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發布:預計今年人均GDP超2.3萬美元,跨入...

2020-12-15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見習記者 趙奕 上海報導

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上海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五年前的「十三五」規劃已接近「收官」,未來五年,上海又將怎樣發展?

12月10日,《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正式發布,為接下來上海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上海在中國經濟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此次公布『十四五』規劃建議意義重大,將會得到國內外各方面的關注。當下的新形勢對於上海來說既是機遇也是考驗。」經濟學者、央視央廣財經特約評論員孫兆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站在時代的新起點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在「十三五」期間,上海的「四大功能」不斷強化,「四大品牌」持續打響,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率先形成,預計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9000億元左右,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3000美元,經濟總量邁入全球城市前列。

時值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新起點,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具有更為鮮明的時代特徵。《建議》展望了上海2035年遠景目標並明確了「十四五」主要目標。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根據《建議》2035年上海將基本建成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徵、上海特點的人民城市,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引領城市,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標杆。

展望2035年,上海市委還提出了「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的美好願景。

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綜合考量全市發展實際,中共上海市委提出了「五個更」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城市核心功能更加強大、人民群眾生活更有品質、城市精神品格更加彰顯、生態環境質量更為優良、超大城市治理更加高效。

「本次十四五規劃是對上海前景的規劃,具有高瞻遠矚的特徵,既有宏觀也有微觀,既看到優勢也披露不足,一方面是對全國級『十四五』規劃在地方層面的貫徹落實,另一方面則能夠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促進上海邁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新徵程。」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建議》中表示上海將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以一體化的思路舉措為突破口,以聯動暢通長三角循環為切入點,積極推動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對此,孫兆東表示,上海不僅要成為帶動長三角經濟建設發展的龍頭,也要成為中國新發展格局的龍頭,面對未來的發展,如何結合好區位優勢,鞏固好自貿區的優勢變得十分重要。

強化「四大功能」

強化「四大功能」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提出的明確要求,《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建議》中也著力強化「四大功能」,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上海市在「十四五」期間的工作重點。為此,《建議》中強調了四點「強化」: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強化開放樞紐門戶功能。

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方面,《建議》提出將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先行先試,完善外匯管理體制,加快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積極推動債券市場建設,提升「上海金」「上海油」等基準價格國際影響力。

在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方面,《建議》表示,上海將進一步提高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度和顯示度,加緊布局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牽頭和參與實施一批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加強重大科學問題前瞻研究和重要基礎學科專業建設,下大力氣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形成一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重大原創成果,推行科技攻關「揭榜掛帥」制度,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在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方面,上海將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倍增,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命健康、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集群,推進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在強化開放樞紐門戶功能方面,《建議》指出,上海要加快推進「軌道上的長三角」建設,提升城際公路通達能力,完善重要區域交通配套,強化「松江樞紐」面向長三角的交通樞紐銜接作用,進一步增強服務長三角連通國際的樞紐功能。

「可以看出,上海的十四五規劃與國家新發展格局是相匹配、相契合的。十四五的主要特徵就是5G時代、數位化時代、智能化時代,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雙向開放的樞紐功能。強化和鞏固「四大功能」,在推動上海發展的同時,也將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孫兆東對《華夏時報》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建議》中明確提出,上海將積極爭取數字貨幣運用試點,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構建聯通全球的數位化金融基礎設施,提高金融風險防範能力。

對此,蘇筱芮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數字貨幣運用試點既能夠促進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也能夠帶動上海地區的零售業、消費服務發展。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相關焦點

