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澳大利亞全科醫療及醫學教育歷程

2020-12-10 新浪財經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共5622字|預計閱讀時長9分鐘

摘要:

澳大利亞的醫學教育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從過去的演講課堂和教學開始到成熟的臨床實踐培訓,重點強調結果,尤其是醫學院畢業後的專科培訓以勝任力為導向,維持終生專科生涯的職業培訓,臨床實踐成為必要過程而不是以知識為基礎。其中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的整體教育培訓框架服務於全科醫學職業培訓終點,是獲得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頌發的院士頭銜 FRACGP ,指導全科醫生走過其全科專業發展每個教育階段,成為獨立執業的全科專科註冊醫生,並達到澳大利亞社區預期的最高質量和安全標準。

1

澳大利亞的全科醫學

1953 年,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RACGP)正式創立。

1958年,正式確立了「全科醫學是醫學臨床學科、全科醫生是基礎醫療專家」 的地位。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澳大利亞已擁有世界一流的全科醫學體系與全科醫學教育體系。

英國和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學院在20世紀60年代獲得了皇家憲章頭銜[7],並相繼設立了資質認證考試制度。

澳大利亞全科培訓計劃於1973年獲得政府資助並開始實施。最後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完善了它的考試課程框架[8]。

該框架更適合在大規模人口聚合中工作的全科醫生的需求,其中提供了大量的專業服務和就近的急診服務。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人們對於適合農村執業的全科醫生的培訓需求產生了不同意見。

結果,澳大利亞鄉村和遠程醫學學院 (ACRRM)孕育而生,並出版了自己的課程大綱。RACGP課程圍繞所描述的GP的5個領域構建,分別是溝通技能和醫患關係、實用專業知識和技能、人口健康和全科背景、職業道德和倫理角色、組織和法律方面。

ACRRM採用不同的方法,有7個領域[9],重點是關注教學和研究技能,門診和社區環境,醫院設置,醫療緊急情況,人口健康,文化多樣化和弱勢群體的醫療保健需求,道德、知識和專業框架,農村和遠程背景。

兩個培訓系統之間的差異是可以理解的,兩個學院尚未就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培訓達成一致意見。

這將影響約10%的人口。在偏遠地區工作的醫生通常認識到他們需要廣泛的急診和應急醫療技能。當時的培訓體系內沒有人認為醫生需要掌握與他們服務的人群相關的技能和理解,並且他們儘可能地需要接受與那些技能和理解相關的培訓;這些技能和理解仍然可以轉移到他們未來可能工作的其他地區。

2011年,作為向國家註冊過渡的一部分,全科醫學做為一門專業學科再次獲得正式認可,兩所全科醫學院在全科醫學專業中獲得了認證。

在過去的30年中,心理因素、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在疾病的起源和表現中的作用已日益得到認可。儘管醫學界已經意識到這種影響,但先前仍然存在抵制將其視為現實的阻力。每種文化都有不同的方式來處理人類心理傾向的差異和對壓力的反應,無論是宗教、政治還是心理。

澳大利亞社會現在非常重視心理傾向及其影響個人幸福的方式、個人在社會中幸福的權利和被接受的權利,無論其種族、宗教、性別和性取向如何。特別是個人在法律和其他個人權利的約束下自我指導生活的權利在任何社會服務中都是至關重要的。

澳大利亞社會要求衛生專業人員和醫生必須尊重這些權利,並在診斷和管理過程中向個人提供全面信息,並以令他們滿意的方式談判這種管理,以建議最好的診斷手段和治療方法。患者被描述為「客戶」。

每個州都有一個健康投訴辦公室,專門負責監督此類問題,患者可以向他們投訴。與此同時,醫生正在一個法律環境中工作,患者可以通過法院輕易起訴,以便在不滿意的結果發生時獲得賠償。

與此制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紐西蘭,法庭審查不良事件,在指明的情況下支付賠償金,查明錯誤,並指出醫生在違反職責時應受到紀律處分。

