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物醫藥十大併購交易

2020-12-20 騰訊網

推動當前生物製藥併購浪潮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傳統上內部研發產生的投資回報率(ROI)下降。2018年12月,德勤發布報告指出:2010年的ROI為10.1%,2017年下降至3.9%,2018年更是低到了1.9%。ROI的下降迫使藥品開發商不得不擴大投資組合,通過併購來補充管線。

為什麼生物醫藥企業愛併購?

併購整合是醫藥生物領域永恆的主題,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主打產品面臨專利懸崖,新藥研發困難加大,通過收購以補充管線;或者業績增長受困,收購能夠快速做大經營規模,滿足投資者對增長的預期。

推動當前生物製藥併購浪潮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傳統上內部研發產生的投資回報率(ROI)下降。2018年12月,德勤發布報告指出:2010年的ROI為10.1%,2017年下降至3.9%,2018年更是低到了1.9%。這一下降反映出開發新療法並獲得市場批准的平均成本正在不斷攀升。ROI的下降迫使上市產品專營權面臨損失的藥品開發商不得不擴大投資組合,通過併購來補充管線。

後一種理由可能更為重要,因為醫藥生物領域本身是一個成長很慢的行業,加之受到政策、監管、支付等各種因素影響,要想保持持續增長十分困難,更別說是網際網路領域那樣的指數級增長。而在上市之後,很容易被投資情緒裹挾,進行收併購活動以維護業績。換句話說,華爾街改變了醫藥生物行業的經營模式。

當然,生物醫藥的快速發展也為行業併購整合帶來了更多標的,尤其是一些小公司,靠著核心人物的能力做出拳頭產品,再出售給大型公司進行商業化,在大公司待幾年之後再出來進行新的項目,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正向循環的「產業分工」。

藥物開發尤其是創新藥開發一條重要的原則是以患者需求為核心,滿足臨床上未被滿足的需求,只要堅守這個邏輯,不僅能造福患者,利益也會隨之滾滾而來。

全球製藥行業版圖或將重新劃分

2019年生物醫藥行業併購持續火熱,一些在18年尚未敲定的天價併購案也終於塵埃落定。諸如武田製藥完成了對罕見病巨頭夏爾的收購,葛蘭素史克(GSK)完成了對TESARO的收購。

榜單前三大收購案涉及的6家公司,全部入選了2018年全球製藥行業企業TOP25。毫無疑問,巨頭們的聯合重組將對全球製藥行業版圖產生重要影響,比如艾伯維和艾爾建的聯合,將使新公司的營業收入一舉超過諾華和默沙東,躋身全球TOP5。

治療領域來看,腫瘤和罕見病是併購的焦點,尤其是大公司,他們熱衷收購於腫瘤藥物以擴充自己的研發管線;治療手段來看,基因治療、細胞療法依舊熱門,腫瘤靶向療法方興未艾。

8月27日,安進134億美金收購新基銀屑病治療藥物阿普斯特值得關注,這筆交易也成為2019年金額最大的單項藥物權利收購。

TOP 1 百時美施貴寶740億美金收購新基

11月21日,史上最大醫藥企業收購案塵埃落定。

收購新基將使百時美施貴寶獲得新基在腫瘤、免疫、炎症領域的多個具有重大潛力的管線資產,包括TYK2、ozanimod、luspatercept、liso-cel (JCAR017)、bb2121、fedratinib等,新基近幾年來最成功的抗癌藥之一Revlimid也包括其中。該藥是新基旗下的明星藥品,是多發性骨髓瘤的一線用藥。2017年,Revlimid的銷售額接近82億美元,在全球暢銷量TOP10榜單中高居第二,當年新基製藥的藥品銷售額主要來自於Revlimid。

據悉,為配合該交易監管批准的推進,新基與安進(NASDAQ:AMGN)達成協議,在與百時美施貴寶完成合併後,新基將在全球剝離銀屑病藥物OTEZLA(apremilast),以134億美元現金為對價出售給安進。2019年11月15日,百時美施貴寶宣布,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接受了公司就其與新基的未決併購而提議的同意令,並允許雙方完成併購。百時美施貴寶期望在完成併購後,OTEZLA的剝離將儘快完成,並計劃將這部分利潤優先用於削減債務。

