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到李清照和辛棄疾,我們會發現這二人其實想去並不遠,雖然不能稱得上時一個時代的人,但是二人離得卻很近。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在辛棄疾的詞作之中看到李清照的影子,不過這並不代表辛棄疾和李清照相見過,更多的時辛棄疾對於李清照的仰慕。
畢竟辛棄疾來到南宋之時,李清照早已經時成名依舊的詞壇大家,喜歡李清照,模仿李清照的人更是不計其數。至於辛棄疾也不過是其中一人罷了,二人雖然同在臨安生活過,但是從未相見過一次,這也是歷史的遺憾吧。
李清照年長辛棄疾56歲,在經歷靖康之難後,來到南方,期間也是經歷了許多的坎坷。之後先後定居於臨安和金華兩地,在這段時間之中,人生悽苦,多是獨居於此;但是通過李清照的詞我們能夠了解到。
更多的時候李清照的悽苦是精神上的,其實在那段時間她還是有人照顧的,生活並不是太差。反觀辛棄疾,二十五歲之前都是在金人侵佔之地長大的,直到1165年才來到了南宋。
此時的李清照已經溘然長逝了,何來二人相見一說;但是對於李清照仰慕,辛棄疾卻是有的。這不需要其來到南宋,在北地之時就已經聽說過這位易安居士的名聲了。
辛棄疾的祖父辛贊也曾是宋臣,當時的李清照在北宋可謂如日中天,這位女才人的詩詞大作是絲毫不輸他的前輩蘇軾。
因而辛棄疾在年少之時定然已經了解到了李清照的詞;而等到辛棄疾來到南宋之後,對於李清照的仰慕更加強烈。
這其中更多的是對於這位詞中皇后的尊敬,此時的辛棄疾堪堪二十來歲,正是年輕氣盛之時。
一心想要建功立業,對於李清照「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般豪氣之詩詞,定然非常喜愛。因為明知李清照之詞多為婉約之詞,但是卻能夠寫出這般家國大義、豪放之氣,著實令人傾佩。
因而很多時候辛棄疾所作之詞也是會去模仿李清照,當然這種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一種神意之上的相似。加上辛棄疾和李清照的老家都是山東的,細細察來,二人的經歷還非常的相似。
李清照從北方到南方飽受流離之苦,而辛棄疾同樣是從北方到南宋,也一路上歷經坎坷,才終於到達。
正是這樣的經歷才讓辛棄疾和李清照產生了共鳴,不僅是相似的經歷,更是哀國家之不爭的悲苦之情。
這首《醜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便是辛棄疾模仿李清照所作,甚至沒有絲毫的掩蓋,堂而皇之言明就是模仿李清照。
千峰雲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灑。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閒暇。卻怪白鷗,覷著人慾下未下。舊盟都在,新來莫是,別有說話?
這首詞是一首典型的婉約詞,很多人將辛棄疾看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人,認為他的婉約之詞做得不好。但是事實證明,優秀的人,是全面的優秀,辛棄疾不僅可以帶兵打仗;豪放、婉約之詞更是信手拈來。
此詞可謂得了李清照詩詞的三昧,雖是婉約之詞,但是其中慵懶之意和李清照如出一轍。其實辛棄疾這般慵懶閒散之詞確實不多,我們更多見到的是「醉裡挑燈看劍」這般豪放之詞。
但是這首詞也讓我們看到了辛棄疾想要歸隱之意,也想要過一段無人煩惱,可以肆意而為的日子,而不是整日奔波。
其實多讀讀古人的詩詞歌賦,我們就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事情。一些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人,其實關係很深,而一些看似親密之人,卻貌合神離。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套詞作,其中變收錄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六人的詩詞,頗值得一讀。其中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性德詞傳》、《蘇軾詞在》和《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價只要79元,何不趁此機會入手一套呢。
史記人物傳總結:
無論是辛棄疾,還是李清照,其實我們更多的都應該對他們心存敬意,就如辛棄疾對李清照一般。
李清照其實在宋末的評價一直都是兩極化的,有人喜愛她的詞,認為她是詞中皇后,千古未有那位女子可及;但是在那個重視禮教的時代,李清照改嫁他人,也是引起眾多人的不滿。但是無論如何,辛棄疾依舊是仰慕著李清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