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海伊: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書小鎮

2020-12-19 騰訊網

[摘要]1898年的《格列佛遊記》、1952年的《英國服飾》、1978年的《威廉·布萊克》……一大堆書只花了50英鎊。

海伊鎮城堡

騰訊文化作者 崔瑩 發自英國

新年第一天,我收到了一封「國王」的郵件。郵件來自英國書鎮王國海伊鎮的「國王」理察·布斯——多年前,二手書商理察·布斯買下海伊鎮的城堡,加冕稱王,宣布二手書鎮王國誕生。他還成立了議會,懸掛王國自己的旗幟。

他告訴我,他正在西班牙的陽光海岸馬貝拉,寫一本關於圖書復興和旅遊業改革的書。最近他忙的另外一件事,是到中國建立書鎮。

在旅行者寶典《孤獨星球:英國》中,位於英國西南部的威爾斯小鎮海伊鎮被定義為:古怪獨特的小鎮、世界二手書店中心。更令海伊鎮出名的,是每年5月為期10天的海伊文學節。2014年的最後一天,我慕名來到這個小鎮,清淨地淘書。我發現,每個書店背後,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

一家都是書蟲

格林威斯街角書店

格林威斯街角書店離鎮中心的停車場不遠。通常遊客一到海伊鎮,便會邁進這家店。書店是安東尼和他的好朋友一起開的。因為有腿疾,大多數時間,安東尼都坐在那裡安靜地看哲學書籍。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了30多年。

安東尼一頭白髮、滿臉白鬍鬚,有點像是《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學校校長。他最喜歡的書是《堂吉訶德》、《悲慘世界》和美國作家雷蒙德·錢德勒的現代偵探小說。「我的一生都在讀書。」安東尼感慨。

談到開二手書店的初衷,安東尼解釋,年輕的時候,他繼承了家人的大量藏書。他不想把這些書一下子處理掉,自己也不能從事重體力活,於是,開書店賣舊書便成了完美的選擇。安東尼在大學學的是哲學,多年過去,他說自己還保持著學生時代的生活方式。

儘管在海伊鎮生活了30多年,安東尼並不認為自己是本地人。他是愛爾蘭人,因為妻子的緣故才落戶海伊。安東尼的妻子也是書蟲,家裡還有一個小書蟲--他們的女兒。安東尼認為學校的教育是灌輸,他嚴禁女兒去學校上學,自己在家裡教孩子。他很驕傲地告訴我,女兒已經18歲,她對動物特別感興趣,養了三隻小馬。她自己也寫書,寫關於動物的小說。她的書稿最近剛完成,正聯絡出版社出版。

安東尼介紹,目前,他的書店側重銷售「便宜和輕鬆」的讀物,主要是科幻書、童書和犯罪小說。書的來源有兩個:一些人將書帶到店裡,賣給書店;因為搬家、親戚去世,人們打電話請書店處理藏書,店主上門收書。

或許是因為年底的緣故,小店裡冷冷清清,街上也看不到幾名遊客,與5月海伊文學節期間熙熙攘攘的人群形成天壤之別。但安東尼認為,文學節更像是「名人節」。來這裡的人並非對二手書感興趣,而是對名人感興趣。對小鎮的酒店、餐飲業而言,這是件好事,但賣書者可能會失望。令安東尼難過的是,他感到近些年喜歡看書的人越來越少——書已經不再是很多人學習的主要工具,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獲得信息。

安東尼回憶,在這個書鎮王國最興盛的時期,小鎮有30多家書店,目前只剩下10、20家。以前,書店大都只賣二手書,目前,書店多售賣出版社賣剩的書。對於國王布斯,安東尼充滿敬佩,畢竟是布斯的公關策劃將這個小鎮推向世界。「理察·布斯是能力最強的二手書商,他是名副其實的國王!」安東尼評價。

我在他家淘到了100多年前用雕版印刷的黑白插圖。插圖儘管紙邊泛黃,但印刷精美細緻,和現代印刷作品的質感迥然不同。2英鎊的標價,安東尼只收了我1英鎊。

國王要到中國建書鎮

書店「海伊的國王」(The King of Hay)

