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女詞人,其作品常以自身的獨特個性而著稱。李清照的詞風被稱為「易安體」,其詞內容及詞風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別具一格的美學審美空間。
語言美
李清照的詞在南渡前的主要詞風是清麗明快,南渡後詞風主要是悽涼低沉,詞中的內容和詞人所表達的情感都表現得很明顯,使讀者讀到詞就能感受到詞人強烈的情感。造成這一事實的主要原因在於,詞人利用自己超凡的語言駕馭力,將生澀難懂的詞語簡易化,用日常口語入詞,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大眾化,使詞不僅能表達詞人的情感還能表達廣大與詞人有相似境況的人的情感。
如《減字木蘭花》中的「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這首詞就很明顯的體現出詞通俗化的特點,詞中直接道出女主人公在新婚之際的害羞,並用「奴」來自稱,使詞更加貼近生活。再如《鳳凰臺上憶吹簫》中的「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句中所表達的意思很明顯,不需要做任何註解,就能將詞人對丈夫不得不遠行的難捨之情生動地表達出來,
在李清照的詞作中,無論是清麗明快的詞風還是悽涼低沉的詞風,其詞的語言都具有這一特點。詞中語言通俗易懂,化俗為雅,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卻很新穎,不會拘於舊的格式,從而形成了李清照獨特的語言風格。
意象美
審美意象作為審美追求的對象,在詩詞創作中一直是創作者們所嚮往的。詞作中的意境是由眾多的意象組合而成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關係。
李清照詞的意象與意境中帶有一種委婉曲折傷感的情態,詞中的意象隨著詞人生活經歷的轉變,所含象徵意蘊也就隨之而變,讀者可以從她所運用的各種意象中,感受到詞人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不同的思想情感,從而也就構成「易安體」中的一大美學特徵。
清照詞中通過意象群來抒情達意的詞隨處可見。常用的兩大意象群是:自然景觀、思婦形象等,這些意象群的使用,將詞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描寫的淋漓盡致。
李清照詞中寫「梅花」意象技巧十分高超,如《玉樓春》是詞人在元祐禍起後改變其心境的寫照: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幹愁不倚。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此篇《玉樓春》,雖然詞中沒有出現「梅」這一字眼,但從其勾畫中我們可以看出詞人寫的依舊是凌寒留香的紅梅,此時的「紅梅」所蘊含的情感與之前截然相反,詞人沒有直接寫梅花的盛開,而是直接寫梅花的凋零,在賞梅的過程中融入自己對當前處境的憂心忡忡,借物抒情,寫出詞人的「憔悴」、「悶損」等情緒。
詞上闋寫梅的意態以及對梅花內蘊的欣賞,從中也蘊藏詞人此時的心情,想要通過梅來訴說自己的憂心。面對當時政治背景,家人遭受迫害而自己也自身難保的情況,道出詞人對未來的憂愁和無力。
意蘊美
李清照的詞由於與其他詞人的創作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具有一種落差感極強的意蘊,故被稱之為「易安體」。她的詞使讀者在閱讀時能感受到詞人特有的生活體驗和人生感悟,將詞人的情感表達得更加清晰明了,引起讀者的共鳴。
李清照的詞中常出現「梧桐」,如《念奴嬌》和《聲聲慢》中,所描寫的「梧桐」是「清露」中的「新桐」和「細雨」中的「秋桐」,到了《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一詞中則說「梧桐應恨也來霜」,這三首詞中所含的意蘊程度有所不同,但都沒有悼亡之意,但在《憶秦娥》中則所含的基調就大不同於之前。
詞中兩次出現「梧桐落」,在古典詩詞中,梧桐死或梧桐落可以用來意指親人的逝去,李清照在這裡將所寫的意象象徵化、詩意化,「西風催襯梧桐落」就是用梧桐的飄落喻指丈夫的亡故,寫出了自己對丈夫的不盡懷念和悽冷寂寞之情。
詞人將常見之境運於常見之景中含蓄蘊藉的將情思表達出來,將原本普通平淡的思夫寂寥之情充滿詩意化地表達出來,更具有感染力和渲染力。
總之,李清照的詞不僅語言清新自然,明白曉暢,使詞具有和諧的音樂美,並將音樂性、抒情性集於一體,集中體現了「易安體」的美學特徵在語言方面的運用。它擁有豐富的意蘊美,也讓讀者們感受到一大女詞人的多變的人生體驗和人生感悟。從而加深我們對李清照這一女詞人的了解。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