對於收購新基製藥,百時美施貴寶執行長Giovanni Caforio表示,此次收購將把公司帶到新的發展階段。合併後的公司將擁有9種藥品,每種藥品的年銷售額均超過10億美元。該公司還將擁有更廣泛的藥物開發管線,包括可能在未來一到兩年內推出的6款藥物,它們或許將為公司帶來150億美元的收入。

此次收購旨在幫助百時美施貴寶在免疫學和炎症、心血管疾病和腫瘤領域打造一家更加強大的公司。

TOP 2 艾伯維630億美金收購艾爾建

對於此次併購,艾伯維全球執行長Richard Gonzalez認為,該筆交易有助於兩家公司實現轉型,並且可以獲得獨特和互補的戰略目標。

特別是,艾爾建多元化的上市產品組合與艾伯維的增長平臺以及研發技術、商業化能力和國際化市場相結合,未來雙方將打造一家擁有約480億美元年收入的全球領先的生物製藥公司。

業內普遍認為,倘若此次併購成功,艾伯維將極有可能成為年銷售額達到490億美元的行業龍頭。就單從營業收入上來說,合併後的公司將超過諾華和默沙東,從而躋身全球TOP5之列。

TOP 3 武田製藥586億美金收購夏爾

2018年5月8日,武田製藥宣布收購歐洲罕見病巨頭夏爾事宜已達成協議,標的價格460億英鎊。夏爾公司2017年全年總營收為151.61億美元,全年淨利潤42.72億美元。武田製藥2017財年前三季度(4月-12月)營收達13686億日元,運營利潤為3223億日元,當期淨利潤2409億日元。

武田製藥全球總裁兼執行長 Christophe Weber表示,此次收購在2018年12月5日舉行的武田製藥全體股東大會上得到絕大多數股東的批准,此次收購能夠比預期提前幾個月完成。

合併後的武田製藥,年總收入將超過300億美元,主要來自腫瘤、消化、神經科學、罕見疾病以及血源製品(PDT)等核心業務領域。宣布收購事宜之初,據兩家公司銷售收入測算,收購完成後的公司將進入世界跨國製藥巨頭前十名單。2016年,武田製藥銷售收入在世界藥企中排名17位,夏爾排名第22位。

收購夏爾將加強武田在腫瘤學、胃腸道和神經科學等核心領域的發展。此次收購或將成為日本企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外收購,武田製藥也因此具有問鼎全球醫藥市場的能力。

TOP 4 丹納赫214億美金收購GE Biopharma

GE BioPharma是GE Life Sciences的生物製藥業務,主要專注於支持生物醫藥行業的藥物發現和研發,以及生物製藥的製造工藝和流程開發。其業務主要包括銷售色譜所需的硬體及其耗材、細胞培養基和一次性用品,並對儀器及其耗材進行研發,以及提供相關的服務。2018年,該業務部門營業額約為30億美元。通用醫療其他業務2018年營業額共計約170億美元。

這也是「併購狂魔」丹納赫的第47次併購交易,也是丹納赫史上規模最大的併購業務。交易完成後,丹納赫能夠提升其生命科學平臺的行業影響力。

根據丹納赫2018年的財報,2018年,生命科學平臺在全球的營收約為65億美元,是丹納赫旗下營收佔比最大的平臺。併購GE Biopharma後,全年營收可能會達到95億美元,這將促使生命科學平臺大幅超過醫療診斷平臺的營收,成為丹納赫最重要的業務平臺。

此次收購不僅為丹納赫生命科學部門的產品組合添加了高度創新的和行業領先的產品系列,還為丹納赫當前的生物製劑生產流程的解決方案提供了極好的補充。

TOP 5 安進134億美金收購新基銀屑病藥物

全球生物科技巨頭安進公司(Amgen)宣布以高達13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銀屑病治療藥物阿普斯特(Apremilast,Otezla)。該藥由國際生物製藥公司新基醫藥(Celgene)研發,並於2014年獲FDA批准上市。

本次收購完成後,安進將獲得阿普斯特的全球經銷權,繼續擴大該藥物的國際市場。阿普斯特片劑是一種磷酸二酯酶4(PDE4)小分子抑制劑。抑制PDE4可促使細胞內環磷酸腺苷(cAMP)含量升高,從而增加抗炎細胞因子,並下調炎症反應。

阿普斯特目前在美國被批准用於三種適應症,包括PsA、中度至重度斑塊型銀屑病和與貝赫切特症候群(Behcet)相關的口腔潰瘍。除美國外,該藥還在其他50多個國家及地區上市。