我從安東尼那裡得知,最近幾年,布斯把他的大書店和城堡相繼賣掉,只保留了一家很小的書店。布斯依舊是海伊鎮的國王,只是因為健康緣故到西班牙過冬,他的小書店「海伊的國王」(The King of Hay)照常營業。我找到這家書店,見到了國王的「第一大臣」帕特麗夏·達利。

達利已經在國王身邊工作了30多年,她給我講述了國王的故事:理察·布斯出生於1938年,是海伊本地人。1961年,他從牛津大學畢業。父母安排他擔任家族企業的會計,但是他只做了3天。他選擇擔任議員,後來又改行做起書商。他一直喜歡二手書,就買下小鎮廢棄的消防站,將其改造成二手書店。他到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國旅行,買回包括圖書館淘汰舊書在內的大量二手書。幸運的是,那時貨櫃已被廣泛使用,用比較合理的價格就可以將大量的書海運回來。

布斯的二手書店業不斷擴張,在最輝煌時,有100多人為他工作。上世紀60年代,布斯買下了海伊鎮的城堡。1977年4月1日,他宣布海伊鎮獨立,並自己稱王。這個公關事件為海伊鎮贏得大量的報導,世界各地的遊客蜂擁而至。達利評價布斯是個偉大的「公關手」,知道如何捕捉人們的想像力,另一個例子是,布斯任命自己的馬為首相--這是在效仿羅馬帝國大帝卡裡古拉,後者曾牽了一匹他最喜歡的種馬到元老院,對人們說:「我要提名這匹馬進入元老院,讓它成為你們的同僚。」

在國王的書店裡,我注意一些出版於一兩百年前的書和插圖。達利解釋,理察·布斯經常會收到一些古董書,但作為二手書商,他對普通的二手書更感興趣,而非昂貴的古董書。他的觀點是,要讓更多人在花費不多的前提下看到好書。

近些年,布斯的健康每況日下。他得過腦瘤,中過風。他賣掉了大書店和城堡,興趣點也發生變化——他現在更熱衷到世界各地打造書鎮。布斯一直信奉「二手書店只是旅遊業的一部分」,當來書鎮的遊客花1英鎊買書的時候,他們花10英鎊在書鎮的住宿和餐飲上。達利告訴我,2個月前,她和國王到達冰島,出席了將冰島南部小鎮塞爾福斯(Selfoss)打造成書鎮的儀式 。而最近,布斯也正忙於到中國打造書鎮的計劃。

達利也是一個愛書人,喜歡看神學、宗教學主題的書。早年,她原本申請到讀圖書管理學碩士的機會,但是柴契爾夫人突然砍掉很多獎學金,她喪失了機會。談到這個話題,達利依然充滿感傷。在這個行業工作了30多年,達利覺得二手書店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年輕人不像他們那代人那樣愛看書了,二手書店業越來越像是退休人員的事業,逐漸衰落……而當地政府對現狀也置若罔聞,政府極力資助亞馬遜的倉庫入駐小鎮附近的斯旺西(Swansea),卻不肯資助二手書店的運營。

達利告訴我國王的郵件地址,說可以向他了解在中國建立書鎮的信息。2015年的第一天,我收到了國王的兩封郵件,他沒有回答我的提問,而是宣揚自己的「王道」。他寫到:「我希望在中國大陸和臺灣都建立書鎮。書可以團結人們,但是大眾媒體更傾向於讓人們分離。詩人吉卜林曾經說過: 『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故而兩者永遠不會相遇』(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 and never the twain shall meet),他的觀點是錯的。書籍是國家文化的標識和符號,也是旅遊業的重要夥伴。」

「我相信,對圖書的去機構化是令圖書復興的關鍵,否則,圖書會持續貶值。我認為,通過大眾媒體傳播圖書的知識,比人們直接看書的效果差。通過社會媒體傳播圖書裡的知識,效果更差。不過,黑暗中總是有光明,圖書在全世界的力量會比某個國家大眾媒體的力量大——這也是我反對媒體的聲明。」

國王在郵件尾署名「理察·布斯博士、大英帝國員佐勳章獲得者、國際書鎮組織終身主席」。有趣的是,這個古怪的君主不喜歡大眾媒體,更不喜歡社會媒體,但他從來都擅長通過大眾媒體、社會媒體傳遞自己的主張。

