化特點。

(2)某中學地理研究性活動小組繪製的地下水位曲線圖,右上圖中曲線的一處出現錯誤,請指出並說明判斷的依據。

(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發量變化的原因。

參考答案:

(1)400500mm,氣溫上升,降水減少

(2)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甲地的地下水水位變化曲線(水位應該為下降),自然原因:由於此時段該地氣溫升高,蒸發量增大,降水量減少,地下水補給水源不足;人為原因: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增大,地下水開採量增大,所以地下水位逐漸下降。

(3)城市的發展是越來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築物和各種硬化鋪裝所覆蓋),地表徑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地表水和雨水下滲量(地表水補給量)減少。

典型例題四:(2019·廣東高考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植樹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復是黃土高原坡面生態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楊家溝和董莊溝兩個小流域位置相鄰,面積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團隊從1954年開始,對楊家溝人工植樹造林和董莊溝植被自然恢復進行了60多年對比觀測研究。目前,楊家溝已經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莊溝則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圖是2016—2018年兩個小流域徑流量差異對比統計圖。

(1)說明楊家溝和董莊溝小流域水土流失狀況的差異及其原因。

(2)根據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發量+多年平均徑流量),指出楊家溝小流域徑流量大小,並解釋其原因。

(3)比較楊家溝和董莊溝小流域水資源的數量差異,並說明理由。

(4)若黃土高原推廣楊家溝人工植樹造林的生態治理經驗,分析其對黃河下遊地區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

參考答案:

(1)楊家溝徑流量近乎為零,徑流對流域侵蝕作用小,水土流失水較少;董莊徑流量較大,對流域侵蝕作用較大,水土流失較大。

(2)楊家溝小流域水量平衡:年降水量與蒸發量相等,徑流量(地表、地下徑流)近乎為零。原因:在降水方面,經過樹冠截留、根系吸收作用,地表徑流小;年降水量較小,降水僅維持森林生長需水要求,下滲作用較弱,地下徑流近乎為零。在蒸發方面:黃土高原氣候較乾旱,主要通過森林蒸騰作用,水分大量損耗。。

(3)水資源楊家溝小於董莊溝。水資源徑流量多少取決於降水量與蒸發量之差,楊家溝徑流量近乎為零,水資源較小;董莊溝徑流量較大,所以,水資源較楊家溝豐富。

(4)河流含沙量減少,引起黃河變清,黃河入海口三角洲從沉積轉變為侵蝕;河流徑流量近乎為零,黃河徑流量減少,下遊水資源短缺。黃河入海水量減少,引起海水倒灌,近海地區鹽鹼化加劇。

典型例題五:(2013·福建高三月考)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37分)

材料一 某區域圖及亞松森氣候資料圖

材料二 潘塔納爾沼澤地是世界面積最大的一塊溼地,位於巴拉圭盆地,範圍涉及巴西、玻利維亞及巴拉圭等多個國家。總面積達2420O平方千米,是全球最豐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材料三 巴西利亞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變化統計情況表

材料四 巴拉圭是地處南美洲內陸的一個發展中國家,2009年12月。該國政府與世界第二大礦業集團——力拓集團加拿大鋁業公司籤署了在巴拉圭投資35億美元的鋁冶煉建設項目。

(1)指出圖中50°經線以東區域的地形特徵。(6分)

(2)說出潘塔納爾溼地面積的季節變化規律,並分析其成為世界最大溼地的原因。(9分)

(3)據表歸納巴西利亞城市徑流變化的特點並分析其原因。(10分)

(4)分析圖中鋁冶煉工業園區布局的有利區位條件及其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12分)

參考答案:

(1)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起伏和緩;海岸線較平直。(6分)

(2)規律:季節變化大(1分); 雨季擴大,旱季縮小(2分)。

原因:盆地範圍大,匯水面積大;地勢低洼,容易積水;降雨量大,河網密集;水生植物豐富,涵養水源能力強(答對3點得6分)。

(3)特點:地表徑流不斷增加,地下徑流不斷減少;(4分)

原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增加,城市綠地減少,(4分)導致地表水和雨水下滲量減少,地表水蒸發量和植物蒸騰作用減小。(2分)