所有這些方面都在本科培訓和專業特別是全科醫學培訓中得以完善,以便醫生在進入無人監督的實踐時做好充分的準備。

醫學培訓經歷了漫長的歷程。然而,由於澳大利亞對其它專科醫生培訓的過大投入,導致其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的專科醫生數量的過剩。

目前,澳大利亞共有114575名註冊醫師,其中2769 人由於病假,休假和學習等各種原因暫時脫離醫生崗位、全科醫師54757人。

除非政府限制專科醫生的培訓,否則全科醫生將減小勞動力的百分比。在全球性經濟氣候變化的壓力下,世界經濟體系正在動搖,以澳大利亞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態,在未來10~20年內,澳大利亞將會重新依賴全科醫生,以減少對醫院系統的依賴。

澳大利亞全科醫生的錄取方式具體分為申請、面試、錄取三個環節。首先,澳大利亞的高中生中只有成績在全國前10%的人才有學醫的資格;其次,大學收到申請後將對提出申請的合格的學生進行8輪微型情景面試(MMI);最後順利通過MMI的候選人才能夠被大學錄取成為醫學生。

在澳大利亞,培養一名全科醫生需要12~14年的時間:5~7年的大學學習( 有英式美式之分)、2~3年醫院實習、3~4年全科培訓,最後還必須通過澳大利亞2所全科醫師學院的相關認證。

澳大利亞的全科醫生不僅僅是只會看病的基礎臨床醫生,同時是對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人性化、持續性與綜合性醫療照顧和預防服務,經過專業醫學訓練的高素質的、技能全面的專科醫師。

2

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

角色

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RACGP)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專業全科醫師組織,建立於1953年,目前擁有院士院士會員4萬人,是澳大利亞城市和鄉村全科醫療從業者的代表機構和專業培訓機構。

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負責為澳大利亞社區提供醫學教育和培訓,並制定和維護臨床服務和研究的全科醫學標準,向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積極倡導全科醫生和全科醫療,保障患者安全、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保障服務協調和整體的人性服務、並對全科醫療從業者給予認可和獎勵,對初級醫療保健基礎設施、全科團隊團隊、培訓和技術進行投資。

此外,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還負責主持主辦學院的院士會員考試,以及質量改進和持續教育發展項目,並重點支持全科醫生的全科醫學生涯——從醫學生到全科學員,再到全科醫生,直至退休[10]。

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院士(FRACGP)的頭銜是在澳大利亞從事全科醫學工作者的專業資質認證, 其學術學歷地位和頭銜等同於其他專業學科。

獲得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院士頭銜的全科醫生可以:在全科醫學領域獨立行醫、享受澳大利亞全民醫療保險的醫療受益計劃A1類支付其全科服務Medicare Rebate、使用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院士的頭銜,並在紐西蘭、愛爾蘭和加拿大通過互認協議得到認可。

全科醫生的培訓

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的全科教育框架有以下幾個特點:個體化、個性化、主動性、反思性和持續性。

其教育框架包括:澳大利亞全科醫學的教學大綱、澳大利亞全科醫生的勝任力、澳大利亞的全科醫學培訓標準, 成為全科醫生的基本要求、入門考試進入全科領域成為全科培訓學員、參加和完成全科醫學整體培訓、參加和通過全科醫師學院的考試。這個框架指導全科醫生走過其全科專業發展每個教育階段。

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的教學大綱詳細地規定了一名職業化的全科醫生在其學習生涯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

教學大綱規定了五個維度,這五個關鍵維度涉及到一名具有勝任力的獨立行醫的全科醫生所必須具有的知識、技術和態度。

全科醫學的五個維度,包括溝通技能和醫患關係、實用職業知識和技能、人群健康和全科背景、角色和倫理角色、組織和法律方面,是對全科醫生參於繼續教育、畢生追求的學習要求。這是全科醫學教育的重要概念框架,我們稱之為全科之星(Star of General Practice)。