阿普斯特是過去20年中首個獲批用於銀屑病的口服藥物,也是過去15年中首個獲批用於PsA的口服藥。該藥銷量增長迅速,2018年總銷售額為16億美元。

TOP 6 輝瑞114億美元收購Array BioPharma

6月17日,輝瑞和Array生物製藥公司共同宣布,雙方已達成最終協議,輝瑞將以每股48美元全現金收購Array,交易總額約114億美元。該交易已獲得雙方董事會批准。

Array成立於1998年2月,主要上市產品是2018年6月28日剛剛獲得FDA批准的用於治療BRAFV600E或BRAFV600K突變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組合療法Braftovi(encorafenib)+Mektovi (binimetinib)。encorafenib是一種口服小分子BRAF激酶抑制劑,而binimetinib是一種口服小分子MEK抑制劑,可以靶向MAPK信號通路(RAS-RAF-MEK-ERK)中的關鍵酶。

該聯合療法還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可拓展其他為滿足需求的適應症,目前正在進行30多項臨床試驗,涉及多個實體腫瘤適應症,包括BRAF突變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的III期BEACON試驗。除此之外,Array的管線中還很多處於後期階段的潛力靶向藥物。

此次收購旨在擴大輝瑞腫瘤學業務和銷售渠道。

TOP 7 禮來80億美金收購Loxo Oncology

Loxo Oncology在研管線中有一系列重磅藥物——LOXO-292、LOXO-305、LOXO-195,也包括此前引起行業大範圍討論的「廣譜抗癌藥」Vitrakvi(LOXO-101)。

禮來腫瘤學總裁Anne White表示:「禮來致力於開發創新、突破性的藥物,這些藥物將為癌症患者帶來有意義的改變,幫助他們活得更長久、更健康。收購Loxo Oncology可以將我們的投資組合擴大到精準藥物和針對由特定基因異常引起的癌症領域中。在這些人群中靶向腫瘤依賴性的能力將是禮來腫瘤學戰略的關鍵部分。」

未雨綢繆,內生加外延增長,禮來不僅夯實了業務管線,也為業績持續增長打好了基礎。

此次收購同樣旨在加速禮來抗癌藥物的開發,從而提高該公司在頂級精準腫瘤學領域的地位。

TOP 8 阿斯利康69億美金收購Daiichi Sankyo藥物權利

據悉,阿斯利康將向Daiichi Sankyo總計支付69億美元,其中包括13.5億美元的預付款和在未來監管、銷售或其他突發事件所需的額外費用55.5億美元。根據協議條款,阿斯利康將獲得單抗deruxtecan在全球(除日本外)開發和商業化的權利,Daiichi Sankyo則全權負責單抗deruxtecan的製造和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Daiichi Sankyo與阿斯利康合作的當天,Daiichi Sankyo就向美國FDA提交了關於曲妥珠單抗deruxtecan的生物製品上市申請(BLA)。Daiichi Sankyo原計劃是在2020年提交這項申請。

阿斯利康希望通過此次收購,最大限度地發揮曲妥珠單抗deruxtecan的價值,並快速發展其全球腫瘤業務。

TOP 9 GSK51億美金收購Tesaro

TESARO是一家生物製藥公司,主要上市藥物為Zejula(niraparib),一種口服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劑,目前被批准用於卵巢癌治療。不管患者是否攜帶BRCA基因突變,PARP抑制劑在治療卵巢癌上,都有顯著的臨床效果。目前,Zejula已在美國和歐洲被批准用於治療復發性卵巢癌的成年患者。

GSK執行長Emma Walmsley表示:「收購TESARO將加速我們的製藥業務,加快構建我們的腫瘤藥物產品線和商業版圖,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的研發能力。雙方的結合將助力我們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的目標,這也符合我們的資本配置優先次序。我們期待與TESARO的團隊合作,為患者帶來有價值的新藥。

此次收購旨在顯著加速葛蘭素史克在腫瘤領域的管線和商業能力的開發。

TOP 10 羅氏43億美金收購Spark Therapeutics

Spark是基因治療的先鋒企業,目前市場上僅有的幾種基因治療藥物之一Luxturna,就來自於Spark,該藥物於2017年年底獲批。Luxturna曾獲得美國FDA頒發的孤兒藥資格與突破性療法認定,並授予其優先審評資格。美國FDA局長Scott Gottlieb博士曾給予Luxturna很高的評價,認為這是一款裡程碑式的藥品。

