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一個有料的人
● 作者 | 白菜 ● 責編 | 維小維
「堅持原創的公眾號不到7%,你真有眼光」
這是「維小維生素」第412篇原創文章
買了兩本二手書,
我發現了一個商機
618那陣子,我就按照大咖推薦的書單買了幾本書。
買書這個東西嘛,還是那個套路,離不開京東、噹噹和亞馬遜,看哪家便宜就買哪家。
正當我為自己的機智拍手叫好時,一本名叫《獎勵的懲罰》的書讓我三觀碎了一地。
是的,你沒看錯,一本定價20元的書,居然被賣到了300塊以上,翻了17倍之多。
還有《思維改變生活》這本書也是,原價38元的書,居然售價高達407元。
我頓時一臉懵逼:為什麼二手書比原價還要貴?還貴十幾倍?這不符合常規啊。
上網一搜發現,現在二手書並不比新書便宜,因為有的書有稀缺性,還帶有情懷。
雖然價格比新書還高,但是也有人爭先恐後地購買。
北大經濟學教授薛兆豐曾經說過:「這個世界的任何商品,其價值都是因人爭奪產生的。」
果然是需求決定價格。
英國的一家名為「圖書世界」的公司就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把二手書轉化成了大生意。
去年,「圖書世界」只賣出了20%的二手回收書,但營業額卻超過了8000萬美元,可以說是很可觀了。
這家公司每天會從英國各地的慈善商店收集二手書,篩選出有收藏價值的圖書,然後進行轉售。
比如:
伊恩?弗萊明創作的首部007系列小說《皇家賭場》,第一版現在的售價達到近2.4萬美元。
第一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銷售價高達86萬元人民幣。
想一想,一本二手書的價格可以買一套房。
如果你也有這些書,是不是已經沉浸在一夜暴富的竊喜中?
從這些書的稀缺性,足以見得二手書市場還是有很大的商機的。
那我們普通人有機會操作一波嗎?
我發現,抓住兩個亮點即可。
掌握信息差的中間商,
才能賺差價
說到二手書市場,我想起來大學同學老白。
老白讀大學時擔任年級學習委員,負責收集老師的PPT資料,低價購買師兄師姐的試卷和學習筆記,然後複印裝訂成冊。
有幾頁的試卷,也有幾十頁的重點指南,價格在5-10塊不等,大家自願付費購買。
四年大學下來,他掙了1萬塊。雖然金額不大,但是他發現了中間商的致富機會。
所謂中間商,就是低價買入,高價賣出,對方並不知道的,你都知道。
利用這點,他大學畢業後回到老家,開了一家二手書店,對於按「公斤」的價格收書,然後賣出賺差價。
他是這麼做的:
1、將重心放在學校周邊的小區,或者教師公寓,因為這些地方知識分子比較集中,而且書籍保存完好。
他走遍各個小區,還跟學校的保安搞好關係,有哪家要賣書就通知他,他提供上門服務。
2、跟縣城的各大書店都有密切的聯繫,有一些包裝破損、被老鼠啃過、沾有汙漬賣不出去的書,他也提供上門收書服務。
能放在收購店賣的,就當二手書賣掉,賣不出去的,就當廢紙處理掉。
3、把自己的二手書店打造成單向街書店+星巴克的結合體,讀者休閒或者辦公結束後,大多都會順便挑幾本書回家。
老白跟我說,他每天差不多能賣出50本書,有些稀缺書的標價是原價的5倍,有些舊書的價格只是原價的1/3,但是都遠遠低於收購價。
算下來,每個月淨利潤超過2萬。
不是所有的中間商都能賺差價,只有掌握信息差的中間商,才能持續賺取差價。
莉莉絲遊戲CEO王信文曾經說過:
什麼是競爭格局?
說白了就是三件事:第一,成功;第二,如果不成功,下限在哪;第三,如果成功了,上限在哪。
成功率、下限和上限,都是越高越好
信息差越大,上限越高,競爭格局也就越大。
比共享經濟更容易變現的,
是循環經濟
我發現,現在是兩極分化極其嚴重的時代,一半人忙著消費降級攢錢買房,另一半人想著消費升級享受自我。
但是這都帶來一個問題:供需不匹配。
經濟高速發展時,人們對未來感到樂觀,就會進行大規模消費,導致消費過剩;
但是一旦經濟開始低迷,人們就會反思、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
消費降級的人巴不得買一些更便宜的東西,而消費升級的小夥伴又擔心閒置物品太多不能變現,這個時候,二手市場的潛質就展現出來了。
共享經濟開始退潮,循環經濟陸續崛起。
就拿我們開頭說過的二手書來說,它有一個好處:可以循環流動,而且不用擔心消費下行。
所以很多人寧願放棄新書,也要體驗二手書。
我想到了最大的循環經濟平臺——閒魚。
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閒置物品的交換,
有人虧本把東西轉讓給需要的人;
有人把家裡的冰箱折舊賣錢;
有人賣掉了單人床擴大了家裡的堆放空間;
還有人有人零中介費租到了房子。
循環經濟的未來有多好呢?
閒魚總經理諶偉業是這麼說的:「年輕人越來越自信,也會更加喜歡閒置商品置換,5到10年內,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我曾經在閒魚上掛出了自己的手帳學習筆記,本來標價10元,沒想到才過了半天,就有人出到40了,而且還有逐漸上漲的趨勢,還有人想加我微信詢問學習方法(嗯,我似乎看到了更多的致富機會)。
很多時候,當你以為家裡的東西只是破爛還佔地方的時候,說不定它還能變廢為寶,產生更大的價值。
所謂的垃圾,其實都是放錯位置的寶貝。
寫在最後
其實,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一手和二手價值之分,有的是整合資源、另闢蹊徑的思考能力。
這才是我們身上最值錢的東西。
挖掘產品的稀缺屬性,抓住用戶的需求心態,再加上舉一反三的創業思維。
你會發現,其實真正的商機,就在不經意的身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維小維生素。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