(4)條件:靠近水電站,電力充足;鋁土礦豐富;廉價勞動力豐富;地租低;政府政策支持。(答對4點得8分)

影響:植被破壞引起水土流失;溼地面積減少影響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平衡;工業「三廢」汙染環境。(答對2點得4分)

典型例題六:讀我國水分盈虧時空變化的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地理上用水分盈虧量來表示一個地區的乾濕狀況。水分盈虧量為降水量和蒸發量之差,當其大於0時,水分有盈餘,氣候溼潤;當其小於0時,水分處於虧缺狀態,氣候乾旱;當其等於0時,表示水分收支平衡。

(1)我國年水分盈虧量空間分布特徵表現為由東南向西北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測,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的基本特徵是由東南向西北__________。

(2)概述我國冬季水分盈虧狀況,並從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別概述珠江流域6、7月水分盈虧特點,並從東部雨帶進退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參考答案:

(1)遞減 遞減

(2)狀況:我國冬季普遍表現為水分虧缺。原因: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受乾冷的冬季風影響大,降水少,水分虧缺明顯。

(3)6月中旬水分盈餘量最大,這是因為夏季風影響下,5月到6上旬雨帶主要位於珠江流域;7月水分盈餘量下降,這是因為6月以後雨帶北上,珠江流域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晴熱少雨,水分盈餘量顯著下降。

典型例題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虛擬水指生產產品和服務所需要的水資源數量。虛擬水不是真實意義上的水,而是以「虛擬」的形式包含在產品中的「看不見」的水。許多國家虛擬水的進出口以農產品和工業產品表現出來,每年全球商品中虛擬水的流動總量約達16 250億m3。約旦和以色列等一些乾旱國家以虛擬水形式進口的水量已遠遠超過了其出口的虛擬水量。

材料二 下圖為中國虛擬水戰略規劃圖。

(1)分析A、B兩省區同屬虛擬水平衡地域的原因。

(2)從虛擬水角度為C省的產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出建議。

(3)從水資源利用的角度,說明虛擬水流動的地理意義。

參考答案:

(1)A省:水資少;人口少,生產、生活消費量少。B省:水資多;人口多,工農業發達,生產生活所需量大。

(2)優化產業結構,降低高耗水產業的規模和數量;發展節水型產業;積極進口水密集型產品(高耗水產品):加大技術投入,提高水資的利用率;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利工程等。

(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彌補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的不足;在生產和貿易中,合理控制高水分產品的種類和數量。

適用對象:高二,高三全體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地理旅遊愛好者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處理!

往期精選

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

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

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

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

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

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

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

高考地理小專題——泉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

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遷都

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

高考地理小專題——瀑布

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

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

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高考地理小專題——特有物種

高考地理小專題——轉場放牧

高考地理小專題——梯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魚塘臺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基塘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人工島

高考地理小專題——某產業大力發展的可行性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岸線特徵及其成因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梯級開發

高考地理小專題——曬鹽

高考地理小專題——港珠澳大橋

高考地理小專題——歷史遺蹟保存完好的原因

高考地理小專題——循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立體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網際網路+

