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婉約清麗賢淑剛毅,獨樹一幟唯我易安

2020-12-17 琚絲桐說文史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每每吟誦李清照這首《一剪梅》,心中不免湧現一種淡淡的,雅致的,從容的,唯美的悲憫之情,同時令人浮想聯翩……

在中國文學史上,唐詩與宋詞是兩座無與倫比的高峰。正如唐朝和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富盛名的繁華昌盛朝代一樣。

唐詩宋詞卷帙浩繁,選其中精華者也有數百上千首。但是,其中的女性作者卻鳳毛麟角。

而李清照,不但躋身於作者之中,還是極負盛名的宋詞「婉約派」代表之一。

如今人人皆知史上有四大美女,其實史上還有四大才女。她們分別是: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四人中若論文採水平及影響力,李清照毫無疑問當屬第一。

關於蔡文姬,幾年前我曾寫過一本小說《亂世紅琰蔡文姬》(已出版)。當時就想再寫一本李清照的書,還搜集了一些資料。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動筆。但是,對李清照一直心存崇敬之心。她那些別具一格的詩詞在我心中佔據了一個重要位置。

今日看到頭條關於詩詞的徵文,易安居士的生平及詩詞忽然間全都漫上心來……

1 出身名門世家,天資聰穎好學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個少年聰穎之人。除了考中進士,他還是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蘇軾的學生之一。蘇軾曾寫過《與文叔先輩》、《與李先輩》兩封信給李格非,稱讚他「新詩絕佳,足認標裁」。 蘇軾仕途順利時,曾多次提攜推薦他。。

李格非曾經做過地方小官,如管理戶籍的司戶參軍,試學官,鄆州教授等。後來又到都城做過一些與編纂書籍有關的官,還當過禮部員外郎。

他是個清正廉潔的書生,既不想向上鑽營升遷,也不想阿諛逢迎任何人。但後來他還是因朝廷內部黨爭受到牽連,被免官驅逐回鄉。總而言之,他是個官場上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

不過李格非似乎對此並不在意。他只對舞文弄墨著書立說感興趣。因此他家藏書特別多,他本人的著作也不少。據《宋史·藝文志》記載,李格非的著作竟有《禮記精義》十六卷。

李格非結過兩次婚。前妻是當朝丞相王珪之女,可惜很早就去世了。後來他又娶了王拱辰孫女。王拱辰是個天才,19歲就以第一名考取進士,後來又中了狀元。他曾進入翰林院,也當過御史中丞。有此家庭薰陶,他的孫女兒想必也有文採。

史書上沒有明確指出李清照的生母是哪一位,為此引來不少推斷猜測。

南宋杜大珪編寫的《名臣碑傳琬琰集》中,有一篇關於宰相王珪的《王文恭公珪神道碑》,裡面記載著:「女,長適鄆州教授李格非,早卒」。但沒提到嫁給李格非的王珪之女是否生下了女兒。

《宋史.李格非傳》則明確寫著:「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女清照,詩文尤有稱於時,嫁趙挺之之子明誠,自號易安居士「。

看起來李清照象是王拱辰的曾外孫女。但人們按照時間推算,又發現李清照的生母應是王珪之女。

不過,無論是誰的後代,李清照的母親都出身高官或士族之家。加上父親李格非這個標準文人,她在文化方面的遺傳基因應該是非常優秀的。自幼跟隨父母生活在汴京城裡,每天既有書香墨染浸淫,出門又見繁華街市,為她的創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和較高的起點。

2 奇才驚豔京師,非凡嶄露頭角

在家庭薰陶下,李清照這個「小荷「終於露出了尖尖角。在她大約十六七歲時,就以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詞驚豔了京師。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詞幾乎用白描手法寫出了一個少女醉酒後晚歸的情形:因為醉酒頭腦不清醒,她把小船駛進了「藕花深處「。然後她使勁兒划槳——爭渡,想儘快擺脫被絆住的蓮藕,沒想到槳聲把附近的一群鷗鷺鳥兒驚得撲啦啦飛了起來。

多麼清新有趣的一組「鏡頭」——我們面前立即出現了一位妙齡古裝少女拼命划槳的場景。

李清照還有一首更著名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的發表時間應該也比較早。大約是她和趙明誠結婚前後。

