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專題——地上河

2021-02-13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2015·四川高考模擬)讀「黃河下遊河床東下水位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補給黃河的主要水體及圖示河段河水與地下水的補給關係。

(2)描述該河段水位的季節變化,並分析出現這樣特點的原因。

(3)簡述該河段出現地上河的原因並說出地上河對下遊地區的潛在危害和整治措施。

參考答案:

(1)雨水(大氣水),河水補給地下水。

(2)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季節變化大。原因:受冬夏季風影響,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3)原因:黃河中遊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該河段地勢平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沉積。危害:豐水期容易衝毀堤壩,淹沒附近村莊。措施:在黃河(中遊)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加固堤壩;疏浚河道等。

典型例題二:(2019·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朱巴河是索馬利亞主要河流,全長1 659千米,流域面積76.6萬平方千米,幹流下遊河段水量逐漸減少,盧格以下河段出現部分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現象。下圖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圖。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徵。

(2)分析朱巴河幹流下遊河段水量逐漸減少的自然原因。

(3)說明朱巴河盧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於兩岸地面的原因。

參考答案:

(1)總體自(西)北向(東)南流;流程長;流域面積大;上遊支流多,中下遊支流少;河流上遊落差大;等。

(2)下遊流域由熱帶草原氣候向熱帶沙漠氣候過渡,降水逐漸減少;蒸發旺盛;下滲增加;下遊部分河段出現地上河現象,無支流匯入。

(3)上遊山區落差較大,水蝕作用強,河流攜帶大量沙石;盧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沉積,河床抬升;在人為築堤束水情況下導致河床高出兩岸地面。

典型例題三:(2014·雲南高考模擬)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鹽池盛產食鹽,在南風盛行的季節,湖邊鹽田常有「南風一吹,隔宿成鹽」的奇特現象;下圖中a為鹽池及周邊地區圖,某地理研究小組研究發現,圖a中甲河流域大規模發展種植業,對鹽池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圖中b為某地理研究小組繪製的圖a中①處河流河床剖面圖,研究小組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該河床剖面的形成與黃河先後流經的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有密切關係。下表為運城的氣候資料。


(1)簡析鹽池湖邊的鹽田「南風—吹,隔宿成鹽」現象的自然原因。

(2)簡述圖a中甲河流域大規模發展種植業對鹽池產生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圖b中所示黃河河床剖面的形成過程。

參考答案:

(1)(偏東南)南風盛行的季節為夏季,氣溫高;(2分)鹽池位於中條山的北側,(偏東南)南風的背風坡,(2分)氣流下沉,氣溫升高,降水少,蒸發旺,(2分)利於曬鹽。

(2)(甲河流域春季降水少)引水灌溉,導致入湖水量減少,湖泊面積縮小;(2分)(大規模發展種植業,破壞植被)水土流失加劇,入湖泥沙增多,(湖泊泥沙淤積嚴重)面積縮小(蓄水量減少);(2分)湖水鹽度升高。(2分)湖泊面積萎縮和水質變壞會使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環境惡化。(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

(3)黃河在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時由於流速快,而所經地段植被情況差,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2分)導致河流含沙量增大,(2分)當黃河進入下遊河段時,由於地勢平坦,流速變緩,於是大量的泥沙在此沉積,(2分)經長期積累,堆積在河床上,致使河床升高(2分);又由於黃河流量季節變化大(兩岸地區每逢汛期(豐水期)便面臨著洪水的威脅,) (2分)人們採取修築堤防的方式約束洪水,(2分)致使河床與兩岸地面的高差越越大,最終形成地上河。

典型例題四:(2019·四川高三)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黃河「病在中遊、根在泥沙、害在下遊」。長760多千米的下遊形成了寬3-20千米的地上河,一遇暴雨,河水猛漲,兩岸河堤隨時隨處都有決口的可能。有人建議在下遊將河床往下挖60多米,以徹底清理黃河沉積的泥沙。下圖為黃河流域示意圖。