血友病是羅氏產品中的一個新興類別。2017年,FDA批准了該公司的A型血友病突破性治療藥物Hemlibra,分析師預計該年度銷售額將達數十億美元。Spark公司在研管線中速度最快的的兩個藥物都和血友病相關,已經進入了Ⅲ期臨床。如果Spark的血友病基因療法成功,羅氏將能夠擴大其在該領域的產品影響力,提高與武田製藥和賽諾菲等對手的競爭能力。

此次收購是羅氏進一步布局基因治療領域的最新行動。

相關焦點

  • 併購月報 | 2020年6月全球醫療健康併購:生物醫藥再度領跑
    閱讀提示:本文預計閱讀完成需要11分鐘(300字/分鐘)重要提醒:本文為【資本月報】欄目6月系列文章的第4篇:《全球醫療健康併購月報》,作者:寧晨一. 2020年6月全球醫療健康併購概述據動脈橙產業智庫不完全統計,2020年6月,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共發生了50起併購交易事件
  • 2019併購市場年度盤點,全年交易額下滑20%
    併購市場總體情況資本市場改革力度加大,上市重組條件放寬,鼓勵上市公司併購重組2019年中國已完成併購交易總規模約1萬億元,併購交易估值逐漸恢復理性交易金額前十大併購分別為1起吸收合併、3起「借殼」、3起同業整合、3起海外併購中國併購市場仍以國內併購為主,VC/PE機構在跨境大額併購中表現亮眼同業整合成為企業併購主流邏輯
  • 華興資本2019年全球生物醫藥報告:資本起落,創新為先
    對於這一長期關注並深耕的重要領域,華興醫療團隊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早春依然延續慣例,從生物醫藥、IVD及基因檢測、醫療器械到醫療服務、智慧醫療五大領域及資金端入手,力求全面描摹過去一年間全球醫療領域發展風向。回顧2019年,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生命科技領域發展依然如火如荼,私募融資、IPO、併購、合作等多種交易形式蓬勃發展,頻頻出現重磅交易。
  • 2018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揭曉
    2018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揭曉 2019-01-12郭其鈺 攝   中新網杭州1月12日電(郭其鈺)12日,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在杭州桐廬揭曉了2018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結果,展示了2018年度中國醫藥生物技術行業的新進展、新成就。同時梳理記錄了該行業的發展歷程,洞悉未來趨勢,推動其向縱深發展。
  • 中國醫藥跨境併購逐年遞增,醫藥投資有什麼新邏輯?
    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是由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發起,與相關協會共同搭建的國內外醫藥界與投資界對話平臺,專註解讀中國醫藥和投融資政策、展示國內外醫藥創新成果和投資最新動向。近日,第四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在蘇州舉辦。
  • 「2019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在桐廬揭曉,來看看都是哪幾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章然 通訊員 錢凌芸1月9日-11日,富春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行業年度報告會暨2019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發布會在浙江桐廬召開,向業界展示了2019年度我國醫藥生物技術行業的新進展、新成就。
  • 2019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在桐廬揭曉 靶向藥物等首批5個一類...
    杭州網訊 桐廬,作為中藥鼻祖桐君老人的故鄉,對於醫藥的前沿發展一直非常關注。今天(1月11日)上午,在桐廬健康城召開的富春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行業年度報告會暨2019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發布會上,揭曉了去年關於中國醫藥生物技術的十大進展。
  • 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報告(簡版)
    2015年後,行業進入大規模業務重組、整合的調整期,生物醫藥行業集中度提高,新成立的生物醫藥企業數量也逐年遞減,到2019年新成立企業僅有50家。2020年上半年,新成立企業6家,同比減少28家。截止2019年,國內生物醫藥行業累計投資事件723筆,涉及總投資金額1416.31億元,平均單筆交易規模約為1.96億元。2015年開始,國家級部門發布一系列的醫藥研發相關政策,政策紅利背景下,國內生物醫藥行業不論是投資筆數還是投資金額都開始大幅增加,2015-2019年,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資筆數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0.36%、投資金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8.29%。
