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話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之所以能降妖除魔,保護唐僧順利抵達靈山求得真經,他手中那根金箍棒可以說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根金箍棒最初來自東海龍宮,是孫悟空從東海龍王那裡「借」來的。當時,龍王為孫悟空提供了大刀、九股鋼叉等多種兵器供他挑選,甚至還包括方天畫戟這樣重量級的兵器,但都被孫悟空一一拒絕了。那麼,孫悟空為什麼對其它兵器無感,而獨獨選擇了金箍棒呢?接下來我們結合原著來分析一下。
在前往東海龍宮尋寶之前,孫悟空是有兵器的,乃是一把大刀。這把大刀連同花果山群猴的兵器都是孫悟空從傲來國兵器館和武庫中偷來的。起初還可以湊合用,但沒過多久這種凡間兵器就難以滿足孫悟空需求了。第三回寫道:
美猴王正喜間,忽對眾說道:「汝等弓弩熟諳,兵器精通,奈我這口刀著實榔槺,不遂我意,奈何?」四老猴上前啟奏道:「大王乃是仙聖,凡兵是不堪用……」
由此可見,孫悟空作為神猴,凡間兵器由於太過普通,是難以滿足其使用需求的。於是,在老猴們的指點下,孫悟空前往東海龍宮向龍王借寶。
見到孫悟空不請自來,東海龍王起初是非常謙卑的,親自率領眾蝦兵蟹將出門迎接,並為孫悟空舉行了一個非常隆重的小型歡迎會。孫悟空說明來意之後,龍王二話不說,直接讓手下搬出了一把大捍刀奉上,結果被孫悟空當即拒絕:
悟空道:「老孫不會使刀,乞另賜一件。」
孫悟空拒絕接受大捍刀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自己不會使刀。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即便是孫悟空這樣武藝高強的聖仙,也不是對什麼兵器都精通。緊接著,龍王又叫手下拿出了一捍九股叉和一柄畫杆方天戟,重量分別達到了三千六百斤和七千二百斤,已經算是東海龍宮裡的頂級兵器了,但都被孫悟空以「太輕」「太小」或者「不趁手」為由拒絕了,可見孫悟空對兵器的重量、大小和使用體驗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直到孫悟空見到了如意金箍棒,此次借寶之旅才告一段落。而之所以他對金箍棒情有獨鍾,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方面,金箍棒自帶逼格,成功引起了孫悟空的注意。
在此之前,無論是大捍刀、九股叉,還是方天畫戟,都是由蝦兵蟹將抬到孫悟空面前的,而金箍棒則需要孫悟空親自去看,沒人能拿得動,這就營造了一種金箍棒非常神秘且與眾不同的氣氛。正所謂「上門的不是買賣」,只有那些自己付出精力的東西才更值得珍視。因此,這根派頭十足、不肯輕易見人的金箍棒便成功吸引了孫悟空的注意。
等到孫悟空跟隨東海龍王來到金箍棒跟前,又發現了其它與眾不同的地方。一方面,這件兵器自帶光芒,遠遠望去非常耀眼,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厲害。書中寫道:
龍王果引導至海藏中間,忽見金光萬道。龍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
孫悟空見過的兵器不少,但能夠放光的僅此一件,這對他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於是他迫不及待走上前去一探究竟。走進之後,看到金箍棒上還有字跡,這進一步勾起了孫悟空的興趣,讓他覺得金箍棒與眾不同。正是因為金箍棒擁有重量大、可以放光、有字跡等與其它兵器不同的特徵,給孫悟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才最終從眾多兵器中脫穎而出,被孫悟空選中。
另一方面,金箍棒可隨心變化,孫悟空使用起來很順手。
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孫悟空便迫不及待的嘗試與它進行「接觸」,結果發現金箍棒有更多的優點。根據前文分析我們知道,孫悟空對兵器重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連七千二百斤的方天畫戟都嫌輕。但通常而言,重量大的兵器看起來都很笨重,孫悟空身材不足一米二,大兵器使用起來一般體驗並不好。但金箍棒恰好能滿足孫悟空需求:一方面重量達到了一萬三千五百斤,另一方面大小又可隨心變化,匹配孫悟空身形,因此他使用起來體驗非常好。
與此同時,金箍棒還可以變成繡花針大小,正好藏在孫悟空耳朵裡,這解決了兵器不易攜帶的難題。在此之前,孫悟空在菩提祖師那裡學到了七十二般變化和筋鬥雲,這些本領的特點是靈活、機動、速度快。如果孫悟空隨身帶一柄方天畫戟或者一把大捍刀,勢必會影響這些法術的發揮。因此,孫悟空對武器便攜性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基於此,可隨心變化大小的金箍棒當然更能打動孫悟空。
綜上所述,金箍棒在眾多武器中脫穎而出,被孫悟空選中,主要原因在於它不僅重量大、可以放光、有字跡,自帶逼格,更重要的是金箍棒使用起來體驗和性能良好,同時攜帶方便,與孫悟空的需要相匹配,也與他學到的法術相契合。正所謂「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方天畫戟固然不錯,但並不適合孫悟空,自然也不會被選中。