在二手書店辦婚禮

來到海伊書鎮,遊客必然到訪由國王創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理察·布斯書店,如今,它的主人是美國女士伊莉莎白。在她的打理下,這家書店煥然一新,還增加了電影院和餐館。沒有任何預約,我慕名前往,在書店餐館裡見到了正在忙碌的伊莉莎白,她欣然接受了我十分冒昧的採訪。

伊莉莎白從小就喜歡看書,她是家裡5個兄弟姐妹中最大的一個,看書曾經是她逃避照顧弟弟妹妹的藉口。她喜歡的作家包括伍德霍斯、芭芭拉·皮姆,正在看的書是安吉拉·瑟克爾的小說《升高》(High Rising)。她也是《唐頓莊園》迷。

她原本是一位婚禮策劃師,因為丈夫是英國人,她嫁到了英國。在搬到海伊鎮之前,她和家人在倫敦生活了9年。他們很喜歡海伊文學節,每年都來。後來,他們計劃在這裡買個鄉下的房子過周末,結果,他們買下了這家書店。

伊莉莎白告訴我,2007年,她剛接手的書店很破舊,房頂上有洞,也沒有暖氣。她對書店進行了徹底的改造:採購新書架,鋪設新排水管道,安裝新窗戶。關於書架的擺設,伊莉莎白從都柏林三一學院的圖書館獲得靈感——她至今記得邁進那家圖書館的一刻:中間是悠長的過道,書架和過道完全垂直,淡綠色的壁燈……

她接手後,書店也從只賣二手書,轉變到同時賣新書。「來淘書的人有不同的喜好,有些人買給自己,有些人買書送人。我們把相關的二手書和新書放在同一書架上,把同一本書的3、4個版本放在一起,淘書人可以根據需要自己選擇。」2010年,伊莉莎白為書店增設了咖啡館。2012年,伊莉莎白又為書店增設了電影院。電影院放映經典片、商業片,也轉播英國皇家歌劇院、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演出。

伊莉莎白的丈夫畢業於劍橋,從事金融投資方面的工作,伊莉莎白評價搬到海伊生活的丈夫是「半退休」。「他對經營書店並不怎麼感興趣,但是熱衷小鎮的文化推廣,他正忙於海伊鎮城堡的修復項目。」2011年,他們從國王手中買下這座城堡。伊莉莎白透露,他們剛剛申請到英國彩票基金會的資助,會將城堡修復成展覽空間、博物館。屆時,城堡會成為教育中心、培訓中心,人們也可以在城堡內舉辦婚禮。策劃城堡婚禮可是伊莉莎白擅長的。

她又告訴我另一個好消息:自己的書店剛獲得許可,成為合法的婚禮場地。在二手書店舉辦婚禮?選擇這樣創意的人一定是愛書的人。

問到外地人在英國小鎮經營書店面臨的困境,伊莉莎白表示,「對於外地人而言,在海伊鎮開書店可能更容易,因為外地人不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可以翻天覆地地做一番,而不必擔心某些人的看法。我在這個小鎮沒有任何歷史,所以,對我來說,更容易給小鎮帶來一些變化。我也喜歡變化。」

今年57歲的伊莉莎白有3個女兒。大女兒正在過「間隔年」(Gap year),在書店咖啡館打工;二女兒在美國讀書;小女兒在小鎮上學。伊莉莎白告訴我,一本書決定了她大女兒的學業。 「明年秋天,伊麗莎會開始上大學。她要學古典文學,因為她讀了卡羅琳·勞倫斯的系列小說 《羅馬之謎》,那些發生在羅馬的神奇故事深深吸引了她。」

一本古董書賣了4000英鎊

阿迪曼和他的「合伙人」

27年前,德瑞克·阿迪曼和女友在海伊鎮開了第一家二手書店。現在,他們是海伊鎮三家二手書店的主人。他們的兩個孩子已經長大,但是兩人至今不肯結婚,而是愉悅地互稱對方為「合伙人」。

阿迪曼是土生土長的海伊人。1976年,他開始在二手書店工作。1987年,他和「合伙人「開了這家阿迪曼書店。在海伊書鎮,這家書店是由同一主人掌管、經營時間最長的二手書店之一。他們經營的另外兩家書店分別叫「阿迪曼書店的附店」(Addyman Annex)和「謀殺與故意傷害罪主題」書店(Murder and Mayhem)。阿迪曼告訴我,他大概擁有8萬冊圖書。