  • 醫藥健聞周刊|多家醫療企業將赴港上市;阿斯利康與吉利德商談併購...
    藥明生物布局第二個美國臨床生產基地。該公司針對一座位於美國新澤西州克蘭伯裡地區的生物藥臨床生產廠(藥明生物十八廠,MFG18)籤署長達10年的租賃合同。併購和分拆阿斯利康曾就收購事宜初步接觸吉利德科學。
  • 一文看透上半年國內醫健領域併購丨2019年中盤點(三)
    近年來,全球藥企的併購步伐逐步加快,2019剛開年,全球醫藥健康領域就宣布了兩筆重磅併購,價值總計820億美元。來自新興市場的標的企業越來越受到投資集團的關注,在這一背景下,國內企業也開始頻頻出手。據健康界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7日,國內醫藥健康領域共發生重要併購事件13起,涉及企業包括漢都醫藥、修正藥業、葛蘭素史克(蘇州)、艾力康等企業。
  • 瑞康醫藥「併購後遺症」:子公司涉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
    根據公司日前發布的2019年業績報告,實現營業收入352.58億元,比上年增長3.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28億元,比上年減少了220.31%。此外,年報還提及,瑞康醫藥2019年度對82個資產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為18.37億元。
  • 盤點:歷史上醫藥巨頭十大併購案,輝瑞獨佔三單
    隨著630億美元的艾伯維(AbbVie)-艾爾建(Allergan)收購案塵埃落定,公眾的注意力再次轉向了國際醫藥巨頭間的洗牌。商業史上,醫藥巨頭歷來是併購案的王者。據統計,在短短20年中,近60家公司通過併購成為全球10大製藥公司。
  • 2021年生物醫藥M&A市場中哪些公司值得關注?
    生物醫藥領域的M&A市場在經歷2019年的活躍之後,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整體出現下滑的趨勢。根據普華永道(PwC)的統計,2020年雖然收併購企業的數量只比2019年下降了2.3%,但是相關企業的總體估值下降了60.7%。
  • 2018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行業創新性發展大勢所趨
    2018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行業創新性發展大勢所趨  2019-01-21 16:01:57
  • 盤點中國醫療器械海外併購十大案例
    僅2013年上半年即發生了3起大額併購,併購金額也屢創新高,大手筆的資金規模非常少見,無獨有偶,這幾起併購均是由國內醫療器械相關企業發起的海外併購,這也是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在向國內外市場傳遞著:本土企業正在加快海外併購,力圖國際化、多元化的強烈的信號。2012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約1500億元,近10年複合增長率為21.3%。行業發展空間廣闊的同時,競爭也更加激烈。
  • 創業板指數創3年半新高|十大牛股、十大熊股排行
    統計3年半創業板股票走勢,《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發現,創業板內個股漲跌分化嚴重,傳媒傳播股較弱、生物醫藥、電子半導體股較強,創業板指數波動較大。創業板指數上一次達到2300點附近,是2016年7月26日,統計從那時到今年2月21日(以下稱「統計區間」)創業板股票漲跌能夠發現,此板塊內個股漲跌差距巨大。
  • PitchBook:2019上半年北美併購交易價值達8497億美元
    北美併購活動在2019年繼續快速發展,上半年完成4754筆交易,價值8497億美元。
  • 下沙和生物醫藥「緣分」深 世界十大藥企又一家落戶
    浙江在線杭州頻道12月6日訊(記者 林雅琪 通訊員 陶青)12月6日,吉立亞杭州醫藥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籤約,這標誌著又一家世界十大藥企落戶開發區。截至目前,開發區已經匯集輝瑞、默沙東、雅培、禮來等6家全球十大藥企。
  • 【光大海外醫藥】遠大醫藥(0512.HK):併購持續發力,盈利快速增長
    公司盈利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1)公司核心產品競爭力提高,協同效應明顯;2)公司生物技術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盈利能力提升;3)收購西安碑林與北京九和藥業持續貢獻增長。外延併購快速推進,整合實力彰顯:公司專注細分領域縱向併購,也注重企業整體協同效應。
  • 未來具有爆發力的醫藥生物賽道有哪些?
    【製藥網 市場分析】醫藥為剛需,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醫藥需求保持增長,因此醫藥生物行業的投資價值依然被業內普遍看好。從政策面的角度來看,隨著醫保控費、集採等政策的推進,2020年醫藥行業相當於進入了一個新的開源期,未來具有爆發力的醫藥生物賽道將聚焦於一些能夠規避醫保控費和降價政策的品種和服務,例如這4個細分賽道:創新藥、具有消費品屬性的藥品和器械、醫療服務子板塊以及零售連鎖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