高考地理小專題——一帶一路

高考地理小專題——粵港澳大灣區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水稻

霧的形成

沙丘類問題

地膜、大棚、反光膜、鵝卵石在農業中的應用

房屋

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專題

農作物耕作制度專題

沙源問題

農產品品質好的原因

三角洲的形成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雪線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水鹽度
    參考答案:(1)水量收入為:降水與河流徑流的注入;水量支出為:地中海蒸發;水量收支狀況:收入小於支出。(2)地中海此時是一個巨大的盆地;氣候乾旱;湖泊乾涸;荒漠廣布。(3)表層大西洋低鹽度海水流入地中海;深層地中海高鹽度海流流進大西洋;使地中海鹽度保持平衡(穩)。典型例題八:(2020·廣東高三)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紅海位於東非大裂谷上,在距今約4000萬年前,非洲和阿拉伯兩個大陸隆起部分軸部的巖石基底,發生了地殼張裂。
  • 高考地理小專題——湖泊面積萎縮
    (任答其中2點)典型例題四:(2015·吉林高考模擬)(2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圖甲為世界某區域圖,圖乙為圖甲中M地氣候資料圖。烏倫古河汛期較旱,5月下旬~6月中旬的水量佔年水量的60%左右。下圖為烏倫古湖周邊示意圖。(1)據圖文資料描述「一湖變兩湖」的大體演變過程。(2)說出烏倫古河水量的年內變化特點及其汛期河流的主要補給類型。
  • 高考地理小專題——文化與地理環境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地理環境特徵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泉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氣系統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上河
    典型例題二:(2019·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朱巴河是索馬利亞主要河流,全長1 659千米,流域面積76.6萬平方千米,幹流下遊河段水量逐漸減少,盧格以下河段出現部分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現象。下圖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圖。
  • 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
    高考地理微專題12 氣候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高考地理微專題11 氣溫高考地理微專題10 降水高考地理微專題8 風向、風速、風能高考地理微專題5動物環境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山準靜止鋒
    《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自然地理)》目錄2.《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人文地理)》目錄3.《中國地理小區域100例》總目錄4.《世界地理小區域100例》總目錄5.《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自然地理)》獲取方法
  • 高考地理微專題34城市規劃
    高考地理微專題33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高考地理微專題32有關人口計算問題高考地理微專題31 地形對其他地理要素的影響高考地理微專題30影響生物種類多樣的因素高考地理微專題29 影響植被分布的因素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塵暴
    典型例題一:(2017·廣西桂林中學高考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圖所示區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
  • 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即中水原水量、處理量與中水用量、給水補水量等通過計算、調整使其達到總量和時序上的穩定和一致。即使中水產量與中水用量在一日中逐時內的不均勻變化,以及一年內各季的變化得到調節。  1、水量平衡措施前貯存式:即將汙水或廢水在處理前貯存,將不均勻的排水集中起來再經處理設備進行連續穩定的處理。
  • 2020高考地理地球小專題
    2020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複習方法,供大家參考閱讀!  高中地理的複習一直是文綜裡面最沒有章法可循的一科,尤其是系統性的總結很少,今天就精心總結了高中複習所需要的專題知識並分成專題,同學們可以對照著知識點來回憶所學內容,如果有忘記的,就標記下來著重複習,希望同學們能夠複習順利,爭取在地理科目不失分。
  • 高考地理微專題21湖泊特徵
    ,說明(C)A.湖區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徑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4.貝加爾湖湖水更新緩慢的主要原因是(D)A.湖面蒸發弱 B.湖泊面積大C.湖水鹽度低 D.湖水深度大二、湖泊水文特徵1.湖泊水量大小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徑流量的時間變化
    典型例題一:(2015·福建高考模擬)(37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世界某區域圖(下圖)材料二 圖中A、B、C三座城市降水量統計表(單位:毫米)。(3)為幹流首個水文站,集水面積大,能較好地反映該流域冰川變化產生多年徑流變化;海拔較高,接近冰川,因蒸發、下滲、人類活動導致的水量損失小,便於研究冰川變化的水文響應。(4)短期內隨著冰川退化,融冰徑流增加,艾比湖水面擴大;可能出現水位暴漲淹沒鐵路。隨著冰川持續退縮,冰川儲量虧損最終會導致奎屯河徑流量減小,艾比湖萎縮;沙漠化、鹽鹼化加劇,鐵路可能面臨風沙、鹽塵等威脅。
  •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下水庫
    典型例題一:(2019·山東高考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地下水庫是利用天然含水層、儲水構造、溶洞。或建築地下截水壩截蓄地下水而形成的貯水空間,並可與地表水聯合調度,是人類利用水資源的一種新途徑。華北地區是我國地下水庫建設和研究方面比較成熟的地區,建有多個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庫。
  • 高考地理小專題——捕霧器
    (1)簡述阿塔卡馬沙漠成為世界上最乾燥地區的原因。參考答案:(1)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沿岸(本格拉)寒流減溼作用明顯;常年受離岸風東南信風的影響;海岸線平直,受海洋影響小。(2)多濃霧的原因:來自大西洋的暖空氣吹經本格拉寒流冷海面上時,其中的水汽就會冷卻凝結形成海霧,飄向內陸。難以形成降水的原因:空氣下層冷,上層熱,大氣層穩定(對流弱,出現逆溫現象),難成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