從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的角度定義全科醫生,包含全科醫生勝任力和全科醫學專業勝任力兩方面,其規定了全科醫生需要終生維持的勝任力,包括其職業生涯中要滿足的勝任力要素,可用於評估或驗證任何全科醫生在獲得全科醫師學院會員資質後的任何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的勝任力,以及需要補救的能力。

培訓標準

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的培訓標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認證提供全科醫學培訓的崗位、臨床帶教老師和培訓機構的依據。

第二,重點關注的是學員學習質量和患者健康結果,而不是培訓手段(針對的是結果)。

第三,確保按全科醫學教學大綱提供培訓,讓學生達到考核要求,並能從事全科醫學職業。

第四,支持培訓機構給全科醫生提供高質量、安全的培訓服務。

第五,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根據這個標準對培訓提供者進行認證。

第六,確保完成培訓的全科醫生能在澳大利亞的任何全科診所獨立行醫,並達到澳大利亞社區預期的最高質量和安全標準。其中,在臨床導師指導下的全科醫學職業培訓終點是獲得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頒發的院士頭銜 (FRACGP), 成為獨立的全科醫生。

繼續教育和持續職業發展

按照澳大利亞國家法律,澳大利亞所有醫生在取得資質之後都要秉乘繼續教育和持續職業發展,以維持他們的行醫執照。每一個醫學專業醫學院負責制定其相應的繼續教育和持續職業發展項目,澳大利亞全科醫生學院的全科醫生要完成每3年一輪的繼續教育和持續職業發展項目,進而促進其職業素養的不斷改善,使其具備愈加成熟、優異的職業素養。每名全科醫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所服務患者的需要、所在社區的特點,自己識別和提出自己的全科醫學的優先學習領域。

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生學院的持續職業發展活動主要包含3種,分別是一類活動、二類活動和自我活動,在每類活動中分別設有相應的活動方式和評價標準。

其中,一類活動模塊是最主要的活動內容,包括質量改進在內的9個備選活動。澳大利亞全科醫生學會在2017-2019年度的質量改進和持續職業發展項目中,提出所有全科醫生要在以往持續職業發展做法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籌劃學習和需要活動」,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師學院承諾持續評估和改進2017-2019年度的質量改進和持續專業發展計劃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QI and CPD 項目 ),要求全科醫生3年期間的學分至少達到130學分,必須包括2個一類活動,一個是質量改進活動,同時也必須完成心肺復甦(CPR)技能培訓課程。

3

澳大利亞全科醫生的職責和地位

全科醫生首診制度

全科醫生首診制度是澳大利亞醫療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基礎環節, 圍繞全科醫療為核心的基層和社區門診,藉助於系統資源及配置, 基於對健康的軀體—心理—社會—環境的理解,向個體、家庭和社區提供基礎的、連續的、綜合的、整體患者的醫療服務。通常情形下,全科醫生是患者患病期間的第一選擇。

全科醫生在基層和社區門診工作,為大部分患者提供醫院和地區醫院以外的醫療服務和護理。社區門診方便患者就近門診,疾病得到及時診斷、治療和其享受他醫療服務。全科醫生或其所在的社區門診醫療服務人員熟知患者病史及家庭狀況。除此以外,在澳大利亞還有很多其他合作模式。

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的合作

患者的護理,要求全科醫生和其它專科醫生之間的溝通和通力合作。在診治過程中,全科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要求出具推薦信,推薦患者去見專科醫生。患者可以去公立或私立醫院/診所去見專科醫生。如果患者持有全科醫生的推薦信,他們只需支付部分門診費用,額外費用由政府醫療體系承擔。推薦信通常有效期為12個月(新病情或無限期推薦信除外),同時澳大利亞允許專科醫生推薦專科醫生,但推薦信只有3個月的有效期。推薦信需要涵蓋足夠的病情介紹和病史,確保診斷和治療的延續性。經過專科醫生診斷和治療後,患者返回社區門診,由全科醫生做後續治療和護理。

