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超級對線#有一期知識直播節目讓教鋼琴的海嶽老師與教古箏的孫老師辯論「孩子應學鐵鋼琴還是學古箏」,粗看這個題目就知道,其實兩人辯不起來,這哪有什麼應不應該的問題?依孩子的興趣和特點即可。不過,可以理解節目方是想讓大家從各自的角度講明鋼琴和古箏的優勢。
在話題的討論中,教古箏的孫老師說了一個現象倒是很有意思。她說,中國青少年兒童從小學到大學,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很多,但自殺率為零的就是學藝術學音樂的孩子。現在的孩子生活節奏越來越緊張,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然而,不管是學什麼樣的樂器,它的好處是讓你左右手有一個協調,讓你的身心、身體、左右腦有一個配合,從而更加愉悅你的心情,讓你在遇到一件糟心的事情的時候,可以通過跳一支舞,彈一首鋼琴曲古箏曲而得到緩解。學樂器的人情商普遍高,為什麼?因為他小時候吃了很多苦頭,吃了一般人吃不了的苦,他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所以他對待困難時就有比較好的心態。
我對孫老師講的這一點是深為贊同的。我也是比較崇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要接受音樂教育的,我認為音樂教育和體育的訓練都是「童子功」,錯過了最佳學習時機,對於音樂的接受和理解都會不一樣。
我的女兒在3歲以前就開始在早教機構接受智力啟發式教育,當時發現她的音樂節奏感不錯,她5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架子鼓。在她小學二年級時,學校要求每個學生要在學校選修一門樂器,她又報名揚琴,由於揚琴與架子鼓都屬於打擊類樂器,她進步也很快,四年級時就又成為校樂團成員,對於識譜讀譜都這種我認為很難的事情,在她很小的時候讀譜就跟我讀報紙一樣了,她說:這沒什麼難的呀!
音樂對人的精神與情操方面的訓練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音樂教育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叫柯達伊,他是一位音樂作曲家、哲學家和音樂教育家,匈牙利人。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匈牙利的音樂教育。柯達伊和巴爾託克於1905年開始赴匈牙利各地收集民謠,由此,讓他漸漸地感覺到需要去改善歌唱的品質、訓練優秀的音樂教師以提升匈牙利人民的音樂水準。柯達伊於1929年,決定使音樂成為每個小孩教育的一部分。
柯達伊教學法強調小孩子從兩歲起即在幼兒園接受音樂教育,他們在聽、唱童謠中慢慢地學習與成長。進入基礎教育後,柯達伊教學法設定小學每周有80分鐘音樂課,初中與高中都必須每周有50分鐘音樂課。他希望每一位學生在小學階段已具有音樂上的各項基本能力和豐富的音樂知識,不管他們是否將來走上音樂的專業道路,在每一個人的生命和靈魂中,已注入了音樂的血液。
還有一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說:「教音樂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如果讓一個兒童從降生之日起就聽美好的音樂並自己學著演奏,就可以培養他的敏感,遵守紀律和忍耐性格,使他獲得一顆美好的心。」
#超級對線#討論「應學鋼琴還是應學古箏」,這個題目有一個缺點就是聽起來具有功利性,論及鋼琴的好處是它是樂器之王,是世界性的樂器,教鋼琴的海嶽老師說鋼琴還可以模擬出各種樂器的聲音;論及古箏的好處,則是古箏是民族的樂器,有一句話講「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在國際上,越是民族的東西越是具有稀缺性的,也是越有市場的。當然,這些說法都是沒有問題的,但實際上,無論哪種樂器,在音樂教育上,都是對人的精神和情操的訓練,這是極其重要的,對於個人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