(1)從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分析地上河「病在中遊、根在泥沙」的原因。

(2)分析黃河下遊流域面積小的形成原因。

(3)有人反對通過深挖河床的方式改變地上河,請簡述理由。

參考答案:

(1)黃河中遊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地表崎嶇,植被稀少,土質疏鬆,加之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為下遊地上河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沙源。

(2)下遊地勢平坦,流速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人工築堤束水,形成地上河;幾乎無支流匯入,流域面積小。

(3)土石方挖掘工程量大,投資大;挖沙量大,堆放困難;新泥沙沉積量大,清理效率低,見效慢;改變地上河的根本是治理中遊地區的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來源。

典型例題五:下圖為我國漢水中遊地區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判斷漢水自P點至Q點流經地區的地形類型,並說明判斷的理由。

(2)比較漢水中遊兩大支流南河與白河水文特徵的差異。

(3)Q點附近河床寬窄不穩定,沙灘羅列(如右上角圖)。當地居民有「高莫高於河沿,低莫低於山邊」之諺語,即平原部分離河愈遠則地勢愈低,至山邊為最低,分析其形成原因。

參考答案:

(1)盆地。理由:從(向心狀)水系或河流分布狀況判斷,該地形區北、西、東、南四周高,中間低;再從(200 m)等高線判斷,該地形區為盆地。

(2)南河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資源豐富,河流含沙量大,流程較短水量較小;白河主要流經平原地區,河流落差小,含沙量也小,流程較長水量較大。

(3)由於支流含沙量大,注入漢水帶來大量泥沙;漢水在本河段流經平原地區,流速較緩,泥沙沉積,河床抬高甚至形成河中沙洲。再加上季風氣候,降水變率大,常遭受洪水災害,沿河堤壩逐漸加高,造成平原部分離河愈遠則地勢愈低,至山邊為最低,造成河谷地貌的倒置。

典型例題六:(2019·四川高考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山藥屬深根性作物,莖蔓生,喜光,耐寒性差,忌水澇。河南溫縣地處豫北平原西部,北依太行,南臨黃河,具有獨特的土壤、氣候、水質等自然條件。溫縣鐵棍山藥主要種植在臨近黃河的衝積高地上,種植土壤為疏鬆沙土和粘性壚土。溫縣鐵棍山藥因其營養價值高、口感好、藥效高有史以來就是山藥中的上品。下圖為黃河下遊部分河段等高線示意圖。

(1)據圖判斷開封段黃河河床形態,說明其形成過程。

(2)分析溫縣鐵棍山藥選擇衝積高地種植的主要原因。

(3)壚土鐵棍山藥品質略高於沙土鐵棍山藥,但是人們多選擇沙土山藥做禮品,推測其原因。

(4)你是否贊成溫縣大規模擴大鐵棍山藥種植?請表明態度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地上河(懸河)。黃河以北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進入開封段地勢低平,流速變慢;沉積作用增強,沙沉積不斷抬高河床,人們為了防禦洪水不斷加高堤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地上河。

(2)高地土層深厚,有利山藥根系發育,地勢高有利排水,地勢高光照好。壚土鐵棍山藥品質略高於沙土鐵棍山藥,但是人們在選擇它們做禮品時卻多選沙土山藥。

(3)沙土疏鬆,山藥在沙土中生長阻礙小,沙土山藥表面比較光滑,山藥體更長,品相更好;兩種山藥品質接近。(壚土較黏重,山藥生長阻礙較大,山藥體容易產生彎曲和表面凹凸。品相不如沙土山藥好)

(4)贊成。理由:自然條件適宜。有利於山藥種植;溫縣鐵棍山藥品質好,價格高,擴大種植可以增加當地居民收入;溫縣鐵棍山藥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回答合理即可給分)

