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生活志,帶你開啟詩意生活
點擊音頻,邊聽邊看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與丈夫分別後,因思念而作此詞,確是「一種相思」,卻哪來的「兩處閒愁」呢?
金玉良緣泛指世間美好的姻緣,在我看來「金石良緣」卻是比其更為良妙、篤定。
李清照與趙明誠之間的愛情可謂金石良緣。
趙明誠是研究金石的大家。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金」,主要是指青銅器及其銘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當然廣義上還包括竹簡、甲骨、玉器、磚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金石學興起於北宋時期,其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推向成熟離不開歐陽修、趙明誠的研究推廣,歐陽修的《集古錄》和趙明誠的《金石錄》也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
趙明誠作為一名考古學家、古文字研究家,自然對藝術有著至高的追求,與李清照在文學修養上也會產生強烈的共鳴。而李清照在婚後受丈夫的影響,也對金石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新婚燕爾,別人都是花前月下,你儂我儂,遊山玩水,享受榮華……按說李趙兩家都是高官貴府,享樂自是任由他們,但人家偏不。李趙兩人家教甚嚴,趙父趙挺之只會給予他們有限的生活費,而趙明誠還在太學讀書,沒有經濟來源,兩人生活相對拮据。但匱乏的條件影響不了二人「學習」的熱情,每逢初一、十五趙明誠從太學告假歸家與妻團聚時,都會典當幾件衣物換些錢,然後興高採烈的跑到大相國寺買些碑文和果實,回家和李清照夫婦二人「相對展玩咀嚼」,徹夜研究,無比快樂。
趙明誠影響李清照愛上品鑑金石,那李清照就教習趙明誠作詩填詞。開始趙明誠還不服氣妻子在詩文上的造詣高於自己,便要與其一比。在讀過《醉花陰》後: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閉門三天,填了50首詞,又把這首詞摻雜其中,拿給評論家陸德夫品鑑。陸閱後說,只三句最佳,便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從此趙明誠對自己妻子的德才心服口服,且還逢人便誇「我老婆填的詞最是精妙」。
最好的愛情不僅是遇上最好的你,還是因為你讓我變成更好的自己。
趙明誠受李清照才學影響,潛心創作,最終編得《金石錄》,為後世考古學奠定基礎,留下彌足珍貴的文獻;而李清照也受丈夫影響,愛上金石學,成為金石學大家。除被後人贊為「千古第一才女」的詩詞外,還在其丈夫離世後對其遺稿《金石錄》作最後的筆削整理,表進於朝,印製出版。並寫下夫婦二人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過程、寫書經過與婚後回憶的《金石錄後序》。夫婦二人相互進取,互相成就,這就是最好的愛情。
二人清新雅致、琴瑟和鳴,連平日的遊戲都高雅的與眾不同。
他們常玩的一種賭書喝茶的遊戲。隨便說出一典故,然後說出此典出自哪本書的哪一頁哪一行,贏的人才能吃茶。李清照才思敏捷,常常搶在丈夫之前答出,便興奮的去搶茶,一得意便會開懷大笑,笑得花枝亂顫,往往茶還來得及喝便灑的滿懷都是,趙明誠見狀更是捧腹大笑。兩人笑作一團,快活比神仙。後來納蘭容若在懷念妻子時寫「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便是引用與此,可見仙羨之情。
於是李清照敢寫「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她信任丈夫與其分開後,對她的思念與她的相比,只會更為濃烈。
這樣互敬互愛的人間仙侶才能結下金石良緣,怎能不對其心生羨慕、許得同願呢?
願你也能得償所願。
你有最受感動的詩想分享給大家
你也躍躍欲試想讀一篇詩給大家聽
你最近有一些生活感悟
歡迎分享給我們,我們會選擇刊登
詩詞生活志,屬於大家的生活日誌
喜歡本篇,還請留言點讚或分享給你的朋友,比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