由於患者突發病情在急診就診或在醫院住院治療後,由專科醫生推薦患者返回社區門診,由全科醫生提供出院後的護理和進行病情追蹤,這種模式最為高效。當患者不再需要住院,以上這種模式可以讓醫療資源得以合理利用。全科醫生需要相關的職業技能和培訓。社區門診也需具備相應的醫療資源和職業技能的醫護人員,如負責傷口包紮、移植後護理、石膏摘除、共同護理中的產科護理、臨終關懷、安排及追蹤檢查及檢查過程中的護理等的醫護人員。

對於複雜病案的處理,全科醫生可能需要與多個專科醫生合作。此合作可通過慢病管理計劃來實現。慢病管理計劃通常針對以下疾病,如糖尿病、哮喘、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臨終看護、慢性疼痛、產科共同護理、慢性腎病、心理障礙等病症。全科醫生醫療服務不僅限於社區門診, 同時利用其他醫療服務和護理形式在診所外實施也是一種成熟的模式。

專科醫生的社區門診

當社區門診有專科醫生坐診,加強專科醫生會與全科醫生之間的緊密合作。專科醫生按照周或月排班表坐診。減少患者出行距離,提高設施利用率。對於合作及職業教育有幫助。

結語

澳大利亞全科醫生體系是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基於對健康的軀體—心理—社會—環境的理解,向個體、家庭和社區提供初級的、連續的、綜合的、整體的醫療服務。

澳大利亞的全科醫生充當著「守門人」的角色,他們既是健康守門人,也是患者代理人,同時也是國家醫療經費支出的守門人。

雖然成為一名全科醫生並不容易,但在澳大利亞,全科醫生擁有良好的職業環境。在醫患彼此信任、收入優厚、招生人數增加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亞的全科醫生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收入,也擁有良好的職業認同感。

澳洲財經見聞AFN道歉聲明

澳洲財經見聞AFN於2020年10月2日刊發文章《無人捅破的醫療弊端:GP拿回扣?!澳洲奇葩轉診制度是溫床》,引起輿論爭議和專業人士的批評,我們經認真核查後,發現報導確實有偏頗及不實之處,現已對報導做全網刪除處理。我們對未經慎查明辨的倉促報導,向廣大讀者以及

澳大利亞所有全科醫師

澳中全科醫療聯盟

澳洲華人醫生協會【ACDA】

澳洲中國醫師聯合會

澳華醫學會

誠摯致歉。感謝AFN讀者們長期以來的厚愛,澳洲財經見聞未來將以更高標準進行自省自查與謹慎報導。

參考文獻:

[1] Geffen, L. A brief history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Australia [J].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2014 (S1), S19-S22.

[2] Australian Committee of Inquiry into Medical Education and Medical Workforce. Australian Medical Education and Workforce Into the 21st Century: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f Inquiry Into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Medical Workforce[R].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 Service;1988 P. 683-691.

[3] The Royal Australian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Health of a nation [R]. East Melbourne, Victoria: RACGP. 2017, P. 1-47.

[4] Couper, I., Worley, P. S., & Strasser, R. Rural longitudinal integrated clerkships: lessons from two programs on different continents [J]. Rural & Remote Health, 2011,11(1).

[5] Shi, L. (2012). The impact of primary care: a focused review [J]. Scientifica, 2012. P. 1-22.

[6] Starfield, B. Primary car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effectiveness, equity, and efficiency of health services [J]. SESPAS report 2012. Gaceta sanitaria, 26, 20-26.

[7] Trumble, S. C. The evolution of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 in Australia [J].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2011,194, S59-S62.

