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一群身穿黃色T恤的遊客走進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在展廳內,遊客們通過觀展、聽講解,重溫東江縱隊的紅色歲月,接受紅色文化的薰陶洗禮,汲取精神力量。
這些遊客是今年我省參加「齊抗疫 同成長」關愛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親子夏令營的醫務人員及親屬。結合親子夏令營的開展,主辦方特意組織醫務人員帶子女走進紀念館,了解東江縱隊的英雄事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昔日的戰火硝煙雖已散去,但東莞人民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東縱精神依然存在。作為東江縱隊活躍的重要地區之一,近年來東莞一直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傳承東縱精神,弘揚紅色文化,以此凝聚奮發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
東縱精神薪火相傳
說起要重溫東江縱隊的英勇事跡,東莞市民首先會想到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這個坐落於大嶺山鎮大王嶺村的紀念館,自2005年9月3日建成開放後,就成為了我市宣傳東縱精神的重要窗口。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設有「東江鐵流,南粵旌旗」東江縱隊歷史主題陳列、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復原陳列、國防教育陳列展覽共三套基本陳列。館內共展出了550多幅圖片,350多件珍貴文物,50多件雕塑、油畫和版畫等藝術品。舊式行文的泛黃書信,泛著冷光的日軍指揮刀,珍貴的黑白照片……一件件展品,讓觀展者更直觀地了解到東江縱隊的光輝歷程,同時也能感受到歲月的變遷。
為了讓東縱精神薪火相傳,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建成後,積極發揮資源優勢,面向社會開展多元宣教活動。該館不僅廣泛積極地與東莞及周邊地區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部隊、學校等聯手開展基地共建工作,還積極策劃主辦或協辦各種多元宣教活動,年均近百場次。
「目前,我們打造了分別以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為對象的品牌活動。讓學員通過參加活動,更加全面地了解東縱歷史、感受革命精神,通過該方式來傳承東縱精神,弘揚紅色文化。」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該館舉行的「東縱小戰士」紅色夏令營活動,對象主要是8—12周歲的青少年,2017年—2019年共主辦14期,協辦13期,公益服務學生近3000餘人次;「東縱第二課堂——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館校合作教育實踐活動」主要面向中學生,活動結合初中階段歷史教材的知識內容開發設計,2017年—2019年共舉辦15期,參加學生約900人次;「東縱聯大—共建高校聯合系列活動」則是針對大學生,2017年—2019年共舉辦7期活動,紀念館主場活動參與約500人次,學校主場活動受益學生約4.5萬餘人次。
除此以外,該館近年來還推出了7套共13件與東江縱隊相關的文創產品,通過打造東縱文化品牌,推動東縱精神進一步弘揚和傳承。
其實,這不過是東莞積極推動東縱精神傳承的寫照之一。近年來,東莞全市上下積極開展「重走東縱路」等系列活動,力爭讓大家在尋找紅色印記過程中,接受紅色薰陶,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東縱精神。
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同樣位於大王嶺村的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是由東江縱隊的前身之一——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於1940年10月創建,是我黨在廣東敵後地區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據地之一,被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稱為「東江縱隊抗日根據地的根據地」。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現存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大隊部、會議室、大家團結報社、交通站、糧食加工場、操場、醫務所、中山書院以及大嶺山抗日民主政權連平聯鄉辦事處等9處舊址。2006年5月,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置身在大嶺山抗日根據地,可以感受到東莞黨委政府對於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的細心。以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的交通站舊址為例。該處至今保留著泥磚房的建築。走進屋內,你會發現裡面復建了櫃檯、酒罈等。原來,抗戰期間,在缺乏現代交通和通訊工具的困難條件下,抗日遊擊隊在此是以小商店作為掩護,設立了交通站,秘密開展交通聯絡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充分做好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保護利用工作,2019年,大嶺山鎮還對抗日根據地舊址的周邊民房、道路、舊址內空閒土地等進行整治提升、修舊如故、綠化美化,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有的歷史風貌,讓東縱精神更好地得到傳承。
不僅如此,當前大嶺山鎮正在積極探索歷史文物保護新路徑,該鎮以弘揚東縱精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紅色名片為主軸,規劃建設東縱文旅小鎮。
除了大嶺山鎮,東莞各級各部門同樣重視保護、挖掘東江縱隊流傳下來的紅色資源和精神財富,並將此作為傳承東縱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
比如,厚街鎮斥資將松山公園升級並與今年8月開放的新時代雙擁文化園,就充分挖掘了東江縱隊的紅色資源。雙擁文化園內,不僅有東江縱隊主要領導人王作堯將軍的塑像,還有東縱紀念碑等建築。
石碣劉屋村去年建成的抗日遺址紀念公園,則依託劉屋戰鬥遺址紀念碑,向大家介紹了劉屋桑園廈戰鬥的經過,同時還介紹了東江縱隊前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的英雄事跡。
在去年9月東莞市委宣傳部舉辦的「重走東縱路、重講東縱故事」廣東(東莞)萬裡紅道主題活動分享會上,東江縱隊政委尹林平之女、香港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會長尹素明女士表示,在莞期間的所見所聞,讓她切身感受到東莞與東江縱隊的深厚淵源,以及東莞對東江縱隊精神傳承的重視。
「東莞人民沒有忘記東縱,沒有忘記東縱精神,更致力於將東縱精神傳承給年輕一代。」她感慨道。
全媒體記者 伍江 /文
全媒體編輯 寧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