  • 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出爐!下一個五年上海會怎麼變化?
    不知不覺「十三五」已然走到尾聲,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也於日前正式發布啦!十三五期間上海發展成就斐然:2020年上海經濟總量邁入全球城市前列:GDP總值預計3.9萬億,人均GDP超2.3萬美元!而長達2萬餘字的「十四五」規劃建議,除了對上海大局發展設定了更遠大的目標,同時還幾件大事和你息息相關!
  • 上海2020年GDP預計達3.9萬億元,全球什麼水平?
    (觀察者網 訊)12月10日,《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正式發布。建議提到,預計2020年生產總值(GDP)達3.9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3萬美元,經濟總量邁入全球城市前列。
  • 全國15城人均GDP超2萬美元 2018中國城市人均gdp排名
    據第一財經 3月1日,上海統計局發布《2018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8年上海人均GDP升至13.5萬元,按照目前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計算,人均GDP超2萬美元,首次達到發達經濟體標準。
  • 2018年各省人均gdp排名,澳門最高!
    伴隨著澳門公布了2018年的gdp數據,其全年的人均gdp也出爐了,按65.31的人口計算,澳門實現人均gdp為55.26萬元人民幣,約合8.35萬美元,排中國各大省級行政單位第一。其中大陸地區2018年人均gdp按最新的人口計算為6.45萬元人民幣,以2018年平均匯率計算為0.97萬美元,距上萬美元還差一點點,預計今年會上萬美元吧。其中按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計算,北京市人均gdp達13.97萬元人民幣,約合2.11萬美元,和上海成為內地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的僅有兩個省級行政單位。
  • 中國多地人均GDP超8萬 接近富國水平
    多地人均GDP達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  統計表明,去年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的人均GDP均已超過8萬元人民幣,按年平均匯率折合1.2萬美元,根據2010年世界銀行劃分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貧富程度標準來看,已達到中上等國家水平,接近富裕國家水平。
  • 中國高收入城市排名:深圳近3萬美元居首,萬億GDP城市僅重慶落榜
    11月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文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一定量指標。
  • 劉世錦:15年後,中國人均GDP四萬美元如何達到?
    15年後跨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人均GDP要從1萬美元到達4萬美元,不能靠每年GDP的8%以上的增長,還能靠什麼?國家領導人宣布2030年大幅下降碳排放、2060年實現碳中和,意味著經濟發展發生怎樣的思路和實踐上的變化? 這些疑問不僅是書面的文件,而是和存活的每個個體即人民息息相關。
  • 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深圳逼近3萬美元 萬億GDP城市中僅重慶落榜
    11月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文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一定量指標。
  • 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超6萬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十四五」時期,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到二〇三五年,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 臺灣省人均GDP達2.5萬美元,與內地一線城市相比處於什麼水平?
    2018年臺灣實現17.77萬億新臺幣,折合5894億美元,如果按照平均人口2358萬人計算,那麼臺灣的人均GDP接近2.5萬美元。近年來隨著內地經濟的快速增長,許多地區已經率先跨入高收入行列,比如四大一線城市,無論是在城市建設,還是經濟發展水平,都與發達國家相差無幾。那麼經濟上先行一步的臺灣省,人均GDP接近25000美元,在內地一線城市中處於什麼水平?
  • 去年,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超1萬美元
    2019年過去了,雖然這一年的總體經濟數據尚未公布,但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首次超1萬美元!  這個數字突破不僅有數學意義,實質意義也很大,一些國家就是在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後,陷入了近10年的發展困境。  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後,會發生什麼?
  • 2019年法國人均GDP降至4.04萬美元,預計會被日本人均超過
    前言:2018年,法國GDP總量為2.78萬億美元,人均GDP為4.15萬美元。同期,日本的GDP接近5萬億美元,人均GDP接近4萬美元——即,日本的經濟總量雖比法國高,但人均GDP卻略低於法國。按照法國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2019年法國經濟實際增速為1.3%(剔除了物價上漲因素),完成的名義GDP達到了24183.34億歐元,名義增長2.8%(未剔除物價上漲因素)。
  • 華西策略:把握「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政策紅利
    1.2.未來兩年內「十四五」規劃將逐步釋放更多政策紅利 根據過往經驗,「十四五」規劃建議稿將在11月初正式發布,「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將進入《綱要》編制階段。
  • 我為上海海洋大學「十四五」規劃提建議!
    我為上海海洋大學「十四五」規劃提建議!「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上海邁向「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開局起步期,也是上海教育在率先總體實現現代化基礎上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學校推進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特色大學的建設、推動各項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 2019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超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
    來源:中金在線網人均GDP站上一個新臺階,中國正式步入中高等收入國家行業。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03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說明什麼顏色認為,2018年我國人均GDP略超世界銀行劃定的中等收入線,2019年人均GDP將超過1萬美元,意味著我國正式進入中高等收入國家,離高收入國家門檻已經不遠了。
  • 2020年歐盟人均GDP或將低於3萬美元,那中美日人均GDP有多少?
    2020年歐盟的經濟預測是實際下降8.3%,跟美國下降8.0%比,歐盟下降的幅度要大一點,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歐盟主要成員國的經濟預測是多少。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歐盟委員會預估德國經濟可能下降5.25%。
  • 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
    gdp是什麼意思通俗講就相當農村一個家庭每年種地收糧食、蔬菜、水果的總價值,養豬、雞、鴨的總價值,編框子成品的總價值,打工的總收入,一年全部累加起來就是這個農村家庭的GDP。與種植、養殖、買編框子原料的支出無關。
  • 2020年廣州地區GDP增速預計至少達1.6%!四季度當季增速或超13%
    12月21日,《中共廣州市委關於制定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其中提到,預計二〇二〇年地區生產總值2.4萬億元以上,「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水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1%,增速高於經濟增速。
  • 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 人均GDP是什麼意思是人均收入嗎
    錯,人均GDP是GDP總量除以這個國家的總人口數。  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就相當於我們每個中國人,在2019年創造的財富超過了1萬美元。問題來了,好多人會說,對不起,我給國家拖後腿了,我一年沒掙到這麼多錢!錯,你又錯了!  人均GDP≠人均收入  人均GDP不等於人均收入,GDP是一個時期內國內居民創造的總財富,而收入是財富分配到個人手上的。
  • 「十四五」邁入高收入國家,2035年人均收入翻番!《規劃建議》透露這些重要信號
    11月3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文簡稱《建議》)。當天,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就《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所作說明也對外公布。習近平圍繞七個重點問題進行了說明:建議稿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