[8] The Royal Australian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cioners. Curriculum for 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ce 2016 – CS16 Core skills [EB/OL]. https://racgp.org.au>Curriculem2016core-skills–unitev10

[9] Nichols, A., Streeton, M. J., & Cowie, M. Astralian College of Rural and Remote Medicine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Rural Health, 2002,10(5), 263-264.

[10] Miller, M. What is 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ce? [C] Presented at April 2019 ACouncil meeting of 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Doctors, Melbourne, Victoria.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科醫學中級職稱考試題庫
    2020年全科醫學中級職稱考試題庫【章節題庫+模擬試題】導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指出: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醫療費用支出的「守門人」,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中華全科醫學繼續教育學院介紹
    學院依託中華醫學會強大的專業背景、學術資源、專家資源、繼續醫學教育資源等,為各位全科同仁提供有效的學習和交流途徑,廣泛開展國內外全科醫學學術交流及合作,逐步建立針對全科醫學領域不同教育階段學員、不同崗位及層級專業人員、公立及民營機構等相關人員的培訓體系,開展全科醫療、護理、預防、康復、健康促進、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全科醫學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培訓和項目。
  • 我國全科醫學和全科醫生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怎樣?
    答|百度派 @土豆專員什麼是全科醫生GPS(全科醫生),指的是一般的接受了全科醫療培訓的醫生,作為一個醫生,提供優質、便捷、連續、綜合、個性化的家庭和社區的衛生服務近年來,首批559名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393個醫療基地已基本建立。與此同時,通過實施全科醫師培訓、助理全科醫師培訓、定向免費培訓、轉移培訓等方式來加強全科醫師的培訓並提高其能力。
  • 全科醫學,美國模式在中國的前途
    在全科醫生的培養方面,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也通過一系列舉措加強與加快對全科醫生的培養,其中包括1995年原人事部在天津開展「全科醫療職稱試點」,1999年原衛生部發布《發展全科醫學教育》與成立「全科醫學培訓中心」,2000年-2012年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啟動「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並在各地的醫學院校設立了不同形式的全科醫學專業教育,包括培養全科碩士與博士學位研究生,目前包括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在內的
  • 促進全科醫學發展,白雲成立全科醫學分會
    促進全科醫學發展,白雲成立全科醫學分會 2020-12-20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全科醫學發展迎來時代最強音
    9月4日,2015全科醫學大會暨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第十三屆年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本次會議以「建立全科制度 踐行全人服務」為主題,力爭在新醫改進入攻堅階段的大背景下,推進全科制度的建設和全科醫師的培養,從而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落實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奠定良好基礎。
  • 2020年全國全科醫學研究生教學師資和管理人員培訓會召開
    本次會議由全國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主辦,北京大學研究生院醫學部分院承辦。會議旨在進一步促進全科醫學事業發展,加強全科醫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提升全科醫學師資和管理人員水平。
  • 2016年中國全科醫生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
    但長期看,隨著全科醫生人才隊伍的發展,我國的家庭醫生將逐步以全科醫生 為主體,因此本文對兩者的概念將不加以區分。全科醫生制度誕生於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從此全球醫學的發展歷程就從專科醫生時期 進入到了專科醫生與全科醫生協同發展的時期。目前,全科醫生制度已經在美國、澳大利亞、 英國、德國等 50 多個國家全面普及。全球全科醫生發展歷史
  • 市中心醫院全科醫療科——中西醫結合,走出特色全科之路