前兩句中,「雨疏風驟」和「不消殘酒」,讓一個沉醉後未完全清醒的慵懶女性躍然紙上。「捲簾人「看樣子是丫鬟之類。這首詩的點睛之句是」綠肥紅瘦「——好一個綠肥紅瘦!語言能力真令人叫絕……

宋朝王灼在詞曲評論筆記《碧雞漫志》中評論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宋朝朱彧也在《萍洲可談》中稱她「詩文典贍,無愧於古之作者;詞尤婉麗,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見其比」。明代蔣一葵在其所著的《堯山堂外紀》中提到李清照的詩詞時說:「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通過這些美妙的詞中顯現出的清新或慵懶畫卷,可以看出李清照少女和新婚後的青年時代生活是幸福和愜意的。兩首詞都寫到了「醉酒「,可見李清照很愛喝酒——在無憂無慮中恣意地生活。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婚姻,可謂是「門當戶對「。李清照之父是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為吏部侍郎。相當於一個是司局級,一個是副部級。兩個父親都是清廉之官——「趙、李族寒,素貧儉」。但兩人情投意合琴瑟和諧,對於文學藝術的共同追求使他們心心相印。

關於二人的戀情,元代《琅嬛記》中還有一個故事:趙明誠做了一個白日夢,元宵節在相國寺賞花燈時認識了李清照。因李清照已由詩詞聞名,趙明誠一見之後便心生愛慕。回家後趙公子不便向父親直說,就讓父親猜字謎:「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委婉地向父親提及此事。趙挺之一看恍然大悟——詞女之夫,原來兒子看上了李清照!於是立即派人向李家求親。

婚後的趙明誠還在」太學「讀書——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生,沒有任何收入。於是,每逢初一、十五他告假回家與妻子團聚時,倆人常先去典當幾件衣物換點錢,然後步入熱鬧的相國寺市場,買回喜愛的碑文和果實,夫婦倆邊吃零食邊鑑賞——「相對展玩咀嚼」,好不快活。

兩人的愛情真可謂情投意合,相濡以沫——今天的我們看了依然為之感動。

3 家族命運跌宕,夫妻隱居田園

趙明誠畢業後入職為官——當上了公務員,夫妻倆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些。

但是,在朝堂激烈黨爭中站錯了隊的李清照父親,慘兮兮地被撤職並趕出了都城驅逐回老家。李清照情急之下,曾給當時官運亨通的公公趙挺之寫詩求助。李父的兩位朋友曾發文記錄此事,說詩中有「炙手可熱心可寒」及「何況人間父子情』『等句。

誰料世事無常。半年後,趙挺之也陷入與權臣蔡京的較量,最終也敗下陣來,於鬱鬱寡歡中去世。此時的李家卻被平反,準許回到都城。

李清照選擇了跟隨趙家回到青州鄉下。二人很快適應了寧靜的鄉間生活。由於敬仰陶淵明和李父的好友晁補之,李清照給居室起名叫「歸來堂「,並自稱「易安居士」。他們一直在此居住了13年。

關於青州的生活,李清照在《金石錄後記》中寫道:「後屏居鄉裡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籤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

趙明誠是狂熱的金石愛好收藏者。李清照也「夫唱婦隨」,跟著他玩起了金石。他們把全部精力和金錢都投放在金石、字畫和古玩上。每當獲得一本奇書或器物,便共同勘校整理,仔細把玩評價。夫婦二人常坐在歸來堂中烹茶對弈。有時則指著滿屋書籍互相拷問對方,猜中的人先飲茶為樂。

總之,他們過的是物質清貧但精神富有的神仙日子。在親密無間的時光中,李清照幫助趙明誠完成了重要著作《金石錄》。

後來趙明誠又恢復官職,常常到外地上任。李清照思夫心切,把深秋重陽節的寂寞和惆悵寫成了一首《醉花陰》,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中的思戀與落寞之情達到了極致。幾乎她的每首詞都有這種清新脫俗,令人驚豔叫絕的詞句。