因為網際網路的影響,阿迪曼表示,來海伊書鎮淘書的人明顯減少,二手書店的主人也多是像他這樣的老人。不過,阿迪曼自我解嘲:可能因為年輕人沒有資本,40多歲的中年人才會考慮開書店。這不是「中年危機」,而是在這個年齡,他們才有經濟自主權決定幹點別的。

網絡、電子書,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這令阿迪曼無奈,但他並不悲觀。他認為,越來越多的人會認識到電子讀物、電子書的缺陷,比如,電子書一點都不好看,它們沒有靈魂——不過是一塊塑料,並很可能會發生故障,但是紙質書絕對不會。

阿迪曼發現,在過去幾年裡,二手書店業在復興。「雷·布雷德伯利寫了一部很精彩的小說《華氏451》,關於控制與對抗,人們終會意識到他們的生活被屏幕緊緊地控制,無論是手機、計算機,還是iPad……人們已經希望回歸現實,讀紙質書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年輕時,阿迪曼經常走家串巷收二手書,如今,他更看重二手書的質量,而不是數量。大多數情況是,書鎮附近的居民會將不需要的書送到他的店裡。阿迪曼的日常工作包括賣書、買書、給書分類、貼標籤、將書擺放到書架上、保持書店內的整潔。這早已成為他生活中的樂趣,「因為你從來不知道哪些書會被送到店裡!」

在過去幾十年,他收到過阿瑟·柯南道爾《巴斯克維爾獵犬》的首版書、畢翠克絲·波特的首版童書、C. S.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首版書、弗萊明的詹姆斯·邦德系列首版書。阿迪曼從16歲開始工作,沒上過大學,他說能夠在二手書店接觸這些影響世界的珍貴作品,自己很幸運。

他回憶,「今年年初,我收到一本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在路上》的首版書,書中有他本人的籤名。我讀過傑克·凱魯亞克的傳記,看著他的字跡,感到特別興奮。」阿迪曼告訴我,他收到的一本最珍貴的書,是來自衣索比亞的《聖經》。這本《聖經》是英文版,扉頁有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的籤名。他把這本書拿到拍賣行拍賣,賣了4000英鎊。

阿迪曼和女友有兩個孩子, 兒子在倫敦開餐館,女兒在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學話劇表演。「開二手書店的另外一個好處是,當孩子們 提出想看什麼書時,老爸會從自己的書店找到這些書,郵寄給他們。」

結束採訪,我用半天時間在海伊鎮的書店淘書,收穫1895年出版的《哈珀雜誌》歐洲版半年合刊、1898年的《格列佛遊記》、1965年的《英國兒童服飾》、1952年的《英國服飾》、1984年的《莫裡斯·普雷德加斯特的藝術》,以及1978年的《威廉·布萊克》,總共只花了50英鎊。

