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他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黃河流經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受到「母親河」滋養,形成了一脈多枝的藝術風格,今天小編就帶你開啟黃河藝術之旅,感受中華文脈孕育下的藝城。
蜿蜒曲折的黃河,流經鄂爾多斯境內728公裡,佔黃河全長的1/8。在這裡,黃河與草原「握手」,與沙漠依偎,形成了黃河、沙漠、草原、長城交融的壯美風光。「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當母親河行至蒙晉交界的準格爾黃河大峽谷,在山川的影響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S」形彎曲,登高覽之,猶如天然「太極圖」。這裡地理環境獨特,地形險要,兩岸風景蔥蘢蒼翠、山嵐氤氳、絕壁峭立、乾淨如洗。
攝影/李根萬
富饒的黃河兩岸孕育了悠久燦爛、多元融合的地域文化。漫瀚調就是蒙漢民族在長期同生共榮中,碰撞與交融而產生的民間藝術形式,是黃河沿岸人民在音樂與文學領域智慧的結晶。
源·漫瀚調的起源與形成
漫瀚調最早產生於鄂爾多斯準格爾旗,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嘉慶和道光時期對蒙旗實行「借地養民」政策,大量關內漢族移民流入準格爾旗,形成了蒙漢雜居、農牧兼營的局面。移入的漢民,不僅開拓了農業經濟的版圖,也促進了蒙漢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準格爾旗的漫瀚調就是蒙漢文化交融的背景下產生的。早期的漫瀚調多數是在蒙古族民歌曲調中直接填入漢、蒙兩種歌詞,後來逐漸發展成以鄂爾多斯蒙古族短調民歌為母體,自然而巧妙地吸收、融合府谷、河曲民歌的一些旋法、潤腔,糅合陝北信天遊、晉西北爬山歌式的歌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演唱風格——準格爾漫瀚調。
鄂爾多斯市東部一隅的準格爾旗,地處晉、陝、蒙三省區交界處,有「雞鳴三省」之稱,是漫瀚調的故鄉。遊牧、農耕分界線上特殊的生存環境,使這裡成為了民族交融頻繁、生產方式轉換迅速、文化面貌多元之地。
融·漫瀚調的演唱與藝術風格
漫瀚調代表作品有《美好家園人情厚》《想親親想的好心慌》《雙山梁》《巨河灘》《昭君墳》等。傳統的漫瀚調唱詞主要反映兩個方面的內容,即生活與愛情。漫瀚調曲調優美,韻味獨特,唱腔灑脫奔放,旋律樸實舒展;漫瀚調曲目繁多,已收集整理出90支,按原調詞意大體可分為思苦、歌頌、情愛、渴盼、哀怨、離愁、新聲7種類型。
漫瀚調的演唱既遵循著嚴格的程式性(一句比興、一句抒情),又在唱詞、旋律等方面充分展示著即興性;即興性是指漫瀚調主要以對歌形式演唱,歌手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並能即興編詞、填曲演唱。對歌的過程既是顯示歌手的聰明才智、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過程,也是兩位歌者智慧幽默與應變能力的較量。
漫瀚調唱詞通常由兩句話構成,部分歌曲可以劃分為4個樂句。上句喻景、下句抒情的結構安排,佔據了漫瀚調歌曲的主流。漫瀚調歌詞裡,除使用漢語歌詞外,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表達方式,即蒙漢語混合間插使用構成的「風攪雪」,形成詼諧幽默、饒有風趣而又不失婉轉的特點。漫瀚調既可一曲多調,也可一調多曲,以即興的編詞進行對歌式、問答式、唱和式表現,以平實樸素的語言歌唱崇高的情感。
守·漫瀚調的保護與傳承
近年來,準格爾旗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視漫瀚調藝術的傳承、發展以及全面普及推廣,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建立漫瀚調保護機構,夯實漫瀚調藝術鄉土人才隊伍,促進漫瀚調文藝創作,積極開展對外交流等方式,有效地傳承和發展漫瀚調藝術。2008年6月,「漫瀚調」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997年開始,準格爾旗每3年舉辦一屆漫瀚調藝術節,至今已成功舉辦了8屆。2015年第七屆漫瀚調藝術節上,準格爾旗組織的「千人同臺吟唱漫瀚調」活動,成功申報為世界紀錄項目。同時,準格爾旗多措並舉挖掘漫瀚調鄉土人才,積極開展漫瀚調藝術培訓班、聲樂器樂大賽、文藝匯演等活動,在旗內設立6個漫瀚調傳習所,由市級以上漫瀚調傳承人定期開展演示、講解,並每年舉辦2期漫瀚調藝術培訓班或講習班,向漫瀚調青年愛好者傳授技藝,使許多有天賦的年輕人開始嶄露頭角。
第七屆漫瀚調藝術節:千人同臺吟唱漫瀚調
準格爾旗還成立了專門的漫瀚調研究單位——漫瀚調藝術研究所,成立了專門的漫瀚調藝術創作、演出單位——漫瀚調藝術展演中心,並聯合準格爾旗高等職業學校設立了漫瀚調培訓基地。
此外,準格爾旗還積極推動漫瀚調走出內蒙古、甚至是走出國門。2017年,組織參加了在印尼日惹舉行的第七屆「波羅浮屠」國際藝術節,參加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一帶一路」藝術演出周、中國博興非遺(稀有)小戲展演、「守望相助好家園——第六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暨美麗中華行、全國小戲小品展演、中國原生民歌節展演等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準格爾旗還圍繞漫瀚調推出了電影、微電影、音樂劇、現代戲等多元藝術形式,展現了在黃河母親哺育下的大河兒女的風姿及獨特的地方風俗。
漫瀚調音樂劇《牽魂線》
在漫長的歲月星河中,漫瀚調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非凡的魅力,成為黃河沿岸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
內蒙古準格爾旗:黃河古渡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準格爾旗文藝工作者間引起熱烈反響,備受鼓舞的準格爾旗人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講好黃河故事。
文/楊竣傑 來源:中國藝術頭條
責任編輯:張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