趙明誠看到後暗暗叫好。他也閉門謝客構思多日,寫出一首自以為不錯的詞。然後連同李清照的《醉花陰》一起拿給好友品評。誰知朋友看後卻說:這兩首詞中「只三句絕佳。」

趙明誠忙問哪三句?朋友說:「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看到這裡,禁不住想起《紅樓夢》中黛玉替寶玉寫的詩,也是一眼就被人挑出來了。

李趙夫婦情比金堅。兩人的感情還見於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本文開篇引用的《一剪梅》。其中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細膩真實表露也讓人拍案叫絕。

4 山河破碎流離,夫逝寂寞難捱

李清照44歲時,宋朝遭遇了奇恥大辱的「靖康之變」。二位皇帝被擄走,北宋朝廷崩潰。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立了南宋。

趙明誠被委任為江寧知府兼江東經制副使,急忙趕去上任。因不想遭金人殺戮,李清照不得已獨自整理書籍藏品南遷,去追隨夫婿。。

趙明誠只做了一年的江寧知府,便因沒能制止叛亂,且棄城逃跑丟了官。可見他並不適合做需要肩負重任的地方官。李清照想必也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

李清照曾寫下"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斷句,借晉朝人物痛斥以趙構為首的南宋投降派,呼喚保家衛國的中流砥柱式英雄人物。

逃難當中,難抑憤懣的李清照寫下了力透紙背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每每閱讀這首詩,都令我心潮起伏,振聾發聵!我仿佛看到楚霸王橫刀立馬,仿佛看到李清照揮淚遙望北方……她或許在想,如果自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該有多好……

作為詞人,李清照的詩流傳下來的詩並不多。但僅僅這一首,足以蓋過多少七尺男兒的大作!

不久,趙明誠又接到南宋任命前往湖州上任——或許是國難當頭急需人才。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記》中記錄了兩人分別時的情形(譯文):

「他穿著夏布衣服,翻起覆在前額的頭巾,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射來。此刻我情緒很不好,大喊道:假如城裡局勢緊急怎麼辦呀?他伸出兩個手指遠遠地應道:你就跟隨眾人吧。萬不得已先丟掉包裹箱籠,再丟掉衣服被褥,再丟掉書冊捲軸,再丟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廟祭器和禮樂之器,必須抱著背著,與自身共存亡!說罷策馬而去。七月底,他來信說病倒了。我又驚又怕立即乘船東下,一晝夜趕了三百裡。到達以後,方知他是瘧疾加上痢疾,雖服了大量柴胡、黃芩等藥,但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我不禁悲傷流淚,也不忍心問及後事。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來,取筆做詩絕筆而終「。

從此這一對神仙情侶就天人永隔了。

5 孤苦伶仃漂泊,傲世絕不苟同

丈夫去世時李清照已46歲。她把趙明誠安葬後,便追隨流亡中的南宋朝廷由建康(南京)到浙東,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避難奔走中金石藏品一概丟失。

亡國之恨與喪夫之哀,以及孀居之苦讓她痛徹心扉。於是寫下了著名的作品《聲聲慢》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她的詞向來不拘一格,開篇就是七個疊加字,從未有人如此大膽用過。但也就是這種風格,把她的愁苦、寂寞、冷清,以及無處傾訴的悲情發揮得淋漓盡致。

就在李清照無比孤寂時,一個叫做張汝舟的渣男,為騙取錢財竟然趁虛而入。他一開始對李清照百般示好。無依無靠的她以為遇到了好心人,便很快嫁給了他。婚後二人都發現自己被騙了。張汝舟發現李清照並沒有預想的金石藏品萬貫家財,而李清照則看出張汝舟的虛情假意更兼家暴行為。於是二人終於反目。

後來,李清照又得知張汝舟的官職來源於他的謊報和欺騙,便一紙訴狀告了張汝舟。依據當時法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證明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由於翰林學士綦崇禮念其才華伸出援手,使她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樁婚姻也就此結束。

儘管遭遇了不測,李清照依然堅強如初。她筆下流淌出的依然是剛正不阿與文採斐然。

去世前,她堅持完成了趙明誠的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並且又寫了不少傳世詩詞。

關於宋詞,我想說的話:

宋詞大體被分為「豪邁」與「婉約」兩派。大家公認蘇軾和辛棄疾為豪放派代表,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首領。其中,比較出色的詞人還有:秦觀,晏殊,陸遊,歐陽修,範仲淹,李之儀等等。

如果單單評說婉約派,我最喜歡的是李清照李煜。

李清照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既有巾幗之賢淑,更兼鬚眉之剛毅,既有常人之憤世感慨,又具崇高愛國情懷。雖然她的詞內容多為相思與悲苦,貌似內容有些狹窄單調,但其腦洞極其清奇,用詞極其大膽驚人,多是別人絕對想不到的精妙絕倫文字,看了之後誰都忍不住拍手叫好。這就是她的天賦所在——別具一格,獨一無二。

至於李煜,世人多說他享樂誤國。但他多才多藝,在辭賦方面的造詣實在是水平太高了。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這幾首詞應為詞家高峰,絕對堪稱絕唱。

命運讓李煜做了亡國之君,但他實在是個文藝天才。

參考資料:

《宋史》

(宋)《蘇軾文集》

(宋)王灼《碧雞漫志》(

(宋)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

(宋)朱彧《萍洲可談》

(明)蔣一葵:《堯山堂外記》

李清照:《金石錄後記》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作家虞思桐。謝謝!