不贊成。大規模擴大鐵棍山藥種植易導致市場供應過多,價格下跌,收益降低;溫縣適合種植鐵棍山藥的土地有限,擴大種植容易因質量降低而破壞原有產品的聲譽;大規模擴大鐵棍山藥容易造成農業結構單一,抗市場風險能力降低;過度利用水土資源,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回答合理即可給分)

典型例題七:(2020·廣東高三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長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磯河段稱為荊江,千裡長江,險在荊江。長江荊江段河道曲折易變,蜿蜒蛇行,曾經有「十年九災」的說法;建國後,國家重點治理了「九曲迴腸」荊江,天鵝洲故道群是長江裁彎取直後廢棄的古河道,如今荊江部分河道成為名符其實的「地上河」。下左圖為「荊江治理示意圖」,下右圖 為「天鵝洲故道群示意圖」。

(1)分析荊江段河道曲折易變的原因。

(2)彎曲河道自然裁彎取直後,彎曲河道演變為湖泊。對此作出合理解釋。

(3)簡析荊江裁彎取直後利於航運的原因。

(4)解釋荊江部分河道成為「地上河」的原因。

參考答案:

(1)荊江河道地處衝積平原,堆積物質以泥沙為主,容易被侵蝕;地形平坦,河流侵蝕以側蝕為主(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河道更彎曲;流量季節變化大,洪水(泛濫)期河道易決堤改道等。

(2)裁彎取直後,新河道成為主河道,彎曲河道被棄;彎曲河道入口處流速變慢,泥沙不斷堆積,最終導致彎曲河道與主河道分開,成為湖泊。

(3)河道變直,長度縮短,縮短航運裡程;水流速度變快,泥沙沉積減少,通航能力提高。

(4)(荊江河床坡度小,水流速度慢,)河流從上遊攜帶的泥沙不斷沉積,河床逐漸提高,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

典型例題八:(2014·貴州高考模擬)(22分)讀下圖和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京津冀地區略圖。

材料二 唐山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鋼鐵產業是唐山經濟的支柱產業。2010年世界鋼產量排位,唐山一個市的產量,僅低於美國、日本等全國的產量,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鋼都」。

(1)分析圖中降水高值區的形成原因。(6分)

(2)石家莊以下的滹沱河逐漸形成了地上河或半地上河,簡析其形成原因。(6分)

(3)結合材料信息,分析唐山市鋼鐵工業發展的優勢條件。(10分)

參考答案:

(1)距海較近,海洋水汽容易到達;位於山地迎風坡,多地形雨。(6分)

(2)由於該段滹沱河流經平原地區,水流緩慢,河流攜帶的泥沙沉積,逐漸形成了地上河或半地上河。(6分)

(3)鐵礦、煤炭資源豐富;附近有灤河等河流流經,供水條件較好;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或京津唐工業基地),經濟發達,鋼鐵市場需求量大;海陸交通便利;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有大批熟練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鄰近京津高等教育地區,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等。(10分)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掃一掃上面二維碼加入學習吧。

