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大別山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曹新博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南視察。在信陽,他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看望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強調「吃水不忘掘井人」,告誡全黨同志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麼來的、新中國是怎麼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鄂豫皖蘇區根據地和大別山精神的重要地位,這對我們河南尤其是信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的重要講話精神,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是當前我們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一、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大別山是一座革命的山、紅色的山、英雄的山。早在1921年11月,陳潭秋在黃岡陳策樓就建立了大別山地區第一個黨組織。土地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開展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在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指引下,鄂豫皖地區發動了黃麻起義、商城起義、六霍起義和四望山起義,並開闢了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與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遙相呼應,形成了戰略上的配合,先後走出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紅軍部隊。抗戰勝利後,李先念率部中原突圍、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等重大歷史事件先後發生在大別山地區。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無論鬥爭多麼艱苦,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對大別山區革命活動的堅強領導,大別山人民始終高舉紅色旗幟。這裡先後有200多萬人參軍參戰,近百萬人英勇犧牲,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風雲激蕩的紅色篇章,鑄就了「一心向黨、永跟黨走」的紅色基因,奠定了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黨重要建黨基地的歷史地位,鑄就了「28年紅旗不倒」的大別山精神。大別山精神同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歷史使命、根本宗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有利於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有利於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於點燃億萬中原兒女的奮鬥激情,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二、全面理解、準確把握大別山精神的深刻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近年來,信陽市委高度重視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2012年就著手系統研究、總結提煉大別山精神,在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全國黨建研究會和省委黨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下,連續多年舉辦大別山精神研討會,初步形成了以「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為內涵的理論成果。將「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寫入中國共產黨信陽市第五次代表大會報告,編寫出版了《大別山革命簡史》等教學叢書,拍攝了反映大別山革命鬥爭史的黨性教育片《信念的力量》,形成了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烈士紀念堂、鄂豫皖革命紀念館和大別山幹部學院、大別山精神研究中心等反映大別山革命鬥爭、研究大別山精神的平臺和載體,建立了鄂豫皖三省四市大別山精神研究區域協作機制。此次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之後,第一時間與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主辦了「不忘來時的路——學習和弘揚大別山精神」研討會,邀請河南、湖北、安徽、四川、廣西、江西六省區黨史黨建方面的領導和專家參加研討,進一步深化研究、凝聚共識,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別山精神的重要論斷,讓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大別山精神的時代價值。走好新時代長徵路,我們必須始終「堅守信念」,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一心為民、永跟黨走;必須始終堅持「胸懷全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必須始終堅持「團結奮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持續增強黨的組織力、凝聚力、戰鬥力;必須始終堅持「勇當前鋒」,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傳承歷史的接力棒,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先輩的輝煌業績。
三、扛牢職責使命,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偉大精神需要代代傳承。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省委十屆十次全會指出,要「大力宣傳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構建貫穿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具有河南特色的精神圖譜」,「必須傳承紅色基因,用好紅色資源」。信陽作為大別山精神的誕生地,更有責任、有義務帶頭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努力當好大別山精神的忠實守護者、堅定傳承者和自覺踐行者,讓大別山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忠實守護大別山精神。28年血與火的革命鬥爭,留下了眾多革命遺址遺蹟,這些和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一起,都是黨和國家寶貴的紅色基因庫,也是大別山精神的展示窗口和重要載體。要把紅色基因庫的保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統籌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和紅色文化傳承工作,在摸清「紅色家底」的基礎上,科學保護、合理利用、世代傳承。特別是要搶抓國家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大好機遇,用好紅二十五軍長徵出發地的歷史地位和獨特優勢,在政策、項目、資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規劃建設紅二十五軍長徵主題公園和系統展示大別山精神的場館,進一步提升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和鄂豫皖革命紀念館等重點紀念場館的建設水平,打造好大別山紅色文化傳承區。
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進一步加強史料搜集整理,篩選一批有代表性的口述史料和革命文物,充分挖掘其中的生動故事、感人事跡、崇高精神,創作一批紅色文藝精品,讓大別山精神活化為可看、可聽、可讀的文化產品,不斷提高大別山精神在全國範圍內的認知度和影響力。依託大別山幹部學院和大別山精神研究院,發揮黨史部門和黨校、高校、社科研究機構等的研究力量,舉辦多層次的學術論壇和研討會,推出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切實把大別山精神研究好、詮釋好、展示好。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創新宣傳教育方式,圍繞講好「四個故事」、抓好「三個教育」,引導幹部群眾牢記「三個怎麼來的」,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自覺踐行大別山精神。踐行大別山精神,就是要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深刻領會大別山精神所蘊含的初心和所承載的使命,切實把大別山精神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動力,轉化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實際行動。按照省委十屆十次全會「構建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的要求,充分運用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關於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支持政策,持續推進中國共產黨信陽市第五次代表大會明確的「一市一區三樞紐」戰略,打好「三大攻堅戰」,把踐行大別山精神貫穿工作各領域、實踐全過程,用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真正將革命先輩為之奮鬥犧牲的偉大事業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讓大別山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更加璀璨的光華。(作者系中共信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原載於《黨的生活》2020年第4期(上)學習貫徹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欄目)
來源:「信陽宣傳」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