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之所至,交通所在;人之欲往,交通先行。
千百年來,交通隨著人類活動而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發展史也是一部交通發展史。交通的發展,離不開歷代交通人以交通發展為己任,心懷天下、眷顧自然、情系蒼生、關注歷史,以廣博的胸懷、超前的眼光、超強的堅忍,築就一條條連通四方、通江達海的水陸線路。
博大的家國情懷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乃國之基石,國為家之延伸。
中華民族家國同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達則兼濟天下」已融入中華民族血脈,世代傳承,生生不息。
交通人憑著博大的家國情懷,以天下為己任,以鐵肩擔道義,舍小家,顧大家,捨身忘我戰鬥在交通建設一線,鋪築一條條串連城市、連通村鎮的幸福路,助人民群眾脫貧奔向小康。
廣闊的自然情懷
天地日月,恆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綿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世間萬物之母,「天人合一」則是交通人永恆的追求。
充分認識自然,才會敬畏自然;只有敬畏自然,才能順應自然,最大限度利用自然、保護自然。交通建設中,必以保護生態、愛護自然為首要,進行「工可、環評、水保」等研究論證,合理把握走向,控制線形,規避險要,融入深厚的交通文化,形成一路一景的交通奇觀。
濃厚的民本情懷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民本情懷是古代聖賢一貫推崇的為官風範,更是當下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幹部好不好,是百姓說了算」,這些話語都閃耀著樸素的民本思想。
要致富,先修路;脫貧攻堅,交通先行。當前,正值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西部地區「主動脈」基本打通,「外循環」正全力攻堅,而惠及民生的「毛細血管」,才是邊遠村寨脫貧攻堅的活力所在。交通人常到脫貧攻堅第一線,才能感受交通建設任重道遠,方知民心所系、責任所在,為交通發展注入更大的動力,擼起袖子加油幹。
厚重的歷史情懷
歷史是曾經的現實,現實終將成為歷史。一本本泛黃鬆脆的圖卷表冊,記錄著交通曆程的建設發展進程,案卷的背後,有很多說不完的交通故事。
走進古「南方絲綢之路」,高山峽谷中仿佛還迴蕩著馱馬的叮噹;跨境而過的川滇西路,還刻錄著川人對外聯絡的渴望和抗日救亡的吶喊……
驅車穿行在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和通鄉、通村公路上,一條條黑色腰帶纏繞山間,仿佛還能聽見交通會戰機械的轟鳴,看到交通人夙夜在公、揮汗如雨的責任和擔當。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交通人在傳承,更在創新;圓「中國夢」,圓「交通夢」,交通人在回望,更在前行;他們正以時不我待的精神,逢山劈路,遇水建橋,鋪就著交通不斷創新發展的金光大道。
■ 涼山州交通戰備辦公室 餘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