本文系騰訊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否則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英國小鎮:「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書店」
    英國威爾斯的海怡小鎮只有1500多位居民,卻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書店」,每年吸引超過100萬遊客,我也是其中之一。  用「鋪天蓋地」來形容這個小鎮上的書店,一點兒也不為過。
  • 英國小鎮海伊的舊書店:「策劃」出來的舊書之都
    英國有個叫海伊的小鎮。別人逛街購物,我則參觀書店,買不買書倒在其次,進去看看感受一下異國書店的環境,哪怕是聞一聞紙張油墨的味道也好。在法國羅浮宮的書店裡,在法蘭克福的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在布魯塞爾皇宮廣場的舊書攤前,都曾留住我的腳步,讓我忘記時間,有好幾回都差點走失。  但我一直沒忘那個賣舊書的海伊小鎮。因為,我每到中國書店就會不自覺地想到它。我幻想有一天能去英國,一定要到這個小鎮看看。
  • 舊書店:書店遊記,一直沒忘記那個賣舊書的海伊小鎮
    但布斯是頗有心計的人,不甘心在小鎮守著舊書店默默無聞老死一生,於是經過一番精心「策劃」,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一個「愚人節」到來之際,他突然宣布小鎮要「獨立」。聳人聽聞的消息一出,媒體便像蒼蠅似地撲將過來,一通立體式的爆炒轟炸之後,布斯暗自竊喜。因為,傳媒對小鎮的大肆報導等於做了回免費宣傳,全世界都知道了英國有個海伊。布斯達到了目的。海伊小鎮鬧獨立是假,要做專賣舊書的「王國」是真。
  • 在這二手書王國,殘害書店健康的KINDLE禁止入內
    有一位名為理察布斯的年輕人,牛津大學畢業後,他回到家鄉威爾斯的海伊小鎮收購舊書,決心要將海伊鎮打造成一個二手書鎮。可是舊書生意不景氣。布斯的舉動被西方媒體免費宣傳了一場,海伊這個小鎮不僅從此名揚天下,成了「舊書之都」,而且布斯本人也真的成了「書鎮的國王」。
  • 淘出舊時光:在店貓穿梭的英國二手書店邂逅驚喜
    蘇格蘭小鎮Wigtown的書店蘇格蘭小鎮上的二手書店我在英國生活了10多年,最大嗜好是愛上了淘書,尤其是淘插畫書。,匯聚了30多家二手書店,堪稱英國最大的二手書王國。布斯一直信奉「二手書店是旅遊業的一部分」,當來書鎮的遊客花1英鎊買書的時候,他們會花超過10倍的錢在書鎮的住宿和餐飲上。每年夏天,海伊鎮會舉辦海伊文學節,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會在這裡做講座、籤售。那期間的小鎮住宿日日爆滿,愛好文學、喜歡淘書的遊客不得不在附近扎帳篷露營。
  • 全球10大最美的書店,南京先鋒書店上榜,你去看過書嗎?
    3、威尼斯Libreria Acqua Alta書店:威尼斯Libreria Acqua Alta書店是全球唯一一家開在水下的書店,為了避免漲水打溼書本,老闆別具匠心的將書籍都裝在浴缸裡,走進Libreria Acqua Alta一眼就能看見各式各樣散發著歷史氣息二手藝術畫冊和書籍。
  • 大學生創業項目,大量收購校園二手書,做校園二手書最大的中間商
    項目背景每一個學期的開學時候,都是校園二手書交易最頻繁的時候,一是高年級的需要處理過時的教程,二是低年級為了節省錢而放棄買新書轉為買二手書,但是目前校園上的二手書交易基本上是個人到個人的,並且每個人的價格都不一樣,那麼作者心中突然有那麼一個想法
  • 應奇:探訪挪威最大的二手圖書市場
    5月初的某天晚上,有一位書迷在他平日棲居的千島新城例行散步時,偶然在本地的一家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華社的消息,報導的是位於挪威西部的一個名為菲耶蘭德的小鎮,因為那裡有一個挪威最大的二手圖書市場,這個小鎮就被稱作書鎮。這個報導還配發了一張圖片,圖上是一名讀者正在兩長排高及屋頂的書架間專心挑書。
  • 二手書,舊書攤
    微信讀書最大的好處是方便,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可以讀;還可以隨時做筆記、寫心得,和書友交流一二;更好的是基本不用花錢,讀書時長可以兌換書幣,我一年讀了115本書,不僅沒花一分錢,帳戶裡還有結餘。最近聽了吳曉波的《激蕩十年,大水大魚》,很精彩。想讀他早期的《激蕩三十年》,一套兩冊,微信讀書要賣76元,我的帳戶餘額不足。免費讀書久了,要自掏腰包去買,竟然覺得肉疼。
  • 大學生「創」出全國最大二手書交易平臺