相關焦點

  • 從語言到意境:李清照「易安體」詞風的審美特徵
    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女詞人,其作品常以自身的獨特個性而著稱。李清照的詞風被稱為「易安體」,其詞內容及詞風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別具一格的美學審美空間。語言美李清照的詞在南渡前的主要詞風是清麗明快,南渡後詞風主要是悽涼低沉,詞中的內容和詞人所表達的情感都表現得很明顯,使讀者讀到詞就能感受到詞人強烈的情感。
  • 婉約派代表李清照的《漁家傲》,為何被稱為罕見的豪邁風格作品?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首作品寫於1130年,李清照四十六歲。這是她人生一個比較關鍵的時期,三年前的靖康之恥,讓北宋朝廷崩潰。在易安居士的作品中,這首詞確實比較罕見。因為李清照對於詞牌是有自己的看法,也代表了整個宋朝文人對詞牌的看法。那就是「詩詞分流」。她的《詞論》是詞史上第一篇詞學專論,集中反映了李清照早期的詞學觀點,也被視為婉約派的綱領。而她最強調的是,婉約和小情思其實是詞的本質。
  • 宋朝女詩人李清照,飲酒泛舟荷花池,豪放真實的易安居士
    宋朝女詩人李清照,飲酒泛舟荷花池,豪放真實的易安居士之前小編和大家講述了李清照的童年和少女時期,那個時候的她完全沉浸在書本裡,漸漸地她開始嚮往外面的世界,她是與眾不同的,她雖然有點任性,但是明事理;她雖然有點倔強,但不固執;她雖然懂得三從四德,但更想活得灑脫。
  • 這首美詞符合婉約派所有特點,有人執著地認為只有李清照才能寫出
    在宋詞之中,涇渭分明地出現了婉約派和豪放派兩種不同風格。婉約派以柳永、李清照等人為領袖,其中李清照還被後世普遍認為是婉約派的詞宗。可惜的是,李清照的詩詞,流傳於世的並不多,目前僅有四十多首。也許是為了滿足遺憾,也許是因為李清照太過成功,後世很多文人,不免張冠李戴,將一些作者不可考據的詞,也歸於李清照的名下。經過仔細鑑別斟酌,有據可靠的易安詞其實就四十五首,而存疑的大約十來首,其中就包括這首《行香子天與秋光》: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初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 藝術風韻的個性化是「易安體」的第三個突出特徵
    藝術風韻的個性化是「易安體」的第三個突出特徵。清代文壇盟主王士禎曾云:「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把李清照推為婉約派的傑出代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說易安「抗軼周(邦彥)、柳(永)」,沈曾植說她「氣調極類少遊」,都指出了李清照詞風格婉約的特點。
  • 李清照《攤破浣溪沙》:易安難擬,此花不與群花比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其父李格非為東坡門下士,母親為狀元王拱辰孫女。
  • 宋詞:婉約宗師李清照的虎狼之詞
    眾所周知,宋詞分豪放、婉約兩派,不同於豪放派的氣勢雄偉,婉約派以委婉含蓄稱諸於世。李清照作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留下了無數經典,她的詞清新簡麗,賦物予情感,是古今公認的「千古第一才女」。然而作為婉約宗師,其實李清照一點也「不婉約」,今天就帶大家走近這位才女「不婉約」的一面,虎狼之詞的代表作《醜奴兒·晚來一陣風兼雨》。
  • 李清照的一首詞,婉約版的《致青春》,雖哀傷卻用語平靜柔和
    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白馬獨家譯詞: 風停了,花落滿地,泥土餘香。早晨起得很晚,我仍感到慵懶不堪,不想梳洗。想說點什麼可沒開口眼睛就溼潤了。往事如風,春景依然,物是人非。
  • 李清照《一剪梅》析讀
    知識積累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李清照(1084-約1155),今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 古典詩詞鑑賞: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賞析,值得收藏
    比起王粲《登樓賦》所抒發的懷鄉情,我覺得更加悽涼。不如學學陶淵明,沉醉酒中以擺脫憂愁,不要辜負東籬盛開的菊花。【注釋】蕭蕭:悽清冷落的樣子。原為象聲詞,如風聲、雨聲、草木搖落聲、馬蹄聲。《詩經·小雅·車攻》有「蕭蕭馬鳴」,《楚辭·九懷·蓄英》有「秋風兮蕭蕭」,《史記·刺客列傳》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瑣窗:鏤刻連鎖紋飾之窗戶。多本作鎖窗,當以瑣窗為勝。
  • 觀瀾|「硬幣」的另一面:幼安之柔和易安之剛
    辛李合稱「濟南二安」,源自清代著名詩人、詩詞理論家王士禎,因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號易安居士。王士禎評「二安」詞作云:「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為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矣。」王士禎用語精當,點明了二人詞作造詣之高。
  •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詞當為李清照年輕時所作。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結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點絳唇·蹴罷鞦韆》等詞當作於是年前後。 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
  •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各個時期的代表作、我心中的詩詞第一人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小編心中的詩詞第一人要給「千古第一才女」,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的代表詩詞有很多,小編就分幾個階段來講述一下李清照的詞。少女時期代表作:
  • 辛棄疾閒來無事,模仿李清照,寫了一首婉約詞,描寫閒暇時光
    其實說到李清照和辛棄疾,我們會發現這二人其實想去並不遠,雖然不能稱得上時一個時代的人,但是二人離得卻很近。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在辛棄疾的詞作之中看到李清照的影子,不過這並不代表辛棄疾和李清照相見過,更多的時辛棄疾對於李清照的仰慕。
  • 易安居士李清照詩詞全集: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千古才女李清照,盪氣迴腸潄玉詞。數數那些讓人心動的易安詞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梁啓超說:「此絕類蘇辛詞,不似《潄玉詞》中語。」易安的詞作為婉約派代表大多婉轉柔情,像這樣大氣磅礴的很少。天雲星河入我夢,夢魂歸帝所。天帝問我欲歸何處,我答路長嘆日暮。夢境與現實,愁苦與迷茫。
  • 李清照之《聲聲慢》
  • 李清照的這首豪放詞,描寫夢境,意境開闊大氣,不輸蘇軾和辛棄疾
    她就是宋朝乃至中國古代詞壇婉約派代表人物,易安居士李清照。她的作詞風格,一向婉約含蓄,清麗細膩,通常描寫閨情憂愁。在她出現之後,之前所有男性詞人,以女子口吻代寫的一切閨怨詩,都黯然失色。但如果你認為,李清照是個時刻愁容滿面,滿心男女之情的狹隘女子,那就大錯特錯了。
  • 李清照因寫詞而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那她的詞妙在何處?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李清照能寫長詩,但更擅長寫詞,李清照的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她的《漱玉集》即使是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僅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
  • 十首李清照的最美的詩詞,清麗典雅,真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女性文學家,她寫的詞詞風典雅,語言清麗,獨樹一幟,自名一家,人稱「易安體」。故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現特輯其詩詞十首,一窺才女風採。01 《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