適用對象:高二,高三全體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地理旅遊愛好者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處理。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水量平衡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文化與地理環境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雪線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地理環境特徵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氣系統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湖泊面積萎縮
    (任答其中2點)典型例題四:(2015·吉林高考模擬)(2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圖甲為世界某區域圖,圖乙為圖甲中M地氣候資料圖。烏倫古湖地處額爾齊斯河南部,屬於內流湖,湖水主要依賴烏倫古河補給。約一萬年前,吉力湖與烏倫古湖屬同一湖泊。之後,在外力作用下逐漸分離成兩個湖泊,其間有12千米長的河流溝通。烏倫古河汛期較旱,5月下旬~6月中旬的水量佔年水量的60%左右。下圖為烏倫古湖周邊示意圖。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泉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山準靜止鋒
    《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自然地理)》目錄2.《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人文地理)》目錄3.《中國地理小區域100例》總目錄4.《世界地理小區域100例》總目錄5.《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自然地理)》獲取方法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
    一條經歷長期發展過程的河流,兩岸常出現多級階地,由河流河漫灘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為一級階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見下圖。材料二:河流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河流在以側向侵蝕為主擴展谷底的基礎上,轉為下切侵蝕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灘或谷底平原,後者將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灘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圖a、b、c按順序表示河流階地的形成過程。
  •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下水庫
    典型例題一:(2019·山東高考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地下水庫是利用天然含水層、儲水構造、溶洞。或建築地下截水壩截蓄地下水而形成的貯水空間,並可與地表水聯合調度,是人類利用水資源的一種新途徑。華北地區是我國地下水庫建設和研究方面比較成熟的地區,建有多個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庫。
  • 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
    高考地理微專題12 氣候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高考地理微專題11 氣溫高考地理微專題10 降水高考地理微專題8 風向、風速、風能高考地理微專題5動物環境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塵暴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蓋沙面,設置石(草)方格沙障。典型例題二:(2019·雲南省玉溪第一中學高二月考)下圖為某年4月6日17時某區域地面天氣圖,虛線範圍內為圖示天氣系統引發的某種氣象災害實時分布圖。此前圖示區域大部分地區表土解凍,地表乾燥。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1)描述圖示區域的天氣系統及分布特點。
  • 2020高考地理地球小專題
    2020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複習方法,供大家參考閱讀!  高中地理的複習一直是文綜裡面最沒有章法可循的一科,尤其是系統性的總結很少,今天就精心總結了高中複習所需要的專題知識並分成專題,同學們可以對照著知識點來回憶所學內容,如果有忘記的,就標記下來著重複習,希望同學們能夠複習順利,爭取在地理科目不失分。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水鹽度
    (4)夏季近海區、外海區的表層海水溫度都比冬季高;近海區表層海水的氣溫年較差比外海區表層海水的氣溫年較差大;近海區表層海水的氣溫年較差北部大南部小;外海區表層海水的氣溫年較差南北差異相對較小。典型例題二:(2020·湖南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床特點及其意義
    參考答案:(1)島嶼群抵禦海洋風暴提供了天然屏障;涵養水源,調蓄洪水,防止洪澇;維護生物多樣性,發展旅遊  (2)河流寬淺;河道曲折;地上河,危害容易決口改道,形成洪水  (3)大壩:攔截和調節徑流,提高水位,增加航運能力;運河:完善水運交通網絡;閘門:防止因河流徑流減少而導致海水倒灌,地表和地下水以及土壤變成
  • 高考地理小專題——輪作
    材料一 江蘇裡下河地區及其周邊地區示意圖材料二 江蘇裡下河地區北至淮河入海通道(又稱蘇北灌溉總渠)、南迄新通揚運河、西抵裏運河、東界通榆河,區內海拔2.5米以下區域佔59%,湖蕩眾多、水網密布,而周邊地區海拔一般為3-8米,特殊的地理環境使裡下河地區洪澇災害頻發。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徑流量的時間變化
    典型例題一:(2015·福建高考模擬)(37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世界某區域圖(下圖)材料二 圖中A、B、C三座城市降水量統計表(單位:毫米)。(1分)典型例題四:(2019·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冰川分為海洋性冰川和大陸性冰川。海洋性冰川每年的積累、消融量很大,流動速度快,冰川末端往往能延伸到高山森林帶。大陸性冰川收入少支出也少,活動性弱,流動速度慢,冰川下限較高。
  • 高考地理小專題——運河.
    (4)(該國南部沿海少港口)H港依託沿海運河,成為南部沿海地區的貿易港口;M河流域廣闊,腹地廣,河道航運繁忙;H港位於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運河航運和海運的樞紐。典型例題二:2014年3月13日,由中國企業牽頭籌建的克拉運河開鑿工程已經開始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