    南昌就有5個大學生嗅到了商機,他們創新創業的目光跳出了傳統的校園市場,聚焦到網際網路上的市場。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團隊,由最初拼揍2萬元組建舊書網站,經過8年堅守與拓展,打造出一個全國最大的二手書交易平臺——「有路網」。
  • 二手書店裡淘出英國插畫書的秘密
    一本送給愛書人的《英國插畫書拾珍》由三聯書店出版,9月1日,《英國插畫書拾珍》作者崔瑩做客單向空間·愛琴海店,與讀者聊聊這些插畫書背後的故事。活動還邀請到資深出版人汪家明、裝幀設計師魯明靜、資深媒體人潘採夫,暢聊插畫書的文化和歷史、插畫與設計、英國淘書經歷等有意思的話題。
  • 賣了二手書,能賺回來一套房
    我頓時一臉懵逼:為什麼二手書比原價還要貴?還貴十幾倍?這不符合常規啊。  上網一搜發現,現在二手書並不比新書便宜,因為有的書有稀缺性,還帶有情懷。  北大經濟學教授薛兆豐曾經說過:「這個世界的任何商品,其價值都是因人爭奪產生的。」  果然是需求決定價格。  英國的一家名為「圖書世界」的公司就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把二手書轉化成了大生意。  去年,「圖書世界」只賣出了20%的二手回收書,但營業額卻超過了8000萬美元,可以說是很可觀了。
  • 二手書電商爭「輕重」 最大分歧是自營或平臺模式
    二手書雙雄  一過8月中旬,大學校園裡立刻就重新熱鬧起來,圖書館和宿舍告別了短暫的寧靜。北京商報記者在中國人民大學碰到大二男生楊同學的時候,他正在宿舍樓下曬被子,滿頭大汗的他談起網購二手書顯得很健談:「因為開學時往往要買選修課的教材,所以經常到網上購買二手書,一年大概要花上幾百元。」
  • 曬書:這些來自全球的有趣二手書,大開眼界!
    我,嗜書如命。在我的藏書裡,有相當一部分是二手書,來自世界各地。我在巴黎跳蚤市場淘書時拍攝,左邊白髮的是店主,正在幫客人推薦書淘二手書的習慣,是自小養成的。小時候,我家附近有一條街,是二手書攤的集散地。每天放學後,沿著露天的菜市一直走,沿途是泥土、植物和魚蝦鮮肉混雜的味道。
  • 買書借書?新書二手書?紙質書電子書?讀書,你選對方式了嗎?
    閱讀以前買書基本都是網上選的新書,但筆者最近淘了幾本二手書,發現了另一番新天地。二手書市場從之前的二手書店,漸漸轉移到了線上二手書市場。當年讀大學的時候,校園周邊就有很多二手書店,一般都在偏僻的角落裡,書架上堆滿了各種舊書,對於很多囊中羞澀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精神慰藉的天堂。這裡不僅有各種課外書、小說、散文,還有各個專業的輔導書,專業書新書基本都要幾十塊一百多,在這裡幾塊十幾塊就可以買到,同時不影響閱讀質量。
  • 「願書比人活得更長久」
    新華社資料片  桂濤  蘇格蘭西南小鎮威格敦本來與書無緣。  小鎮濱海,有兩個在當地知名的船塢,歷史上擅長農業,偶有貿易。鎮子周邊的牧場上牛羊四散,不到1000個居民在工作與農忙後向來靠火爐、威士忌酒和《蘇格蘭人報》打發漫長的冬季。
  • 孔夫子舊書網二手書置換售賣活動
    一、活動介紹二手書置換售賣活動是孔網結合本次書市的「閱讀新生活,閱讀新主張」主題,孔夫子舊書網在結合傳統紙質閱讀的基礎上,響應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閱讀新主張——低碳閱讀」的口號,號召民眾來讀舊書、借書讀、換書讀,讓手裡的閒置書流動起來,降低購書成本的同時減少碳排放,為保護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貢獻力量
  • 線上二手書隱形騙局不斷
    但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己在線上購買二手書時遭遇騙局,最終導致錢貨兩空,而這並非個例,匯錢不發貨、盜版冒充正版等情況均不時發生,這反映出線上二手書市場熱度不斷攀升的背後,隱形騙局層出不窮。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針對市場上對於二手書的購買需求,為了更加便捷地實現交易,除線下的舊書市場、二手書書店外,更多交易已轉移至線上網際網路平臺,不僅包括論壇、貼吧等社交網站均出現關於出售二手書的帖子,現階段國內還已經出現多個專門的二手書交易平臺,如孔夫子舊書網、有路網等,與此同時還有創業者將二手書交易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接連設計推出交易平臺或提供相關服務。
  • 二手書市場也瘋狂!一本書賣到86萬元!網友:最「貴」回憶殺……
    二手書市場也瘋狂!一本書賣到86萬元!網友:最「貴」回憶殺...從古至今,書籍不僅記錄歷史、傳播信息和知識,也是一個時代情感和精神的記憶。如今,大多數人的生活變得更加數位化,而依舊有人願意花大價錢重溫過去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