    包頭市中心醫院全科醫療科主任、醫學博士張民以患者為中心,整合了臨床醫學、康復醫學、預防醫學及人文社會相關內容於一體的全科醫學專業,讓醫療模式更趨科學合理,使區域居民從中獲益。2017年8月,包頭市中心醫院在內蒙古地區率先成立了集全科醫療門診、全科醫療教學門診、全科醫療示教室和全科醫療病房於一體的全科醫療科,由2015年引進的有著豐富的中醫中藥、針灸、神經內外科、神經重症醫學等諸多學科臨床經驗的張民博士出任全科醫療科主任,開展中西醫診療工作。
  • 全國政協委員彭釗:國際醫學教育發展趨勢是培養全科醫生
    中青在線北京3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葉雨婷 梁璇 章正) 「全科醫生嚴重缺乏的問題十分突出。」在今天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彭釗這樣說道。
  • 全省首家基層全科醫學 名醫工作室成立
    這是浙江省首家在基層醫療機構設立的全科醫學名醫工作室。全科醫生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為社區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特色化健康服務,是將患者留在基層的根本,也是全面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的重中之重。為提高全科醫學的服務水平,經過3年的努力,鄞州人民醫院醫共體明樓東勝分院成功引進了「方力爭名醫工作室」。
  • 天壇醫院成立全科醫療科 解決患者不知掛什麼科的困擾
    原標題:天壇醫院成立全科醫療科   本報訊(記者 劉歡)身體不舒服,到醫院看病,但不知道掛哪個科。今後,到天壇醫院看病,將不會遇到這樣的尷尬。昨天,記者獲悉,該院全科醫療科已獲市衛計委執業許可,正式成立。
  • 江蘇鼓勵高校成立全科醫學系或全科醫學學院
    我省將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鼓勵高校成立全科醫學系或全科醫學學院南報網訊(記者 許琴)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患者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守門人
  • 醫學部與CMB舉辦全科醫學發展戰略諮詢研討會
    全科醫生的培養與制度建設事關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全局,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需要政府、用人單位和醫學教育機構的共同努力。CMB在過去100餘年中持續支持中國醫學院校的建設,對促進中國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 構建完善全科醫師人才培訓培養體系 武漢協和醫院全科醫學科提供...
    當得知武漢協和醫院有全科門診可以為他詳細解讀並綜合治療時,喜出望外的陳爹爹掛了一個全科的專家號,協和醫院全科專家通過詳細問診,為其「私人定製」了一套綜合性的醫療方案,大大提高了治療效率。武漢協和醫院全科醫學門診以「全科首診、全程管理、專病專治、多科協作」為特點,門診時間為周一上午、周二到周四下午、周五全天,門診地點為協和醫院門診五樓全科門診。
  • 河南近兩萬名全科醫生完成轉崗,全科醫學發展還有哪些挑戰?
    河南省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河南省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王留義教授指出,制約河南省全科醫學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實際政策層面與國家對加快全科醫師隊伍建設、全面推進家庭醫師籤約服務的宏偉戰略不相適應,增強行業與崗位吸引力的文件因涉及現行人事財政制約難以及時出臺。
  • ...的第三輪全國高等學校醫學專業研究生國家級規劃教材《全科醫學...
    由哈醫大二院承辦的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第三輪全國高等學校醫學專業研究生國家級規劃教材《全科醫學》編寫會,1月6日在哈醫大二院落下帷幕。據悉,本輪全國高等學校醫學專業研究生國家級規劃教材修訂,在前兩輪的基礎上,首次加入了《全科醫學》教材內容,標誌著全科醫學專業研究生有了首部全國統一教材。
  • 衛健委:規培基地設全科醫學科 不設將被取消培訓資格
    為何設置全科醫學科此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一批綜合醫院,充分發揮醫院醫療水平高、病例病種齊全、學科建設和教學基礎好、師資帶教經驗豐富、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繫緊密等優勢,探索形成了「左右協同、上下貫通」的全科醫生培養新模式,建立了綜合醫院全科醫學科牽頭、相關臨床科室協同、基層實踐基地
  • 安徽鼓勵高校成立全科醫學系 臨床醫學類專業將取消二本招生
    10月16日,省政府發布《安徽省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實施方案》。記者了解到,省屬高校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全部納入一本或提前批次招生。此外,我省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成立全科醫學系,開辦全科醫學專業。
  • 廣州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簡介
    廣州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簡介 2020-10-15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cei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